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革命到底是干吗?
6093400000043

第43章 四川独立前后 (1)

武昌起义的枪声一停,湖北省立即成立军政府,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5个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赵尔丰犹如困兽,被困在成都城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尽管成都城内由藩司尹良牵头设立了“筹防处”,将全城分作四个防区严加管理,严禁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缉拿形迹可疑及私带军械人员,并到处张贴布告,安抚民心,社会秩序略有好转,但让赵尔丰伤神的是,各地纷至沓来的同志军将成都团团包围,形成了一个铁桶阵。他下令逮捕的蒲殿俊、罗纶等九位立宪派首领,此刻成了心头之患,各方面要求释放的呼声日益强烈,如果继续关押,赵尔丰势必成众矢之的;如果立即释放呢,不仅脸面上过不去,而且那无异于放虎归山,会酿成什么样的后果,还真不好说。

加之此时各种消息不断传来,端方在资阳被杀头,重庆成立了蜀军政府,川东南各州县响应武昌起义,也纷纷宣布独立,而北京方面的信息又堵塞不通,清皇室的情况一时不明朗。在此种艰苦至极的情形下,赵尔丰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释放了蒲殿俊、罗纶等九人,并提出了《宣布四川自治方案》,将民政暂交蒲殿俊,军事交朱庆澜。

在赵尔丰的这一转换过程中,有多人从中斡旋,如周善培、吴璧华、邵从恩、陈子立等。他们行走于赵尔丰与四川绅商之间,调和关系,化解矛盾,起了重要作用。这里择要讲述其中几位说客的事迹。

赵尔丰危难之时,也曾说客盈门,其中之一,是赵尔丰最为信赖的总督府参谋长吴璧华。此人字钟熔,浙江永嘉人,生于1877年,25岁时以清秀才身份被派赴日本官费留学,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从当时的照片看,其人容貌清秀,两目炯炯有神,精光逼人。归国后,被当时的川督赵尔巽看中,聘请督练四川新军,先后担任兵备、参谋、教练等处总办,并主持讲武堂等军事学堂,为四川造就了不少军事人才。

从他后来的种种迹象来看,吴璧华归国后立场渐渐转向了立宪派。保路事起,赵尔丰由消极应对转为积极剿办,吴璧华竭力劝阻上司赵尔丰不可大开杀戒,力主释放蒲殿俊、罗纶等九人,并以种种理由拒绝调动新军镇压保路同志军。武昌起义爆发后,吴璧华一连六天来到总督府,恳切劝说赵尔丰顺从民意,释放蒲、罗等人。赵尔丰思前想后,考虑再三,终于同意并先后释放了蒲、罗等九名立宪派首领。

赵尔丰被杀后,吴璧华携妻带子回到故乡浙江,先后被聘为参议、高级参谋、台州镇守使署参谋长等职,后因目睹军阀混乱,哀鸿遍野,政客翻云覆雨,党同伐异,深感痛心,遂退出军政界,归入佛门,从此长斋茹素,晨昏诵经。

另一个说客是邵从恩(1971~1949),字明叔,四川青神人。此人出身于耕读世家,早年考中二甲进士,授知县派山东烟台,他坚辞不就,请派赴日本学习政法,寻求法治救国之路。学成归国后,清廷授以法部主事,时赵尔巽督川,奏请调邵回川襄赞新政,接任绅班法政学堂校长。

1911年春,邵从恩奉命赴日本、朝鲜及中国东北考察,回到北京时,正值保路事起,赵尔丰制造了成都血案,局势极其严峻。邵从恩心急如焚,连夜兼程回川,旅途中至宜昌、重庆,数次往见端方,力陈蒲、罗等人应及早释放,不然事态将更加不可收拾。端方也十分赞同邵从恩的意见。得到端方的首肯后,邵从恩迅速赶往成都,与总督府参谋长吴璧华联手,相机说服赵尔丰。

经过六天的说服,赵尔丰终于松口,答应释放蒲、罗等九人,并自行引退,准备将军事交给部属朱庆澜,民政暂由邵从恩代理。邵从恩说:“如今国体已改共和,民政应以川省民间选举的咨议局议长担任。”赵尔丰踌躇再三,欲援引鄂省之例,由朱庆澜任正都督,蒲殿俊任副都督。邵从恩苦笑道:“这个提案,川人恐怕不会答应。”邵说,文人当正都督未尝不可,湖南都督谭延闿也是文人,不是照样当得好好的?听罢这一番话后,赵尔丰半天没吭声,终于将四川总督的关防印信交出来。邵从恩接过印信,转交给咨议局议长蒲殿俊,清政府在四川的政权,遂告覆灭。由于这段佳话,邵从恩被世人称作“和平老人”。

还有一个说客是陈子立,字崇基,四川大竹人,四川绅班法政学堂教员,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法政,与蒲殿俊等立宪派学生关系友善。周善培在《陈子立传》中云:赵尔丰授受印信时,尚掌控有兵二万余,金六百万,并非轻易可夺,即使用武力强夺过来,四川人也将血流成河,尸骨成山。赵素有“屠夫”之称,没有切中情理、委曲悱恻之言说,不可能将赵说动。其时官绅隐若敌国,此处谅解,彼处必生疑,没有排除万难之诚,极难将双方的矛盾化解调和。当万难时,子立常常绕室而思,寝食无味。

在《辛亥四川争路亲历记》中,周善培详细地讲述了赵尔丰授印前后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怀疑、猜忌的犹豫不决。吴璧华去总督府劝说,赵尔丰坐在太师椅上倾听,安静得像个孩子,等吴璧华停顿下来,赵尔丰说道:“官我是做伤心了,现在朝廷既然不管四川了,我也不想再做恶人。可是……一旦交了兵权,四川人不能谅解我,谁来保护我呢?”吴璧华回答道:“这自然要定下一个妥善的办法来才好,不但为大帅,也为四川,绝不能下成一盘烂棋。”接下来吴璧华、邵从恩、陈子立、周善培等人多次商议,又与立宪派方面取得联系,倾听四川绅商们的意见,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几方面都能接受的交权方案。

赵尔丰授印时,有几句话说得很动人,他说:“我以前对不起四川人,今天又要对不起朝廷。四川被我弄坏了,只盼望你们赶快替我补救。”邵从恩回答说:“我们都是一班年轻人,在政治上毫无经验,以后还求大帅随时指示。”刀光剑影消解于无形中,政权的交接如果说能够这样进行,应当是中国人的福气。然而遗憾的是,历史的进程却并非如此。

经过多方反复协商,1911年11月22日,在成都寰通银行举行了官绅会议,出席会议的官方代表有布政使尹良、提学使刘嘉琛、提法使龙愚溪、盐运使杨嘉绅、巡警道于宗潼、劝业道胡嗣芬、陆军统制朱庆澜、兵备道总办吴璧华等;绅方代表蒲殿俊、罗纶、张澜、邓孝可、叶秉诚、王铭新、江三乘、彭兰村、颜楷、邵从恩、陈子立等。双方达成协议,签定了《四川独立条约》,共计30条,其中赵尔丰提出了19条,立宪派提出了11条。

12天军政府

1911年11月27日,成都皇城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任都督,掌管民政大权;朱庆澜任副都督,掌管军权。军政府成立那天,成都大街小巷遍插白旗,旗帜上大书一个“汉”字,围绕着18颗星,代表汉族人居住的18个省份。大汉四川军政府是一个立宪派与旧军官组成的联合政府,按照《四川独立条约》,赵尔丰仍居住总督府,对新成立的军政府有“援助指导”之责任。

作家李劼人在《大波》中,对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时的场面有生动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