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
6042900000019

第19章 、将计就计巧妙用间(1)

在三国中,每次大的战役,大的胜利,十之八九是对手之间相互顺其计,用其计,最后制其死地。诸葛亮在绝大多数战役中,其用大略计谋有两条:一条是主动设计,让对手来钻,最后套住对手;另一条是对手设计,诸葛亮识破最后用其计,制其敌,简称计中计.对于前者,可称主动出击,后者称由被动转主动,最后主动出击。诸葛亮大破魏将孙礼,用的便是后者,诸葛亮识破敌人的饵兵之计后,将敌方的利而诱之计就己方的以虞待不虞之计,使敌人的全盘计划均落入自己预设的圈套之中。

在诸葛亮一生用兵中,能够识破他计谋的人不多,尽管司马懿多次与诸葛亮对阵,用司马懿的话讲:我不如孔明.在天水郡战役中,诸葛亮虽败,但他发现了一位难得的人才--姜维。

用诸葛亮的话说:得十个天水郡不如得姜维一个人,诸葛亮巧用离间计收取姜维。在离间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是夏侯,诸葛亮用调虎离山计调开姜维,再用诈、谣言、假扮姜维攻城等手段离间姜维和魏军,再遣将领置姜维于绝地,使姜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真心降服了诸葛亮。诸葛亮收姜维,可以说费尽了心思。

诸葛亮巧夺零陵,其计甚妙。道荣将计就计,诸葛亮亦将计就计,何以两者胜败各异如此?道荣的将计就计,是因诸葛亮之计而就计,故反就诸葛亮之计;诸葛亮将计就计,是知道荣劫寨之计是有计,因而就其计,故能使道荣中其计。将计就计反就计,使诸葛亮夺回零陵。

周瑜以假美人计赚玄德,而诸葛亮却弄假成真,玄德得以续佳偶,这可说是将计就计的最妙计。

诸葛亮南征后欲北伐,因司马懿守西凉等处未敢轻举妄动。马谡献计,诸葛亮从之,结果,使曹睿中计,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散流言使司马懿削职,是利用曹氏和司马懿之间的矛盾,反间计才立即见效。

建宁太守雍勾结孟获造反,太守朱褒,越郡太守高定献了城池。诸葛亮决定在征孟获前先平定叛乱。他采取反间计,制造矛盾,使其互相攻杀,叛乱得到迅速平定。诸葛亮行反间计的特点是:先以义争取高定,然后在高定与雍、朱褒之间制造这种矛盾,用叛军杀叛军,不待自己动手,使高定枭雍、朱褒之首。诸葛亮拆叛党的反间计确是别具一格。

1.将计就计,兵败孙礼

判断清楚对方的意图,然后表面上顺其意而用之,给敌方造成我方中其计的假象,再反诱敌方中我方之计,是为将计就计,反客为主,致敌于败境。

诸葛亮二次伐魏,大败曹真,曹真与郭淮商议退兵之策。于是孙礼、辛毗星夜具表申奏魏主,言蜀兵又出祁山,曹真损兵折将,势甚危急。睿大惊,即召司马懿入内说:曹真损兵折将,蜀兵又出祁山。卿有何策,可以退之?懿说: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司马懿奏说:臣尝奏陛下,言诸葛亮必出陈仓,故以郝昭守之,今果然矣。彼若从陈仓入寇,运粮甚便。今幸有郝昭、王双守把,不敢从此路运粮。其余小道,搬运艰难。臣算蜀兵行粮止有一月,利在急战。我军只宜久守。陛下可降诏,诸路关隘,不要出战。

不须一月,蜀兵自走。那时乘虚而击之,诸葛亮可擒也。

却说曹真正升帐议事,忽报天子遣太常卿韩暨持节至。真出寨接入,受诏已毕,退与郭淮、孙礼计议。淮笑说:此乃司马仲达之见也。真说:倘蜀兵不退,又将如何?孙礼说:某去祁山虚妆做运粮兵,车上尽装干柴茅草,放火烧车,外以伏兵应之,可胜矣。真喜说:此计大妙!即令孙礼引兵依计而行。

却说诸葛亮在祁山寨中,每日令人挑战,魏兵坚守不出。诸葛亮唤姜维等商议说:魏兵坚守不出,是料吾军中无粮也。今陈仓转运不通,其余小路盘涉艰难,吾算随军粮草,不敷一月用尽如之奈何?正踌躇间,忽报:陇西魏军运粮数千车于祁山之西,运粮官乃孙礼也。

诸葛亮笑说:此是魏将料吾乏粮,故用此计,车上装载者,必是茅草引火之物。吾平生专用火攻,彼乃欲以此计诱我耶?彼若知吾军去劫粮车,必来劫吾寨矣。可将计就计而行。

遂唤马岱分付说:汝引三千军径到魏兵屯粮之所,不可入营,但于上风头放火。若烧着车仗,魏兵必来围吾寨。又差马忠、张嶷各引五千兵在外围住,内外夹攻。三人受计去了,又唤关兴、张苞分付说:魏兵头营接连四通之路。今晚若西山火起,魏兵必来劫吾营。汝二人却伏于魏寨左右,只等他兵出寨,汝二人便可劫之。又唤吴班、吴懿分付说:汝二人各引一军伏于营外。如魏兵到,可截其归路.诸葛亮分拨已毕,自在祁山上凭高而坐。魏兵探知蜀兵要来劫粮,慌忙报与孙礼。礼令人飞报曹真。真遣人去头营分付张虎、乐琳:看今夜山西火起,蜀兵必来救应。可以出军,如此如此。二将受计。令人登楼专看号火。

却说孙礼把军伏于山西,只待蜀兵到。是夜二更,马岱引三千兵来,人皆衔枚,马尽勒口,径到山西。见许多车仗,重重叠叠,攒绕成营,车仗虚插旌旗。正值西南风起,岱令军士径去营南放火,车仗尽着,火光冲天。孙礼只道蜀兵到魏寨内放号火急引兵一齐掩至。背后鼓角喧天,两路兵杀来,乃是马忠、张嶷,把魏军围在垓心。孙礼大惊。又听的魏军中喊声起,一彪军从火光边杀来,乃是马岱。内外夹攻,魏兵大败。火紧风急,人马乱窜,死者无数。孙礼引中伤军,突烟冒火而走。

却说张虎在营中,望见火光,大开寨门,与乐琳尽引人马,杀奔蜀寨来,寨中却不见一人。

急收军回时,吴班、吴懿两路兵杀出,断其归路。张、乐二将急冲出重围,奔回本寨,只见土城之上,箭如飞蝗,原来却被关兴、张苞袭了营寨。魏兵大败,皆投曹真寨来。方欲入寨,只见一彪败军飞奔而来,乃是孙礼。遂同入寨见真,各言中计之事。真听知,谨守大寨,更不出战。蜀兵得胜,回见诸葛亮。

在争夺战中,判断清楚对方的意图,然后反其意而用之,定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主将的聪明才干,就表现在这些地方,而胜利的关键也往往在这些地方。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意图,第一步的工作是要先弄清对方的首脑人物的底细,以及己方当时所处的境况。能准确判断对方的意图,自己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劣势也可转变成优势,不可为的事情也变得可为了。

老子讲过: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讲的就是矛盾的转化,祸福的转化。利用杂于利害的思想看问题,就会考虑得全面,不致失误,否则,将导致失败。在战争中,尤应有不图小利的眼光与胸襟,这才会有大胜利,才不会有大失败。如是为之,当能称作智者。

2.巧用离间,收取姜维

诸葛亮系一代英杰。惺惺惜惺惺,他也喜爱、寻觅英杰。诸葛亮北伐受阻,但却发现了敌方的姜维正是自己多方寻觅之人。诸葛亮了解了姜维的特点,既忠且孝。于是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巧使离间计,断绝了他的忠魏之路,成全了他的孝母之心,终于收取了姜维。

诸葛亮率兵伐魏,破了夏侯的二十万军马后,直逼天水郡,不料驻营当晚即遭魏兵劫营。

诸葛亮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军马,一带火光,势若长蛇。诸葛亮令关兴探视,回报说:此姜维兵也。诸葛亮叹说: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收兵归寨,思之良久,乃唤安定人问说:姜维之母,现在何处?答说:维母今居翼县。诸葛亮唤魏延分付说:汝可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县。若姜维到,可放入城。又问:此地何处紧要?安定人说:天水钱粮,皆在上;若打破上,则粮道自绝矣。诸葛亮大喜,教赵云引一军去攻上。诸葛亮离城三十里下寨。早有人报入天水郡,说蜀兵分为三路:一军守此郡,一军取上,一军取冀城。姜维闻之,哀告马遵说:维母现在冀城,恐母有失。维乞一军往救此城,兼保老母。马遵从之,遂令姜维引三千军去保冀城;梁虔引三千军去保上。

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前面一彪军摆开,为首蜀将,乃是魏延。二将交锋数合,延诈败奔走。

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拜见老母,并不出战。赵云亦放过梁虔入上〖FJJ〗城去了。诸葛亮乃令人去南安郡,取夏侯至帐下。诸葛亮说:

汝惧死乎?慌拜伏乞命。诸葛亮说:目今天水姜维现守冀城,使人持书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归降。’吾今饶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维否?说:情愿招安。诸葛亮乃与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得脱出寨,欲寻路而走,奈不知路径。正行之间,逢数人奔走。问之,答说:

我等是冀县百姓,今被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去也。又问说:今守天水城是谁?土人说:天水城中乃马太守也。闻之,纵马望天水而行。又见百姓携男抱女远来,所说皆同。至天水城下叫门,城上人认得是夏侯,慌忙开门迎接。马遵惊拜问之。细言姜维之事;又将百姓所言说了。遵叹说:不想姜维反投蜀矣!梁绪说:彼意欲救都督,故以此言虚降。说:今维已降,何为虚也?正踌躇间,时已初更,蜀兵又来攻城。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上挺枪勒马,大叫说:请夏侯都督答话!夏侯与马遵等皆到城上,见姜维耀武扬威大叫说: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何背前言?说:汝受魏恩,何故降蜀?有何前言耶?维应说:汝写书教我降蜀,何出此言?汝要脱身,却将我陷了!我今降蜀,加为上将,安有还魏之理?言讫,驱兵打城,至晓方退。--原来夜间妆姜维者,乃诸葛亮之计,令部卒形貌相似者,假扮姜维攻城,因火光之中,不辨真伪。

诸葛亮却引兵来攻冀城。城中粮少,军食不敷。姜维在城上,见蜀军大车小辆,搬运粮草,入魏延寨中去了。维引三千兵出城,径来劫粮。蜀兵尽弃了粮车,寻路而走。姜维夺得粮车,欲要入城,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张翼也。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魏延袭了。维杀条路奔天水城,手下尚有十余骑;又遇张苞杀了一阵,维止剩得匹马单枪来到天水城下叫门。城上军见是姜维,慌报马遵。遵说:此是姜维来赚我城门也。令城上乱箭射下。姜维回顾蜀兵至近,遂飞奔上城来。城上梁虔见了姜维,大骂说:反国之贼,安敢来赚我城池!吾已知汝降蜀矣!遂乱箭射下。姜维不能分说,仰天长叹,两眼泪流,拨马望长安而走。行不数里,前至一派大树茂林之处,一声喊声,数千兵拥出,为首蜀将关兴,截住去路。维人困马乏,不能抵当,勒回马便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其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乃诸葛亮也。诸葛亮唤姜维说:伯约此时何尚不降?维寻思良久,前有诸葛亮,后有吴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诸葛亮慌忙下车而迎,执维手说: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维大喜拜谢。

诸葛亮一生中,能够破他计谋的人不多,尽管司马懿多次与诸葛亮对阵,用司马懿的话讲:

我不如孔明.在天水郡战役中,孔明虽败,但他发现了姜维,后来他曾说:得十个天水郡不如得姜维一人。诸葛亮想收降姜维,主要有两点,一是姜维本人的才学和武学,堪称一位难得人才,二是诸葛亮一直为自己死后,找不到一位能继承自己大业的人物而发愁。诸葛亮收姜维使的是离间计。在离间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是夏侯、诸葛亮用调虎离山调开姜维,再用诈、谣言、假扮姜维攻城等手段离间姜维和魏军,再遣将领置姜维于绝地,使姜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真心降服了诸葛亮。诸葛亮收姜维,可以说费尽了心思。事后,诸葛亮让人把姜母接入蜀中,使得姜维更加一心一意为蜀国卖命。从姜维本身来讲,愿忠于魏国,忠于驸马夏侯,但让姜维难以生存下来的却是夏侯〖FJJ〗,如此情况使他不得不另投明主,作为一员名将,他的天生公理是良鸟择木而栖,当魏国这棵大树不能遮风雨时,为了生存,降蜀是明智之举。作为后人,我们应从姜维识时务中学些东西。

随着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商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斗争也日趋错综尖锐,离间不仅用于竞争取胜,还可用于挖掘人才,关键是找到对方的内部矛盾故意编造虚假情报,迷惑对方,使其判断失误,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似乎带有阴谋的色彩,最好不要轻易为之;倘若对方如此时,尚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时,阴谋

也就是智谋的一种了。

3.将计就计,巧夺零陵

善于审视敌方的心态,对其意图与即将施行之动作,洞若观火;同时现出我方信其假象之姿态,迷惑对方,使其判断失误,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知其计,因而就其计,破其计。

玄德攻零陵,零陵太守刘度命其子刘贤与大将邢道荣率兵迎敌。初战,道荣被俘。道荣被缚来见,玄德喝教斩之。诸葛亮急止之,问道荣:汝若与我捉了刘贤,便准你投降。道荣连声愿往。诸葛亮说:你用何法捉他?道荣说:今晚军师调兵劫寨,甘为内应。玄德不信其言。诸葛亮说:邢将军非谬言也。遂放道荣归。

道荣得放回寨,将前事实告诉与刘贤。贤问:如之奈何?道荣说:可将计就计。今夜将兵伏于寨外,寨中虚立旗幡,待诸葛亮来劫寨,就而擒之。刘贤从其计。当夜二更,果有一彪军到寨口,每人各带草把,一齐放火。刘贤、道荣两下杀来,放火军便退,刘贤、道荣两军乘势追赶,赶了十余里,军皆不见。刘贤、道荣大惊,急回本寨,只见火光未灭,寨中突出一将,乃张翼德也。刘贤叫道荣:不可入寨,却去劫孔明寨便了。于是复回军,走不十里,赵云引一军斜刺里杀出,一枪刺道荣于马下。刘贤急拨马奔走,背后张飞赶来,活捉过马,缚见诸葛亮,诸葛亮令释其缚,与衣穿了,赐酒压惊,刘贤回城向父备述诸葛亮之德,劝父投降。度从之,乃降。诸葛亮教度仍为郡守,其子刘贤赴荆州随军办事。

诸葛亮纵敌虏巧夺零陵,其计甚妙。道荣将计就计,诸葛亮亦将计就计,何以两者胜败各异如此?道荣的将计就计,是因不明诸葛亮之计而就计,故反就诸葛亮之计,诸葛亮将计就计,是知道荣劫寨之计是有计,因而就其计,故能使道荣中其计。道荣之计浅,易为诸葛亮所料;诸葛亮之计深,则非道荣之所能料。易料之计,破之亦易;不能料之计,则破之难。这便是两个将计就计的优劣所在,也是其胜败的关键原因。

4.巧破妙计,喜促良缘

周瑜以假美人计赚玄德,而诸葛亮却借国太之力,抢先一步,弄假成真,玄德得以续佳偶,这可说是将计就计的最妙计。

诸葛亮之所以采用此法是因知晓敌方欲陷自己于绝境,所以顺其计而用之(第一阶段)反其计而灭之(第二阶段)。智谋在这里只有辉煌,并不阴冷。

周瑜知玄德丧妻,便向孙权献一计:以孙权妹妹为香饵,教吕范去赚玄德来入赘,然后囚于狱中,以索换荆州。玄德明知是计不敢过江招亲,他说: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诸葛亮说: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诸葛亮乃授赵云三个锦囊妙计,使他带领五百余军士陪玄德过江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