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陈永仁站在天台上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再三年,都十年了老板……”那是香港电影对身份的怀疑,对未来的迷茫。
或许正是当时的我们也如此迷茫,才会到互联网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却不经意在“香港制造”这块小小的桃花源里徘徊许久。“香港制造”论坛最辉煌的那几年,正是香港电影由盛转衰的日子。我们彼此,都在迷茫中寻找自我。之后香港电影找到了“合拍”这条不归路,而我们日后也与“香港制造”论坛渐行渐远,各自奔向未来未知的日子。
我亲爱的朋友,以及我曾经珍爱的香港电影,就此别过,且行且珍惜。
2002年的那个下午,我一口气看了三遍的那部电影叫做:《无间道》。
忽然便欲十年:
也许有些怪异,许多如我一般的人,我们年轻时最美丽的享受竟然是似乎遥不可及的香港流行文化,包括流行小说、流行音乐,还有电影。文字、声音和影像,几乎全部的精神食粮都来自一个小岛。
纵然怪异,却是真实的,如常的。十几年来,这些东西似乎一直在身边,仿佛自己一直置身于香港一样。特别是香港电影,即使已经并不如当初那么热衷,但偶尔拾起一部来看,依然如此亲切,恍若回忆。
而“香港制造”这个论坛,就似这个回忆的一枚印章,虽然不是起始点,却是一个一个给力的标志。
“香港制造”这个论坛应该是在2002年建立的。
当时几个热爱香港电影的网友游弋在网络上,四处张望,不期遇到臭味相投者,一时指点港片、激情四射。大家乐了半晌,忽有一匪号唤作魏君子者,脸大腰圆,满目精光,他思量着,偌大一个网络,却没有一个属于香港电影迷的江湖,情何以堪。于是大家一合计,便组队到网易,申请了这个独特的论坛。
有了地盘,自然大肆发展帮众,于是,四海之内,爱好港片者,悉来投奔。旗帜扶摇直上,声势难免浩大,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论坛里大发帖子,抒发交流那些影响着我们青春的香港电影。
我们几个走得比较近的“香港制造”网友都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我们接触并喜欢香港电影的时代大约从90年代开始。
以我的个人偏好,香港电影最繁华鼎盛的时期是80年代后后期至90年代初期,比如《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赌神》、《旺角卡门》、《胭脂扣》这些电影,而至90年代,周星驰雄霸天下,古惑仔横行一时,及至杜琪峰领军的银河映像光芒闪耀……
也就是说,我们的少年时代刚好同香港电影的繁华时代肌肤相亲,刹那间孤男寡女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电影院日趋没落,也没有现在发达的网络,看电影,尤其是看同期上映的香港片或者美国片,有一个热闹且便宜的所在,这个所在通常叫录像厅。
录像厅自然是放录像带的电影放映厅,后来VCD流行起来后,录像带被逐渐丢弃,但录像厅这个名字似乎没变,一直叫到录像厅没落之时。感觉录像带的画质厚重但略显模糊,而VCD虽然清晰,却有着一种莫名的轻浮感,两者算是各擅胜场。
记忆中早期印象最深的在录像厅看的电影是刘德华主演的《天若有情》,而刘德华也和周润发一起成为当时最吸引我的两位演员,尤其是刘德华演的小混混和周润发演的黑帮老大,那都是最迷人的角色。
那是一种记忆,而另一种记忆则是周星驰和古惑仔,在录像厅看这些电影是几乎和香港上映同步的,当用一个下午甚至通宵达旦地瘫坐在劣质的木架海绵沙发上,闻着周遭的香烟味儿,听着录像厅特有的音响效果,看着或佳或劣的投影画面时,有一种浪费光阴的奢侈感。这种奢侈感至今依然记得。
如果选取一个片段的话,那是大学某个暑假之时,我买了通宵的录像票,半梦半醒地打发时间,及至清晨,被《东方不败》结束时的音乐唤醒,然后惺忪地步出录像厅,油条豆腐脑的一阵早餐,然后直奔汽车站,搭车回家。
录像厅里不仅是电影,同样也是生活,甚至包括看三级片做生理启蒙这种生活得不能再生活的范例。当然,包括狐朋狗友式的朋友,还有糊里糊涂的爱情,也都和录像厅有关,和香港电影有关。就像我自爱我的吴镇宇,你自爱你的任达华,世事颠沛流离,情绪百转千回,多年且难改变。
跟录像厅的热闹比起来,电影院孤独而高贵,我只记得电影院的冷气像恐怖片一般令肌肤收缩,那屏幕遥远得如此不真实。而我,就是这样孤身一人在电影院里看《狮王争霸》和《大圣娶亲》的。
这种孤独感有些提前,显得虚幻,而真正的孤独来自大学毕业,那就再没朋友一同在录像厅里喧嚣整个下午了。
于是只好在店铺里租来VCD看,世纪末了,我不知道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是什么竟然很模糊。直到网吧的出现,这才有些清晰,原来是满脑子的香港电影没有机会让我大肆吹牛。
一些电影重复地观看,忽然有了新的境界,初次看《东邪西毒》、《暗花》找不着北,而再度欣赏时,忽然热血沸腾。
然而这种感受却无法找到当初的狐朋狗友印证了。幸亏有了网络,当挂QQ挂到实在无聊后,终于发现BBS这玩意儿时,竟然兴奋地整夜不断翻着帖子,看着自己认同的文字,仿佛找到了丢弃许久的人生线索。
“香港制造”这个论坛的建立,人生的线索开始连接得异常牢固。那是欢乐的,或者说纯粹的,漫无目的地在做一些有趣的让人兴奋的事。
那是无从察觉的无所适从,甚至哗宠取宠都淡定得心安理得。
那是青春期的尾巴。
论坛里,自然是靠写来写去结识同好的。
不识五笔,只能靠智能拼音拙劣缓慢地打字,打出几百字便沾沾自喜,有一两千字便是了不得的长文了。而且某种程度上,一半都是废话,这些废话包括一些自然描写和心理描写,比如窗外有风,心绪怅然,又包括一些很主观的影迷意绪,比如喝着酒,爱着周星驰。如此写出来的东西,带着独特的个人感情,加上肉麻的文艺腔调,实在搞不清是在谈电影,还是谈一些虚无缥缈的自我情绪。
于是,很多黯然、颓然、茫然、忧郁、恍惚、寂寞这样的词句跃然帖子中,不知道在跟谁过不去,反而有一种自虐一般的快感。
也顾不了遍地的错别字了。
我们如同珍惜一段感情一般经营着这个趣致的论坛,各种征文、各种评选,未必有什么人关注,不过却极热闹。
后来某一天,一本叫做《香港制造》的书出版了,大约不能算是意外,但足令人觉得欣喜。
急于怀念,急于表达,急于寻找认同,错乱之间产生了对青春期的最准确表达。幸运的是,在“香港制造”里,并不缺如我一般的人。
我们互相张贴着寻人启事,互相寻找对方。
而也许,我们寻找的只是我们自己。
之所以有这种境况,原因是:当我们建立一个江湖,来遥望另一个江湖时,另一个江湖已经开始颓败。无论我们如何喧嚣,如何热闹,如何引经据典,如何幽然独语,都对望着一座将倾的大厦。
于是,在《少林足球》的“地球很危险的,你还是回火星去吧”后,在《无间道》的“对不起,我是警察”后,一身肝胆热肠宣泄殆尽,浑身空虚。
我们开始变得成熟。
相聚本就是为了离别。我们抛掉的躯壳依然在,那似乎是一个图腾般的故乡,只适合思念,不适合重返。
QQ里有着数百个曾经熟悉的头像和昵称,如今许多已经想不起来,我有时会看着他们的头像和签名档的变化,堆满了和家庭工作相关的信息。
就像现在再度看到当初的文字,就算欷歔,也异常冷静,只是在想,当初的情绪是无比准确的,但现在不是当初。
如同恋爱一般。
就像一班朋友,曾如同并肩战斗过的江湖兄弟一般,曾如遇知己秉烛夜谈一般,曾嬉笑怒骂不羁放纵一般,都换作了偶尔双目对视,会心一笑。
虽然大家依然很贱,贱得流油,笑意依然很淫荡,淫荡得出水。
就像我目前的工作多多少少和当初的喜好有关,甚至同“香港制造”这个论坛也应该有关系,而且对香港电影的了解似乎更加客观而详尽,但所谓“情到浓时情转薄”,面对熟悉的东西,总是有一些过分的淡定。
香港电影依然陆续登场,有着我们熟悉的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或者吴镇宇、任达华、梁家辉。他们有些孤独。
面对他们,我也觉得有些孤独,这种孤独不再深情,而是斩钉截铁的世故,或者假装世故;即使后来亲见到一些曾喜爱的演员,依然如故。
市场引领迷途,香港电影总归是大势所趋。
我们一直迷恋港味,并嗟叹港味电影日渐稀少,颇有旧朝遗少的几分心境。实际上,香港电影没有消失,只是在变而已。昔年周星驰有一部电影,叫做《武状元苏乞儿》,其中有个叫赵无极的大Boss,由徐少强饰演,最后被苏察哈尔灿以降龙十八掌击杀,然而赵无极被击杀后,并无尸首,全然一片虚无。当时即有人问道:赵无极呢?电影中由吴孟达饰演的苏察哈尔灿之父见多识广,说道:到处都是。
早年,成龙、吴宇森、周润发诸公便已赴好莱坞,如今内地电影华丽一片,北上者更众,大家各尽所能,用电影铺饰繁盛。亦有留守港岛者,譬如邱礼涛、彭浩翔、杜琪峰之辈,也不免跃跃欲试,企图伸展一番拳脚。
到处都是,大得看不到。换句俗话:不是香港电影变了,是人变了,时代变了。
而念旧的大有人在,大家一边在新时代施展着拳脚,一边在茶余饭后念念旧,分工明确,两两不误。就像我们一边读着网络电子小说,一边怀念着纸质出版书,并没有决然的冲突,而是两者皆不可缺。
我们的感情本就是复杂的,需要留着一些固执的着迷的东西在心里,也许迎接各种新奇的变化。
所以对我来说,尽管“香港制造”论坛和这本书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但也还是一个时常会念起的东西。
只是不知道,忽然有一天,一个朋友竟然说这个论坛竟然要有十周年了,我仍装作很年轻的样子,但脸上已经写满了世故,说道:不会吧。而又有朋友说《香港制造》这本书要重新出版一下,我又装作很年轻羞涩的样子说道:惭愧啊。然后忽然想起诸多往事,哥几个互相嬉笑吹捧了一番。
都很贱,都很淫荡。
十一
除却几个常有联系的网友外,当年的“香港制造”网友许多都各奔前途了,只剩下满脑子七零八落的ID。而有些ID,甚至记不起了。
当初论坛最热闹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个歌词,找了个网络音乐人制作成了一首歌。这个时候自然想起这首歌,似乎对表达心境很准确。
歌词如下:
找不到理想,找一个坏榜样/找不到前方,找一个好梦乡/找不到天堂,找一个乌托邦/让我们制造,心中影像/让我们再造,这个香港/制造旺角的嚣张,再造钵兰街的放荡/制造徐克的轻狂,再造王家卫的忧伤/制造枪火的境况,再造甜蜜蜜的思想/制造小强的悲壮,再造宁采臣的飘扬/制造空虚的扩张,再造最热闹的闯荡/去吧去吧去吧,他乡/再来再来再来,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