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四十取舍之道
6093200000041

第41章 和多数人站在同一立场上

40岁的女人,你千万不要冒失地、毫无结果地去跟别人谈论你的愿望。在劝说别人做些什么事情时,开口之前,先停下来问,自己如何使他心甘情愿地做这件事呢?

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比如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看。有时,我们会看到自己从前的可笑,更多的,我们会了解别人的看法。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养成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不要指责他,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我们应该理解他、谅解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女儿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赞歌,橱窗里装饰着彩灯,装扮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一个5岁的孩子将以多么兴奋的目光欣赏着绚丽的世界啊!妈妈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绝没有想到,女儿却紧拽着她的衣角,大声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总哭个没完,圣诞精灵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

“我,我的鞋带开了……”

妈妈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来,为儿女系好鞋带。系鞋带时,妈妈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

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落在她眼里的只有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女人们低低的裙摆,在那互相摩擦、碰撞……真是好可怕的情景!

这是这位妈妈第一次从5岁女儿目光的高度眺望世界。她感到震惊,立即把女儿带回了家。从此妈妈发誓,今后再也不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强加给自己的孩子。“站在女儿的立场上”,妈妈以自己亲身的体验认识了它。

这个世界往往就是这样,人们太过于自以为是了,太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了。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会惊讶地发现某个人与自己有着截然相反的特性。谁对?谁错?谁更符合社会和他人的要求?恐怕谁也无法一时做出确切的结论。

人们在感受到真正的爱和理解前是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的。而一旦感受到了这些,他们会把一切都告诉我们。“如果人们不了解我们对他们有多在乎,那么,他们也就不在乎我们对他们有多了解。”设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个人连了解我们和我们倾诉的时间都不愿意花费,我们愿意听他们的话吗?

人们内心的最大渴望是被人理解。人人都想被人尊重,得到别人的承认。

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看法,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那么就请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有时候,一个神奇的短句,就可以阻止争执,除去不良的感觉,创造良好意志,并能使别人注意倾听。

如果你也想拥有这样的短句,请这样开始:我一点也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地,我的想法也会跟你的一样。

这样的一段话,会使脾气最坏的老顽固软化下来,而且你说这话时,可以有百分之百的诚意,因为如果你真的是那个人,当然你的感觉就会完全和他一样。

这就好像,你不是响尾蛇的惟一原因,是你的父母并不是响尾蛇。你不去亲吻一只牛,也不认为响尾蛇是神圣的惟一原因,是因为你并不出生在恒河河岸的印度家庭里。

有人问和平运动者马丁·路德·金,为何如此崇拜美国当时官阶最高的黑人军官丹尼尔·詹姆士将军。金博士的回答是,他判断别人是根据他们的原则来判断,不是根据他自己的原则。

在个人问题变得极为严重的时候,从多数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也可以减缓紧张。人们往往愿意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同他们站在一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当然,也没有必要去排斥他人的观点。立场不同,观点也会各异。

或许有一天,当你请求任何人把烟熄掉,或请求他买你的产品,或请他捐出50元给红十字会之前,为什么不先闭上眼睛,试着从多数人的观点仔细想一想整件事呢?这要花费很多时间,但这能使你结交到朋友,得到更好的结果——减少摩擦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