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犹太人的家教智慧
6045900000007

第7章 饥饿才能唱出动听的歌(3)

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性格,犹太人的生活态度值得人们赞扬和学习,劳动是光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能自食其力就非常好。现今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每个父母都要清楚,父母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事业的成功,只能靠他们自己闯、自己去努力、去奋斗。这一切,如果没有自强自立的意识,会很难获得成功。每个人要生存自立是根本需要,也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然一课。对孩子自立自强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渴望独立也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明白这个道理,就应从生活各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

启发孩子在发问中学习和进步

古代犹太人中,精通律法的文士们被称作“拉比”,古代拉比认为要培养孩子提出疑问和怀疑一切的习惯,顺应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心是孩子了解世界和探究事物的心理动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有助于对孩子想像力和思考力的培养。好奇心是创造思维的源头,是孩子思考的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有价值、更重要,知识对人们来说有有限的,但想像力和世界的一切是无限的,想像力是科学研究发现的必要条件和因素。”在提问中长大的孩子,创造能力都比较强。

玛拉是以色列人,她的丈夫是一家美国公司驻以色列的代表,经常奔走与以色列与美国之间。玛拉独立承担和抚育孩子的重任,带着儿子拉米在美国生活,一天,拉米放学回到家,正在和客人聊天的玛拉马上迎了出去,与拉米打了招呼陪他一同进了房间。进门后,玛拉问拉米:“今天都想了些什么问题,都提问了吗?”拉米连忙恩恩应和着点头。“那么,你都提问了些什么问题呢?”玛拉继续问他。拉米就开始一一复述他所提问的问题,拉米一天问了21个问题。玛拉满意地笑着点了头。玛拉和拉米的爸爸他们小的时候经常要被提问和提出问题,比如玛拉小的小时候,爸爸就常问玛拉,今天为什么与其他的日子不同?刚开始的时候,她认为昨天和今天,还有明天没有什么不同,都一样。爸爸也并没有责备她,而是每天都让她想出10个自己不懂问题,然后去问别人;假如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了她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只能想办法自己找出答案。“这没什么,”玛拉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还有一天,家中来了客人要招待,母亲端出茶来碟子很光滑,所以茶杯在碟子上滑动,茶水就洒在碟子上,但之后茶杯就不再滑动。这本是件平常小事,却引起了玛拉的思考:为什么开始时茶杯容易滑动,当洒了热茶在碟子上后,却纹丝不动了呢?玛拉想: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弄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经过玛拉的反复思考、试验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茶杯和碟子表面总有一些油腻,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总是减少,容易滑动是正常;而洒上热茶之后,油腻就会瞬间被溶解掉,摩擦就会加大,因此就不容易滑动了。接着,他又开始研究油在固体物之间磨擦所起的作用,之后提出了润滑油能够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原理。

现实生活中,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他们敢于怀疑并有不耻下问的精神,长期下去,自己便能积累出丰富的自然知识。犹太人拉比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孩子摆脱那些陈规陋习和束缚,最好的办法:让孩子自由发展,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提出好的提问和找出好的答案同等重要。如果你的提问出人意料,答案通常也会非常深刻。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产生怀疑;同样,没有怀疑也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答案。所有的疑惑和怀疑,都可通过提问和寻找答案予以中止。因此,不管多么大的迷惑和怀疑,最后都能予以解答。

父母教育:

父母要培养和启发孩子敢于怀疑,敢于发问的精神。怀疑一旦开始了,疑问点就会扩散开,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那么答案也就会越来越多,在问题中学习和在问题中提高是每个天才的必经之路。每个天才,都是问题的真正高手,父母可以利用玛拉爸爸的方法,告诉孩子每天要想出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别人,如果没人能回答自己的问题,那么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要自己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成长的能力非常重要对他今后的人生。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多思考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即使是一个貌似平常的小事件,也要问出为什么,说不定能找到一座“金矿”。怀疑是学习和进步的钥匙,它可以帮助你打开智慧和知识的大门,只有发问才能使人进步,因此,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成功前须有独立自强做基础

犹太人能够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拥有很强的智慧。在犹太人的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你是个犹太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比常人一倍以上的努力”。在犹太社会中,犹太人教育孩子成才的几率非常高。犹太人从来不溺爱和娇惯孩子,因为世界上的上种族歧视使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不管他们拥有多少财富,他们始终都会按照一个真正犹太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子女,来教育孩子使孩子成才。犹太父母也经常会给自己家的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以教育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和自强自立的精神。

在炎热的夏天里,蚂蚁们一天到晚都很忙碌,辛勤的工作,每天早起忙碌到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蟋蟀呢?天天“叽哩叽哩,叽叽喳喳”的唱着,游手好闲地过混着日子。盛夏时,田间到处都是丰盛的果实和绿叶,并且还有花朵盛开,这个夏天真快乐啊!蟋蟀对蚂蚁的辛勤劳动很奇怪,于是就上前去问蚂蚁:“喂!蚂蚁先生,田间有这么多的美味,你为什么还有费那么大力气搬运呢?偶尔休息休息唱唱歌,像我这样不是很惬意吗?”但是,蚂蚁没说什么,仍然继续干着自己的活,一点也没有想要休息停下来的意思,而且还说:“只有在夏天里才能积存到食物,赶快为严寒的冬日做准备啊!我实在没有闲功夫唱歌玩耍!”蟋蟀听蚂蚁这么说,就不想再理会蚂蚁,说,“啊!真是愚蠢的笨蛋,干嘛老想以后的事情呢!”很快夏天、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天空中还飘着绵绵的雪花。因为到处都是雪,蟋蟀没有藏身之处,也没有一点食物充饥,因此它消瘦得皮包骨头。这时,它才遗憾感慨地说道:“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蟋蟀眼看就要饿死在了雪地上。

而蚂蚁一点也不怕严寒的冬天,因为它们积存了过冬的粮食,并且建了温暖的家。当蚂蚁出来遛弯惬意的吃着东西时,蟋蟀看见了蚂蚁,“蚂蚁先生,请给我吃点东西好吗?我都快要饿死了!”蚂蚁看到蟋蟀可怜的样子,吓了一跳,“咦!你不是在夏天里整天又唱歌、又跳舞的蟋蟀先生吗?来吧!给你吃点东西,等你活过来,再给我唱歌听好吗?”面对着蚂蚁,蟋蟀掉下了的眼泪。

犹太父母在孩子早期的中就很重视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性格。自强自立就是要孩子知道幸福的生活是需要自己辛苦去挣,是需要付出劳动和努力的。不是等天上掉下来馅饼砸到自己身上,这样的好事是绝对没有的。犹太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自强自立,要他们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遇到挑战时,自己勇敢承担或者反击;面对任何困难时都不要轻易服输或者向困难低头,经历风险无畏惧的操守。因此,犹太父母提醒每位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自强自立,因为学会了这种独立自主的自强自己精神,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不会被打倒,就会使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强自立,就会使他们走向希望,走向成功。

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可以做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可以做你的奴隶,到了15岁的父母和子女关系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孩子就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人仪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的义务。

父母教育: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遇到困难和无奈是很正常的,而面对挑战时,只有自己才能够真正地帮到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你自己;此时,孩子最重要的是必须能够自强起立,每个孩子从小都应受到父母激发自强自立的培养,把孩子打造成一个有想法能独立做事的全方面的人才,在这方面,每位父母都可以借鉴一下犹太人的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故事中的蚂蚁“能够很有意识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做,既能增强孩子动脑做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以便适应以后的社会。遇到困难挑战时自己勇敢承担想办法解决。

培养孩子不贪恋纯洁的心灵

每个犹太人的心是纯洁的,他们从不贪恋别人的财物,犹太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品质,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者父母给予的不同寻常的教育。几乎每个犹太父母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接受着父母给予这样的教育,因此,每个犹太父母的孩子从来都是心地纯洁,从来不贪恋别人家的财物和别人的东西,犹太父母为了教导自己的孩子不去贪恋别人的财物,常给自己的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拉比蒙西的犹太人,他是位老师,教过许多学生,但现在他每天要去山上砍柴,每天回来要将柴背到城里去卖。蒙西为了能有足够多的时间来研究和学习犹太法典《塔木德》,决定上街买一头驴子来代替他步行。一天,蒙西去了集市上,看上了一头驴子,那驴子是一位玛利人养的,蒙西买了那头驴子。蒙西的学生们见驴子的脏样,就将那驴子牵往有河的地方,给它去洗澡。走到半路上,从驴的脖子上竟然掉下来一颗钻石,这颗钻石足足有10克拉重。顿时,蒙西的学生们跳了起来,欢呼雀跃,他们认为蒙西老师从此不仅可以摆脱贫穷的生活,而且可以专心致志研究和学习《塔木德》了,同时,他们也能够更好的来聆听蒙西讲这部圣典了。学生们就把钻石交到蒙西的手上,当并向他说明了来历。然而,学生们感到很出奇的意外,他们以为老师也会很兴奋,会很惊喜,结果蒙西连河边都没去牵驴,立即捧着钻石向街上卖驴子的那地跑去。蒙西找到那位卖驴子的人,就把那颗钻石交还给了那卖驴的人。卖驴子的人很不解的样子,蒙西说:“我买的是只是你的驴子,并没有买你的钻石。这钻石是你的,我给你还拉回来,我只有那头驴子的所有权,这颗驴脖子上的钻石必须还给你。”那个卖驴子的那个人恍然大悟,继而又露出惊讶的神色,恭恭敬敬地向蒙西问道:“你买了的那头驴子,钻石是在它的身上的,你不将这钻石拿来回来还我,我也不会怪你,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蒙西平静地回答说:“这是我们犹太人的道德传统。我们身曾经训示过我们,我们手的永远是洁净的,只拿支付过足够金钱的东西,钻石必须还给你。”

在犹太民族教育中,几乎每个犹太孩子在儿童的时候都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因此,每个犹太人都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他们从来不会贪恋别人的财物,对于犹太人来讲,贪恋就是指想不劳而获,想得到。它的含义不仅仅是羡慕别人的这些财物,而是心里想“巴不得我也拥有”,同时,贪恋也包括对别人有的而自己没有,生出嫉妒或仇恨的心。倘若你生出了贪念,就会设法获得嫉妒别人的东西,比如你羡慕一个人的成就,就会发展到你嫉妒这个人,从而想夺取这个人的成就。这些都是犹太人所谓的贪恋。

在《塔木德》说这话之前,耶和华和犹太先祖原先就定有这样的契约:你们不可以去欺骗,也不可彼此说谎,不可偷盗。不可以欺压你的邻居,不可抢夺他人的财物。不可向着我起假誓,亵渎我的名。

父母教育:

《塔木德》中有这样的记载:真正的纯洁和真正的诚实,可以从一个人做事和对待金钱的额态度上看出来。只有那些在金钱上可靠地人,才可以被看做是诚实、清白的。犹太人看来,所谓贪恋就是它不仅仅是羡慕,它指还想得到。或者巴不得也拥有,同时,贪恋也包括对别人有的自己没有的,就生出仇恨嫉妒的心。这些都是要杜绝的。犹太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贪恋别人的财物,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犹太父母的教育方式。犹太父母教育孩子说:“我们的手是干净的,如果不小心或不注意拿错了财物,要及时还回主人,否则它就会使我们的手变脏。”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让孩子记住: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是每个人必须要坚守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