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6099700000007

第7章 砍柴郎

哥哥是家里的老大,底下还有四个弟、妹,只有爹娘是劳动力,家里是缺粮户。哥哥虽然不能挣工分,但他能上山砍柴,以供应家庭炊事。哥哥从五六岁上山砍柴,一直砍到十岁还是个砍柴郎。眼看别的孩子都背上了书包、吆三喝五地去学校,在教室里哇啦哇啦地念书,哥哥眼馋得要死,跟娘说:我也要上学。娘说:上不上学没关系,上得再多也要回来种田;再说,你上学了,屋里没柴烧。哥哥不干,噘着嘴巴说:别的娃儿都上了,我也要上!

直到哥哥的光脚板把地面跺成两个大坑,娘才松口说:你上可以,但你保证一天砍一担柴。哥哥破涕为笑:嗯!

哥哥每天早早起床,夹着扁担,把镰刀塞进书包里,光着脚丫子就往山上跑,山风吹起那件没扣子的黑布褂子,掀得哗哗响。哥哥怕赶不上上课,急急地上山。

湾子跟前的山光秃秃的,只长茅草,树都大办了钢铁。所以哥哥只能往大山上赶,大山上有皮树条子呢。哥哥一口气砍掉一片,再用皮树条拧成两根绳子,将木柴捆成两捆,插到扁担上挑起来,又急急地下山,往学校赶。怕赶不上上课,两条腿撒欢儿跑,扁担一颤一颤地,像货郎子,再看看脸,汗淋淋的,衣服也湿透了。由于砍得急,手脚让刺条子挂满了血口子,被汗水蜇得生痛,脚板也钉破了,血染着黄土。但他顾不得许多,眼光只盯着山下的学校。

还好,铃声总是在哥哥到校的那一刻响起。哥哥把木柴担子放在门外,用袖子擦一把汗,跑进教室,掏出书本,好半天才喘定大气。

教室很小,也很破。只有一个老师。突然有一天,轰地一声,屋顶坍了下来。庆幸没砸着学生。老师找大队哭,大队说:房我们盖,但没钱买瓦。老师只好自己想办法买瓦。

山上有药材呢,桔梗也有,沙参也有,收购站都收。老师就对学生说:把“教室”搬到山上吧,每人带一把铲,一边上课一边挖药材。

正是秋天,药材又肥又沉,是挖药的好季节。可老天爷却短了,太阳没出多高就到点了。哥哥起得更早了,他把木柴砍好,挑到肩上,眼睛就开始寻找他的“学校”。好不容易看见了一伙娃子,就颠颠地跑,一边跑一边喊:“等等我!等等我!”学生都在挖药,听不见,也往前跑。哥哥一边追一边喊,等追到那个山头,大伙又跑到了另一个山头。哥哥急得哭,又喊,又追。追到了,天也中午了。就哭:“老师,我一个药也没挖成呢。”老师替他卸下担子,摸了摸他的头,说:“算了,不缺你的。”

哥哥因为赶不上集合去山上上学,就得天天找学生,天天挑着木柴在山上跑,肩膀就慢慢肿了,一摸就痛,一痛就掉泪,便哭给娘听:“娘,我的肩膀好生痛呃。”娘心疼儿子,擦着哥哥的泪说:儿,再莫上了。哥哥赶紧不哭,说:娘,我不痛,刚才是骗你的,真的不痛。怕娘再拦,又匆匆去上学。

哥哥不再用肩膀挑,他把两捆木柴捆作一捆,用背驮,腰一弓到底,像虾,又像背着大黑锅的蜗牛,爬着。

哥哥上了五年学,也砍了五年柴。

哥哥小学毕业后,要回家挣半个劳力的工分,就辍学了……

哥哥年轻轻就当了窑工,成年呆在山上,累得腰驼腿拐,像副黑炭……后来,湾子里盖了“希望小学”,校前立了一座塑像,校长——就是当年的那位老师力排众议,决定立一砍柴郎形象,赤脚、露背、弓腰,脖子上挂着书包,背负一捆木柴。塑像下书一行大字:背着木柴去读书。

哥哥常常注目像前,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