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
6042900000012

第12章 、智谋纵横神机妙算(2)

说曹寨中,听得摆鼓呐喊,毛、于禁二人心慌飞报曹操。操传令说: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拔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诸葛亮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诸葛亮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诸葛亮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说: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我们只需看一看诸葛亮是如何运用他的智慧的。在隆中,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知天文,晓地理。扶助刘备后,初胜曹操,屯兵夏口,与孙权联合抗曹。当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自己时,便开始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后周瑜提到造箭之事,诸葛亮马上明白了他的真实意思,便凭借自己的天文知识答应三天完成,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神话,但诸葛亮由于了解天数,遂开始制造神话。当鲁肃来访时,诸葛亮故意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然后又故意给鲁肃一个台阶,答应自己的借船要求,使得自己在人员和用物上保证了绝对的安全。对于曹操,诸葛亮看得很清楚。曹操三江口新败,对于进行水上作战万分小心。日前又中了东吴奸计,杀了蔡瑁、张允。因此,对于对手的每一步作战之事均要认真分析,稳妥进行。当他闻知东吴夜间趁大雾偷袭时,加重了他对水上作战的疑虑,因此不会出兵迎战,如此一来,正中诸葛亮下怀。在借箭过程中,诸葛亮抓住了曹操多疑心理,并利用疑虑可乘的空隙,草船借箭成功。

在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中,谋略和实力系双方的内在要素,如何把自己的有效内因辅助外部条件转化为攻击实力,是为双方的战略。在任何形式的对峙中,双方都有自己所长的外在条件,只是有时不被我们注意而常常简单地想到实力较量。从致胜而不折兵来讲,利用外因是为上策,计谋之战是为中策,实力较量是为下策。

草船借箭还体现出兵家另一思想:借敌之器,以制其敌。这是一种战略智慧。诸葛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与东吴的诸种交往与纠葛中,更多的则是智谋了。

4.出其不意,以速取胜

兵贵主速,则能先发制人,否则,步入后尘,只能处处被动。 〖HJ〗诸葛亮二次伐魏,因陈仓之故,被迫罢兵,三次伐魏时,诸葛亮尚忧陈仓不可轻进,先令人去哨探。回报说:陈仓城中郝昭病重。诸葛亮说:大事成矣。遂唤魏延、姜维分付说:

汝二人领五千兵,星夜直奔陈仓城下;如见火起,并力攻城。二人俱未深信,又来告说:

何日可行?诸葛亮说:三日都要完备;不须辞我,即便起行。二人受计去了。又唤关兴、张苞至,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二人各受密计而去。

时郝昭病危,当夜正呻吟之间,忽报蜀军到城下了。昭急令人上城守把。时各门上火起,城中大乱。昭听知惊死。蜀兵一拥入城。

却说魏延、姜维领兵到陈仓城下看时,并不见一面旗号,又无打更之人。二人惊疑,不敢攻城。忽听得城上一声炮响,四面旗帜齐竖。只见一人纶巾羽扇,鹤氅道袍,大叫说:汝二人来的迟了!二人视之,乃诸葛亮也。二人慌忙下马,拜伏于地说:丞相真神计也!诸葛亮令放入城,谓二人说:吾打探得郝昭病重,吾令汝三日内领兵取城,此乃稳众人之心也。

吾却令关兴、张苞,只推点军,暗出汉中。吾即藏于军中,星夜倍道径到城下,使彼不能调兵。吾早有细作在城内放火、发喊相助,今魏兵惊疑不定。兵无主将,必自乱矣。吾因而取之,易如反掌。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正谓此也。魏延、姜维拜伏。诸葛亮怜郝昭之死,令彼妻小扶灵柩回魏,以表其忠。

诸葛亮谓魏延、姜维说:汝二人且莫卸甲,可引兵去袭散关。把关之人,若知兵到,必然惊走。若稍迟便有魏兵至关,即难攻矣。魏延、姜维受命,引兵径到散关。把关之人,果然尽走。二人上关才要卸甲,遥见关外尘头大起,魏兵到来。二人相谓说:丞相神算,不可测度!急登楼视之,乃魏将张大败而去。

诸葛亮用兵,对于自己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地带,常常能出其不意,以速取胜。诸葛亮先派魏延和姜维出征打陈仓,限在三天内出发。从表面上看行军不急,意在让陈仓知道来攻军队尚需几日。另一方面,诸葛亮又派关兴、张苞连夜袭击,让陈仓守兵来不及准备,加之郝昭病亡,陈仓很快攻下。当魏延、姜维到时,诸葛亮又吩咐他们快袭散关(另外,诸葛亮派魏延、姜维取陈仓,也是有意制造一种心理环境,即当二将看到诸葛亮取陈仓,而自己未完成出征使命时,心中难免羞愧和自责,诸葛亮也许是有意制造和利用这种心理,派二将取散关,使二人有一种将功折罪的想法,不得不迅速取关)。当二人取下散关登视魏军后,认为丞相神算,不可测度.从整体上看,诸葛亮用兵不仅取城获关,而且也能够利用战事团结、胜服自己的将领。此为一举多得。

诸葛亮突袭陈仓,在兵法上称为兵贵神速.来源于《孙子兵法 九地篇》文说:兵之情主速。《纂辑武篇》中亦云:兵以速为策者,其机在速。譬如猎者之逐兽,兔起鹘落,少纵则失之。其意均是强调先发制人贵速,捕捉战机贵速,发起总攻贵速……商场犹似战场,同样注重兵贵神速的原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快速搜集情报、传递信息,快速更新产品、投入市场,可处处抢占先机,掌握市场主动权;如果随大流,步人后尘,只能处处被动。但关键也要科学预测,看准市场行情,才能采取行动。速战速决,并非莽撞,并非不计实际情况的急于求成,而是在对敌我双方主观客观全面了解分析之后的一种动作。这是一种智慧的审视与决策。

5.调虎离山,轻巧取关

迫迫使老虎离开高山(也就是迫使敌人离开对其有利的处境),使其失去用武之地,然后再设法擒之。

诸葛亮首次出师伐虢,大败夏侯,兵临南安。安定太守崔谅,在城中闻蜀兵围了南安,困住夏侯,十分慌惧,即点军马约共四千,守住城池。忽见一人自正南而来,口称有机密事。崔谅唤入问之,答说:某是夏侯都督帐下心腹将裴绪,今奉都督将令,特来求救于天水、安定二郡。南安甚急,每日城上纵火为号,专望二郡救兵,并不见到;因复差某杀出重围,来此告急。可星夜起兵为外应。都督若见二郡兵到,却开城门接应也。谅说:有都督文书否?绪贴肉取出,汗已湿透;略教一视,急令手下,换了乏马,便出城望天水而去。不二日,又有报马到,告天水太守已起兵救援南安去了,教安定早早接应。崔谅与府官商议。多官说:若不去救,失了南安,送了夏侯驸马,皆我两郡之罪也,只得救之。谅即点起人马,离城而去,只留文官守城。

崔谅提兵向南安大路进发,遥望见火光冲天,催兵星夜前进,离南安尚有五十余里,忽闻前后喊声大震,哨马报道:前面关兴截住去路,背后张苞杀来!安定之兵,四下逃窜。谅大惊,乃领手下百余人,往小路死战得脱,奔回安定。方到域壕边,城上乱箭射下来,蜀将魏延在城上叫说:吾已取了城也!何不早降?原来魏延扮作安定军,夤夜赚开城门,蜀兵尽入,因此得了安定。

崔谅慌投天水郡来。行不到一程,前面一彪军摆开。大旗之下,一人纶巾羽扇,道袍鹤氅,端坐于车上。谅视之,乃诸葛亮也,急拨回马走。关兴、张苞两路兵追到,只叫:早降!

崔谅见四面皆是蜀兵,不得已遂降,同归大寨。

诸葛亮调崔谅离安定,利用的是夏侯驸马身份。在战场上,交战双方是以实力和谋略相对抗,彼此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东西,是一种实力的较量。在魏军一方,由于夏侯的无知,使得诸葛亮能够利用夏侯的身份,给守城崔谅施加压力,使他不仅要守住城池,而且还要照顾夏侯。在战争危急时,放在第一位的不是双方真实的军事需要,相反,是夏侯的身家性命。这样,崔谅与诸葛亮作战时难免不违反战争规则,最后被诸葛亮拿住。在整体布局上,诸葛亮本想夺安定时,不给自己带来更大损失。因此,诸葛亮用夏侯把崔谅调离安定。然后出兵轻取安定,做到不折兵而取得城池,从谋略上讲此为调虎离山之计。

所谓调虎离山,其本意有两种:一种是其比喻意,指迫使老虎离开高山,使其技能不能得以施展,然后再设法擒之,一种是其引申意,指为了乘机行事,设法引动他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所以大获成功,也是由于他对当时敌方主将的相互关系了解得十分清楚。因而能调动得虎。其成功仍基于知己知彼这一最基本的兵家思想。有了知己知彼这一整体的智慧,才会有具体智谋的成功。

6.或聚或散,利在速战

行动迟缓,不仅拖垮自己,而且还会造成小鱼吃大鱼的机会,因此,干什么事宜速战速决。

却说蛮王孟获,听知诸葛亮智破雍等,遂聚三洞元帅商议。第一洞乃金环三结元帅,第二洞乃董荼那元帅,第三洞乃阿会喃元帅。三洞元帅入见孟获,获说:今诸葛丞相领大军来侵我境界,不得不并力敌之。汝三人可分兵三路而进。如得胜者,便为洞主。于是分金环三结取中路,董荼那取左路,阿会喃取右路:各引五万蛮兵,依令而行。

却说诸葛亮正在寨中议事,忽哨马飞报,说三洞元帅分兵三路到来。诸葛亮听毕,即唤赵云、魏延至,却都不分付:更唤王平、马忠至,嘱之说:今蛮兵三路而来,吾欲令子龙、文长去;此二人不识地理,未敢用之。王平可往左路迎敌,马忠可往右路迎敌。吾却使子龙、文长随后接应。今日整顿军马,来日平明进发。二人听令而去。又唤张嶷、张翼分付说:汝二人同领一军,往中路迎敌。今日整点军马,来日与王平、马忠约会而进。吾欲令子龙、文长去取,奈二人不识地理,故未敢用之。张嶷、张翼听令去了。

赵云、魏延见诸葛亮不用,各有愠色。诸葛亮说: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险,为蛮人所算,失其锐气耳。赵云说:倘我等识地理,若何?诸葛亮说:汝二人只宜小心,休得妄劫。二人怏怏而退。赵云请魏延到自己寨内商议说:吾二人为先锋,却说不识地理而不肯用。今用此后辈,吾等岂不羞乎?延说:吾二人只今就上马,亲去探之;捉住土人,便教引进,以敌蛮兵,大事可成。云从之,遂上马径取中路而来。方行不数里,远远望见尘头大起。二人上山坡看时,果见数十骑蛮兵,纵马而来。二人两路冲出。蛮兵见了,大惊而走。赵云、魏延各生擒几人,回到本寨,以酒食待之,却细问其故。蛮兵告说:前面是金环三结元帅大寨,正在山口。寨边东西两路,却通五溪洞并董荼那、阿会喃各寨之后。

赵云、魏延听知此话,遂点精兵五千,教擒来蛮兵引路。比及起军时,已是二更天气;月明星朗,趁着月色而行。刚到金环三结大寨之时,约有四更,蛮兵方起造饭,准备天明厮杀。

忽然赵云、魏延两路杀入,蛮兵大乱。赵云直杀入中军,正逢金环三结元帅:交马只一合,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就枭其首级。余军溃散。魏延便分兵一半,望东路抄董荼那寨来。赵云分兵一半,望西路抄阿会喃寨来。比及杀到蛮兵大寨之时,天已平明。

先说魏延杀奔董荼那寨来。董荼那听知寨后有军杀至,便引兵出寨拒敌。忽然寨前门一声喊起,蛮兵大乱。原来王平军马早已到了。两下夹攻,蛮兵大败。董荼那夺路走脱,魏延追赶不上。

却说赵云引兵杀到阿会喃寨后之时,马忠已杀至寨前。两下夹攻,蛮兵大败,阿会喃乘乱走脱。各自收军,回见诸葛亮。诸葛亮问说:三洞蛮兵,走了两洞之主;金环三结元帅首级安在?赵云将首级献功。众皆言说:董荼那、阿会喃皆弃马越岭而去,因此赶他不上。诸葛亮大笑说:二人吾已擒下了。赵、魏二人并诸将皆不信。少顷,张嶷解董荼那到,张翼解阿会喃到。众皆惊讶。诸葛亮说:吾观吕凯图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故以言激子龙、文长之锐气,故教深入重地,先破金环三结,随即分兵左右寨后抄出,以王平、马忠应之。

非子龙、文长不可当此任也。吾料董荼那、阿会喃必从便径往山路而走,故遣张嶷、张翼以伏兵待之,令关索以兵接应,擒此二人。诸将皆拜伏说: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诸葛亮令押过董荼那、阿会喃至帐下,尽去其缚,以酒食衣服赐之,令各自归洞,勿得助恶。

二人泣拜,各投小路而去。诸葛亮谓诸将说:来日孟获必然亲自引兵厮杀,便可就此擒之。

乃唤赵云、魏延至,付与计策,各引五千兵去了。又唤王平、关索同引一军,授计而去。

诸葛亮分拨已毕,坐于帐上待之。

却说蛮王孟获在帐中正坐,忽哨马报来,说三洞元帅,俱被诸葛亮捉将去了;部下之兵,各自溃散。获大怒,遂起蛮兵迤逦进发,正遇王平军马。两阵对圆,王平出马横刀望之,只见门旗开处,数百南蛮骑将两势摆开。中间孟获出马:头顶嵌宝紫金冠,身披缨络红锦袍,腰系碾玉狮子带,脚穿鹰嘴抹绿靴,骑一匹卷毛赤兔马,悬两口松纹镶宝剑,昂然观望,回顾左右蛮将说: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今观此阵,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吾者;始知前日之言谬也。早知如此,吾反多时矣。谁敢去擒蜀将;以振军威?言未尽,一将应声而出,名唤忙牙长,使一口截头大刀,骑一匹黄骠马,来取王平。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便走。孟获驱兵大进,迤逦追赶。关索略战又走,约退二十余里。孟获正追杀之间,忽然喊声大起,左有张嶷,右有张翼,两路兵杀出,截断归路。王平、关索引兵杀回。前后夹攻,蛮兵大败。孟获引部将死战得脱,望锦带山而逃。背后三路兵追杀将来。获正奔走之间,前面喊声大起,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获见了大惊,慌忙奔锦带山小路而走。子龙冲杀一阵,蛮兵大败,生擒者无数。孟获止与数十骑奔入山谷之中,背后追兵至近,前面路狭,马不能行,乃弃了马匹,爬山越岭而逃。忽然山谷中一声鼓响,乃是魏延受了诸葛亮计策,引五百步军,伏于此处,孟获抵敌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了。

从骑皆降。

诸葛亮平孟获,每次战斗都是采取速决速战的方式聚歼各洞之兵。初次擒捉孟获,用兵之速,不过是一夜一日之事。七擒七纵,旨在以事实教育和改造南蛮首领。

对于缺乏信用,满天游击,贪而勇战,屡败屡战的对手,不要让他牵着鼻子走,应当以速决速战的方式快速地解决它。这一原则在商战上,也是可以借鉴的。如果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与力量悬殊很大的小企业、小公司对阵,久而久之,不仅拖垮了自己,而且还会造成小鱼吃大鱼的机会。俗话说:大不欺小,大概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必需注意这一点,是速战,还是持久战,主要还是要依据敌我双方总体态势来决定。但每一个具体战役,而是以速决为宜。在双方实力相差无几时,则要靠智谋取得速胜。

7.随机应便,智取三城

兵兵家斗智,要害处在于先人一着,先下手为强,此乃需要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之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