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教授错在哪里
6098600000071

第71章 富翁的大屋檐

领导,不能只注重事情表面的完成,也不止于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目的,是协助部属发展他们的能力。

有位善心的富翁,盖了一栋大房子,特别要求营建师傅把房顶四周的屋檐加长一倍,好让穷苦无家的人能在屋檐下暂时栖身。

房子建成以后,果然有许多穷人聚集在屋檐下,甚至摆起摊子做买卖,并生火煮饭。嘈杂的人声与油烟,使富翁不堪其扰,不悦的家人也常与寄居屋檐下的穷人争吵。

冬天,有个老头儿在屋檐下冻死,众人交相指责富翁为富不仁。

夏天,一场飓风,别人的房子没事,唯独富翁的房子因为屋檐特别长,居然被掀了顶,众人都说他是恶有恶报。

重修屋顶时,富翁只要求兴建小小的屋檐,而后将省下的钱捐给慈善机构,另外盖了一间小房子。这房子所能庇荫的范围远比以前的屋檐小,但四面有墙,是一栋正式的房子。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都在其中获得暂时的庇护,并在临走前问这栋房子是哪位善人捐建的。

不出几年,富翁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后,许多人还继续享受他的恩泽而纪念他。

为什么同样付出善心,所得到的回报却有天壤之别?

富翁的一片善心,从被认为是为富不仁、恶有恶报,到变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这中间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呢?是大屋檐与小房子的差别吗?还是其中的用心有所不同?

答案是:寄人篱下的感觉和生活在独立房子中的感觉截然不同。您知道生活在富翁的大屋檐下,那些穷人会有什么感受?而生活在独立房屋之中,那些穷人又会有什么感受?

在组织或团队中,甚么样的状况等同于寄人篱下?什么样的状况又是拥有独立的空间?如果部属事事都要依靠主管,主管事事不放心交由部属处理,部属常常要看主管脸色办事,组织以防弊为基础设立各种制度、系统,这些现象是否等同于寄人篱下的环境?

如果主管给予部属清楚的目标,让部属在规范内自主,或者以愿景、使命激发部属的自觉与承担,则是否等于让部属拥有独立的空间?

父母愈强,孩子愈弱;父母愈弱,孩子愈强。领导和教养孩子的道理是相通的,父母凡事都为孩子安排好,孩子无法独立;主管什么事都能干强势,部属能力必定不得发展。屋檐伸得太长,一片好心变成为富不仁,小房子的独立空间,却变成最受欢迎的人,这中间的差别值得我们深思。

为善的本质是什么?领导最终的目的是甚么?为善与领导的共通处又是什么?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还是协助他人独立站起来?

领导,不能只注重事情表面的完成,也不止于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目的是协助部属发展他们的能力。领导者是教练,不是发号施令者。启发部属的自觉与提升承担责任的能力,是领导者帮助组织与团体成长的关键要素。

给人鱼吃,不如教人钓鱼,这是行善与领导永远颠扑不破的道理。如果主管领导部属的方式,属于上述寄人篱下的模式,那就是连给人鱼吃的境界也不如啰!

我经营的教育机构,非常重视戏剧教学,因为它具有发展孩子想象力、情绪力与社会化能力的多元功能,以下是我对戏剧教学功能所做的描述(取材自《引爆A 学习革命》一书):

从角色扮演的想象力游戏中,幼儿也可以摸索出他们自己最喜欢做、最想要学的事情,而且也自动学会一些团体生活中的“规则”。这些规则,不需要由成年人订定和教导,他们会为了剧情需要,自行发展出一些规则,而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遵照规则去做,否则戏就演不下去。藉此,孩子们可以学会为一些事情尽点职责,建立自己和他人互动的模式,而这些社会化模式的建构,不论在假装的角色扮演游戏中,或是真实的世界里,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是透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会遵守他们自己思考订定下来的规则;一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遵守,由成年人以权威性态度订定的刻板规则,请问,何者是比较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参与订定规则,而使他们乐于遵守自订的规则,不正是“开放教育”的一种基本精神吗?

请问,这段话是不是隐含了《富翁的大屋檐》故事中的涵义?让孩子自订游戏规则,自动自发遵循,是不是如同让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空间?依成年人主观意志订定规则,然后要求孩子遵守,又是否如同让他们寄人篱下?

所以,给人鱼吃,不如教人钓鱼,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基于同样理念,给人独立自主空间,则是我们培训工作伙伴的最高指导原则。

在教育孩子和领导部属上,我们的基本理念、作法是一贯相通的,因为我们奉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而“自由”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基本哲学。由于“自由”,孩子才会获得成年人的尊重;由于“自由”,孩子才能在混龄的班级中自由选择工作,反复操作同样的教具,享受他们自己的节奏,从而建构知识,并达到心智集中的境界,而后朝自主学习、独立、专注、自信的道路迈进。所以,蒙特梭利教育是以环境、教师、教具等要素,配合自由精神的发挥,协助孩子发展天赋潜能,从而培养出有自信、自发性学习、守纪律、尊重他人的孩子。

孩子能够这样教育,成年人岂有不能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