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司不教,但要你懂的财务常识
6094800000003

第3章 管理者更要看得懂财报——三天就学会的会计常识(1)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晴雨表。因此,看懂财务报表是作为合格的管理者的必备职能。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看得懂财报呢?很多人可能觉得它包含的内容很繁琐复杂,其实这些并没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我们就从会计报表的含义,它所需要掌握的会计术语,会计报表的含义,会计核算的原则等基本常识入手,具体介绍该怎样看得懂财报。

1、管理者为什么一定要看懂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晴雨表,深入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有六大看点,从六个方面反映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状况,有助于管理者根据其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判断,掌握企业的第一手信息。

首先,我们来看财务报表的概念,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而与对外报表相对应的向外部使用者披露的则是对内报表,所谓的对内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它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其次,我们来归纳财务报表的意义,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变动状况,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晴雨表,深入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财务报表有“六大看点”:

一看利润表,对比今年收入与去年收入的增长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像银广夏事件,利润表上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几百个百分点,这显然是不可信的,问题非常明显。那些增长点在50%——100%之间的企业,都要特别关注。

二看企业的坏账准备。有些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但款项收不回来,但它在账面上却不计提或提取不足,这样的收入和利润就是不实的。

三看长期投资是否正常。有些企业在主营业务之外会有一些其它投资,看这种投资是否与其主营业务相关联,如果不相关联,那么,这种投资的风险就很大。

四看其它应收款是否清晰。有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其它应收款很乱,许多陈年老账都放在里面,有很多是收不回来的。

五看是否有关联交易,尤其注意年中大股东向上市公司借钱,到年底再利用银行借款还钱,而在年底报表上则无法体现大股东借款的做法。

六看现金流量表能否正常地反映资金的流向,注意今后现金注入和流出的原因和事项。

2、懂财务需要掌握哪些会计术语?

会计术语是管理者读懂财务报表的语言工具,亦是管理者研究会计报表的入门基础,掌握了会计术语就如同拥有了一把进入财务报表的世界的钥匙,敲开神奇的数据之门,尽览财务报表里所隐藏的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其相关概念和内容主要有:

账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

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

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账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

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

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账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账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

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

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

3、会计报表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报表能够综合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效益状况,亦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和展示自身良好的经营情况和形象的主要手段。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深晓其含义及其重要性。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它有关附表。

4、会计核算的原则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原则是管理者进行会计核算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绩效的标准,是会计核算行业中的“道德尺度”和规则,也是务实求稳谨慎的敬业精神的延续,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原始性资料的积累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现归纳如下:

(1.)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有用性

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4)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5)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6)及时性

及时行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凡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不得拖至后期,并要做到按时结账,按期编报会计报表,以利决策者使用。

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会计资料若不及时记录,会计信息不及时加工、生成和报送,就会失去时效,变成一堆没用的信息,对进行决策也就不会有任何帮助。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

(7)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准确清晰,账户对应关系明确,文字摘要清楚,数字金额准确,手续齐备,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准确完整的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的加以利用。

(8)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的计算损益。

(9)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的反映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10)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起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同时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的确认当期的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12)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实施谨慎性原则能对企业经营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将之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3)重要性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如对于不重要的项目,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成本高于收益。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一般来说,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质上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量上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5、会计报表有哪些构成要素?

以上内容使我们对会计报表对于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知,并对其所涉及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下面我们将对构成会计报表的要素进行概括介绍。

首先,我们来对会计报表要素有个大致了解,会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是会计报表的核心,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掌握了会计报表要素也就为更好掌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效指导。

其次,我们来看这六项会计报表要素具体内容及各要素基本含义,具体如下: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为净资产。

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经济利益的流出。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6、会计报表是怎样编报出来的?

谈了这么多会计报表的重要性,也对会计报表所涉及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那么,会计报表究竟是怎样编制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下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已经认识了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来看会计报表编制应遵循的要求:

第一,要真实可靠

1.涵义:会计报表指标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需做的准备工作

(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4)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5)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6)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要全面完整

1.涵义:会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全面完整的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会计报表。企业应按规定编报国家要求提供的各种会计报表,对于国家要求填报的有关指标和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填列。

第三,要注意前后一致

1.涵义:编制会计报表依据的会计方法,前后期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不能随意变更。

2.如果确需改变某些会计方法,应报表附注中说明改变的原因及改变后对报表指标的影响。

第四,编报要及时

1.涵义: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及时对外报送会计报表

2.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限

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限,由国家统一加以规定。

(1)月报应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

(2)季报应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

(3)半年度报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

(4)年报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第五,编报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可比

涵义: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可比,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并且便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在不同企业之间及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之间进行比较。

第六,编报要便于理解

便于理解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7、设立企业账簿有什么意义?

以上六节我们一直在讲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而想要掌握好财务报表就不得不提到企业账簿。设立企业账簿对于财务报表有什么作用,对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下面的内容我们将要介绍到。

首先,我们来看账簿的作用,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账簿可以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

2、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资料。

3、有利于开展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

当然,账簿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类,它一般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账簿的内容分别作具体的介绍,它的主要分类及作用如下:

1、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日记账按其记录内容的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普通日记账,也称通用日记账,是用来登记企业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是用来专门记录某一特定类型的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我国要求企业必须设置的特种日记账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按照总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叫做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按照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叫做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总账是用来反映经济业务的总括内容的,而明细账则是用来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内容的,总账中某账户的金额与其有关的明细账的金额之和相等。

3、备查账簿,是指对一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不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起补充作用,如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等。

8、运用关键财务比率

谈到财务报表,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怎样合理运用好财务比率,运用好财务比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对企业获利能力、经营效率、财务风险和成长性趋势的综合判断,进而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导航和促进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财务比率的概念,财务比率是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将两个相关的数据进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

我们仍以ABC公司的财务报表(年末数据)为例,分别说明上述三个方面财务比率的计算和使用。

其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1.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数量关系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以ABC公司为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53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1.53

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0.242

流动资产既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也可以用于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所以,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如果过高,则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究竟多少合适没有定律,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这使得其流动性也各不相同;另外,这还与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项目各自所占的比例有关,因为它们的变现能力不同。为此,可以用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和待摊费用)和现金比率(剔除了存货、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辅助进行分析。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比较安全,过高有效率低之嫌,过低则有管理不善的可能。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特点的不同,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而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与本金。通常以负债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以ABC公司为例: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0.33

利息收入倍数=经营净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32.2

负债比率又称财务杠杆,由于所有者权益不需偿还,所以财务杠杆越高,债权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但这并不是说财务杠杆越低越好,因为一定的负债表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运用股东的资金,帮助股东用较少的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经营,所以财务杠杆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资金。一般来说,像ABC公司这样的财务杠杆水平比较合适。

利息收入倍数考察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否足以支付当年的利息费用,它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这个比率来看,ABC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再次,我们来看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7.78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4996.94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47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0.85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值=0.52

由于上述的这些周转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来自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损益表数据则是整个报告期的动态数据,所以为了使分子、分母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须将取自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折算成整个报告期的平均额。通常来讲,上述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但数量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各资产项目的组成结构,如各种类型存货的相互搭配、存货的质量、适用性等。

第三,我们还应了解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视。一般用下面几个指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再以ABC公司为例:

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销售收入=71.73%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销售收入=36.64%

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35.5%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值=18.48%

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权益平均值=23.77%

每股利润=净利润/流通股总股份=0.687(假设该企业流通股10,000,000股)

上述指标中,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说明企业生产(或销售)过程、经营活动和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越高则获利能力越强;资产报酬率反映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权益报酬率则反映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状况。权益报酬率是股东最为关心的内容,它与财务杠杆有关,如果资产的报酬率相同,则财务杠杆越高的企业权益报酬率也越高,因为股东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同等的收益能力。每股利润只是将净利润分配到每一份股份,目的是为了更简洁地表示权益资本的盈利情况。衡量上述盈利指标是高还是低,一般要通过与同行业其它企业的水平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就一般情况而言,ABC公司的盈利指标是比较高的。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发行的股票有价格数据,一般还计算一个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资者为获得的每一元钱利润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它一方面可以用来证实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资代价的尺度,体现了投资该股票的风险程度。假设ABC公司为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为25元,则其市盈率=25/0.68=36.76倍。该项比率越高,表明投资者认为企业获利的潜力越大,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但同时投资风险也高。市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股票市价是一个时点数据,而每股收益则是一个时段数据,这种数据口径上的差异和收益预测的准确程度都为投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会计政策、行业特征以及人为运作等各种因素也使每股收益的确定口径难以统一,给准确分析带来困难。

在实际当中,我们更为关心的可能还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即成长性。成长性好的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资者。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去几年中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净利润等指标的增长幅度来预测其未来的增长前景。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95%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100%=113%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83%

从这几项指标来看,ABC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成长性都比较好。当然,在评价企业成长性时,最好掌握该企业连续若干年的数据,以保证对其获利能力、经营效率、财务风险和成长性趋势的综合判断更加精确。

9、如何看懂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就好比企业的简历,能让阅读者在短时间内大体上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财务结构指标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首先,要想看懂资产负债表,我们还需要从它的概念着手,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出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表所具有的及时性和简洁性以及其遵从会计报表的一般原则的指导思想,不仅具备了可参考性和实效性,而且也大大方便了阅读者快速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但阅读资产负债表时仍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方能全面的掌握资产负债表中所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特定的意义:

其次,大致游览一下资产负债表主要内容,由此,你就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的总额及其内部各项目的构成和增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企业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而它的增减变化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当企业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高于资产总额的增长时,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了相对的提高;反之则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负债的大规模上升,进而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在相对降低、偿还债务的安全性亦在下降。

再次,对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重要项目,尤其是期初与期末数据变化很大,或出现大额红字的项目进一步分析,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有代价或有息的负债(如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应付票据等)、应收账款、货币资金以及股东权益中具体项目等。例如,企业应收账款过多占总资产的比重过高,说明该企业资金被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而其增长速度过快,说明该企业可能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或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结算工作的质量有所降低。

此外,还应对报表附注说明中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应收帐款的帐龄越长,其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又如,企业年初及年末的负债较多,说明企业每股的利息负担较重,但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盈利水平,说明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较佳、经营能力较强,管理者经营的风险意识较强,魄力较大。

但在此同时,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货币资金作保证,预计该企业将会选择送配股增资的分配方案而非采用发放现金股利的分配方案。另外,在对一些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还要结合行业的特点进行。就房地产企业而言,如该企业拥有较多的存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存在着较多的、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基地和项目,一旦这些项目完工,将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第三,对一些基本财务指标进行计算,计算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如净资产比率;直接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取得,如销售利润率;同时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部分来源于企业的账簿记录,如利息支付能力。

由于大部分的财务指标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用综合、联系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指标与企业的偿债能力。而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要想对一个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它内容进行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涉及的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指标较多,在此主要介绍第一种情况中几项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

1、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2、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

(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该指标主要用来测试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3、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股票面额),该指标说明股东所持的每一份股票在企业中所具有的价值,即所代表的净资产价值。该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票市价的合理与否。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价值就越高,但是这应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区分,因为,每股净资产比重较高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股票发行时取得较高的溢价所致。

最后,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这些指标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你能够以综合、联系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的高低往往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矛盾。如企业净资产比率很高,说明其偿还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就反映出其财务结构不尽合理。你的目的不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亦会有所不同,如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财力结构是否健全合理;相反,如你以债权人的身份出现,他就会非常关心该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最后还须说明的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你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它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10、如何看懂利润表?

学会看懂利润表是了解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的重要途径,使用者可以通过它来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利润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它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利润表贯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有利于阅读者直观的了解与企业相关的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通常,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它业务利润,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后得出。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在利润表中,企业通常接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也就是说收入按其重要性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费用按其性质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它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利润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11、如何看懂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以看懂现金流量表对看懂财务报表有着直接影响。下面我们就针对如何看懂现金流量表做具体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初步了解现金流量表进行初步了解。现金流量表也叫账务状况变动表,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形。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

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取“管理费用”账户所属“计提的坏账准备”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收益”账户所属“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它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它明细账户发生额。

11:投资损失,取“投资收益”账户借方发生额,但不包括“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明细账户发生额。

12:递延税贷项,取“递延税款”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3:存货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所有存货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它应交款”、“其它应付款”等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2、附注表格到底披露些什么?

财务报表附注逐渐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读懂财务报表我们必须首先能看懂附注表格。

这也便要求我们要对附注表格所披露的内容有全面正确的认知

首先,我们先了解财务报表附注的概念。财务报表附注是指为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中列报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报项目的说明。

其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与某些报表项目相关的必要定性信息;揭示报表项目的性质或有关的限制;补充列示比报表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出于报告格式的限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数据只能总括说明相关经济资源或业务活动的存在及发生与否,而不能直接说明其来源和构成情况。因此,有关报表数据的形成来源及结构的分析性信息只能以附注形式来加以反映。

在会计实务中,财务报表附注可采用旁注、附表和底注等形式,重点反映企业会计政策、报表项目注释、有关事项说明、特殊交易事项、分部报告等明细情况。这些信息虽然不能更正表内错误或与正文数据发生矛盾,但往往具有更多的分析价值。例如,银广夏2000年年报中披露的“应收账”为5.44亿元,仅占其流动资产总额26.06%,与同期“货币资金”余额大致相当,似乎十分正常。不过,如果仔细分析其报表附注中的“欠款情况分析表”即可发现:其中属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应收款项高达2.68亿元,约占该项目总金额的一半。这一信息至少表明:银广夏的商业信用集中度过高,一旦重要应收款项出现风险,则公司业绩将大受影响。

对于投资者来说,以下财务报表附注内容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1)重要会计政策变动,包括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化,折旧方法及其它资产摊销政策的变更,长期、重大供销合同利润的确认(典型案例如银广夏与其德国贸易伙伴于2000年1月签订的总价值为1亿1千万德国马克的供货合同),特别收入事项的确认(如1997年某上市公司将一重要软件代工及回购协议的9600万元相关收入加以非正常确认),等等。

(2)关联方交易的性质与金额,包括与关联方之间的应收款项或应付款项。例如,内蒙宏峰(000594)在其2000年年报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内蒙古宏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其形成的往来债务已高达31,982.75万元,累计拖欠利息也有3490万元。这一附注信息反映了典型的大股东非正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投资者可从中直接了解相应的关联风险。

(3)分析性附表。附表所反映的是财务报表中某一项目的明细信息,包括项目构成情况及年度内的增减来源及金额。投资者一般可从应收账款帐龄表、主营收入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等重要附表中判断相关业务的稳定持续与否,从而对企业收益的质量作出判断。

财务报表附注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一般而言,传统报表附注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的一般情况

包括企业概况、经营范围和企业结构等内容,必要时,还可对诸如上市改组时资产的剥离情况进行说明。

(二)企业的会计政策

包括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期间、记账原则、计价基础、利润分配办法等内容,对于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来说,还要说明其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对于会计政策与上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企业,应说明其变更的情况、原因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财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

包括对主要报表项目的详细说明,如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报表项目的异常变化及其产生原因的说明。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点:

1.分行业资料

如果企业的经营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且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含10%)以上的,应提供分行业的有关数据。

2.重要事项的揭示

主要包括对承诺事项、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方交易等内容的说明。

随着报表内容的日益复杂化,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也进一步增加以下信息: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资料;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可以反映在报表内,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它部分的信息。基于此,我们对财务报表附注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也应随着报表内容哦你的日益复杂化而不断完善。

13、财务审计就是查账吗?

很多人一听到“财务审计”立即就联想到查账,这种认识到底是否正确完备呢?通过下面的内容我们便能知道答案。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财务审计的概念。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

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以下按照企业会计报表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涉及的科目,分别阐述其审计目标和内容。

财务审计与内部审计是一个意思,只是区分了内外,内部审计的全称是内部财务审计。而且外单位对企业的财务审计即外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不了直接的影响。很多企业或者会计工作者不清楚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分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财务审计关注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内控制度,而内审关注的内控范围更加广泛,遍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14、究竟什么是资产?

在财务管理中我们必然要涉及到一个概念,那就是“资产”,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普同,但具体而言很多人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下面我们就对资产的概念以及相关内容作具体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它。

资产是会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的构成的会计等式,成为财务会计的基础。

简单地说,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在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通常在判断资产是否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在有些情况下,虽然某些资产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用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这些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

3.资产是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资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耗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根据具体形态,长期资产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按是否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综合订这几种分类标准,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类别,具体如下:

(1)流动资产

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长期投资

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它投资。

(3)固定资产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4)无形资产

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5)递延资产

指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15、究竟什么是负债?

通过上节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资产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我们在上一节也提到过,“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现在,我们就对“负债”的相关内容作必要的介绍和解读。

首先,我们还是从定义来看。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它代表着企业偿债责任和债权人对资产的求索权。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通负债和非流通负债。

流通负债又可以分为:短期借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前损益的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及预收款项,职工薪酬,应缴税费。

非流通负债又可以分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正如上节中我们提到的,通俗地讲,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例如,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

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4)负债以法律、有关制度条例或合同契约的承诺作为依据

负债实质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后必须偿还的经济债务,其偿还期或具体金额在它们发生或成立之时就已由合同、法规所规定与制约,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例如,某企业向银行借款l500万元。即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负债。企业同时还与银行达成了2个月后借入2000万元的借款意向书,该交易就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应形成企业的负债。

16、究竟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在财务报表中还有一个概念是我们应当掌握的,那就是“所有者权益”。那么,究竟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我们还是从它的定义着手吧。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所谓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这可以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均是企业资金的提供者,因而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债权人权益)二者均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的区别有:

(1)性质不同。

(2)权利不同。

(3)偿还期限不同。

(4)风险不同。

(5)计量不同。

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内容主要有:

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分为: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2.所有者权益按构成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三类,具体如下:

(1)投入资本

投入资本是指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所谓注册资本,是指企业在设立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资本总额,也就是全部出资者设定的出资额之和。

企业对资本的筹集,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合同和章程的规定及时进行。如果是一次筹集的,投入资本应等于注册资本;如果是分期筹集的,在所有者最后一次缴入资本以后,投入资本应等于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企业的法定资本,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投入资本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表现为实际发行股票的面值,也称为股本;在其它企业,投入资本表现为所有者在注册资本范围内的实际出资额,也称为实收资本。

投入资本按照所有者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入资本和外方投入资本。国家投入资本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法人投入资本是指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个人投入资本是指我国公民以其合法财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外方投入资本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将资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

投入资本按照投入资产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2)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主要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它资本公积等。

(3)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由收益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7、究竟什么是收入?

“收入”这个词对我们来讲应该不会陌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提到它但究竟什么是收入呢?它的准确内涵和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将介绍到。

首先,我们来看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其次,我们来看收入的特征,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有之;

3.收入必然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第三,我们来看收入确认的原则,它的原则主要表现在:

1.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它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以及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的判断。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它主要包括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销售商品的价款;实务中,企业售出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要求,并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买方也承诺付款,即表明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够收回;如企业判断价款不能收回,应提供可靠的证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其中,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即使其它条件均已满足,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

我们再来看收入的核算,它主要包括:

1、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2、其它业务收入的核算

“其它业务收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它销售或其它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在“其它业务收入”账户下,应按其它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