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意山光走宁海
6102300000001

第1章 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NTS)概况

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我国第一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推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全长500多公里,被称为“千里休闲健身步道”。

宁海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位于浙东沿海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总面积约1843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约2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76公里,人口约61万。宁海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2.5%,地势西高东低,背山面海。西部天台山和四明山在这里汇聚,东面三门湾和象山港像伸展的双臂,拥抱着这块神奇的土地。宁海历史上曾涌现了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治史专家胡三省、明代大儒方孝孺、国画大师潘天寿、“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等名人。宁海山海风光兼具,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百强县、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便捷的交通、山海兼具的独特资源优势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吸引了亚洲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露营大会、中国户外运动节等赛事活动在宁海举办,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户外爱好者到这里开展各类户外活动。2011年年底,宁海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栖居地之一。

山地户外活动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民健身,但难免也会引发一些意外事件。为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积极推广山地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开展”精神,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和宁海县人民政府共同决定,在宁海修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这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的初衷。

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期100公里于2009年12月底竣工,并于2010年4月在宁海召开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全国现场会。二期400公里于2011年3月开工,2011年年底完成路面工程,2012年5月完成路标、路识安装,建成了遍布宁海城乡各地、总里程达到500多公里的“千里休闲健身步道”。

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设计与施工遵循了再生性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以保持山间天然路径原始现状为基础,根据沿途的自然风景和植被,采用原生态的施工法,对路面进行适当清理和修整,建成具有健身功能的沙土步道、竹木栈道、古道、原始山路等(部分路段借用防火带、机耕路和公路),把自然资源开发真正融入生态环境的建设中。

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设计了休息站、露营区、接待站、报警点、垃圾处理系统等辅助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吸取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并有不少创新之举。例如,拥有内地首个完善的户外安全救援体系,在国内第一次采用“太阳能救援杆”等先进设备,统一完善的路标、安全警示标志系统也是国内第一次采用。还首次把传统的户外运动同旅游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环境保护体系和标识系统,打造出一个自然的、安全的、环保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系统,成为中国第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登山健身步道。该系统建成后,被作为国家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推广。

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像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把沿线散落各地的景区、文化遗迹、村落、户外运动场所、农家乐和农业产业基地等有机地串联起来。她展现了户外体育运动中“自然”、“健身”、“休闲”的文化理念,使得新颖安全环保的户外运动理念深入人心,能有效普及和推广山地户外运动;她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样板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来自新疆、河北、湖南、山东、云南等全国各地90多批党政考察团和120多万人次来宁海徒步体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感受宁海户外乐园的魅力);她是规范的群众登山健身路径,能引导人们在科学、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参与户外运动,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登山健身,是促进全民健身之路,是宁海的“户外健身房”;她为开展山地户外比赛和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是户外比赛和活动之路;她带动了农家乐和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之路;她带动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活动、生产、展览展示、销售、物流等完整的步道经济产业链,是宁海县建设“大森林大景区”、打造“中国休闲健身旅游先行区”、加快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