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手:超越普通人的10个说话秘籍
60715600000004

第4章 讲究分寸:说话不能太『实』,这不是教你使诈

避免“哪壶不开提哪壶”

在职场中,有很多沟通高手因为会说话赢得了他人的喜爱和信赖,往往话一出口就能让人信服。可是,也有一些人不懂得说话的分寸,在沟通时总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说一些让他人为难或尴尬的话,难免引起他人的反感。

夏莲进入了一家私营企业,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她经常会热情地与同事攀谈,以为这样会让大家喜欢自己。可是,还不到一周时间,夏莲就发现同事们都不愿意和自己聊天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夏莲在与同事沟通时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常常会说一些让对方难堪或讨厌的话,才会让大家都想躲着她走。有一次,一位女同事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大家看到了都会称赞一番,夏莲也不例外。可她在赞叹完衣服的款式之后,又说了一句让同事不爱听的话:“你这件衣服是在网上买的,对不对,我看见过,49元就能买到,我本来也想买,可是一想便宜没好货,就作罢了。”女同事本来正在为大家的赞美而高兴,此刻听到夏莲这些“煞风景”的话,笑容立刻从脸上消失了。她愤怒地瞪了夏莲一眼就离开了,让夏莲觉得十分尴尬。

还有一次,夏莲听见两个同事在小声探讨购买化妆品的问题。为了表现自己的热情,夏莲赶紧走了过去,插嘴道:“你们何必舍近求远啊,咱们办公室小陈的亲戚不就是做化妆品代购的吗?”两个同事一听,脸色都变了,因为她们都知道那位“小陈的亲戚”特别喜欢“杀熟”,在她家买东西一点都不实惠。可是夏莲的声音实在是太大了,小陈已经听见了,她高兴地问两位同事:“你们要买化妆品啊,到我亲戚那买吧。”两位同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了小陈,但同时她们都觉得,夏莲这人真是太讨厌了。

就这样,夏莲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很多人,大家都对她敬而远之,夏莲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

很明显,夏莲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她在说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对方的处境,常常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虽然她并没有恶意,但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冒犯他人,所以才会让自己成为职场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我们不妨自我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说话方式,看看有没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毛病,然后告诫自己在说话时一定要更加谨慎、更有分寸。

1.说话前要先考虑他人的处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那种“一句话把人说跳”的人,他们喜欢用“说话直”来为自己找借口,可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会让自己成为职场上人人避之不及的“讨厌鬼”。比如上司打算找一位同事帮忙写演讲稿,职员小郑马上想到了一位文笔好的同事,并立即向上司推荐,这样固然是解决了上司的问题,可同事却因为小郑的一句话就要付出自己的不少闲暇时间去加班,同事必然会对小郑产生怨怼的情绪。

因此,我们在说话前一定要考虑一下对方正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我们所说的话将会让对方十分为难,或是让对方的处境更加尴尬,那我们就应当避免出口,以免让他人因为我们的一句话而遭遇麻烦。

2.说话要谨慎,不要揭他人的“伤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毛病或不愿意回顾的痛苦的经历,如果被人提及就会产生很不愉快的感受。可是那些不会说话的人却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常常因为得意忘形而在沟通中肆无忌惮地揭人“伤疤”,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让人感觉极不舒服,同时也会损害自己的人际关系。

3.说话要谦虚,不要让他人感到相形见绌

有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得意之处,再从别人的赞美、恭维声中获得一种强烈的愉悦感。可是有的时候,如果对方在我们的优势方面刚好遇到了一些挫折,我们再在其面前大谈自己的得意事情,就成了“哪壶不开提哪壶”,无疑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情感,更有可能引起对方的怨恨。比如在同事受到了上司的批评,心情十分不佳的时候,我们却毫不避讳地谈起自己刚刚获得的嘉奖,结果让同事相形见绌,就会引起同事的强烈不满,也会影响我们的职场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在沟通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踩到上述这些“雷区”,如果是对方不想提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样才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散发负能量的话要少说

在职场中,由于工作繁忙、任务紧张,每个人都要背负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常常会不自觉地把一些带有“负能量”的话语挂在嘴上,抱怨这个,数落那个,在与人沟通时无论何时也都带着不满意、怨天尤人的口气,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感到称心如意。这种散播“负能量”的人常常让人感觉难以相处,在工作中大家会敬而远之,而上司也常常会将其视为团队中的“害群之马”。

柯宇毕业后考入机关工作,他工作态度积极,也做出不少成绩,可上至领导,下至同事,却没几个人真心喜欢他。

每天早上,柯宇一走进单位就开始传播“负能量”了:“今天又堵车了,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开车出行,一点也不环保。”“地铁里有个大妈在吃包子,味道特别大……”同事们几乎从柯宇口中听不到一件好事,不过他们对此也已经习惯了,只要柯宇一开口,大家不是出门接水,就是埋头整理文件,只当没有听到,绝对不会有人去主动接上柯宇的“话茬”。

柯宇自觉没趣,只好也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一边处理文件一边抱怨连天:“真是烦啊,这些事情怎么永远都做不完?”“老是把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工资怎么就不给发双份呢?”到了开会的时候,柯宇的“负能量”更是成倍增长:“开不完的会,有这时间还不如干点活……”

领导顾科长对于柯宇的抱怨也很头疼,可是念在柯宇确实能力很强的分上,顾科长一直没有对他提出批评,甚至在上级准备提拔一名干部的时候,顾科长还在推荐名单里加上了柯宇的名字。

没想到在面试的时候,柯宇还是没能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给上级领导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当时,上级领导对柯宇说:“你们顾科长很欣赏你的能力,特别推荐了你,你以后要好好干啊。”按照常理,柯宇此时至少也要说几句感谢顾科长的客气话,可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对上级领导叫起了苦:“我的能力顾科长能不欣赏吗?好几次重大活动都是我亲自组织的,让他省了不知道多少力气。可是我这么卖力,却一直得不到重用,以前几次提拔干部都没有我的份儿,真是让人寒心……”柯宇这一番充满“负能量”的话语让上级领导大跌眼镜,也彻底断绝了他被提拔的希望。

像柯宇这样的职场人其实是非常可悲的,他们本来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起来也比较积极,可是因为喜欢传播“负能量”,就让上司、同事敬而远之,不但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还会堵塞自己的发展渠道,结果常常是劳心劳力还一无所得。

这个故事也告诫了我们,身处职场,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分寸,不要把心中的不满情绪随意发泄,以至于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充满“负能量”的人。

那么,在职场中,有哪些“负能量”的话语是要尽量少说或不说的呢?

1.抱怨工作的话语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偶尔地发泄两句,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宣泄倒也无可厚非,可要是发泄过度,陷入没完没了的抱怨,就会让自己成为办公室里的“祥林嫂”,絮絮叨叨,怨天尤人,让他人反感不已。

事实上,面对工作中的不如意,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抱怨上,还不如想办法努力去克服问题。只要我们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就会发现方法总是要比问题多。而每一次我们成功地战胜了困难后,能力和阅历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会为我们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这本身就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又何必为此而叫苦连天呢?

2.扰乱团队氛围的话语

“负能量”的话语本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一个爱把“丧气话”挂在嘴边的人,其他成员就很难保证不会受到其影响,团队氛围就会变得非常低迷,很多成员就会没有办法安心工作。

比如有的职员常常会说“公司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年底的奖金怕是要泡汤了”之类对部门、企业发展缺乏信心的话语,其他的员工听到后难免不会受到影响,往往都会变得消极怠惰、患得患失。这种情况也是团队管理者最害怕看到的,所以有时他们会为了维护团队士气而不得不清理掉这种“害群之马”。这也提醒了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不要动不动就说一些“扰乱军心”的“负能量”话语,以免影响自己在上司眼中的形象。

3.嫉妒他人的话语

身处职场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别人在工作能力等方面比我们强的情况,对此应当学会正确地看待。我们可以把对方视为“标杆”,然后想办法赶上甚至超越对方,但不要任由心中嫉妒的情绪滋长,更不能把散发着“负能量”的嫉妒话语时不时地挂在嘴上。

比如“我就不明白了,凭什么这机会又给了他”,“她除了长得好看以外有什么长处,竟然还能当上主管”,像这样充满嫉妒情绪的“负能量”话语几乎每天都在很多办公室里流传,这样不但会破坏人际关系,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而说话人自身也会丧失从工作中获得的乐趣和满足感。为了减少嫉妒对自己和他人的损害,我们应当学会疏导或减少这种消极情绪,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提高自我能力和维护人际关系上,不要让自己成为散播嫉妒话语的人。

4.表现自卑的话语

有的职场人因为担心做错事会被上司批评,也害怕承担责任,所以总是表现得畏畏缩缩的,一遇到问题就说“这个我不行啊”“交给××去做吧,我怕我做不好”,这种表现自卑的话语其实也是一种“负能量”,会给同事和领导留下很多坏印象。

一方面,自卑者不断地推脱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那么同事必然会为其所累,需要承担很多额外的工作和责任,所以同事自然不会欢迎这样的人;另一方面,总是找借口推辞工作,也会被领导视为能力不足、不够自信,今后也必定难以得到重用。由此可见,表现自卑的话语也不应该轻易出口,如果确实是自己的职责,就应当努力去承担,切勿用一些散发“负能量”的话语推三阻四。

总之,面对充满压力的工作、堆积如山的业务、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我们应当时刻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工作状态,并能够纠正自己某些错误的观念,让自己可以逐渐远离“负能量”,并从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中表现出足够的“正能量”,让自己能够成为职场中最受欢迎的成员。

说话不能太直,管住自己的嘴巴

在职场中把话说对说巧,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有不少职场人在说话时过于“直率”,开口前从不认真思考,不审查自己的意见是否客观,也不考虑对方听到这句话后会有什么感受,就习惯于直来直去地发表言论,结果常常会在无意中伤害他人。可当这类人受到指责的时候,往往又会委屈地为自己辩解:“我这人就是说话直,有口无心。”

事实上,“说话直”并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优点,归根结底,说话太直的人还是不懂得说话的艺术,拿捏不好说话的分寸,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样说话不但无法让人信服,还常常会得罪人,并可能会为自己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邹明在一家家居用品公司担任部门主管,这份工作他已经做了10年,平时也算是兢兢业业,可就是一直得不到升职的机会。

邹明对此倒是没有特别大的怨言,他总说自己是个“地道的北方汉子,说话办事都爽快,不拘小节”。可邹明不知道的是,在公司内部,有很多同事对他颇有微词,大家都说他这人“不会说话,一说话准得罪人”。为此,邹明还得到了一个“邹大炮”的绰号,意思是他动不动就对人“开炮”,问的问题常常让人感到难堪。于是有的同事既怕跟他说话,又想听他跟别人说话,因为他常常会惹得他人不快,会在办公室里闹出一些“好戏”来。

在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邹明恰好列席。他本来在一旁聆听领导们的发言,可是一位副总提出的一些建议让邹明感到无法苟同,于是他立刻站起来,直来直去地说:“冯总,我觉得你这个观点有问题,一看你就是不了解我们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邹明这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惊讶,特别是那位直接被他“挑战”的副总,更是变了脸色。邹明却浑然不顾别人的感受,越说越起劲,越说越痛快。好不容易等他讲完了,大家面面相觑,场面非常尴尬。邹明本以为自己“精彩”的发言能够让公司领导对自己多几分青睐,谁知领导没有一个人想要采纳他的建议。更糟糕的是,公司以后再有这种会议,也没有人通知邹明参加了。

邹明“说话太直”,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还直接评价领导的“不是”,让领导当众下不来台,结果所说的话不仅没能让他人信服,反而影响了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中的形象,这样的教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职场中,我们一定不能像邹明这样说话直来直去,不考虑后果。为了更好地管住自己的嘴巴,我们应当学会在说话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现在是否真的需要我们开口说话?

在职场中,为了避免出现负面影响,我们在每一次开口前都应当谨慎考虑是否有说话的必要。在有的场合、有的时间可能并不需要我们用说话去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我们贸然开口就难免会像案例中的邹明这样,让他人觉得“不懂分寸”“没有礼貌”。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话得罪他人,还不如紧紧闭上我们的嘴巴,等到时机、场合都适宜的情况下,再去尽情地发表我们的见解和看法。

(2)我们要表达的意见是否足够客观全面?

我们在表达意见前应当注意考虑周全,对于某个问题要做到多角度、辩证地去看,不能以偏概全,发表有失偏颇的言论,引起他人的不满;另外,我们在手头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的时候也不要随意对某件事情下结论,以免出现误判,给自己带来麻烦。总之,为了让所说的话能够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我们就应当在深思熟虑后才发言,应当避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做法。

(3)我们要说出口的话语是否有攻击性?

在说话前我们还要先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为此我们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法,将自己代入对方的角色,感受对方在听到我们所说的“直言直语”后,会不会产生生气、窘迫、难堪等情绪变化。如果答案是“会”,那就说明我们的话语是不妥当的,是带有攻击性的,会让对方感觉不快,也会影响对方对我们的看法。所以我们要将这类会伤人的“直话”换一种表达方式,用更婉转的方法说出来,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让对方受到伤害。

当然,我们不可能24小时都能保持高度紧张和足够谨慎的状态,偶尔也会出现因不慎开口而得罪他人的情况,这时我们应当及时向对方道歉。我们可以向对方说一句“对不起,我刚才说的不合适,可能让你误解了”,这样也能够冲淡对方心中的不快,有可能会得到对方的谅解,也就不会让事情发展到难以弥补的地步。

不要过多提及与工作无关的私事

我们常常会对讨论自己的事情很有兴趣,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以自我为中心,不停地说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是我们却没有想到对方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听下去。

事实上,那些对我们来说最有意思的事情,其实很可能会让对方感觉非常无聊,可我们却浑然不顾对方的感受,只是不停地诉说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话语,那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到我们在职场的人际关系,让自己逐渐成为被孤立的那个人。

在一间办公室里,又到了午休的时间。女员工小赵打算和同事一起去吃饭,可她一连问了几个人,对方都推说自己已经有了安排。最后,小赵只好无奈地独自离开。

小赵走后,两个女员工开始讨论起来。员工小李说:“我再也不想和小赵一起吃饭了,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员工小张会心地点头:“可不是,她那人不知为什么这么没有自知之明,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些家里的事情,也不管别人爱不爱听。一会儿是她的老公,一会儿是她的孩子,还有婆媳关系的那点儿事儿,听得我头都大了。”

小李补充道:“你说得太对了,最可怕的是她还不分场合。那天我正在忙着手边的工作,她却非要跟我聊些孩子上补习班的事情。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搭理她就会耽误自己的工作,不理她似乎又有点不好意思。唉,她可真是让人烦恼啊。”

两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其他几位同事也加入进来。原来小赵热衷于谈论自己私事的问题,早已经在办公室引发了“众怒”。

像小赵这样说话没有分寸,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职场中其实并不是少数,他们喜欢孜孜不倦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非常正式的工作场合。把私事带到工作场所来讨论,就已经是很不合适的行为了,更何况他们还要喧宾夺主,不停地利用工作时间讲自己的私事,甚至还要占用同事的工作时间来讨论私事,那就更加不合时宜,结果只会招致别人的强烈反感,也会让自己在办公室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尴尬。

因此,我们应当克服在工作场合大谈私事的习惯,在职场上应该说什么,怎样说最合适,我们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避免因随意开口而惹人厌烦。

1.在工作场所应尽量不说私事

办公室毕竟是工作的地方,我们应当学会公私分明,不要将自己的私事随意地带入工作中,更不能频繁拿自己的私人问题征求同事的意见,或向同事大倒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好像听上去更有“人情味”,能够拉近我们和同事之间的距离,可经常为之,既会影响工作效率,又会给同事和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我们在工作场所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并且还有可能会成为上司眼中的“问题员工”。

2.在对方打听私事的时候巧妙应对

除了自己不要主动诉说私事外,我们还要注意留心那些喜爱打探他人私生活的人。如果我们毫不避讳地将自己的私事告诉这类人,就会发现自己的私事在办公室里被到处传播,那会让我们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因此我们在遇到同事询问私事时,要注意区分对方是恶意打探还是善意关心,如果是前者,我们可以采用迂回的战术,顾左右而言他,不让对方的意图得逞。另外我们还可以给予对方一些委婉的警告,比如在对方接二连三地打听我们的私事时,就可以这样对他们说:“你对我的事情怎么这么有兴趣呢?不如我们先来说说你的事情吧。”这样就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也就不会再继续纠缠和打听我们的私事了。

总之,在工作场合,我们应当与同事保持一种适当而合理的距离,不要用私事打搅正常的工作。不过,在办公室以外,为了和同事更好地增进感情,我们则可以适度地说一些有意思的私事。像公司组织郊游、安排各种娱乐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说一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私事,但同样要切记不要大谈一些家长里短、家庭纠纷之类的话题,以免让同事和上司觉得大煞风景,影响了我们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切勿带着情绪口不择言

保持情绪平稳对于良好沟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如果带着生气、愤怒、难过等情绪去沟通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口不择言”的情况。要么说话过于随便,让听话人感觉受到了冒犯;要么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会引起听话人的误解和不快。这样不但达不到原本想要达到的沟通目的,还会破坏人际关系,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家浙江的企业准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便邀请对方到中国考察并进行合作洽谈。美国企业派出了一支代表团,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浙江后,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一连几天都忙于去风景区参观或是去市区购物,却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合作的中方公司以及准备洽谈事宜。

中方派出的洽谈代表是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何先生,他经过几天观察后,对于这些美国代表的表现非常不满,他认为美国代表根本就没有认真看待这次合作。

带着这种不良情绪,何先生开始与美国代表进行正式洽谈。由于当天美国代表准备不够充分,比预定的时间晚到了几分钟,这让何先生更加恼火。何先生一见到他们就口不择言地讽刺道:“太阳都快下山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对方本来为自己的迟到感到内疚,还准备向何先生道歉,谁知一见面就听到这样的话语,顿时心生不快。虽然他们没有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但在之后与何先生沟通的时候,态度还是多了几分倨傲。

就这样,双方在并不友好的氛围下开始了生硬的沟通,彼此都觉得很不舒服。在一名美国代表提出了一些合作的条件后,何先生还没有全部听完,就不客气地指出:“你们是在做梦吧,这种条件我们公司可不能接受。看来你们是把时间都用在游山玩水上了,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

听到这样的话语,美国代表都很生气,他们用英语快速地交流了一番后,决定马上停止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何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做法确实很不妥当,但当他表示会向美国代表道歉时,对方却表示绝对不会接受道歉。

就这样,两家公司的合作宣告破裂,双方之前为此付出的时间、人力、财力也全部化为了泡影,何先生本人也因为工作失误而遭到了董事会的降职处理。

在这个案例中,何先生所犯的错误就是带着不良情绪去沟通,虽然对方确实有行为不妥的地方,但何先生不应让埋怨、不满的情绪左右了自己的思维,更不该“口不择言”地激怒对方,使得沟通失去了控制,并最终造成了令人遗憾的结果。

这个案例也提醒了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分寸,同时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能在情急之下做出“口不择言”的行为。

1.将注意力集中于谈话内容本身

在职场中,当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应当注意就事论事,要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当前的谈话内容本身,而不要把之前的一些让自己不快的因素引入本次对话中,这样才不会受到坏情绪的影响而“口不择言”。比如在上述案例中,何先生如果能够在谈话时暂时忘记对方代表团游山玩水、不够专业的问题,只专注于本次的合作内容,就不会出现因为情绪不佳而言辞过于尖锐、让人难以接受的问题了。

2.在谈话前疏导和发泄负面情绪

在与上司、同事、下属进行沟通前,我们还需要对自己进行情绪“评估”,如果感觉自己正处于生气、悲伤、沮丧、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之中,就一定要先做好情绪疏导和发泄的工作后才能去谈话,以免被这些负面情绪所左右,让我们在谈话中出现“口不择言”的错误。

对于这样的情绪疏导工作,方法其实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开始谈话前,先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如在心中默念数遍“我现在非常平静”,等到情绪恢复正常时,再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就会好得多。

3.在情急之下也要好好说话

不少职场人在情急之下,容易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害他人的话语。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在情绪焦躁、烦恼时控制自己的语速和声音,因为语速过快、声音过大就容易越说越激动,更可能会加剧情绪失控的状态,让自己不经思考就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语。所以,我们越是在情急之下,越要注意好好说话。我们可以有意控制语速,尽量一字一句、不紧不慢地说话,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这样情绪才能够逐渐受到控制,也不会因为口无遮拦而得罪对方。

“交浅言深”,容易坏事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交浅言深,君子所戒。”告诫人们不要在交情不深的时候就交谈得非常深入,否则会为自己招来麻烦或者祸患。

在职场中,“交浅言深”也是一种言语失当的行为,如果动不动就对关系一般的同事、上司、客户说些掏心掏肺的心里话,不但会让对方觉得很烦,还容易让自己的真心话、隐私被张扬得天下皆知,到时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和不利的境地。

小齐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了三年时间,因为平时表现不错,他得到了上司的器重,经常会被上司分派一些重要的任务。小齐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每次都能圆满解决,这让上司对他更加满意了。

小齐觉得自己如此卖力工作,上司应当有所“表示”,要么加薪,要么升职,才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付出。可是,上司似乎有自己的考虑,一直没有对小齐进行特别奖赏。在这种情况下,小齐心中自然也有了不少怨言。

一天,小齐和一位同事一起去外地出差,因为旅途时间漫长,两人便闲聊起来。本来小齐与这位同事也就是点头之交,关系并不亲密,可那天不知为何,小齐没能控制自己的倾诉欲望,把埋藏在心里的委屈和牢骚全都告诉了那位同事。由于一时气愤,小齐的话语难免有些过分,在他的描述中,上司成了一个“妒贤嫉能”的小人,阻挡了他向上发展的道路。那位同事听到小齐的话后,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不过他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一番倾诉之后,小齐觉得舒服了很多,也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没想到出差后一回到公司,上司就把他严厉地批评了一顿,说从来没想到他会是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还说自己以前都是错看了他,才会给他那么多锻炼的机会。

原来上司马上就要升职,成为公司副总,他原本想好让小齐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安排了不少“考验”,而小齐的表现也确实让他很放心。谁知小齐城府不够,对同事交浅言深,而那些中伤上司的话又被同事传到了上司耳边,让上司对小齐大失所望。

了解到整件事的原委后,小齐懊悔不已,其实他并不是特别记恨上司,只是那天一时冲动才说了些气话,可事已至此,无论他再说什么也无法挽回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坏印象了。后来,在上司升职后,接替他职位的果然另有其人,小齐白白失去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虽然十分气恼,却也无可奈何。

“交浅言深”让小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也提醒我们在职场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自来熟”式的口无遮拦,对于刚刚认识的人或是关系不太亲近的人,我们都要注意控制自己沟通的深度,千万不能对泛泛之交倾诉心声。具体来看,我们在职场中与不太亲近的人打交道时,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态度

对于关系不太亲近的人,我们在沟通时应当注意言语谨慎,最好不要轻易地表现自己对某人或某事的好恶,也不要观点鲜明地去批判他人,因为我们无法保证对方会对这些话语保密,而这些言语一旦流传出去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

2.尽量只说三分话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这也提醒了我们,对于那些泛泛之交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而畅所欲言。像一些无关紧要的客套话、场面话但说无妨,但是一些内容比较敏感,涉及自己或他人隐私的话就要尽量保留。这种做法并不是不真诚,而是一种处事练达、说话谨慎的表现,可以避免被卷入很多不必要的是非之中。

3.不随意附和负面言论

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我们除了要提醒自己不能交浅言深外,还要注意防范那些交浅言深的人。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不熟悉的人会对他人无话不谈。那些轻易抛给我们的负面心里话很有可能是一种试探,或是一种诱饵,如果我们随意附和,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发表任何意见,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4.沟通注意点到即止

在与不熟悉、不亲近的人沟通时,只要点到即止便可,不要轻易地深入展开。比如在社交场合遇到了潜在客户,我们可以递上名片,客气地说一句:“以后请多多保持联系,如果贵方有业务上的需要,可以随时拨打我的手机。”这样的做法就是点到即止,不会让对方产生压力。

可要是我们不停地缠着对方,介绍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多么有优势,并一再询问对方有没有适合的项目,要求对方和我们合作,这样就属于不恰当的深入展开。在关系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进行这样的深入沟通只会让对方感到十分烦恼和困扰。

总之,我们在职场中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分清亲疏远近的关系,然后由此出发把握自己说话的分寸,切勿让“交浅言深”影响了我们的职场发展之路。

玩笑过头就会产生反效果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适当开点玩笑不但能够拉近我们与同事之间的距离,还能够缓解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因此很多职场人都喜欢偶尔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以活跃气氛、消除沟通时的隔膜。不过,也有一些职场人不会把握开玩笑的尺度,总是随意开一些过分的玩笑,无意中得罪了对方,严重时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刘乐是一家私企的员工,他的性格大大咧咧,见谁都爱套近乎,尤其喜欢和女同事开玩笑。一天,刘乐到财务部报销费用,看见了女员工小张,就习惯性地开起了玩笑。小张容貌非常清秀,可就是有“少白头”的问题,一头黑发中夹杂着不少白发。这一点是小张心中的痛处,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其他同事也能够理解她的心情,都会注意尽量避免讨论关于发色的问题。可刘乐却不以为然,还专门盯着小张的白发开玩笑。这次看到小张,刘乐张口就说:“瞧瞧,头发又白了不少,活像个老太太。”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小张一般不去理会的。可是这天小张恰好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此时又听到刘乐的调侃,让她的情绪瞬间爆发了。她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对刘乐叫道:“你烦不烦?离我远点!”

刘乐吓了一跳,赶紧对小张说:“别生气啊,我就是开个玩笑。”小张却更加激动了,她一边哭一边嚷道:“我忍你很多次了,你这人一点都不懂得尊重别人!”

一旁的几个同事连忙上来劝解,好不容易才让小张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刘乐也非常后悔,他想要向小张道歉,可从那以后,小张根本就不理睬他,让刘乐感觉十分尴尬。

开玩笑这件事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刘乐却没有把握好分寸,专门拿同事的缺陷做文章,让对方的情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也让同事之间的关系降至冰点。由此可见,身处职场之中,有些玩笑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否则可能会带来反效果。

那么,在职场中开玩笑要注意避开哪些禁忌呢?

1.亲疏禁忌

开玩笑首先要注意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如果平时关系比较亲近,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开玩笑就不用有太多的避讳。但若是和关系疏远、不太亲近的人在一起时,就不适合开玩笑,以免在不经意间“冒犯”对方,引起对方的反感,沟通起来也会出现各种不便。

2.职位禁忌

开玩笑时还要注意对方的职位、身份,一般来说,平级的同事之间互相开个玩笑是无伤大雅的,可要是随意开上司的玩笑,就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上司会认为我们不够成熟、不够踏实,更会认为我们对其不够尊重,以后可能很难再信任我们,这样的话开玩笑就得不偿失了。

3.年龄禁忌

开玩笑时也要注意对方的年龄,如果对方比我们年长,在开玩笑时就要注意以尊重为基础,切不可让对方有被冒犯的感觉;如果对方比我们年轻,或是我们的晚辈,在开玩笑时就要注意保持自身的庄重,不可开过分的玩笑,以免失去对方对我们的尊重。所以开玩笑最后只在年龄相近的人之间,才不会显得不合身份。

4.性别禁忌

由于女性对于语言的敏感性要强于男性,所以对女性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尺度和分寸,避免让女性有难堪、下不来台的感觉。特别是有的男性喜欢在女性面前说一些低俗的笑话,这更会让女性心生厌恶,并会怀疑其道德品质,所以一定要坚决避免。

5.场合禁忌

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开玩笑,比如在庄严、肃穆的场合就不能嬉皮笑脸地说一些“段子”来取乐,而在非常正式的会议上也不能随意开玩笑,否则会破坏气氛,也会让自己显得不够专业,从而影响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6.揭短禁忌

每个人都可能在外貌上、行为上、能力上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并有可能因为这些不足而感到痛苦、遗憾。如果我们一定要将他人的不足作为开玩笑的着力点,就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强烈不满,对方会认为我们是在恶意讽刺,并可能对我们进行反击,从而会引起矛盾、纠纷,而且事后我们往往也很难解释。所以开玩笑前一定要三思,切勿随意揭短、出口伤人。

除此以外,我们在开玩笑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要让自己的玩笑听上去风趣幽默,内容又不失健康、高雅,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并能够在沟通中获得他人的认可。

背后论人是非,早晚惹祸上身

清代《格言璧联》一书中有一句名言“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其含义是教育我们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而不要总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因为背后论人是非,会显得自己心胸狭隘,缺乏气度,也会影响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我们也无法保证听者是否会对我们议论的内容保密,如果这些对话被传播出去,就会为我们惹来严重的麻烦。

孙涛是一家商贸公司的员工,他平时工作也算认真负责,工作业绩也在中上水平,可就是一直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原因就是他总喜欢在背后论人是非,这让同事们纷纷对他敬而远之。

每到闲聊的时候,孙涛就会和身边的同事谈起谁利用工作时间炒股了,谁还没到下班时间就找借口溜走了,谁又到领导那里“拍马屁”了等。对于别人的“是非”,孙涛说起来头头是道、唾沫横飞,可听他搬弄是非的同事却不禁在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孙涛能跟我说别人的是非,那么一转头,他会不会又去和别人说我的是非呢?”就这样,孙涛在公司渐渐被孤立了,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依然自顾自地传播着“是非”。

一天,孙涛去参加一个普通的聚会,来到饭店后,孙涛看到来访者没有一个是本公司的员工,便更是肆无忌惮地说起了“是非”。他先是把那些平时一起工作的同事数落了一遍,然后又把矛头转向了自己的上司何总。

何总是“空降部队”,在公司的时间其实还没有孙涛长,孙涛对何总并不服气,因此抓住机会就要冷嘲热讽一番。由于何总普通话很不标准,孙涛就一边笑一边给大家模仿起来:“我们单位的某人普通话都说不好还能做领导,我给你们学学哈:我是湖(福)南(蓝)人,我今天来讲(港)几句话(发)……”孙涛的“表演”可以说是惟妙惟肖,配合上滑稽的表情,把在场的听众都逗得捧腹大笑。孙涛见氛围热烈,越发得意忘形,他笑着给大家讲起了何总的趣事:“你们肯定不知道他和外宾见面的时候有多好笑,不知道他的英语六级证是不是自己考的,那个发音哈哈哈……经常是两边各说各的,鸡同鸭讲,谁也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聚会结束了,孙涛满足地离开了,他自以为今天自己的表现非常幽默,俨然成了饭局的中心。可让他意外的是,几天后,孙涛竟然在公司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冯宇。冯宇是另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他也参加了那天的饭局,可孙涛并不知道冯宇还是何总的大学同学。当何总带着高深莫测的笑容特地将冯宇介绍给孙涛认识的时候,孙涛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孙涛相信冯宇一定将自己那天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何总,因为从那天开始,何总对他的态度变得格外严厉,不是批评他的工作态度,就是给他安排额外的加班任务,让他疲于奔命。可是孙涛却不敢有半句怨言,他其实早就为自己随意论人是非的行为感到后悔了,但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挽回自己在何总心中的印象……

孙涛的遭遇验证了一句中国俗语“祸从口出”,正是因为他平常不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喜欢到处与人讨论是非,才会惹祸上身,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职场人因为热衷背后论人是非,而引发了很多风波。那些没有原则的是非故事,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不但给当事人带来了一定伤害,也让传播是非者本人付出了很大代价。

因此,我们应当学会远离是非,不要在背后随意评论他人的长短。为了避免成为大家眼中那个最讨厌的“是非人”,我们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传播是非的害处

我们应当认识到背后论人是非会严重危害人际关系,一方面,同事会怀疑自己会不会受到同样的“编排”而逐渐疏远我们;另一方面,上级管理者也不会接受自己的团队中出现破坏和谐的是非传播者。所以我们应当坚决杜绝背后论人是非的行为,要学会把评价他人的时间用在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上。

2.增强自制力,学会谨言慎行

在职场发表任何言论都应当注意谨慎,不能拿他人是非作为谈资来博取关注。为此,我们平时应当增强自制力,不能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地说话,要多想一想自己传播的是非会不会给当事人造成伤害。同时要学会说话做事分清场合,不要在办公时间和办公区域过多纠缠于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私人是非。

当然,这也不是让我们在办公室里什么都不说,而是要学会选择话题,少说可能引起麻烦的是非话题。事实上,除了谈论是非外,在职场有很多话题都可以成为不错的谈资。比如随意地聊一聊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或热点事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美食、影音娱乐等,这样的话题安全无害,而且也容易吸引他人的兴趣,如果聊得比较精彩,还能提升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拉近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对他人的隐私给予充分尊重

对于他人的隐私,我们应当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不要去刺探,更不要随意传播。特别是关于上级领导的一些隐私、过失、缺陷等,更不应当成为我们闲聊的主题。总之,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此外,我们不但要管住自己,不做背后论人是非的人,还要与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保持距离,这样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才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不会被迫卷入是非之中,能够避免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必要时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也被称为“white lie(白色谎言)”,它与寻常意义上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不带有恶意,也不是为了本人的利益而说,而是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或是为了维护与对方之间的关系而说,所以与为人真诚并不矛盾。

善意的谎言常常被看作是一种有益的关系“润滑剂”,我们在职场沟通时,可以在有必要的时候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让自己能够轻松赢得他人的好感,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达成沟通的目的。

钱清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在设计师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五年。由于他肯下功夫钻研,技术提升很快,为公司设计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赢得了老板的高度赞赏,并成了设计部的“顶梁柱”之一。

不过在钱清看来,这家公司规模太小,而且在制度方面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并不适合作为自己长久奋斗的舞台。他渴望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恰巧在此时,有一家大型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承诺可以向他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钱清打定主意离开现在的公司,但如何向老板提出辞职的要求却让他感到很是棘手。思索再三,钱清打算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来到老板的办公室,在寒暄一番后对老板说:“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栽培,不过我最近工作时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可能是一直以来都局限在办公室里的原因,我觉得有些灵感枯竭,所以我想年底离开公司,给自己一些充电和学习的时间。”

钱清的请求让老板感到非常意外,不过他的表情看上去是那么真诚,理由听起来又是那么充分且正当——无关薪酬、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等问题,让老板实在无法拒绝。老板虽然很是惋惜,但最后还是答应了钱清。并且老板对钱清的友好态度也没有改变,在年底钱清准备离职时,老板还私下发给他一个“大红包”,让钱清非常感动。

为了避免辞职时遭遇尴尬场面,钱清用一个善意的谎言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让自己的理由更容易让上司接受,从而能够顺利而不失体面地解决问题。像这样的说话艺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我们在一些沟通情境下,如果意识到自己直话直说会让对方感觉不快,那么就可以采用钱清的办法,用“善意的谎言”包装我们的用意,使对方听得更加舒心。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善意的谎言呢?

1.表达安慰之情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同事、下属因为表现不好而遭遇瓶颈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来表达对对方的安慰之情,劝对方不要把暂时的成败得失看得过重,帮助对方摆脱灰色的心境,使其有勇气面对现实。

比如我们可以在对方被上司批评的时候说:“其实你很棒,我们都看得见你的努力,上司是希望用这样的方法鞭策你,使你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还可以在对方遭遇评级落败的时候这样说:“别灰心,你的条件早就合格了,下一个指标肯定是你的。”等等。这样的善意谎言可以让对方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也会让他们对我们产生很多感激之情。

2.表达赞美之情

表达赞美之情的善意谎言在职场中是特别常见的。比如,一位身材不佳的女同事穿着一条新裙子走进了办公室,这时大家都会很自然地赞美一句“这条裙子真漂亮”“今天你穿得真时尚”等等,或许大家心中并不是这样想的,可随口的一句善意谎言,既无伤大雅,又能够换取同事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能够将这种善意的赞美话说得悦耳好听,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口才和处世智慧。

3.摆脱尴尬场面

在职场说话要讲究分寸,有些话切勿随意脱口而出,否则会给自己招来不少麻烦。所以我们在开口前不妨先考虑一下后果,如果我们要说的话会激怒对方或是会引起尴尬,那我们就要注意包装一下自己的说法,必要时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来渡过难关。

比如一位客户提出在周末会面,而我们又不想被其占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就可以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作为借口:“很荣幸有机会和您面谈,可是周末我们领导安排我去参加一个活动,实在是抽不出时间,还请您多多谅解。”这样客户听完后就不会因为被我们拒绝而生气,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

不过要注意的是,善意的谎言必须是发自真诚之心的,如果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欺骗他人,那就不能称其为善意的谎言,而是成了恶意的欺骗。而且善意的谎言也不能滥用,以免给他人留下爱说谎的坏印象,所以我们在使用善意的谎言时一定要注意尺度和分寸,不违背商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才不会偏离“善意”这个初衷。

当说则说,不做职场“闷葫芦”

在职场中,我们虽然不提倡夸夸其谈、油腔滑调,但也不能过于沉默寡言,以至于让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闷葫芦”。

在同事和上司看来,“闷葫芦”的内心神秘又封闭,让人难以捉摸,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也是不合群甚至是孤僻的。久而久之,“闷葫芦”的职场交际圈子就会越来越窄,而上司也会因为缺乏沟通而不了解“闷葫芦”的实际能力,导致“闷葫芦”失去很多宝贵的发展机会。

朱悦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某出版社,成了一名编辑。因为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对她非常关心,总害怕她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吃亏”。于是父母便不停地告诫她:“到单位要少说话、多做事,有什么意见也不要轻易发表,免得不小心得罪同事。”

在父母的“指点”下,朱悦在单位表现得极为谨慎,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尽心尽力地审稿、校稿,还主动帮助同事做事。可是当同事们讨论一些话题的时候,朱悦就闭口不语。哪怕有人主动问她:“朱悦,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她也只是敷衍地回答:“我觉得挺好的。”慢慢地,同事们也就习惯了不去问她的意见了。

有一次,出版社召开例会。在开会期间,总编让编辑就一个选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表现得都很积极,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创意。可轮到朱悦时,她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对总编说:“大家说得都很好,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一听这话,总编立刻皱起了眉头。

可是朱悦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是继续维持着“闷葫芦”的作风,并逐渐成了单位里最不合群的那个人。

三个月的试用期到了,总编遗憾地告诉朱悦:“你没有通过我们的试用。”朱悦十分惊讶,她委屈地质问总编:“我一直尽心尽力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我审过的稿子错误率极低,你们为什么不录用我呢?”

总编耐心地告诉了她原因:“工作勤奋认真只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还需要有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员工。可据我观察,你根本就没有沟通的意愿,对工作也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整天闭门造车,这样下去又怎么可能会有提高呢?希望你以后能够学会主动沟通,别再做‘闷葫芦’了。”

听完总编的一番话,朱悦恍然大悟,也为自己之前的表现感到深深的懊悔。

朱悦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中不应总是沉默寡言,或摆出一副“生人勿进”的冷面孔,而是应该当说就说,要勇于表现自己,这样才能给同事、给上司留下积极主动、追求上进的好印象,这不但有助于打造我们的社交圈子,还能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机遇。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改变“闷葫芦”形象,逐渐学会积极的沟通呢?

1.变“闷头做事”为“主动沟通”

在职场中,一味“闷头做事”并不可取,因为我们本可以通过沟通获得同事和上司的支持,让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并有助于发挥出团队的最大价值。所以我们在接到各种任务后不要马上埋头苦干,而应当先理清思路,再根据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法,然后与相应的部门或个人沟通以寻求支持。

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与自己的上司沟通,这样一方面便于上司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让上司清楚我们的工作能力,发现我们是条理清晰、值得倚重的人才。当然这种沟通不必过于频繁,不要一遇到问题就不分轻重都拿去“骚扰”同事或上司,而应当选择比较重要的事项或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

2.克服当众发表言论的恐惧情绪

有的职场人特别是新人一想到要当众发言,就会觉得非常紧张、害怕,总担心自己会因为说不好而被同事嘲笑。可事实上,即便偶尔说错话,也不会在他人心中留下长久的印象,我们又何必拘泥于此而不敢当众说话呢?

因此,我们要学会克服恐惧情绪,在职场中,不但要敢于当众开口,还要学会主动担任一些重要的发言角色,有意识地为自己争取开口的机会,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锻炼。比如我们可以从主动与同事、上司打招呼开始,慢慢升级到主动与别人攀谈,再到在公共场合大胆发言,这样时间长了,恐惧的情绪就会逐渐减弱,我们说话的能力也会渐渐提高。

3.适时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同事或上司向我们征询意见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随意敷衍,而是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知道我们的存在,而不会把我们当做办公室里的“隐形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赢得上司的赏识,特别是当我们提出的观点有一定的价值的时候,就更会让上司对我们刮目相看。

当然,为了提出真正有价值的见解,我们平时还需要多做积累,让自己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还要锻炼说话的艺术,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缜密,观点更加凝练,话语更加精彩,这样一出口往往就能让上司感到非常惊喜,我们在上司心目中的地位也会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