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三(1870~1918),名尊,字中元。他出身在四川郫县新民场镇的一个当铺之家,从小父亲对他寄以厚望,家中专门援请了私塾先生,期盼儿子能静心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张达三却让他父亲的梦想落空了。从十四五岁起,这个充满叛逆精神的少年就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一次在茶馆里看川剧,被舞台上神秘莫测的川剧变脸所吸引,戏演完散场了,他依然舍不得离开,一连三天,每天都是如此,像是着魔了似的。几天之后,张达三跟着戏班子走了,也没给家里人打声招呼,家里人不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会忽然失踪了。
张达三重新回到新民场镇已经是3年以后。此时他长得身材魁梧,腰圆膀粗,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使得这个小伙子脱胎换骨似的,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张达三的变化不仅仅只是外表,还有他的内心。张家人见他回家了,也没有过多埋怨,休息几天后,父亲叮嘱他在家帮忙打理当铺,将来准备接班。张达三对当铺的事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家里成天看不见他的人影。时间长了张家才知道,张达三不仅加入了哥老会,还是远近有名的舵把子。
1908年,张达三经人介绍认识了同盟会员杨靖中,被杨发展为同盟会员。据杨靖中自述,他在四川各地“运动有知识、有豪气者,数月之间,吸引同盟会员七百余人,会党中人尤多”。比如闻名川省的“袍界三巨子”——郫县张达三、灌县张捷先、崇宁高杏村,都一并加入了同盟会。
保路运动之前的哥老会,虽然已经在四川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地下网络,但是极少公开活动。1911年8月4日,龙鸣剑、秦载赓等在罗泉井古镇秘密召开攒堂大会,张达三、张捷先、高杏村等各方哥老会首领均出席会议,此后哥老会的活动被同志军所代替,迅速从地下转为地上。成都血案的消息传到郫县,张达三与杨靖中商定立即出兵,以援救蒲、罗等九人为名,举行武装起义。二人写好信函,连夜派人以鸡毛信的形式送往邻县,号召同时行动。次日黎明,杨靖中回崇宁组织队伍,张达三在新民场镇召集所部,宣布起义,誓师出发,向成都进军。
9月9日,杨靖中、张捷先、高杏村、张煕、刘荫西、姚宝珊、蒋淳风等首领率领的多支同志军在郫县犀浦汇合,经过会议商定,推举张捷先担任这次武装起义的“大总统”。理由是:张捷先是哥老会仁字号的龙头大爷,行辈稍高一些,年纪也比张达三大;论起资格来,张捷先是公立学堂的监督,张达三的社会身份是当铺小老板。除此之外还有个原因,这次推举“大总统”是在郫县张达三的地盘上,按照哥老会海底上的规矩,主不僭客,必须礼让。
宣布了“大总统”的名字后,大祠堂的院子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千字号的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张捷先走到铺着红绒布的方桌前,高举双手向四方打着拱道:“承蒙众家哥弟抬举,委以大任,兄弟不便虚辞。兄弟才疏学浅,还望众家兄弟以后多关照……”
接着由“大总统”宣布各路人马名单:张达三任第一路统领;张捷先任第二路统领;张煕任第三路统领,队伍由700余名矿工组成;刘荫西任第四路统领;姚宝珊任第五路统领,基本队伍由伐木工人组成;另有学生大队500余人,由成都及附近州县的青年学生组成,蒋淳风任大队长。
3天后,各路同志军起义的成员们手持大刀、梭镖、锄头、扁担、砍柴刀等武器,浩浩荡荡向成都出发。在西路同志军起义消息的鼓舞下,短短几天之内,云集于省城成都周围的同志军计有温江、郫县、崇庆、灌县、华阳、双流、新津、邛州、蒲江、大邑、威远、荣县、峨边等十余州县,一县之中,又分数股起义军,每股不下数千人,或至万人。数十万同志军包围了成都,砍断了几百里路的电线杆,切断成都与外地的通讯联系,使成都成了一座死城。
这是一群在宿命的操弄下走上战场的人,虽说这支队伍免不了鱼龙混杂,但是其中的许多首领却是怀揣着理想,憧憬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新的共和国。然而后来的历史轨迹却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运行,以暴制暴换来的是新一轮专制暴政。尤为可叹的是,他们宝贵的生命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成为符号,像蝼蚁一般轻贱,许多生命在这场社会变革中陨落。
蒋淳风(1868~1911),崇宁西河子人,在成都桑蚕学堂教书期间,经杨靖中介绍加入同盟会。西路同志军中有支由500多名学生组成的队伍,蒋淳风担任大队长,在与清军巡防军的遭遇战中,蒋淳风带着500多名学生与清兵白刃格斗,厮杀数小时,中弹阵亡。与蒋同一天阵亡的学生同志军80余人。
西路各路同志军部分首领后来的结局简述如下:
张捷先,辛亥革命后四川军政府改编同志军,他表示“有功不居功,长揖归田庐”,要辞官还乡,后被挽留任四川新军第二师参谋长,兼金堂、新都、广汉、什邡四县的游击司令。二次革命中被四川都督胡景伊诱捕,枪杀于成都皇城求贡坊。
张达三,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被委任为第二镇第七标统,驻守凤凰山。二次革命中张召集旧部,自任川西护国军司令。战后护国军整编,张任新编川军第一军第四师独立团长,后遭解职,几经沉浮,又被任命为松潘屯殖总办兼征懋军司令,在一次反击叛军的战役中遇难,殁于1918年新年第一天。
高杏村(1863~1911),原名高照林,又名全礼,崇宁县张家庵村人。成都血案后,高杏村遵照同盟会杨靖中指令,回老家张家庵集结同志军,率起义军百余人参与攻打崇宁县城。是役中,他带头冲进监狱,放出囚犯50多人加盟同志军。后来在攻打新都县的一次战役中被俘,狱中写下“此生不作满清狗,留得人皮见祖宗”的诗句,后被清军杀害。
杨靖中(1883~1934),早期同盟会员,四川郫县人。同志军起义后,杨靖中作为当时川西同盟会领导人,派出同盟会员指导由哥老会改造而成的同志军,如何禹农指挥侯国治部,马质彬指挥张煕部,王晴午指挥刘荫西部,李越森指挥张达三部,刘治平指挥荣丰盛部等等,为同盟会掌控同志军出谋划策,功劳卓著。晚年写有《杨靖中自述历史》,记录其亲身经历,笔者遗憾未能见到。
姚宝珊,经杨靖中介绍加入同盟会,在围攻成都的战役中,他带领300多名伐木工人组成西路同志军第五路大队与清军作战。辛亥革命后曾担任四川灌县知县,姚宝珊是林业工人出身,当官不忘老本行,在灌县的坡地上种植杉、柏、棕等林木,为人称颂。
一个叛军首领
在四川省遍地丛生的同志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十分引人注目。1911年9月12日,位于成都附近的邛州发生了震惊全川的一件大事,清巡防军第八营的书记周鸿勋率领本营160余名士兵起义,杀死该营营长黄思瀚,改第八营为武字营,投向保路同志军一边。巡防军是赵尔丰的精锐部队,武器装备精良,战斗能力超强,因此,周鸿勋此举在清军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