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以案说法:老百姓身边的法律故事(增订版)
60715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我陆续收到很多读者反馈。一位大学生说:“之前读过的法律书籍,大多是法理、法条,或是单纯地教授打官司的方法,读起来乏味,放下书后印象全无。本书‘案情回放’‘庭审过程’‘检察官说法’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读者如临其境……我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案例。”不少教育工作者、部队现役军人也写来读后感,谈及自己的感想;还有一些老年读者也对这本书提出许多建议,同时称道“司法救助篇”彰显人性关怀。

我想,许多读者因为所学的专业或从事的工作与法律无关,无暇专门研读大量的法律法规,只能通过阅读优质的普法书补给法律知识。作为一线办案多年的检察官,我深知什么样的书、怎样的方式更能提高自身法律素质。那就是研读大量的真实案例。所以,我选取办案中争议较大、案情复杂、有代表性的案件,站在读者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详细阐述法理知识。我必须做到让每一个读者读了这些真实的法律故事都觉得对他们确实有用。说实话,办案很辛苦、写作也很杀脑细胞,如果这些真实的法律故事不能让读者受益,我情愿马上停笔。然而,令我欣慰的是,首版书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还有不少编辑约稿,这无疑让我激情似火,动力十足。

这些年,我们国家一直在不断地修订法律,出台新司法解释。即便如此,现行的法律法规仍然滞后于现实中的新型民事纠纷或犯罪情形,而站在司法实践前沿的检察官、法官想办理好这些案件,除了逐级请示上级外,还必须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这就使得来自办案一线的真实案例具有极高的参考、研究价值。2017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鼓励、倡导执法者——那些执法岗位的检察官、法官普法,这项措施意义深远。我想,我们普及法律知识,不能僵化死板地照本宣科,而应用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有影响的司法案例,将法律知识扎根于群众的头脑之中。

鉴于读者对“劳动争议”和“医疗事故”等方面法律故事的需求,这次,我在增订版中补充了相关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的法律故事都是办案实践中的真实案例,考虑到不影响当事人未来的生活,特意在文章中全部使用了化名,我只想通过这些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真实法律故事,与更多的读者一起分享他(她)们打官司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呈现出法律公平、公正的正能量,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同时,感谢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尚金锁主任对这本书的支持和肯定。尚主任看完这本书的第一版内容后,欣然为增订版撰写推荐语,我深感荣幸。我知道,他在百忙中仍极力推荐这本普法书,是想让更多的读者获取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加快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此,向尚金锁主任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孟祥林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