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意山光走宁海
6102300000006

第6章 桃花梦

◎薛家柱

十多年前,当宁海刚开始酝酿开游节时,在研讨会上我曾发表了“山海经”的观点,认为宁海要唱好一本“山海经”,就要大力发展旅游这项“无烟工业”。因为我们家乡宁海发展旅游,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宁海有山、有海,得兼山水之美、陆海之奇,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全县境内有苍翠、雄奇的四明山,天台山脉蜿蜒横亘;有象山港、三门湾两大著名海港拥抱着田园阡陌。

宁海是浙江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山水面积占全县的四分之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境内五大溪流水质良好,保持着优良的自然生态。白云、蓝天,青山、碧水,空气清新,溪泉清澈,山、水、气、泉、林、渔皆有独特优势,是生态旅游理想之胜地。

宁海自然风光之美,美在一片真山水!这种真山真水,未经任何人工污染。旅游者可尽情享受这一大片山水乐园提供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海内外并不多见,为旅游、休闲、居住提供了最优良的生态环境。

宁海自然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果之盛,海有鱼虾蟹贝之丰,为浙东的鱼米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和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

所以我提出了大力发展宁海生态旅游,把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发展为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并为开游节拟出了一句广告词:“做一回徐霞客,游宁海真山水。”

一直到今天,宁海开游节举办了十届,全县旅游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胡陈乡也举办了三届桃花节,重点发展乡村旅游,这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胡陈是原汁原味的滨海山乡,是一处钟灵毓秀的地方,浅山四围,绿树蓊郁,一条浅浅的溪流是当年通向海外的渡口,如今还架着几座造型独特的石桥。胡陈乡物产丰富,盛产桃子、杨梅、蜜梨等瓜果;更有利的是:胡陈乡的上宅村为南宋右丞相叶梦鼎的家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优越的历史人文条件,来发展乡村旅游。

叶梦鼎是我们宁海人的骄傲,是宁海人在历史上最高的长官。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大有力挽狂澜之志,多次上书朝廷,提出了许多修明政治、振邦兴国的主张。他先后担任过“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组织部长、人事部长”(吏部尚书),“国务院总理”(右丞相兼枢密使),真可谓权重一时,是国家的栋梁。

叶梦鼎最大功绩就是同大奸臣贾似道的斗争,多年来,一直与贾似道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叶梦鼎和贾似道的争斗,确实已有多方记录,这用不着我在此赘述了。

后来贾似道权势日重,叶梦鼎感慨自己无力回天,觉得最后的归宿必然是山野泉林,于是多次托病辞官,一叶扁舟回归家乡养老。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亦是一种人生价值。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离去的美好结局。当然,这样反反复复曾经多次,朝廷屡次下诏授予官职,叶梦鼎都予以拒绝,不愿与贾似道等人同流合污,他说:“廉耻事大,死生事小,万无可回之理。”叶梦鼎虽托病不回,但心中始终系着国家大事,一颗心还挂在气数已尽的朝廷上。就这样,他在家乡逍遥而平淡地过日子,直至终老,1279年的冬天,八十高龄的叶梦鼎,忧郁成病,逝于家中。

叶梦鼎秉承了宁海人亘古不变的正直和刚烈,面对专权误国的奸臣,丝毫不肯低头,硬是给宁海的历史添了一份绵绵的遗恨和长长的感叹。

今天,胡陈乡以叶梦鼎来发展乡村旅游,因为他在家乡还留有不少历史遗迹与传说,可供海内外游客游览、缅怀。

首先是上宅村口的归锦桥,为叶梦鼎中进士那年建造,即南宋嘉熙元年(1237)。叶梦鼎告老还乡虽然是斗争策略,但这也表明他对家乡的热爱。现村口保存着为纪念叶梦鼎所建的归锦桥,就是最好的见证,一个热爱家乡的人才能热爱国家。

归锦桥是用不规则的毛石堆砌而成的单孔圆拱桥,整桥长14.6米,宽3.4米,高5米,拱券跨溪达9米。经历沧海桑田的洗礼,如今桥身上下已长满薜萝荆棘,桥面上荒草野藤遮没依稀可辨的石阶和泥石,两边的桥栏早已不存,桥顶上南北两面还留下两块桥额,雕刻“归锦桥”三字。

叶梦鼎官至极位,而家乡的桥却如此简朴,可见其为官清正。望着这座满身沧桑的归锦桥,仍有故人斯去、魂魄犹存的感觉。

关于归锦桥的建造,宁海《叶氏宗谱》写道:“归锦桥在西山之下,盖苍泉脉所通,霖雨经旬,洪涛汹涌,步履维艰。里人议筑斯桥,以便往来。功竣,适值丞相荣归,遂名归锦。”因此,归锦桥不仅是借此幸事而名之,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了当地村民的交通难题。其后的漫长岁月中,归锦桥经历了风雨和山洪的冲击依然耸立,叶氏后裔进行了数次修缮,但仍保持原有构造和风貌,现存桥梁为清代时重建。

明代的著名大儒方孝孺作为同乡人,又作为200多年前的游客,曾写有《归锦桥柳》诗:“衣锦归来气如虹,石桥杨柳锁春风。官袍初染非常绿,花帽争辉分外红。人物当思今日异,韶光还与昔年同。东君有意垂眸看,管教贤孙踵旧踪。”

宁海人一向以方孝孺为骄傲!把他看作为宁海“硬骨头”精神的典范,其实这种精神有地方的历史人文渊源,是一种薪火传承。从这首诗可见方孝孺对叶梦鼎的仰慕与尊敬,他最后的壮举,也是继承了先辈乡贤的精神。

其次,胡陈乡还有叶梦鼎读书处——归云洞可供游人凭吊。

叶梦鼎自小天资聪颖,过目成诵。他从七岁起开始在东仓读私塾,十二岁拜当地进士郑霖为师,志存高远,一读近三年。小小年纪就独自隐居在离家4公里远的归云洞里,孤身只影,昼夜攻读。几年后,他考进京师,才学出众,声誉斐然。

归云洞将与叶梦鼎的名字并存。归云洞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保护、开发,使她成为宁海胜地中的一颗明珠!

归云洞叶梦鼎读书处不光可供游人游览,还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激发他们勤奋苦学,少小立下壮志,学好知识,长大才能报效国家。

叶梦鼎曾在家乡建过一处别墅,名取“水竹清居”,自赋诗曰:“肯构幽居傍水流,猗猗绿竹度春秋。洗心竟与陶公并,养节原非阮子俦。棋局敲残还自适,丝竿钓罢且优游。细推物理宜行乐,何用浮名白我头。”正是悟透人生世态后的自我归结。叶梦鼎晚年,写有《西涧集》。

胡陈还有叶梦鼎墓,安详地卧在盖苍山下,很有气势,墓碑上还刻有叶梦鼎撰的“东仓十景”诗。对叶梦鼎的死,胡陈还有很多传说。

传说叶梦鼎最后被贾似道所杀。传说叶梦鼎死后有18座墓,一说有21座墓,甚至36座墓,说法挺多。相传他被冤杀后,用黄金做了一个头,为了防止盗墓,当时造了很多一样的墓地。这都反映广大民众对叶梦鼎的尊敬与爱护,对他冤屈而死的不平。

事实上,叶梦鼎并非被斩,而是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益王即位于闽,叶梦鼎奉诏入闽,至永嘉为海道所阻,南向恸哭而还,因此得病,于1279年冬因忧国而死于家乡,享年八十岁。

归云洞前的石梁,众多座疑冢,所谓的金头颅,等等,都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想象力,表达了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和对这位一代名相的崇敬心理。

叶梦鼎的出生地西岙,还有石柱、石马、石羊、石人,散落在萋萋野草之中;村内还有鱼池、假山遗址和八百年古樟,令人顿生吊古之意。尤其是那株傲然挺立的古柏,虬枝残干,依然有绿叶勃勃,仿佛就是叶梦鼎那不屈的生命。这些完全可以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依托点,用来缅怀叶梦鼎的高风亮节,思考当今的反腐倡廉。

叶梦鼎遗风贯穿千年。叶梦鼎的后裔大都住在胡陈乡上宅村,贯穿于梦鼎族人血液里的正直忠耿的脾性,历经近千年岁月,这里的民风依然耿直,崇尚诗书礼仪,非常重视教育,近年来培育出了许多人才。叶梦鼎少年时在家乡的归云洞里昼夜攻读的故事,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读书通不通?比比丞相公。”这里的一个个读书郎从小就心存大志。如果当年的梦鼎公地下有知,也一定会笑逐颜开,赞赏有加。此外,上宅村的村民一个个心灵手巧,泥水匠、木匠、漆匠……能工巧匠遍布全国各地,最出类拔萃的当属木匠。

所以,用历史人文发展乡村旅游,胡陈乡大有可为。因此,胡陈乡的下谢村要我在村口一块大石上题字,我欣然写下——“梦幻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