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只给了我们一张嘴巴,却给了两只耳朵,大概就是提醒我们;要少说多听。在与人交谈中,我们不能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视对方的想法,这不仅有傲慢自大的嫌疑,也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所以,倾听是向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一个不习惯于倾听的人,既不会得到别人的友谊,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更不会得到任何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在我们的骨子,似乎更习惯于多说、多表现,而忘了倾说别人的想法。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说起来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听起来却挤眼皱眉,一副不耐烦的表情,最后要么打断别人,要么甩袖而去。尤其是那些有点地位、能坐到主席台上的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到了时限也仍然意犹未尽,心不甘、情不愿地停下来,最后还要埋下伏笔:“这个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分明在说“下次再讲”;而台下的那些人,心不在焉者有之,瞌睡打盹者有之,打理副业者有之……更有意思的是,多数情况下台上讲的也知道台下听的在忙些什么,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原因何在?在于喜欢自己讲,喜欢别人听——哪怕是假听。
英国作家萧伯纳是个很聪明、很健谈的人,少年时,他总是习惯表现自己,无论到哪里都说个没完,而且出语尖刻,人们被他说一句,便有一无是处之感。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忠告他说:“你说起话来真的很有趣,这固然不错,但大家总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都比不上你。有你在场,大家就只能听你一个人说话了。加上你的词锋锐利而尖刻,听得实在叫人刺耳,这么一来,朋友都将离你而去,这样会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朋友的提醒给了萧伯纳很深的触动,他从此立下誓言,决心改掉“自话自说”的习惯,这样,他又赢得了朋友的欢迎和尊敬。
在谈话中,如果我们不耐心地去倾听别人的意见,甚至连对方的想法都难以掌握,怎么能谈得上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呢?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这个回答一时令观众感到有些不解。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子的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听话不要听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去,那样就会曲解人意。
玛丽经营图书装订业,每个周末,她都要去拜访当地著名的美术家。这些人从来不拒绝她,但也从来不买她的书籍。他们总是很仔细地翻着玛丽带去的图书,然后告诉她:“很遗憾,我不能买这些图书。”
玛丽很奇怪,就把自己的烦恼说给朋友听。朋友仔细地询问了她推销图书的经过后,对她说:“你平时就有这种习惯,总是喜欢不断地说,不断地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思想,从不去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次你的表现也差不多。要知道,是你把他们给镇住了,所以他们不愿意买了!”
原来,玛丽虽然有不错的美术功底,却欠缺了好的谈话习惯。每次推销时,她都是很热情地告诉对方:“这一部画册你一定没有见过,它是现代最什么什么的图书。”朋友建议玛丽:你不妨把书送上门,让他们自己去品评;而自己站在一旁专注地听。
这时,玛丽也省悟到过去的做法有些不妥。于是她又带着几本画册,经过朋友介绍,去了一位新客户家中。到了那里后,她并不忙着推销书籍,而是询问客户的意见,耐心地听对方的想法。
这位美术家来了兴致,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聊了两个小时。最后玛丽请教这位美术家道:“以您这么深厚的美术功底,你能否帮我看一下这几本书,看看到底哪一本更实用,更权威。”
因为时问不多了,两人约定第二天再见面。第二天,玛丽再去取书时,这位美术家已经认认真真地打出一份评价意见。字数不多,但是很中肯。玛丽谢过了这位美术家,这位美术家主动告诉玛丽:“我自己想订购几本这种画册。另外,我和我几个朋友联系了一下,他们也愿意看一看。”
玛丽听了表示感谢,并在这位美术家的引见下,一下子又推出了好几套大型画册。
玛丽的两次不同遭遇,正是善于倾听和不善于倾听两种交际方式带来的。是的,任何人都喜欢有人听他说话,只有对于认真听他说话的人,他才会有反应。倾听是尊重的一种最佳表示,表示我们看重说话的人。真正的倾听等于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的想法、行为与观念对我很重要,我很感兴趣。”倾听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拉近彼此的距离,乃至获得诚挚的支持和帮助。
纽约电话公司数年前曾应付过一个咒骂接线生的顾客。那位顾客发狂地咒骂恫吓要拆毁电话,并拒绝支付某种自认为不合理的费用;他写信给报社,还向公众服务委员会屡屡投诉,并使电话公司陷入数起诉讼。
最后,公司中一位最富技巧的“调解员”被派去访问这位暴戾的顾客。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并对其表示同情,让这位好争论的老先生淋漓尽致地发泄他的牢骚。
“他喋喋不休地说着,我静听了差不多三小时,”这位“调解员”后来叙述道,“以后我再到他那里,继续听他发牢骚。我共访问了他四次。在第四次访问完毕以前,我已经成为他正在创办的一个组织的会员,他称之为‘电话用户保障会’。我现在仍是该组织的会员。有意思的是,就我所知,除老先生以外,我是世上惟一的会员。”
“在这几次访问中,我静静倾听,并且同情他所说的一切。我从未像电话公司其他人那样同他谈话,他的态度也变得友善了。我圆满地结束了这一事件,使所有的账都付清了,并且第一次撤销了他向公众服务委员会提起的对电话公司的申诉。”
无疑,老先生自以为在为公义而战,在保障公众权利不受无情的剥削,但实际上他要的是尊重感。他起初是通过挑剔、抱怨来得到这种尊重感,但在他从公司代表那里得到尊重感之后,他的不切实际的冤屈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他的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在与人交谈时,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对方同等的位置,既要善于“说”,更要善于“听”。如果习惯将自己放在首要位置,自始至唱独角戏,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样非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要知道池蛙长鸣,不为人注意,而雄鸡则一鸣惊人。”
另外,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美国口才大师亚历山大·汤姆曾说过:“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倾听是一人良好习惯。倾听的关键技巧就是在对方谈话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聆听。只要把握了“专注”的要领,养成倾听的习惯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功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