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话是水平说话是艺术
6097000000016

第16章 听准对方的话是对谁说的

把话听准了,听全了,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把话听准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反馈,如果连对方的意思都听不明白,搞不清楚对方究竟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针对的是谁,那么听到的话就是毫无意义的。听得准才能说得好,听得全才能会对意。如果听错了、听偏了,那么你在交谈中也就失去了优势地位,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听话要听准,生活中有许多错误都是听错话引起的,而听话听错了对象,上演张冠李戴的闹剧也不乏少数。只有听准了别人所针对的对象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做出适当的回应,不至于闹出笑话,惹出麻烦。

很多时候,人说话都不会直接说出来自己的话是针对谁来说的,这时候就需要你耐心地听下去,仔细分析。听话要听准,能领会别人说的话主要是针对谁来说的,不要别人说的是自己却听不出来,也不要把别人说的话全往自己身上揽。

听准别人所说的针对对象才能领会对方的意思,不至于会错意、行错事。《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很喜欢说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这样不但不会惹君王生气,而且使君王乐于接受。当时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位很有才智的君王,但是自从他继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中。每天他只知道饮酒作乐,而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去处理,自己却不闻不问。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趁机作乱,使得齐国濒临灭亡。这个时候很多正直的人都担心国家的安危,却因为惧怕齐王不敢出来劝谏。

于是淳于髡找到一个机会觐见齐威王,说:“大王,微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臣在南方时见到一种鸟,落在南方的土岗上,整整三年间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出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缩着。大王您猜一下,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齐威王是一个聪明人,一下就听出淳于髡是想借此隐语来讽刺自己。他知道淳于髡是借这只大鸟来形容自己身为一国君主却无所作为只知道享乐。但他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有自己的想法。于是,齐威王沉吟了一会儿对淳于髡说:“嗯,这只鸟三年不展翅飞翔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众生的态度。这只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必然惊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就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奖赏尽责的,惩治贪污的,全国上下重新振作起来。

尽管齐威王沉迷于饮酒作乐之中但没有迷失自己的心智,聪明的他听出了臣子淳于髡的正直进谏。试想如果这位君王昏庸无道、无才无德,那么他也许就听不懂淳于髡的规劝是针对自己。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听出别人所说的一番话究竟是针对谁来说的。

虽然从表面上看,听准别人所说的对象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很多敏感的人或糊涂的人却听不准,以至于闹出很多笑话。

由于刚下过大雪,路面非常滑。王超在走出写字楼的时候一不留神,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虽然他很疼,但他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爬了起来,并下意识地四下瞅了瞅,看是否有人看到了自己的窘态。不想却看到同事李楠远远地朝这边走来,当时王超的脸一下就红了,但是李楠却不动声色地走到他跟前说:“我刚下楼,下过雪的地滑,走路要小心点。”王超很感激地看着他,心想“他也许并没有看到”。

第二天上班时,王超还没进办公室就听到屋里的同事们在谈笑。王超很好奇他们在谈论什么事,刚想进门却听到李楠的声音:“他可真是太丢人了。哈哈,谁叫他这么不小心……”王超的脑袋“嗡”的一下,无名之火顿上心头,他一下冲到李楠跟前说:“不就是摔了一跤吗?瞧你乐的,没想到你这么爱说人闲话!希望你别有什么事情被我抓到!”

同事们疑惑地看着王超,问李楠:“他说的是什么事啊?”李楠没说什么走开了,王超一下子明白了,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说错了话,做错了事。

生活中有些人根本没有听懂别人的话就开始发表意见,结果张冠李戴、词不达意。听话听不准,还不如不听,不听也不会做出错事,但听错了就会导致行为错误,结果惹来不少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