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6030800000013

第13章 公司是一个讲究规则的地方 (1)

自上而下的制度要求每个人遵守并维护。

无论能力如何,尊重领导就是铁律。

有一家大公司,公司准备上市但缺乏国际化人才,公司决定从外部引入一名具有国际背景的人才。

从外资企业被挖过来的高级经理人杜冰成为公司的市场总监。

杜冰来公司的第一天,就不按常理出牌,既没有请客,也没有喝酒,用他的话来说“我是靠实力吃饭的。”

显然,杜冰的实力还是不容置疑的,总经理对他很敬重,他自然成为公司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虽然职位只是总监,但在许多方面,杜冰已经可以与公司副总经理平起平坐。

在员工大会上,总经理数次向各部门的负责人强调了他对杜冰的信任与重视,并表示自己也会全力支持杜冰的工作,希望他努力探索,大胆执行。

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杜冰也很感动总经理对他的支持。他为了报答总经理对他如此授权与器重,接下来一年时间,杜冰进行了许多市场革新,基本将他在外企中所操作的那套成熟的运营模式搬到了现在的公司,取得过一些成绩也造成过不少失误。

公司有人反对杜冰,但总经理对杜冰却是抱以信任及鼓励的态度。

第二年公司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期,杜冰作了一个营销计划,内容非常全面,但是也很前卫,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他提交了这个方案之后,总经理虽然不太相信一定能成功,但看到杜冰如此自信且执著,也就勉强同意试一试。

果不其然,杜冰的方案失败了,公司损失惨重,业绩相对去年同期下降10%。董事会将公司所有高管拉过去责骂,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董事会严厉地责问面前,总经理竟然一口将所有失误的职责承担了下来,替杜冰扛过了这一关。

总经理的“宽大为怀”让公司里很多人大惑不解,为什么老道的总经理居然被一个年轻的杜冰征服了,对他如此偏爱与袒护。

到了年底,在另一场市场大战中,由于杜冰策略制定得当,公司取得了显赫的战果。在盛大的庆贺晚宴上,总经理和杜冰都非常高兴。

那一晚,杜冰喝醉了,对大家说:“公司的运营是离不开我的先进管理理念的,要是我升职了肯定可以干出更大的成绩……”

许多人都附和着,总经理却突然被这一句话惊醒了。

此后的一次会议,总经理揪住杜冰的一个小错,第一次把杜冰不留情面地训了一顿。同事们当然会看形势,也纷纷疏远杜冰。杜冰说的话越来越没有分量。

三个月后,总经理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杜冰“体面”地离开了公司。

一个可以容忍下属犯错误的老板,却无法容忍下属好大喜功,更不能忍受下属功高盖主。老板这一条“无形的底线”,让以为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勇往直前的杜冰,彻底翻了船。

职业理想主义的表现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拿杜冰来说,他希望总经理挺他,同时还希望总经理能够相信他。可是总经理的信任是有条件的:我可以信任你的能力,但是你妄想超过我,我就要处理你!

相对于经理愿意主动宣扬的价值观、个人愿景等“明线”,经理的底线往往属于其不愿意明说的“暗线”,这条“暗线”需要经理人仔细地观察与分析才能知道其所在。

经理的底线虽然属于“隐形的翅膀”,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与了解一个人的品格与为人一样,探寻经理的底线同样需要深入地洞察与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盲目地往前冲,经理身边的人、经理的言语与喜好以及与企业中老员工的交流,都是摸索经理底线的重要路径。

只会接直球,别人就给直球

职场中需要防备的东西太多了,毕竟资源就那么多。例如领导的奖励,加薪的名额,晋升的名额,培训的名额……

他有了,你没有;你有了,他没有。

竞争机制下,必然有勾心斗角。

能够影响到你的因素,是最需要防备的。看起来,条件可能都有利于你,但在关键时刻,它们却有可能被别人利用,从而产生反作用。

所以一个职场高手是拆囚笼为房舍,所有禁锢自己的东西,都会成为他们的武器,到紧要关头能够攻击别人。

也许,这个武器仅仅是你的一个原则。

那就是,你只接直球,用正面思考,其他的,你听不懂。

你没那么善于捕捉。

在棒球赛里,一个投手和一个捕手对垒。当投手无论丢出什么球——不管是上飘球,还是下曲球——捕手都能准确地接到,那么这个投手就会越投越觉得有意思,于是他会想着办法投变化球。

可是,当这个捕手水平一般,只能接住直球,对任何变化球都不懂。捕手只能接直球的时候,投手就会失去投球的兴趣了。

傻瓜最容易生存,做一个只接直球的捕手,是一种对你安全的保护。

职场是复杂和残酷的,你必须有十分的防备,你可以不说错话,不做错事,不可以给别人留下把柄,但这并不是说,你需要有更多的诡计,更多地杀伤对手。使用太多的诡计,会影响你的职场形象。

不是每一次的快速反应都一定会博得喝彩,让自己拥有充分的时间和余地去思考,有时的木讷和迟钝是解救自己从困境中突围的最好手段。慢一拍发言,慢一拍行动,或许可以让你不掉入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漩涡中,听和看比说和做更有效。

职场的第一生存法则就是会“装傻”。一个傻瓜并不介意做多少活,有时候他会帮你做事情,但可能做不好。不过当事情很重要时,他可能超额完成。傻瓜不会跟别人斗,在别人眼里,傻瓜也没有斗的价值,所以他是职场的安全岛。

当所有势力争夺不下时,傻瓜总是各方面利益博弈的均衡点,所以他是晋升最快的。

渡边淳一有本书叫《钝感力》,讲的是迟钝的力量。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以为人要敏感,要敏锐地反应,对周围的事情要随机应变,才能成功。但是渡边淳一认为那些过分敏感的人,往往是很不快乐的,最后也是很不成功的。

渡边淳一还讲到他年轻的时候认识的一个人,非常有才华。他写的作品很多,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认为他是大有前途的一个作家。可后来,他写出的一些作品受到了冷遇。他这个人太敏感了,对于来自外界负面的反应他特别在乎。几次退稿信就让他寝食难安。他开始怀疑自己该不该从事写作,后来甚至不停地去指责别人,抱怨别人。后来这个人就慢慢地在这个文坛上消失了。

渡边淳一认为他自己之所以能够混到后来,还是一个成就不小的作家,就在于他自己身上有一种迟钝的东西。对那些负面的东西、攻击性的东西、否定性的东西有一种迟钝的能力。

有了这种迟钝的,只能接直球的力量,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会让你用第一流的精力做你最该做的事情,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第一流的人没有时间可以像大家一样浪费,他要以并不多的时间,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注意力是一种资源,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在生活中,集中精力更是一种明智。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同等重要、难度又很大的事情。而琐事也同样会占据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容易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善于区分大小。如果碰巧有人能力又强,即便错误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不利的局面也能扭转,反而会无谓地耗费很多的时间和感情。

选择像一条河流,它变的越宽,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里面。人们需要越来越强的游泳技巧,更需要游向正确的方向,因为你不可能就这么游下去。

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成功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和认为重要的事,而对其他的事,能不关注就不关注,能不在乎就不在乎。

只会接直球的人是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当他们往前奔时,他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不太在意。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

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较量,总是抱怨挪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真正的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

清者自清,和低手较量越多,会让自己越臭。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

狮子果断地拒绝了。

“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和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仍然只是赢了一只老鼠。对于低层次的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的。

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或事过多打扰,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

在斗争中尤其如此,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

同样,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