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40

第40章 家宴酒文化

如果说国宴与官场酒宴是国与国和官与官的一种沟通手段,那么家宴则充满了亲情与温情的气氛。

家宴指人们在家中聚餐或在家中设宴招待客人。宴席上一般无繁琐礼节,菜肴亦无固定程式。与宴者可自由交谈。

送别宴家宴之中的别宴是送别设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的“祖祭”。此祖非祖宗“祖”,而是祭祀道路之神。《诗经大雅韩奕》云:“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践之,清酒百壶。”先秦时期,人们外出远行,必先设酒祭祀道路之神,以祈求保佑旅途平安。后来发展成为送别时设宴践行,称“践宴”、“祖宴”、“离筵”。他们举的是离樽、离杯、离觞,饮的是由离酒、别酒,包括周围一切环境,都点缀着离愁别绪的色彩。

婚嫁宴男婚女嫁,天经地义。然而婚嫁过程中,倘若没有酒,没有宴,是难以玉成其事的。相亲要有相亲宴。订亲,要设订亲宴,吃“肯酒”,又叫“许口酒”,表示订亲之事,已蒙首肯。订亲之后,男女两家还要礼尚往来。遇到时年三节,男家用冠花彩缎合物酒果相送,谓“追节”;倘若儿女襁褓时即缔姻缘,男家为女家置羊酒三载。男方迎娶时,要送“撞门酒”;女儿陪嫁时,要送“女儿酒”。

喜宴

喜宴又称“喜筵”。指为庆贺喜庆之事而开设的宴会、宴席。一般指男女结婚举办的宴席,旧时还包括为考中进士、举人举行的宴席。

辞家宴

辞家宴又名“别亲酒”,旧俗。指女子出嫁前一日,女家备席以请新娘。新娘首座,而令平辈或幼辈之女子陪之。红椅披垫,加桌帷而燃红烛,礼极隆重。新娘装束完毕,先由人搀扶领至主前厅辞家堂,主厨房辞灶司,至前厅辞祖先,再辞父母及诸亲。行礼时,搀扶人必须逐一指名称呼,而曰小姐告辞。就座之后,新娘之母,例须为之斟酒而训之以词。一般多不举行此类宴会。

便宴

便宴又称“便筵”、“便饭”。指一种比较简略随便的非正式宴请的宴席。客主之间关系较为亲密,不拘礼节。

延伸阅读

乾隆皇帝输酒令

乾隆皇帝,不但自十全武功,而且附庸风雅。他常常吟诗作对,自命为风流才子。有一次他巡游江南,和大臣张玉书乔装打扮溜出了行宫。他和张玉书上了一家酒楼,以酒令为戏斗酒。席间,乾隆帝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吟道:“妙人儿倪氏少女”。这上联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一旁歌姬随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诸”二字拆开。乾隆帝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倾壶只滴出几点。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请先生赐教”。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隆面红耳赤。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言道:“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终于解了围。据说,打那以后,乾隆皇帝再不轻易用对联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