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阴谋
6089000000008

第8章 人生的第一桶金

与在二级市场上的只拥有资金的散户炒股的方式完全不同,当那些现金流面临枯竭、濒临困境的企业寻求资金来源时,拥有足够资金的巴菲特通过一些私人关系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控股这些企业,排挤掉他不喜欢的董事,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本身价值。

巴菲特这套把戏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会不断重演。

实际上,巴菲特在资金不太充足时的1956年年末,他的前三家合伙公司的资本不过分别增长了6.2%、7.8%和26%,并无什么过人之处。

而通过后来的这套操纵方法,巴菲特在1961年所管理的资产达到了400万美元,合伙人超过了100人。

到了1962年,巴菲特将这11个合伙公司合并为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PL),此时他与妻子在合伙公司中所拥有股份价值超过了1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笔巨额的财富。

巴菲特依靠他复杂的人脉关系网、较高的投资和操纵能力,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吗的迹发资投值价靠是阴谋诡计的牛刀小试大家常用的谷歌地球(googleearth)是谷歌公司推出的世界地理信息系统搜索软件,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航空图片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桑伯恩公司。

桑伯恩公司与中国也比较有缘分,它自2002年就和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合作,曾受到过黑龙江省副省长和国家测绘局局长的点名表扬。

而50多年前的桑伯恩公司主要从事出版以及美国所有城市详细地图的不断修正工作,它出版的是一种十分精密的信息详细的地图,地图上对每一处的建筑都作出了仔细而准确的说明,仅奥马哈的地图册就可能重达27公斤。

这种地图册会详细到标明电力线、自来水管道、安全出口、应急楼梯等,主要销售对象是保险公司和少数其他行业的客户。

当时,桑伯恩公司75年来一直以垄断方式进行经营,每年实现的利润几乎全然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不需任何销售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它的股价在1938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00~120之间时一度达到每股110美元。

但在20世纪50年代,桑伯恩地图业务从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年平均50多万美元的税后利润,下降到1958年和1959年的不足10万美元。

1958年,当道琼斯工业指数在550左右时,桑伯恩股价只有区区45美元。

但在20世纪30年代初,桑伯恩积累了大量现金,为了避免资产的闲置,公司进行了大笔的投资,前后大约2500万美元,一半投资于债券,另一半投资于股票。

桑伯恩证券投资却盈利丰厚,从每股20美元上升到每股65美元。

这笔证券投资被虎视眈眈的巴菲特看中了。

1958年的巴菲特已控制了100多万美元的资产,开始脱离散户小打小闹的投资形式。

到了1958年11月,他将合伙公司35%的资本投入桑伯恩公司。

他还用自己和亲戚的钱购买桑伯恩股票。

为了控制更多的股份,他还鼓动合伙公司之外的很多朋友去购买桑伯恩股票,包括华尔街上的朋友——美国互惠基金公司的汤姆·纳普(TomKnapp)和沃尔特·施洛斯(WalterSchloss)。

最后,巴菲特终于进入了公司董事会,其他14位董事中有9位是在保险业中身居要职的人,他们只拥有400股桑伯恩股票。

为了控制桑伯恩,干涉企业内部的经营,巴菲特联合他的亲朋好友又连续大笔买进桑伯恩股份。

到了1959年,巴菲特个人掌握了桑伯恩股份10.5万股中的2.4万股,加上其他亲朋好友的股份共有4.6万股,最终获得了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

这一年,巴菲特要求桑伯恩卖出所投资的证吗的迹发资投值价靠是特菲巴三第券来回购股东股票。

如果这个阴谋实现的话,桑伯恩每年的收益就将不会细水长流地分给只拥有很少股份的公司经营者与员工们,而会被持股章最多的巴菲特一次性掠夺。

这种将好处留给自己,把坏处留给别人的把戏被其他董事看穿,巴菲特的无理要求被严词拒绝。

可是,巴菲特像一头嗜血的饿狼,他在拥有了足够的权力之后,毫不留情地给董事会下了最后通牒,声称如果在1959年10月31日之前,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召开一个股东大会将董事会所有董事全部撤换。

1960年初,董事会退让了,巴菲特阴谋终于实现了,桑伯恩以所持有的证券资产向股东回购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抛出了所持有的桑伯恩所有股票获得了超过50%的利润。

正如巴菲特自己所招供的——“在这个意义上,合伙公司的资金继续上升,在‘可操纵性局面’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

”他以足够的资金对企业控股,从而达到操纵企业与股价甚至压榨公司员工的目的。

另一桩并购操纵则没有这么幸运。

内布拉斯加州比阿特里斯市最大的一家公司——丹普斯特制造公司是由丹普斯特家族控制的企业。

这家企业专门生产风车、农业用具、灌溉系统、供水系统以及自来水管道等。

这家公司股价为每股18美元,但是账面价值为每股72美元,其中净值高达每股50美元。

从1956年开始,巴菲特就不断买进丹普斯特制造公司的股票。

他为了获得足够操纵的资金,再次联合华尔街的汤姆·纳普和沃尔特·施洛斯秘密控制了丹普斯特11%的股份,仅次于丹普斯特家族,巴菲特终于进入了董事会。

为了将丹普斯特公司的管理层架空,完全掌控这家公司,巴菲特从汤姆·纳普和沃尔特·施洛斯手中私下收购股份。

他还欺骗合伙人说,丹普斯特公司虽然“会妨碍合伙公司短期的业绩表现,但能强力保证几年以后的最佳结果”,卖力地鼓动他所有的合伙人掏钱买丹普斯特的股票。

但事实是,从1956年至1960年,丹普斯特股不断下跌,后来巴菲特差点陷入血本无归的境地。

不管怎么说,在巴菲特的软磨硬泡之下,丹普斯特家族将自己所有的股份都转让给了他,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控制了公司70%的股份,成了董事会主席。

一旦获得绝对的权力,巴菲特任人唯亲的专制作风开始表现出来了,他想将自己的亲信哥伦比亚大学同学鲍勃·邓恩招来做丹普斯特总裁,负责所有管理工作。

但鲍勃·邓恩拒绝了他。

最后,芒格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好友哈里·波特尔来接手这家公司。

哈里·波特尔一上任,就裁减了几个部门,解雇了一百多个员工。

这让人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再造”,所谓缩小规模与改变企业业务流程,不过成了企业经理与大股东们剥夺员工利益,将员工扫地出门的借口,他们将企业经营的问题统统嫁祸于底层员工身上,“企业再造”变成了解雇成千上万工人的同义词。

哈里·波特尔与后来的“企业再造”如出一辙,他将所有利益全部收归巴菲特,而让员工们承担所有的痛苦与损失。

巴菲特却得意洋洋地赞扬道:“毫无疑问,哈里正是我需要的人……他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1963年,巴菲特将哈里·波特尔命名为合伙公司年度人物。

巴菲特就是资本的人格化,他对资本投资回报的爱好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出于本能。

至于企业关闭,资产拍卖,工人下岗,地方发展,对他来说,那都是理所当然无须考虑的事情,只要他自己能赚到钱就行。

巴菲特打算偷偷让丹普斯特公司破产,然后进行资产清算大赚一笔。

这对仅有1.2万人口的比阿特里斯市来说是一件后果非常严重的事情。

在这个小城市,人们都是沾亲带故的,本来无缘无故让很多人下岗就已经引起了当地人对巴菲特的怀疑。

现在他的举措让大家更进一步地认清了他贪婪无义的嘴脸——巴菲特只是奔着钱而来,绝不会考虑当地人的生存问题。

比阿特里斯人终于开始激烈反抗了。

据《滚雪球》记载,当时全市的人发起运动反对巴菲特,他们筹集了280万美元,其中175万美元将公司吗的迹发资投值价靠是特菲巴三第所有权买下,让这家当地最大的企业仍然留下来,剩余的105万美元用于扩大企业规模。

整个城市沸腾了。

公司创始人之孙查尔斯·丹普斯特找到章一家投资集团保证提供给企业充裕的运营资金,当地媒体《比阿特里斯每日太阳报》热烈支持本地人的反抗活动,当市长在当地广场最终宣布巴菲特被击败时,比阿特里斯所有的警笛和钟声齐鸣。

巴菲特的阴谋终于被挫败了。

最终,巴菲特将丹普斯特制造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其他三家公司,但还是赚了230万美元。

从巴菲特这两个操纵企业的早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利润而无所不用其极。

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巴菲特从来没有用过所谓价值投资的理念,而一直是依赖于这样的欺诈与操纵的伎俩来将别人口袋里的钱放入自己的口袋。

这便是他成为世界首富的终极秘密。

浮存金的魔术1963年,1850年成立的美国运通公司发生了提诺·德安杰利斯(AnthonyTinoDeAngelis)豆油丑闻。

德安杰利斯是一个大宗商品交易商,拥有一家公司联合植物油精公司(AlliedCrudeVegetableOilRefiningCorporate)。

美国运通仓储公司负责管理着这家公司的豆油存货。

豆油被储存在油罐中,油罐则放置在新泽西州贝昂的一个仓库里。

根据储油多少美国运通仓储公司负责发行大豆油库存收据,德安杰利斯能用这些收据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

吗的迹发资投值价靠是特菲巴三第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位老兄制假造假的水平一点不逊色于三鹿奶粉。

他发现,豆油可以从一个油罐分流到另一个油罐,仓库核查人员并不能章打开油罐,只是通过特殊的测量仪器来检查油罐中是否存满了豆油。

于是,通过对油罐结构进行特殊改造,德安杰利斯可以用1个单位豆油虚增出3个单位的豆油仓库收据,剩下的2个单位的油罐空间由海水来填充。

于是,德安杰利斯可以伪造大豆油储量,然后再用这些无中生有的抵押物向51家银行借了更多的钱。

美国运通仓储公司则成了这些收据的担保人。

德安杰利斯的投机本性使他不再安于进行现货交易,而是开始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期货投机。

豆油期货交易只要付出少量的保证金,就能和别人签订期货合约,以某一协商好的价格买进很多9个月之后的大豆油。

在到期之前,合约还可以出售,这就比直接买卖豆油实物赚钱更多,当然一旦亏损也亏得更多。

这样,他用从银行借来的钱以每吨2美元的价格购入期货合约,确保9个月后能以每吨20美元的价格买到大豆,购入合约之后,他又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以高于每吨2美元的价格卖出期货合约。

1963年,苏联向日葵歉收,市场谣传苏联需要海量的大豆油,豆油价格开始飞涨。

德安杰利斯开始豪赌期货,通过贷款的杠杆作用,1963年9月,他买进了12亿磅大豆油的期货合约,比当时全球生产量还要多。

但是,好景不长,美国政府拒绝卖给苏联大豆油,飙升的豆油价格一落千丈。

德安杰利斯与联合植物油精公司破了产,而掺杂海水的豆油存货也终于大曝天下,美国运通仓储公司随之破产。

德安杰利斯的债权人拿着一钱不值的豆油库存收据向美国运通公司索求1.5亿~1.75亿美元的天价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