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6045100000039

第39章 博弈思维藏魔法,在人生的舞台上剑走偏锋(2)

俗话说:“知人知面难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很难揣测的,因为人的大脑一天至少有5万个想法。尤其是在关系复杂的社会网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心理表征。面对每一件事,都要经过一番心理斗争,而社会的种种现象正是发生矛盾的双方心理博弈的结果。那么,在人际交往的心理博弈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可以先看下面一个有趣的博弈游戏:

假设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家企业,现在他必须自己作出选择。选择一:生产高质量的商品来帮助维持现在较高的价格;选择二:生产伪劣商品来通过别人的所失换取自己的所得。每个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选择一的学生,将把自己的收入分给每个学生。

事实上,这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博弈,目的是确保每个选择二的学生总比选择一的学生多得50美分,这个设定当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生产伪劣商品成本比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成本低。不过,选择二的人越多,他们的总收益也就会越少,这个假设也是有道理的:伪劣商品过多,会造成市场的混乱,他们的企业也就会跟着受到影响,信誉跟着降低。

现在,假设全班27名学生都打算选择一,那么他们各自将得到108美元。假设有一个人打算偷偷地改变决定——选择二,那么,选择一的学生就少了1名,变为26名,他们将各得104美元,比之前少了4美分,但那个改变自己主意的学生就会得到154美元,而比原来要多出46美分。

不管最初选择一的学生人数有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很显然,选择二是一个优势策略。每个改选二的学生都将会多得46美分,而同时会使除自己以外的同学分别少得4美分,结果全班的收入会少58美分。等到全班学生一致选择二,想尽可能使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时,他们将各得50美分。反过来讲,如果他们联合起来,也就是协同行动,不惜将个人的收益减至最小,那么,他们将各得108美元。

但博弈的结果却十分糟糕。在演练这个博弈的过程中,由起初不允许集体讨论,到后来允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愿意合作而选择一的学生从3人到14人不等。在最后的一次带有协议的博弈里,选择一的学生人数为4人,全体学生的总收益是1582美元,比全班学生成功合作可以得到的收益少了1.334美元。一个学生嘟囔道:“我这辈子再也不会相信任何人了。”

而事实上,在这个博弈游戏里,无论如何选择,都不会有最优的情况出现,类似于囚徒困境。即使达成合谋,由于人的心理太过复杂,结果也不会是预期的那样子。所以,在如此复杂的心理博弈中,我们不能苛求一个最好的结果,因为人心各异,最好的结果根本就不存在。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上述游戏的博弈情况时该如何选择呢?那就是保证一点——不要太贪婪,只要有利益就可以,不要妄求有太多的利益或要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利益。

打好“借”字这张牌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句子,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这句诗可以理解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表达了一种借力的博弈思想。小猪的力量虽然弱小,但是它可以借大猪之力达成所愿。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只要能打好“借”字这张牌,人就仿佛生出了三头六臂,实现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的佛雷化妆品公司几乎独占了黑人化妆品市场。尽管有许多同类厂家与之竞争,却无法动摇其霸主的地位。这家公司有一名供销员名叫乔治·约翰逊,他邀集了三个伙伴自立门户经营黑人化妆品。伙伴们对这件事表示怀疑,因为很多比他们实力更强的公司都已经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约翰逊解释说:“我们只要能从佛雷公司分得一杯羹就能受用不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佛雷公司越发达,对我们越有利!”

约翰逊果然不负伙伴们的信任,当化妆品生产出来后,他就在广告宣传中用了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句话:“黑人兄弟姐妹们!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层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则广告用语确有其奇特之处,它不像一般的广告那样尽力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貌似推崇佛雷的产品,实质上是推销约翰逊的产品。

借着名牌产品这只“大猪”替新产品开拓市场的方法果然灵验。通过将自己的化妆品同佛雷公司的畅销化妆品排在一起,消费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约翰逊的粉质膏。接着这只“小猪”进一步扩大业务,生产出一系列新产品。经过几年努力,约翰逊的公司终于成了黑人化妆品市场的新霸主。

办公室中的“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这一经典案例早已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职场办公室里的人际冲突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人做“小猪”,舒舒服服地躲起来偷懒;有人做“大猪”,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但不管怎样,“小猪”笃定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所以总会有“大猪”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

作为经理助理的李维可以说是所谓智猪博弈中的“大猪”。一上班,他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经理则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电话,美其名曰“联系客户”;而手下刘明(年长于他,又是经理的“老兵”),经常玩纸牌游戏,顺便上网跟老婆谈情说爱,好不逍遥。到了年终,由于部门业绩出色,上级奖励了4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李维和刘明各得1万元。想想自己辛劳整年,却和不劳而获的人所得一样,李维禁不住满心不平,但是自己又能怎么做呢?如果他也不做事了,不仅连这1万元也得不到,说不定还会下岗,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当“大猪”吧!

张扬却是职场中典型的“小猪”角色。他在一家国企工作,是个“聪明”人。自参加工作起,他就这样认为:“如果工作搞得好,受表扬少不了我;但是工作搞砸了,对不起,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现在工作三年了,他照样奉行着这样的处世哲学。但平时他很注意感情投资,跟同事搞好关系,以致单位好些人都当他是哥们。他经常对人说:“我就纳闷,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下了班嚷嚷着自己累?要是又累又没有加薪、升职,那只能说明自己笨!我从小职员当上经理,一直轻轻松松的,反正硬骨头自有人啃。”

看到上面两个人的不同命运,你是愿意做“大猪”还是愿意做“小猪”?看来看去,做“大猪”固然辛苦,但“小猪”也并不轻松啊!虽然工作可以偷懒,但私下里,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编织、维护关系网,否则在公司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李维为什么忍气吞声?不就是因为刘明是经理的老部下嘛。张扬又为什么有恃无恐?无非是有人为他撑腰。难怪说做“小猪”的都是聪明人,不聪明怎么能左右逢源?

的确,“大猪”加班,“小猪”拿加班费,这种情况在企业里比比皆是。因为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每次不论多大的事情,加班的人总是越多越好。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做完的事,总是会安排两个甚至更多的人做。“三个和尚”的现象这时就出现了。如果大家都耗在那里,谁也不动,结果是工作完不成,挨老板骂。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的战友们,对对方的行事规则都了如指掌。“大猪”知道“小猪”一直是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小猪”也知道“大猪”总是碍于面子或责任心使然,不会坐而待毙。因此,其结果就是总会有一些“大猪”们过意不去,主动去完成任务。而“小猪”们则在一边逍遥自在,反正任务完成后,奖金一样拿。

但话说回来,这种聪明未必值得提倡。工作说到底还是凭本事、靠实力的,靠人缘、关系也许能风光一时,但也是脆弱的、经不住推敲的风光。“小猪”什么力都不出反而被提升了,看似混得很好,其实心里也会发虚:万一哪天露了馅……如果从事的不是团队合作性质的工作,而是侧重独立工作的职业,那又该怎么办?还能心安理得地当“小猪”吗?

在职场中,“大猪”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回报;做小猪虽然可以投机取巧,但这并不是一种长远的计策。因此,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个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既要做“大猪”,也要会做“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