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以案说法:老百姓身边的法律故事(增订版)
60715500000002

第2章 初版序言

徐久生[1]

认识祥林缘于他来中国政法大学培训。这期间,他勤学好问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回邢台后,他常把遇到的疑难刑案与我“分享”,诚恳征求意见,久而久之,我们便熟络起来。

祥林在检察机关从事信访和刑事申诉等工作,倾心为一些深陷困境中的群众解决法律问题。他时常虚心请教法律界一些知名教授,并深入思考,乐此不疲,这足以看出他对法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我欣赏他这份执着。

今年5月,惊闻他要出一本二十几万字的普法新书,并邀我为他写序。这段时间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我还要忙于自己新书的最后修订,真的无暇分身,但祥林诚恳的态度,精彩的书稿让我无法说不。他的这些案例均来自办案实践,是他眼中的“宝”,是从近几年办理数不清的案件中精挑细选而来。这本著作是他从事十年检察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对他自己,对社会都很有意义。此外,去年7月最高检颁布《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规定(试行)》,这本书正好是最高检倡行制度的有益尝试。基于以上各点,我欣然答应为其作序。

作者用笔歌墨舞将一个个案例结合相应的法律理论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普法美文。他有时站在深陷法律困境的当事人角度采写案件的来龙去脉,用所积累的法律知识和经验去完成说法部分,有时他又是具体案件的承办人,把抽象的法言法语变成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话语娓娓道来。释法说理的过程,可以看出他对执法办案的底气和信心,如此的透明、公开,能让更多群众了解司法机关办案的方式方法,以及法律依据,能让更多的百姓信服法律、敬畏法律、尊崇法律。

目前市场上通俗易懂的普法类书籍并不太多,尤其是由一线检察官、法官撰写的普法图书更是凤毛麟角。一些法律类案例大多枯燥说辞,灌输式、说教式的语言,读起来苦涩乏味。祥林这本书稿却让我耳目一新,以至于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将其书稿一口气读完。作者以真实案例为依托,就案释法,颇具专业性,比如诽谤罪在自诉案件中如何转化成公诉案件、正当防卫需注意问题以及刑法中不作为故意杀人等现象思考及研究,让我感触良多。对于广大读者来说,通过阅读这些案例解析,阅读一个个的故事,接受法治教育,我想,这不仅是有效的,而且也应该是愉快的。

当下是一个法治昌明的时代,然而现实中能有多少人会真正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呢?由于国民素质良莠不齐,不同阶层的人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及使用能力差异很大,因此,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者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普法途径,该书摒弃传统的学术说教,将个案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扣人心弦的情节、唇枪舌剑的激辩,析精剖微的说理引人入胜。这样的书我爱阅读。亲爱的读者,让我们共同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吧!

2016年7月

北京

注释:

[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