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话是水平说话是艺术
6097000000017

第17章 听准他人话中之意

倾听别人说话一定要明了对方究竟想说一件什么事,只有把意思听明白了,才能正确地把信息反馈给他人。

听话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许多时候我们常听不懂别人说的话,以至于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困扰。听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听出对方所说的话究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对方所说的话究竟谈及什么事情,只有抓住这个关键要素才能听懂别人的话,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脸虔诚地倾听别人说话,但是问及对方所言之事,他却一脸茫然。导致他没有听懂、听准别人所言之事的原因有很多,要么是对方的言语啰嗦,要么是中心意思不明确、说话分散以至于让人听不准确,也可能是因为听者知识浅薄或者立场不同、阅历不同、专业不同,以至于听不准。在人际交往中,善于聆听别人说话要比能说会道显得更重要。如果听不准对方谈论或者交代的事情,在执行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因为没有听准对方所言为何事以至于闹出乱子、得罪人的事情屡见不鲜。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许多市民都涌向农贸市场去买菜。王大妈的菜干净、水灵,来问价的顾客也不少,但是成交的却不多。一位提着一个大购物袋的中年妇女边挑着豆角边说道:“豆角不错啊,就是价格贵了点。”王大妈一听来气了,扔过一句话:“一块五还嫌贵,这堆别人挑剩下的五角一斤你要不要?”妇女听后放下豆角就走了。不一会儿,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走过来指着王大妈摊子上的茄子问:“哪儿来的?”王大妈张口就开玩笑说:“昨晚上偷来的。”老干部扭头就走开了。等老干部走后,王大妈还嘀咕:“相中你就买,还问哪儿来的,多事!”

其实这两位顾客都是诚心要买王大妈的菜,却因为王大妈没有听明白他们的意思,没弄明白他们说的什么事所以被气走了。王大妈并非是没事找事,关键是她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听错别人的话,会错别人的意,所以才做出冲动的行为。顾客说价格贵无非是想砍价,寻求一下心理安慰,并不是故意挑刺儿;问蔬菜是哪儿来的也只是想搞清楚蔬菜的产地,并没有质疑蔬菜的合法性。但是王大妈却完全凭借主观的想法领会错了别人的意思,因此才会得罪顾客,丢了生意。

一个炎热的夏天的晚上,某局长想要在办公室过夜。夜里睡觉需要撑蚊帐,办公室里又没有竹竿,于是局长吩咐秘书“去买几根竹竿”。这位呆头呆脑的秘书竟然没有听准局长的意思,以为让他去买几斤猪肝。于是这位秘书就到大街上四处逛着买猪肝,终于找到一家卖猪肝的店,又想起来领导好像没说买几斤,就决定多买点。

卖猪肝的人看到他买得多就送了他两个猪耳朵,秘书想:“既然这是别人送的,就把猪耳朵留给自己吧。”

秘书回到局里把猪肝交给局长,局长见状笑了起来,无奈地说:“耳朵呢?”本来这位局长是想说这个秘书没长耳朵,竟然没听清楚自己要买什么,但是这位秘书却把店主送的两个猪耳朵掏了出来,说:“耳朵在这儿呀。”

让这样的秘书去办事真是够让人担心的,让他买竹竿竟然听成“猪肝”,把教训他的话也错听成其他。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这样的事情想必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有时是因为脱离了客观环境来理解导致听错了,有时是因为谐音而听错了,有时是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而听成其他的事情……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听不准就会导致差错。

听话的学问大于说话,就是因为只有得知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的结果是能够少做错事。如果听不准别人说的是什么事,甚至听成完全不同的事,那么接下来做出的判断也肯定是错误的,这无疑是给说错话、做错事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