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一个人跟得上时代,保持鲜活的思想。而对于生意人来说,学习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在商场打拼,输赢是常事,而知识,是一种对手永远无法赢走的财富,拥有它,你就能创造出财富。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成为生命中不竭的动力。
为你的成功积累“知本”
没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下来就有成功等在他的前面。他的成功也是一步一步争取来的,而他途中的每一个脚步,就是他在获得成功前的一个个积累过程。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生而熟、由入门到精通的积累的过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履历时,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他们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在成功以前都做过很多不起眼的工作。所以不必为眼前你所从事的工作懊悔,事实上,你已经开始了你的创业生涯,它就是一个为你将来从事更为伟大的事业积累经验的过程。
在那些你认为卑微的工作中,不要漫不经心地做,你需要认真地去看去学习。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都要留意所从事行业的规矩,以及行业中各项事务的流程等等。你还要注意搞好和老板的关系,和同事的交情,多留意一些行业里的诀窍,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要有意识地培养和一些人物的关系,从各个渠道多多地掌握你所从事的工作所需的技能……这些都将为你未来的事业积累下一笔巨大的财富。
很多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半途而废了,他们无法跨越路上的障碍,几次失败就把他们打倒了。我们要学会鼓励自己。失败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反而是一种让你积累更多经验的工具,尤其是当你开始自己创业的时候。失败了多次与你是一个失败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要不放弃,那么你永远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失败的经验往往是你尤其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正是一次次的失败推动你成为一个成功者。
《纽约先驱报》的创办者詹姆斯·贝内特便是一个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榜样。他在创业过程中历经数次失败,花费了将近20年的累积,才走向成功。在创办《纽约先驱报》之前,他曾经经营过《纽约信使报》,失败了。此后,他的《宾夕法尼亚人》又没有成功。虽然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贝内特仍然不气馁,他又创办了《环球》。在经历了14年的辛苦劳动之后,他感到自己积累了足够经验,于是他信心百倍地拿着自己积攒的几百美元,找到贺拉斯·格里利,希望能够和他合作创办一份新的日报——《纽约先驱报》。但是贺拉斯·格里利并没有和他一起合作,但是却给他推荐了两名年轻的印刷工。然而,就在三人雄心勃勃,正要一展宏图时,他的《环球》又一次宣告破产了,这无疑是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但是,詹姆斯·贝内特并没有倒下去,他依然对他们的《纽约先驱报》充满信心。1835年5月6日,《纽约先驱报》正式创办。当时它所有的资本仅能支付10天的花费。当时的境况非常困难,很多人再次预言,《纽约先驱报》仍然将以失败结束。他们的工作室是贝内特在华尔街租借的一间狭小的地下室,在室内摆了一张椅子,再在两个圆桶上面架一块厚木板,这就成了一张简陋的办公桌。当时《纽约先驱报》的所有工作都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进行。谁也不会想到,在这间简陋的办公室里,竟然出版了在美国新闻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日报。
事实上,《纽约先驱报》创办之前,报纸都是属于机构的。因此,当《纽约先驱报》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美国人面前时,这种首开先河的报纸的形式还不为人知。为了获得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及时可靠的信息,他们往往是不遗余力,不惜花费巨资。因此,他们报纸的报道迅速及时,内容全面丰富、新颖独特,与同类的竞争者相比,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还是新闻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们都要胜人一筹。就这样,《纽约先驱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他们的事业也慢慢走上正轨。
万事开头难。其实,任何事情在开创之初总是困难重重,如同《纽约先驱报》起步时也是坎坷重重。但是,积累了多年经验的贝内特已经是处事不惊,应对自如了。当《纽约先驱报》的办公地点移至矗立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那幢当时最为壮观威严的新闻办公大楼里面的时候,就似乎已经向世界宣告了它在报界不可撼动的稳固地位了。
《费城纵横》在美国也是很有名气的报纸之一,是乔治·查尔德令它起死回生,重新走上了繁荣的道路,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国几大有名的报业之一。乔治·查尔德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中,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查尔德就梦想着拥有《费城纵横》和出版这份报纸的办公大楼。但是,当他将自己的梦想告诉别人时,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个年轻人太痴心妄想了。查尔德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放弃他的理想,他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
他曾在一家书店里干了一段时间,含辛茹苦地工作,一边积攒资金,一边学习经验,接着他便胸有成竹地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他在书店工作的经历,给他积累了很多实际的经验,对于什么样的图书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他有着高度的商业敏感性,他所涉及的图书也因视角独特、内容新颖,而能够吸引广大读者,从而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的出版事业蒸蒸日上,发展得很顺利。
接下来,查尔德开始筹备购买《费城纵横》报纸的计划,但是查尔德的朋友们都不看好这次投资,并劝他要谨慎行事,因为当时的《费城纵横》已经失去昔日的“雄风”,这份报纸几乎每天都在赔钱。
即使前景不好,他还是在1864年毅然买下了这份报纸。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接下来,他便开始对这家即将倒闭的报纸进行整顿。首先,他把征订价格提高了一倍,同时减少了广告版面的比例。这两大步骤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接着,他又针对报纸的内容和风格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改革后的《费城纵横》开始靠着新闻内容和评论重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于是,这家濒临绝境的报纸就起死回生了,成为美国很有名气的报纸之一。
据说乔治·查尔德在费城的私人办公室里,挂着一条格言:“在你一无所有之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拼搏。”只有拼搏才能有奇迹发生。在拼搏的过程中,我们即使表面上看来无所收获,可是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积累的经验却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我们目前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毫无意义的,它除了可以给我们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之源外,更是我们积累经验,积累资本的来源。所以,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培养出“甘于积累”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用学习去拥抱创新
学习与创新,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才有创新的思维;而当有所创新时,就会更加激励自己,去通过更多的学习来获得进一步创新,如此循环,无穷无尽。
不创新,不仅个人无法前进,而且社会也会停滞不前。创新与学习是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总结前人的先进经验,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工作上有所进展。
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结合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有目的的去学习,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习,要树立远大志向,认真研究,这样才能学好,才能举一反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厚积而薄发。
2005年2月,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家》调研部通过与全球500名商业领袖进行访谈而做出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几乎60%的管理人员都把技术创新作为今后三年改变世界市场的唯一重要动力。而“缺乏创新”被确定为企业今后三年将要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
其实,创新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是巨大的理论创新,一个企业员工对产品的一个细节性的改进也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仅仅是在我们国家学习,而不去吸取别国的经验,只是简单地闭门造车,那我们的国家必然会像以前一样任人欺凌。因此唯有不断升级我们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有所创新。
曾经担任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斯隆十分重视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每当公司新聘研究人员,他总是对新来者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将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易于被我们接受而想法折中。在我们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驾你来提出。”对经理人员也如此。有一次,斯隆主持经理人员会议,讨论某项重要决策。与会者对公司决策层提出的方案表示完全同意,一致拥护。眼看就要付诸表决了,没想到斯隆突然宣布:“现在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定。希望大家多动脑筋,真正了解我们的决策。”
斯隆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渗透着对创新的急切企盼与强烈要求,表明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途径。”没有创新,公司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同样的道理,创新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的本钱。创新即突破常规,创造机遇,找到新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的学习才算有效果。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出一些原本我们自己也觉得难以企及的事情来,令上司和同事刮目相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升华,所以说学习与创新同等重要。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创新,不想创新学习就没有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明创造出现,如果不努力学习已有的科学知识,不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片面地强调创新,那就会像一个军队的指挥官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去指挥部队打仗,完全陷入盲目性之中。
当我们的经济科技走到世界的前列时,创新就将成为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手段,那时,就需要在我们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大力倡导创新。
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向别人、向世界学习的内容很多,包括科技、文化、管理、经济、政治、军事、艺术等等。在学习的问题上不应先入为主,不应有禁区。在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以一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格言来拒绝向别人学习,但这句话的本意只是告诫我们不应该不问条件地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提取其可用的东西。
学习与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就能够提高创新的效率,相反,如果不注重学习,单纯提倡创新,则会使我们的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倡学习可以使我们与世界产生一种亲近感,改善我们的学习和创新环境,而创新和赶超之类的口号则会使别人感到可笑,甚至会令他们心生畏惧,从而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创新之路。
让我们牢牢记住管理之父德鲁克的名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要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一次、两次的灵光一现,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具备过人一等的资本,只有坚持长期的创新,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满足现状
一个人的全部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求知和求学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考察,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一个人的生命和每一次完善都不可能与求知、求学无关。
有一天,徒弟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去见师傅。
“师傅!我已经学够了,可以出师了吧?”
“什么是学够了呢?”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装一大碗石子来吧!”
徒弟照做了。“满了吗?”师傅问。
“满了。”徒弟答。
师傅抓来一把砂,掺入碗里,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傅又问。
“满了。”徒弟答。
师傅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还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傅再问。
“满了。”徒弟答。
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在人生当中有许多事情看起来是已经满了,其实里面还可以装下许多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些人说:“我只要一点儿就满足了。”事实上,这是不知进取的表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使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就必须学会不满足,学会不断进取,学会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
无论是商界巨擘洛克菲勒、声名显赫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或是其他世界级的钢铁大王、飞机大王等,可能他们也看不懂今天的世界。就在20世纪末的某一天早晨,当“大王”们一觉醒来,令他们吃惊的是,在他们早已经看习惯了的财富排行榜上,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比尔·盖茨为首的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闯了进来,并以令无数“大家”汗颜的速度,荣登全球富豪的前三名。
学习永远不要“知足”。人非生而知之,不知就要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中自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人们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各种能力。“书山有仙境,攀登无穷期”,不知足才会思进取。
面对知识,知足的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停滞不前;而不知足的人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激励,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一往无前。只有不知足才能深入地去研究、去开拓,才能创新、才能提高,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1930年以前的英国,工人把为顾客送的牛奶直接放到订户门口,奶瓶口没有盖子也不封口,因此,山雀与知更鸟这两种在英国最常见的鸟,每天都可以轻松愉悦地喝到漂浮在表层的奶油。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用铝箔装起来,用来阻止早起的鸟儿偷喝。没想到,大约在20年后的1950年,英国所有的山雀都学会了把奶瓶的铝箔啄开,继续喝它们喜爱的奶油。然而知更鸟却始终没有学习到这套本领,自然,它们也就无法喝到牛奶了。
其实,一个人或者企业的成长壮大,如同山雀的成长历程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或者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譬如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等,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有知识。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的根源就是知识管理。在这个竞争激烈、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如山雀般不断学习,顺应形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