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
6042900000014

第14章 、智谋纵横神机妙算(4)

话休絮烦,魏延且战且走,已败十五阵,连弃七个营寨。蛮兵大进,兀突骨自在军前破敌,于路但见林木茂盛之处,便不敢进;却使人远望,果见树阴之中,旌旗招展。兀突骨谓孟获说:果不出大王所料。孟获大笑说:诸葛亮今番被吾识破!大王连日胜了他十五阵,夺了七个营寨,蜀兵望风而走。诸葛亮已是计穷;只此一进,大事定矣!兀突骨大喜,遂不以蜀兵为念。至第十六日,魏延引败残兵,来与藤甲军对敌。兀突骨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骂。延拨马便走。后面蛮兵大进。魏延引兵转过了盘蛇谷,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统引兵众,随后追杀。兀突骨望见山上并无草木,料无埋伏,放心追杀。赶到谷中,见数十辆黑油柜车在挡路。蛮兵报说:此是蜀兵运粮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粮车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赶。将出谷口,不见蜀兵,只见横木乱石滚下,垒断谷中。兀突骨令兵开路而进,忽见前面大小车辆,装载干柴,尽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闻后军发喊,报说谷口已被干柴垒断,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兀突骨见无草木,心尚不慌,令寻路而走。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诸葛亮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诸葛亮垂泪而叹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看来,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最后连诸葛亮也不得不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在三十六计中具有毁灭性打击的计谋,恐怕首推火攻。在盘蛇谷,三万藤甲兵被活活烧死,无一幸免。从结果上讲,这是战争规则所致,从谋略上讲,诸葛亮先用诱敌计,引藤甲兵中计追赶,然后引藤甲兵进入谷中,乱在挡道,此为困敌计,最后用炸药等可燃物火烧藤甲军,此为火人计。在三国中,诸葛亮多次用火攻敌军,收效明显,从现在来看火攻计在三国时已是军事家们广泛运用的计谋。

然而诸葛亮的火攻计之所以成功,仍是以智谋为先导。在较长时间的战争中,蛮人已知诸葛亮善用伏兵,故凡有草木之山谷断然不进。诸葛亮对此也了然于胸,所以选择光秃秃的盘蛇谷来作为蛮人的葬身之处。这是计谋更是机智。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环境,它要求每个人在生存问题上非竞争不可,当然想做一个普通人,只要肯努力也就可以了。但想要统御全军,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在敌我战争中不讲道德,甚至丧失人性,致人于死地,这是成就个人伟业、赢得战争的基本要求。

9.操权操势,如虎添翼

树立威势,下属自然从内心深处有敬畏之情,主将只有将威势、兵势、形势三者合一,才能真正操兵之势。

曹操差夏侯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张飞闻知,谓云长说:可着诸葛亮前去迎敌便了。

正说之间,玄德召二人入,谓说:夏侯引兵到来,如何迎敌?张飞说:哥哥何不使水去?玄德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关、张出,玄德请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诸葛亮,诸葛亮遂聚集众将听令。张飞谓云长说:且听令去,看他如何调度。诸葛亮令说:博望之左有山,名说豫山;右有林,名说安林;土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云长说: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诸葛亮说: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诸葛亮说: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玄德说: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云长说:我们且看他的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他未迟。二人去了。众将皆未知诸葛亮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安。诸葛亮谓玄德说: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薄伺候。派拨已毕,玄德亦疑惑不安。

却说夏侯与于禁等引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尽护粮车而行。时当秋月,高飙徐起。人马趱行之间,望见前面尘头忽起。便将人马摆开,问向导官说:此间是何处?

答说:前面便是博望坡,后面是罗川口。令于禁、李典押住阵脚,亲自出马阵前。遥望军马来到,忽然大笑。众问:将军为何而笑?29说: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夸诸葛亮为天人;今观其用兵,乃以此等军马为前部,与吾对敌,正如驱犬羊与虎豹斗耳!吾于丞相前夸口,要活捉刘备、诸葛亮,今必应吾言矣。遂自纵马向前。赵云出马。骂说: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鬼耳!云大怒,纵马来战。两马相交,不数合,云诈败而走。夏侯从后追赶。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韩浩拍马向前谏说:赵云诱敌,恐有埋伏。说: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遂不听浩言,直赶至博望坡。一声炮响,玄德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夏侯笑谓韩浩说:此即埋伏之兵也?

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罢兵!乃催军前进。玄德、赵云退后便走,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夏侯只顾催军赶杀。

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典谓禁说: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禁说:君言是也,吾当往前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后军。

李典便勒回马,大叫:后军慢行!人马走发,那里拦当得住?于禁骤马大叫:前军都督且住!夏侯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禁说:

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夏侯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冒烟突火而走。

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后人有诗说: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兵机主要表现在主将执权操势上。所谓机,是机柄,亦即权柄。主将的权柄有二:

一是调动军队的权力,二是有统驭战车的威势。作为主将二者缺一不可,这是掌权的两个重要因素,执权操势,如虎添翼,遇到具体情况时,主将可灵活应变,指挥若定。势者有三:

威势、兵势、形势。威势在主将,兵势在三军,形势在格局。威势是主观因素,树立威势既要靠自身修养而以道义服人,又要善于利用赏惩和借助实力以力服人。树立威势,不属自然从内心深处有敬畏之情,主将具有将威势、兵势、形势三者合一,才能真正操兵之势。

诸葛亮初出茅庐被刘备拜为军师,成为重要军事决策人。但关、张认为他年幼未见真实效验,心中不服,所以尽管刘备赋予他指挥权,但有权无威,对关、张调而不动。为了调动关、张,诸葛亮向刘备乞假剑印.剑印在握,关、张和诸将不敢违令。战斗胜利结束后,关、张二人心悦诚服:孔明真英杰也!从此,号令必遵,计无不从。

凡军事将帅如此,企业经营也如沙场鏖兵一样,方方面面非由主将统一协调指挥则不能令行禁止,否则就不能统一行动,若想求得经营的成功,主事者必须有绝对的权威。设一位厂长、经理,欲其大展宏图,广揽人才,筹集资金,巧思运作,若不给予相应的人权、财权,纵有千条妙策,数打计划,又有何用!然而,赋予了人权、财权,若不给主事者树威和主事者自己不知树威操势,实际行动起来也颇为艰难。因此,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在主事之前必须握权操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下属同心同力,听从指挥,奉效死力,否则到关键时刻仍是一事无成,授人笑柄。

操权操势为主帅所必须,但要操得好,则必须运用各种智谋,以使权势归己有如水到渠成。

附录:诸葛亮的相关论述

1.见机行事,当机立断《将苑 机形第二十三》。

[原文]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说事、二说势、三日情。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译文]如果愚笨的人能够战胜聪明的人,则是违反常理的偶然之事;聪明的人能战胜愚笨的人,则是合于常理的必然之事。然而聪明的人在一起交战,则全看掌握战机的情况了。把握战机有关键三条:一是事机,二是势机,三是情机。当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却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不能算是明智,当形势已发生变化,有利于自己不利于敌方时,却没有克敌制胜的方法,也不能称为贤者;当士气变化对我方已很明确有利时,却不会采取果断措施,也不为勇敢。所以善于兴兵作战的将帅,一定能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随时掌握时机而取胜,也就是因机立胜。

2.见机之道,先于不意《将苑 应机第三十三》。

[原文]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

[译文]必胜的要诀是把握情况变化。指挥部队的方法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是聪明的将领,又怎么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呢?掌握时机的要领在于出敌不意。所以猛兽离开了山区,失去了山险作屏障,就是个孩童手持长戟也能够追击它。可是,小小的毒蜂仅凭自己的毒刺,就可以使强壮大汉不敢靠近。然而对于敌人,要使他们的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难以预测,就要出其不易,这才是最好的制胜方法。

3.用兵揣能,料其胜负《将苑 揣能第三十四》。

[原文]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王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熟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译文]古代善于率军作战的将帅,往往能在了解敌我双方的虚实后,对战争的结果有预料性的认识。将帅在预料胜负的结果时,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双方君主谁更圣明?双方的将帅谁更加贤明有指挥才能?双方的官员哪一方更具有才干?哪一方的粮饷更充实?哪一方的部队更加训练有素?哪一方的军队更严格?哪一方的战马跑得快?哪一方占据的地形更险要?哪一方的参谋人员更有谋略?各有哪些能够畏惧的邻国?哪一方的国家更富足?哪一方的百姓生活更安定?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双方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作出判断。

4.利在疾战,不可久师《将苑 南蛮第四十八》。

[原文]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洋海,海产奇货,故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译文]南部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不开化,性格也难以教育,他们常常联合成不同的团体,遇到大的利害则相互攻击,他们居住在山洞、水边,有些聚集在一起,有些分散各地,西至昆仑山,东至海边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那里的大海中产生奇货,所以人人贪心好战,那个地方在春夏两季常发生瘟疫,所以与他们作战,只宜于速战速决,不可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