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意山光走宁海
6102300000031

第31章 葛玄与宁海

童章回

神仙学说是祖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深受民众喜爱的道教养生文化。其尊奉的始祖是老子,实际创始人是葛玄。道教中最经典的名著《清静经》,全名为《太上老君说清静经》,实际上作者为葛玄(164—244)。“汉灵帝光和二年(179),老君降天台山,以《大洞灵宝经》并《三录感应篇》授仙人葛玄。”这是佛教《大藏经》对道教源头之叙述。宁海的桐柏山(今梁皇山),三十六雷山(天明山温泉一带)、王爱山等,都是葛玄修炼地。

葛玄的家世

东汉光和二年(179),葛玄才十六虚龄,为何童年就选浙东之天台山修道?这与他的家世有关。葛玄,字孝先,今江苏句容市人,祖籍琅琊。他的七世从祖葛浦庐,为东汉光武帝开国时的骠骑将军僮县侯。因其弟葛文——葛玄的七世祖,从兄征战,虽身冒矢石,周身疮疤,又伤失右眼,因无军籍,未获军功。兄不忍,上书请求将己爵僮县侯让弟葛文袭封,获准后,浦庐出走。其弟分割封产另建新居挽留,浦庐仍拒绝,决然渡江南下,定居句容,耕读优游。玄的祖父葛矩,为安平(今江西安福县)太守、黄门侍郎。玄的从祖葛弥,曾为豫章等五郡太守,后隐居括苍山。玄的父亲葛焉(84—171),字德儒,“素奉道法,曾为儒州主簿、山阴(今绍兴)令、散骑常侍、大鸿胪、大尚书”。享寿八十八岁。玄的家世,既是德望昭著的官宦世族,又有道家文化耕读优游之传统,祖、父两辈与浙东天台山附近地区宁海一带结下道缘。

葛玄的生平

葛玄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七年(164)四月初八,卒于吴大帝赤乌七年(244)八月十五日,享寿八十一岁。据陈飞龙著《葛洪之文论及其生平》一书记载:“玄生而秀颖,性识明茂,神采挺拔。八岁失怙恃,已能好学自立。十三岁学通古今,凡经传子史,靡不赅览。年十五、六,已名震江左,时贤欲辟为掾,固辞。欲遁迹灵岳,遐求异人,乃羽服入天台(赤城)、上虞山,精思念道。”从此开始了修仙之路。

自入天台等山的三年时间里,他好弹琴,诵老庄之书,常服用饵术,还修成连年不饥的辟谷之术。遇到真人左元放,即拜其为师,接受了九鼎金液仙经,三元真一妙经,及炼气保形之术,治病劾鬼秘法。《葛洪之文论及其生平》一书又载:“仙道渐成,乃遨游山海,倏忽去来。东入括苍山,省侍其从祖葛弥。”以后辞别从祖,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寻找修炼金丹之地。

玄修成仙道后,遨游山海,常以奇技仙术助人或戏耍,人们称他仙公,他自己也号称仙公,在各地留下很多遗迹和传奇。吴大帝孙权对玄甚为敬重,欲加玄荣任,他不接受,求去又不准,大帝仍以客礼相待,常与玄“共游晏,动相谘禀”。太子孙登另建别室招待,日亲访问。玄为了早日炼成金丹,于大帝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辞别太子出京。直往合皂山(在今江西樟树市附近)东峰之侧,建成卧云庵,筑坛立灶,谢绝人事,修炼九转金丹。以道家秘籍、炼丹秘术传授弟子。弟子五百余人中,学成的入室弟子有郑隐(思道)等十一人。当玄认为俗务已了时,“乃合药,修炼大丹。越三载,大丹炼成,玄乃醮谢天地,然后服之仙去”。葛玄八岁失父立志求学;十三岁博古通今;十五岁始学道,上天台等山;十八岁开始遨游山海,并进入吴国宫庭;七十岁出京(今南京)去建庵修炼;八十一岁丹成仙去。到北宋崇宁三年(1104)三月十七,徽宗封玄为冲应真人,南宋淳祐六年(1246)三月十七,理宗封玄为冲应孚佑真君。

葛玄入台岳

宋《嘉定赤城志》载:葛元,字孝先,丹阳人,洪之从祖。初在赤城,后入括苍、盖竹等处。遇三真人授以秘诀,符录、戏幻之术,无不通晓。吴赤乌七年(244),尸解而去,为太极左仙公。政和中封冲应真人(见《高道传》)。民国《台州府志》卷139载:“遇左元放,授以九鼎金液仙经、劾鬼秘法、三元真一妙经,行持三年,广积功效。光和二年正月朔,感太上老君敕真人徐来勒等,同降于天台,授灵宝经三十六卷。道成,于天台山立坛授道微五岳真形图曰:吾昔受左元放先生,今授汝(方外志)……”这是台州地方志中葛玄与天台山的记载。

仙经的出典

关于太上老君降临天台山,向葛玄授经的典故,最简要明确的当数佛教《大藏经》卷49“佛祖统纪”中写道:“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老子生于楚陈郡(在孔子前五十四年)。简王四年,老子为周守藏吏,十三年在为柱下史。敬王元年,入函谷关,为尹令著《道德经》,西之流沙。汉灵帝光和二年,老君降天台山,以《大洞灵宝经》并《三录感应篇》,授仙人葛玄。北魏太武延和二年,嵩山道士寇谦之遇太上老君,命为天师。又遇老子玄孙李普文,授《图录真经》。唐高宗乾封元年,幸亳谒老君,上尊号曰玄元皇帝……”这段文字不多,时间跨越一千多年,是对祖国道教出现兴起源头的叙述,也是神仙学说起源的典故。其中道教尊奉的教主是老子,但主要人物是葛玄,地点是台岳,实际是宁海一带地区。

宁海炼丹地

据宋《嘉定赤城志》载:“桐柏山,在县西四十里,连天台山。按《神邕山图》云:‘在天台极东,宁海界上。’父老又传梁王(皇)山即古桐柏,昔未建寺时,葛玄尝居之。初玄炼丹宁和(在今三门县亭旁,1940年划给分立三门县)山中,为鬼物窃去,遂徙此,后隐天台,故宁海、天台皆有桐柏焉。今梁王山(皇)下尚有桐柏里,旁复有仙人里。且多葛姓,盖玄之苗裔云。”,“三十六雷山,在县西三十里……凡三十六折,葛玄炼丹处。”还有前童杨家山东的丹谷岭命名,亦同葛玄炼丹相关。从上述资料可知:当时宁海的大山中,界于白溪与大溪间的桐柏山,界于大溪与凫溪间的三十六雷山,海游溪以南的宁和山以及白溪与清溪间的杨家山一带山地,皆有葛玄之炼丹踪迹。同时指明,葛玄是先在宁海,“后隐天台”。至于葛玄为何选宁海炼丹,并作为太上老君的授经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写道:“老子受(授)之于元君,元君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合之,皆斋戒百日,不得与俗人相往来,于名山之侧,东流水上,别立精舍,百日成,服一两便仙。”其中“名山之侧,东流水上”是天台山脉宁海地区的最主要特点。葛玄接受仙经在先,葛洪著书炼丹在后,所以台岳成为道源仙山。后来唐玄宗致书司马承祯时,称台岳为“葛氏之天台”。

综观上述史料,神仙学说,葛玄创立于天台山,主要创建地是处于“名山之侧,东流水上”的宁海地区,纪念创立神仙学说的时间,是东汉光和二年(179)己未正月初一。

主要炼丹地——温泉

葛仙翁炼丹遗迹最集中的是天明山南溪温泉地区。据宋《嘉定赤城志》载:“三十六雷山,在县西三十里,自松坛至西溪、新田,沿栈道而上,峰峦累累如贯珠,凡三十有六折,葛玄炼丹处也。面(西)北,通马岙、三坑。”经笔者去黄坛、西溪和龙宫大溪沿溪古道,三十六雷山峰峦实地考察后,记载与实地相符。今天明山南溪温泉附近葛玄炼丹遗迹有:一为迎仙庵旧址。清光绪《宁海县志》载有“迎仙庵,在县北五十里深甽斗牛岗旁”,相传为葛元(玄)炼丹处。位于深甽西南一里山岗南侧;二为翁尖洞,翁尖高673米,位于五山林场高湖林区与南溪国家森林公园分界处,因葛玄隐居而命名,见《宁海地名志》深甽镇图上标示;三为下林岗永丰庵,今高湖林区所在地,相传亦为葛玄炼丹处,此庵至今大殿前柱的雀替雕刻,左右分别为老子骑青牛和王乔乘白鹤的神仙形象。还有深甽隔水庵的真君殿,连同农历十月半下元节庙会,亦是源于对葛玄的纪念,即葛玄称葛仙公或葛仙翁,道教的封号为冲应孚佑真君。真君殿除了每年十月半举行规模盛大,影响台州各县及新昌、奉化、象山的三天庙会外,(还有一件以)为民医病的药签,也出自葛玄为民治病的民间传说,至今庙内仍留存向神灵诉说病情,求得药签,到药店买药治病之习俗。天明山南溪温泉的泉水中含氡等微量元素,能治疗心脑血管、关节等疾病。该温泉处于的万亩国家森林公园,是天然的大氧吧,是现代的养生胜地。而仙翁葛玄的炼丹地,是历史上传统的养生学说发源地之一,故养生文化又是温泉地区的主要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