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田这趟到上海不像是来打仗,倒像是来摆阔的。随身带着的家伙可谓浩浩荡荡。
除了步兵的2个旅团外,另有1个山炮联队,野战重炮兵联队1个大队,攻城重炮兵联队1个中队(可惜没城墙给他们攻),野战高炮队2个(可惜没飞机给他们打),当然最牛的就数独立战车第2中队了。
因为这个战车中队拥有硬通货——从法国进口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日本自制的89式中型坦克。
现在日本人再也不想提那个英制维克斯坦克车了。
闸北成了这种类型战车的坟场。
先前用手榴弹袭击轮胎,到第5军参战的时候,连这些程序也省了。19路军向宋希濂旅借来了重迫击炮,几炮过去,当场就能把坦克给炸瘫了。
你也不能怪维克斯坦克差劲,本来就是给警察街头巡逻时壮胆用的,连设计者本人也没想到这可怜的小家伙还得承受野战部队的重炮打击。
当年日本一共也就从英国进口了10辆坦克,在闸北的马路上瘫的瘫掉,炸的炸掉,最后都被当成破铜烂铁派了别的用途——当工事街垒用。
与维克斯坦克不一样,法制雷诺坦克和日制89式坦克是标准的陆军野战专用坦克车。
不过,在实际使用当中,法制雷诺的效果并不好,原因不是别的,只是因为它原本就是法国人拿来甩卖的清仓货。
世界上第一个造坦克的国家是英国,接下来就是法国了。一战中,除了英国坦克外,战场上最拉风的就是这种法制FT-17雷诺坦克。那会儿在所有坦克里面,只有雷诺首先采用了可以360度旋转的炮塔,坦克手坐在上面,端着挺机枪,突突突地扫上一圈,着实很酷。
可是地球是在不停旋转的。隔了十来年后,武器技术已经突发猛进,要再说它有多么了得可就要被人笑话了。
一战的时候,因为货俏,法国人闭着眼睛一家伙生产了3000多辆,等到战争一结束,他们傻眼了,都不打仗了,谁要买你那么多坦克?又不能帮着耕田织布,跟买回一堆没用的废铁差不太多;而且一战后大家都知道了坦克的厉害,因此会造这玩意儿的国家越来越多,不止英法这两家,德国、美国、苏联,甚至日本,大家都会。
怎么办,严重的供大于求啊,家里压着这么多的坦克总不能当饭吃吧,只好用上了生意场上的最后一招——挥泪吐血大甩卖。
就这样,也只抛掉一半。到“二战”德国人打进法国时,仓库里还堆着1500辆雷诺FT-17呢。
来淘便宜货的大娘大嫂当中,自然少不了以勤俭著称的日本人的身影。
但事实证明,再便宜的垃圾也还是垃圾。在淞沪战场上,垃圾雷诺可把日本兵给害苦了。
火力强不强先不去说它,关键是臭毛病奇多,平时这里那里出点故障简直是家常便饭,就是上了阵还要耍大牌,开着开着一不高兴就撂挑子不干,躺那儿歇着了。
毕竟是老爷爷级别了,走两步还要喘三口大气呢,不容易啊。照理说,困了打个瞌睡也可以原谅,问题是这个瞌睡打得着实不是时候,因为不远不近,不早不晚,它歇的地儿往往正好是战场中央!
你这让跟在后面的一群老少爷们儿怎么办,进退两难啊,难道也像你一样躺下来歇着?
要知道19路军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重武器,但轻迫击炮还是有几门的,手榴弹也不会闲着,纵使炸不了坦克,炸炸坦克后面的“活靶子”还绰绰有余。
真正对中方阵地起到了一点威胁作用的,倒是日本人自制的89式坦克。这是他们仿照英国坦克设计制造的第一款主力铁甲战车。
如果把维克斯坦克比作一只铁牛的话,那么日制89式坦克就是一头大象。
这种坦克不光重量和厚度大大超过维克斯,在火力配备上也是后者所无法向背的,除机枪外,竟然还配有火炮。
对于阵地工事来说,炮的威力往往比枪要大得多,机枪可能打半天没有效果,只要守军把脑袋埋下去,躲着就是了。炮不一样,一个炮弹打过去,就能把整个工事给摧垮。
显然,闸北的经验已经很难用上了,因为起码你打不穿它的铁甲。
但也正因为皮糙肉厚,分量足了,机动性相对就差了,加上江湾一带到处都是水塘,处于这种地理环境之下,89式坦克很自然地就从大象蜕变成了乌龟,而且还是不会水的乌龟,它们不但不能给部队帮什么大忙,渐渐地还成了累赘,迟滞了步兵的行动。
实际上,在整个淞沪战场上,无论是前期轻型的维克斯,还是后期重型的89式,都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植田带着宝贝乘兴而来,结果却是让他相当失望。不管如何努力,19路军的阵地依旧岿然不动。
改弦易辙
在指挥上,植田也是昏招迭出。
这位“长老”的指挥部换了一个又一个(从公大纱厂移到复旦大学),可都是在家里面修行,进行遥控指挥,战场的实际情况根本看不到。
所谓遥控指挥,实际上就是听听汇报,拍拍脑袋,不误人子弟才怪。
2月21日,飞行员向他汇报:防守江湾的19路军撤退了。
“长老”如释重负,看来支那军终于顶不住了。他立即下令前线日军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全力追击。
接到电令的是第6旅团(前原旅团),因为阵地前面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时候正在家里生闷气。一听19路军退了,顿时来了劲。
二话不说,大摇大摆地就准备来接收工事了。
刚刚走到近前,19路军的阵地上忽然枪炮声大作,日军毫无防备,死的死,伤的伤,那个惨。
旅团长前原宏行少将气坏了。八格牙鲁,空军传的这是什么情报,飞行员是不是支那奸细的干活。
植田也纳闷了,一查,飞行员倒不是奸细,19路军部队移动也是实情。只不过,缺少了对实情的分析。
19路军这是在进行换防,人家连撤退的念头都没有过好吧。
两天了,战局还没有进展。把面子很当一回事的植田脸上也挂不住了,不得不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到底是从以进攻见长的陆大出来的,这么一琢磨,竟然给他琢磨出味道来了。
为什么自己进攻会失利?
因为重蹈了下元师弟的覆辙。
乍一看, 19路军的火力配备很差,防守的江湾离市区又近,无论从防守力量还是战略位置考虑,把这里作为第一攻击目标似乎都应该是最合适的。
但其实不然。
江湾这个地方水塘纵横,地形复杂,对机械化作战而言,是相当不利的。这个地方,管你什么野战炮、攻城炮、平射炮、曲射炮,一炮打过去,很可能就是把水塘的坑炸深一点而已。退一步说,就算把炮弹侥幸扔到了守军阵地上,19路军也有的是时间整修工事——日军还得过水塘不是。
曾被寄予厚望的坦克车则更是一筹莫展,这里土质疏松,连卡车一不小心都会陷进去,更别说笨重的坦克了。要是遇到前面有水塘挡路,它们更是比步兵还要头大,因为无论雷诺还是89式,都无法做到水陆两用。
一句话,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来看,也只有利于扬守军之长,避守军之短。
19路军巧妙地利用这里水塘川流多的地理优势,在河堤、道路、竹林旁边建造了不少工事,其中甚至不少是以钢筋、水泥制成的暗堡,通过它们来控制道路、桥梁和河口,足可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平原上耀武扬威的大炮坦克到此都束手无策。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说是指挥作战的蔡廷锴有一天突发奇想:都说小鬼子矮东洋矮东洋,为什么不在这上面多做点文章呢?
于是他下令部队将掩体挖深,同时做了几百只小木凳,上面系着绳子,打仗时一人一个,踩在上面向外打。打了一会儿,不打了,提着绳子,拖着板凳就往后撤。
日军冲上来,他们马上又来一个反攻。日本兵得躲子弹啊,往旁边一瞅,呵呵,现成的掩体就在这里,都不用自己挖。
还等什么,跳下去。
结果一跳下去就出不来了。
因为那个掩体比他们高出几个头,根本看不到外面,一时间也爬不出来。
19路军省事了,只要记得从腰里摸出手榴弹往掩体里扔就OK。
如是者三,掩体竟成了日军的坟墓。
故事非常精彩,而且富有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但我要很杀风景地说一句,它的真实性其实很值得推敲。
至少在我所能接触到的史料中,从没有看到过有此记载。即使是在蔡廷锴本人对一?二八会战的回忆里,也未对此提到过只言片语。倒是金庸的老乡张乐平先生在《三毛从军记》中给过三毛这样的机会:三毛和他所在的部队就是这么耍弄日本兵的。可那毕竟是戏说。
当然并不是说类似的事情一定没有。就我所知,后来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开展平原游击战时,确实用过这一招。不过那可不是挖的掩体,而是为了破坏日军交通挖的坑,你还别说,上他当、倒他霉的鬼子还真不是一个两个。
话说到这里,咱们就先不要拿他们的生理缺陷(如果个矮也算的话)来开玩笑了,单说江湾战场。
很遗憾,用不着把掩体挖那么深,日军就已经陷在里面叫苦不迭了。
植田的沮丧自不待言。
枉费我多吃了这么多年的盐,竟然跟着下元这个笨蛋走了夜路,真是失策啊。
他开始另外想招。
为什么不从第5军防守的左翼防区着手呢?
那里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显然更有利于机械化作战。
恍然大悟后的植田认为自己的“中央突破理论”没错,错在这个“中央”选错了。
它不是右边的江湾,而应该是左边的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