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39

第39章 古代国宴文化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了庆祝盛大节日或招待使臣而举行的宴会叫国宴。国宴的外事气氛庄重而热烈。古代国宴常常设置钟鼓之乐,诗歌舞蹈,渲染欢腾热闹的宴席气氛,表现中华泱泱大国的博大气势和风范。

所谓的国宴就是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其他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而在封建社会,国宴又有这很多特殊形式,有的用来慰问使节,而有的用来犒劳将士。

古代法律上禁止聚众饮酒,聚饮往往要得到帝王的诏许。

宴因此成为帝王颐养天下、布施皇恩的一种政治怀柔手段,宴一般在改元换代、皇宫大事、天下大事、天垂吉相等情况下举行,规模较大,短则赐一日,长则大七八日。

醣宴

醣宴又作“赐醋”。指旧时皇帝下诏特许臣民聚饮之宴。始于秦代。秦律:三人以上聚饮则罚金;朝廷若有庆祝之事,特许臣民聚饮,称赐醋。后历代王朝,遇新皇帝登位、帝后生日、丰收、平定叛乱等国之大庆事,常行此宴之举。

鸣玉宴

鸣玉宴是春秋时晋定公为招待楚大夫而举行的宴会。宴中赵简子鸣佩玉为礼,故称鸣玉宴。《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三国吴韦昭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出师宴

出师宴也是军宴之一,出师的饮酒风习,在中国已延续几千年。曹操定汉中后,分兵去救合肥。东吴趁曹军扎营未定,急派甘宁领兵劫寨。为鼓士气,吴王孙权亲赐美酒50瓶。大将甘宁先用银碗斟酒自饮两碗,然后对众将士说:“今晚奉命劫营,请诸公满饮一觞,努力向前!”说罢又同诸将士共饮,直到酒尽食绝。结果将士们无不奋力杀敌,曹军望风而逃。

南宋国宴

南宋时期,宋金对峙,两国使节经常往来,宋在临安(今杭州)皇宫集英殿上为金使举办礼节性宴会。该宴在菜点铺排上,较注意北方游牧民族的食性。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鼓,第二爆肉只下角子,第三莲花肉拍饼骨头,第四白肉胡饼,第五群仙炙、太平毕罗,第六假圆鱼,第七奈花索粉,第八假鲨鱼,第九水饭咸鼓旋蚱瓜姜。看食、枣锢子、髓饼、自胡饼、环饼。

皇帝与国宴

皇帝作为专制主义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一举一动,包括饮酒吃饭,都是政治生活的大事,是关系到国家盛衰存亡的特殊标志,道教称神仙宴会为“玄”,也被借指御宴。御宴常常是帝王特赐的,分为“内宴”、“曲宴”、“朝宴”、“买宴”等。“内宴”是皇帝名义主办,皇宫承办,皇帝在皇宫内为内外大臣设的酒宴。“曲宴”也称“内燕”,由皇宫特召宫人办的酒宴。“朝宴”是君臣之间在朝廷大礼时的酒宴。“买宴”是皇帝主办,群臣赞助的御宴。此外还有聘礼之宴等。

凡礼必有宴,军中有军礼,也必有军宴。军旅出征前祭旗,饮酒;战前有犒宴,战后有赏宴,平时有军幕之宴,丰富士兵们的生活。政府首脑们非常重视军事,常常亲临军中,赐以军宴,如军事演兵,执政党驾临检阅,赐官兵大;军士出征,皇帝驾临饯,谓之“临饯”,以壮行色;凯旋班师,皇帝驾临庆贺,赐庆功宴。

延伸阅读

唐太宗赐醋

据传,这个典故出自唐朝的宫庭里,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当朝宰相房玄龄纳,房氏之妻出于嫉妒,横加干涉,就是不让。太宗无奈,只得令房氏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小之中选择其一。没想到房夫人确有几分刚烈,宁愿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头。于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当房夫人含泪喝完后,才发现喝的不是毒酒,而是带有甜酸香味的浓醋。从此便把“嫉妒”和“吃醋”融合起来,“吃醋”便成了嫉妒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