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生嫩草,险峰育青松。
——霍兰德
贫穷有些可怕,甚至能扼杀我们的灵魂,但是,只要心存斗志,贫穷可以作为你向上的阶梯使你到达成功的顶峰。
——奥维达
贫穷是你的第六感。
——德国名言
困难、窘境与灾祸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或许这还是上天的恩赐。当你渡过难关之后将会获得经验和信心,帮你完成今后的人生之旅。
——夏普
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那些成功者都是贫穷出身,靠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
——塞思洛
众所周知,卑微的地位往往可以激发你向上的斗志。
——莎士比亚
“我出身宫廷,”在丹麦的一次儿童聚会上,一个长相漂亮的小女孩傲气地说道,“我父亲是国会议员,官阶可高了,你要知道那些名字以‘森’结尾的家伙是没出息的,我从来不接近他们,你看着我走路时叉着腰就是要让他们离我远点!”
“可是,我爸爸会买一百元的糖果,然后分发给小朋友们,你爸爸行吗?”富商彼得森的女儿不服气地说道。
“这有什么!”一位报社编辑的女儿不以为然地插嘴说,“我老爸可以把你们的爸爸和别人的爸爸放在报纸上,所有的人都怕他,因为我爸爸可以利用报纸做任何事情。”
就在这时,没有人注意到一个男孩藏在门外,透过门缝观看着这一切。“噢!无论如何我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个。”他是跟随着一个厨师来到这里的,而这时厨师正在外面燃放烟花。男孩的父母身无分文,而且名字是以森结尾的。
多年以后,当年参加聚会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又聚在了一起,为的是参观一座豪华的别墅。屋中摆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绝伦而且价值不菲的珍品。赏玩结束以后他们见到了房屋的主人,谁也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那个躲在门外的男孩,他就是当世著名的雕塑家托尔瓦森。
这段故事摘自一个丹麦故事,据说是一个穷鞋匠的儿子所著。他名叫汉斯·克里斯帝安·安徒生(森),他的名字当中也带一个“森”,可是,这并没有妨碍他扬名于世。
“爸爸,我不怕挨饿。”耳聋的男孩基托面对着他的父亲如此恳求着,因为他想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机会,“我们现在生活充裕,我知道怎样不让自己饿着。霍屯督人仅仅靠一块口香糖就能生存很长时间,而且实在饿的时候,他们会用绳子勒紧肚子,难道我就做不到吗?林边可以采到草莓和坚果,地里还能采到地瓜,干草垛还是一个很好的床铺呢。”
这位可怜的男孩有一个酗酒的父亲,在别人看来子承父业是他最好的谋生之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孩现在已经是最有名的《圣经》学者之一,而他的第一部著作就是在他的鞋铺里面完成的。
克利翁是一个希腊农奴,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很具有审美天赋的人,他的作品时常发表在凯特·斐尔德的《华盛顿》上。他爱美如命,以美为神,对美的追求已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然而就在波斯人侵入之后,他的国家颁布了这样一条法律:本国之内除了自由人以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展示个人的艺术作品,如有违反将被处以死刑。他却全然不以为意,就在法律颁布的同时,他刚刚参加了一个艺术群体,为的是有一天能接受大艺术家菲迪亚斯的指点,因为菲迪亚斯是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曾受到伯里克利的赞赏。
克利翁的妹妹克莱恩感受到了哥哥的压力,她常常这样祈祷:“万能的阿芙罗狄蒂(爱与美的女神)!永远的女神!万能的宙斯!我的女王!我的女神!在众神的庇护下我得以存活到今日,我祈求众神稍加恩赐对我的兄长加以庇护。”
她对她的哥哥说:“克利翁,你还是到咱们房子下面的地窖里去研究吧!那里虽然黑了点,但是,我给你点上蜡烛,给你送食物,继续你的研究吧!主会保佑你的!”
就在地窖里,克利翁继续着他的光荣但却带有危险性的工作,他的妹妹在门外为他站岗放哨。
与此同时,雅典城内举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艺术作品展,展览在市中心举行,由伯里克利主持。在他的身旁围聚着社会名流阿斯帕齐娅、斐尔达斯、苏格拉底、索福克勒斯等人,所有的希腊人都聚集在这里等待观看这场别开生面的展览。
艺术大师的作品尽数在此得以展示,但是,有一个更加出众的展群,好似太阳神阿波罗亲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些完美的创作让所有的艺术家赞叹不已。
“这是谁的作品啊?”展会的评委不断问道,但却没有人知道。“一件神秘之作,不会是农奴的作品吧?”就在人群喧闹不已时,一个漂亮的少女被硬生生地拖进了展会中心,她衣衫不整、头发凌乱、目光坚定、双唇紧闭。拖她的官员大声喊道:“我敢肯定这个女人知道雕塑是谁做的,可她就是不说。”
无论别人怎么问克莱恩,她始终保持沉默,因为她知道雕塑的作者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她紧闭着双唇。见此形势,伯里克利说道:“既然法律是无情的,我作为法律部长宣布,把这个女人带去地牢。”
在他传令的同时,一个长发飘逸但面容憔悴的年轻人冲进了场内。他的目光炯炯有神,闪烁着艺术之光,他马上站到伯里克利和那个女人的中间,说道:“敬爱的伯里克利,请饶恕这个女人,她是我的妹妹,我就是那个雕像的作者,作品全部出自我手,不过,我是一名奴隶。”
愤怒的人群狂躁地打断了他的话,并且高喊道:“给他判刑,把他送进地牢里。”可这时伯里克利从座位上站起,面对众人说道:“只要我活着,我是不会这样做的。请看他的作品,他的艺术完美性已超出了法律的界线,上天安排用他的手来使众神降临雅典。法律的最高目的是发展美的艺术,他的创造将美长久地延续。我要说的是他不会被送去地牢,年轻人请到我的身边来。”
就在这个广场上,阿斯帕齐娅作为群众的代表将一个橄榄枝花冠戴到了克利翁的头上,就在人群发出阵阵的喝彩时,她轻轻地亲吻了一下克利翁的妹妹,表示对她的敬佩。
雅典人为伊索树立了一座雕像,他虽生来是一个奴隶,却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在希腊,无论你是谁,只要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或是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过显著的贡献,就可以获得丰厚的财富和不朽的声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希腊这样鼓励人们去从事文学和艺术的创作。
“我出身贫穷,”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这样回忆道,“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过向母亲要一块面包而她什么也给不了的那种滋味。我十岁的时候离家外出打工当学徒,一直干了11年,在这期间我每年仅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在学徒生涯结束以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羊,卖掉它们我总共赚到了84块钱。我从来没有乱花自己打工挣来的钱,然而,就在我21岁那年,我用这些钱参加了一次长途旅行。这次长途跋涉让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我决定放弃学徒生涯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接下来,我组织了一个伐木团队,来到森林当中砍伐松木。从太阳还没有出来我们就开始工作,一直干到太阳下山,一个月下来我挣到了6美元,当拿着这些钱的时候我觉得每一块硬币都犹如今晚的圆月一样大,这让我高兴极了。”
威尔逊先生从不放弃每一次令他得以提高的机会。没有人像他这样会充分地利用空余时间。他惜时如金,不放过每一秒可用的时间,甚至在工作当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他在21岁之前读过的书已达上千册,这对农场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了不起的课程啊!他离开农场之后,步行来到麻省内蒂克,这次他足足走了100多里,为的只是学习鞋匠的手艺。他还曾穿过波士顿去见识邦克山上的纪念碑以及其他一些历史遗址,整个旅程他节衣缩食总共只花了1美元6美分。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大有发展,成为内蒂克一个辩论俱乐部的带头人。随后的八年里他多次发表以反对农奴制为主题的演说,并进入马萨诸塞州的立法机关工作。又过了四年,他成为国会议员。对他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他珍惜生命当中的每一次机会,并充分地利用它们获得最后的成功。
“没我的话不要到那艘破船那去,衣服穿得规整些,荷瑞斯!”荷瑞斯·格里利低头看了一下他的衣服,在这之前,他从没有觉得自己的穿着有什么不妥,所以,他回答道:“你知道的,斯特雷特先生,我父亲初来乍到,我想尽我的所能来帮助他。”在7个月里花掉6美元,但是,因为他在伊利公报做了一份替补工作,所以他将获得135美元。然而,他只留了15美元,其余的都给了他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的苦衷,他父亲带着他从佛蒙特州来到美国西部的宾夕法尼亚州,为了他,父亲经常夜宿在羊圈,防止羊群遭受狼群的袭击。他20岁那一年,尽管个子很高却显得很笨拙,一副苍白的面孔,留着微黄的长发,说话还带有颤音。这副姿态的他只身来到纽约,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他肩头扛着一个木棍,上面挑着他的一包衣服,步行了60里穿过森林来到了布法罗,随着一个驼队来到奥尔巴尼,坐客船穿越哈得逊河,在1831年8月18日的清晨,他终于到达了他梦寐以求的目的地——纽约。
他以每周2.5美元的价格在一个酒吧间里面找到了住的地方。他的旅程长达600英里但却只花费了5美元。接下来的数天里他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转来转去,不时地走进店铺询问着:“你们招人吗?”但得到的回答是一样的:“不,我们不要人”。他的这种表现使很多人觉得他是逃工的学徒。然而,后来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星期天,就在他的住处,他听说西部的印刷公司正在招聘印刷工人。第二天,他五点钟就早早起床,七点钟来到了招聘处询问负责人是否招人。他们负责印刷的多语译著当时正需要人手,但负责人怀疑这个农村来的生手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负责人当时没有答复,只是说道:“嘿,拿份活来给他做,看看他行不行。”就在他出色地完成给他的工作之后,印刷业主恰巧走了进来,他让负责人拒绝了荷瑞斯的应聘。那天晚上回到住处的荷瑞斯并没有因为白天发生的一切而感到不快。相反,他的心情十分畅快,因为他完成的工作已经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个人能力,为他的今后奋斗增添了信心。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不仅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印刷公司,而且创办了美国最畅销的周刊《纽约人》,尽管利润微薄。1840年哈里森被提名为总统的那一年,荷瑞斯创办了《小木屋》,达到当时不可思议的九万份日销售量,然而,每份的利润仅有1便士。在这之后他又创办了每份1美分的《纽约论坛时报》。为了使报纸得以发行,他筹借了1000美元,首次发行就印刷了5000份。万事开头难,起初报纸只有600户订阅者,发行不是很顺利。可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六个星期之内,报纸的订阅量就达到了11000份,并且还在迅速地增加,让人感觉现有的印刷工具已经无法满足订阅者的需求,《纽约论坛时报》绝对是一份公开公正、大受欢迎的报纸。
詹姆斯·高登·贝内特起初为人所知的身份只是一个印刷机构的编辑,他1925年创办的《纽约邮报》以及1932年的《环球报》,还有后来的《宾夕法尼亚人报》都以失败而告终。当时的他所剩只有几百美元,而这些就是他十四年辛苦创业的结果。在1935年他邀请荷瑞斯·格里利来加盟创办新的日报名曰《纽约先驱报》,当时的荷瑞斯日渐没落,但他还是推荐了两名年轻的印刷工给他,这三个人在1835年5月6日开始了《纽约先驱报》的创办工作。当时,他们拥有的资金只够维持10天的运作。谁也想不到这份报纸的编辑、定稿是在地下室里面完成的。那是贝内特在华尔街租的一间地下室,那里只有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而桌子腿不过是两个大木桶,在这之前所有的日报都是以团体的名义发行的。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一份著名的报纸诞生了。年轻的人们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着,他们收集信息编辑社会趣事,并不断地扩大信息的收集范围,慢慢地他们的报纸因为报道信息快速、完整、准确而在同行中卓然领先。在获取信息方面他们不惜花费人力和物力,力求满足大众的需求。虽然这是一份日进斗金的工作,他们现在做得很好,可读者的口味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直到有一天被其他报纸所取代。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关注大众的兴趣和信息的真实性,为此不惜花费巨金。当然,办报的过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起步阶段也是困难重重的。但是,当那栋当时气势恢宏的新闻办公大楼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繁华地带落成的时候,《纽约先驱报》在报业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也就已经形成了。
当我们走进乔治·蔡尔德在费城的办公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一条格言,那也是激励一个一文不名的男孩最终出人头地的信条:“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拼搏进取。”在年轻的时候,蔡尔德就期望办《费城纵横》报,并且拥有出版报纸的办公大楼。但是,一个每周只赚2美元的穷孩子怎样才能办成那么著名的报纸呢?所幸他意志坚定,孜孜不倦地为了他的梦想努力拼搏着。他在一家书店做会计,积攒了几百美元,随后,用这些钱做出版事业。他是从出版图书做起的,由于他出版的图书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很快就获得了很好的销路。由他编辑出版的《凯恩的北极远征》在当时非常畅销。他秉持着对吸引公众注意力图书的高度敏感性,最终,事业蒸蒸日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费城纵横》这份报纸每天都在赔钱,他还是不顾朋友们的劝说,毅然决定在1864年买下了这家报纸,实现了他童年的梦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订购这份报纸的价格提高了一倍,同时缩减广告的版面,这样一来,《费城纵横》就靠着丰富的新闻内容和贴近实际的新闻评论逐渐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在蔡尔德的不懈努力下,这家报纸最终得以起死回生,他的事业也变得更加繁荣兴旺。几年之后,这份报纸的年收入达到14万美元,迅速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佼佼者。蔡尔德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管同行如何削减雇员的工资,他从来都不会那么做。
半世纪以前在里昂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发生了一场关于一幅画卷神秘历史背景的争论,争论愈演愈烈,宴会主人转身要求一名侍者来解释这幅画卷所藏的谜团。令众位嘉宾吃惊不已的是,侍者那简短而清晰的解释很快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辩论停止了,所有的人都对此心悦诚服。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先生?”一位宾客这样问道,对侍者很是尊敬。“我读过很多学校,先生,”服务员答道,“学习时间最长、获益最深的学校是我亲身的逆境遭遇。”当时的逆境令他受益匪浅,尽管他只是一名侍者,但是很快就因出众的写作天赋使让·雅克·卢梭的名字在欧洲妇孺皆知。
普拉特·斯宾塞由于家庭贫困,只好光着脚走路,更别说买练习书法用的纸张了。然而,凭借刚毅的性格和艺术天赋以及伊利湖光滑的沙滩——大自然赋予他的最好的书写纸,坚持练习书法,后来他终于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还创造了斯宾塞式书写体系,并坚持着他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使生动的书法艺术成为生活的精美写照。
有八年犁地经历的威廉·科贝特只身到伦敦闯荡。他先是以抄写法律报纸为生,干了八九个月,然后加入了一个步兵团。当兵的第一年,他加入了查塔姆的一所流动图书馆,为的是尽阅其书,从此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当我还是一个一天只有六便士的士兵时,我就开始学习语法。我经常在卧铺和临时铺边坐下来学习。我的背包就是我的书箱,膝盖上放块木板就可以写字,所有的物品都是临时性的。我可没钱买灯烛用具,冬天里我只有坐在火边才能借用亮光,当然只有轮到我放哨时才可以。为了买纸和笔我只能从食物里节省,甚至经常处于半挨饿的状态。军队生活中很难说有片刻的时间是绝对属于我个人支配的,我们十人同处一寝室,我总是在他人谈笑、哼唱或是吵闹之时学习。我常常为买纸笔所要花费的四便士而细心筹划,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大数目。当时我身高体壮,而我要从每周的伙食费里节省两便士。我记得而且我会永远记得有这样一次:在支付了所有的必需花费之后,我省下了半便士!那本来是用来买早餐红烧鲱鱼的钱。你知道,一天的饥饿是多么的难以忍受!可是,当晚我脱衣上床时,却吃惊地发现我的那半个便士不见了,天啊,我找遍了床底和盖毯下每一个角落,可就是找不到,最后我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了起来,就为了那半便士!”
但是,科贝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和懈怠,相反,贫困和逆境倒成为他获取知识的动力、成功向上的阶梯。他曾经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都可以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那么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我敢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年轻人可以为他无所作为找到借口。”
英国电化学家汉弗莱·戴维一生受教育的机会很是有限,然而,他追求知识的恒心却令人钦佩。当他还在一家药店学徒时,他就边做边学,利用店中的平底锅、细颈瓶和各种瓶子在药店阁楼里做实验。
瑟罗·威德评论道:“很多农民的儿子都是从劳动中使个人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可以说,我也是如此。晚上,我看守烧水的炉火,不时添煤保持炉火兴旺。与此同时,会越来越有精神,心神开始集中。白天里烧火的桐油松木已经伐好,它燃烧所放出的亮光就这样伴我度过了每个畅快的读书之夜。通过这样的读书方式,我知道了法国大革命,对其历史有了更深层的了解,明白了它为何会成为人们尊重和纪念的对象,并且从以后的学习中了解了更多的国家大事和人物。对于我来说,能从凯斯先生那里借到书来读是一件十足的高兴事儿,即使我每次需要光脚穿过两英里的雪地,只裹几片破布护脚。”
“明天我能放个假吗?”八月的一天下午,西奥多·帕克这样向他的父亲问道。这样的问话让他的父亲很是吃惊,因为当时正是繁忙的日子。然而,从小儿子那焦急的表情中他料到帕克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做,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西奥多·帕克第二天起得很早,他只身步行十里地来到哈佛大学,去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入学考试。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他从八岁开始就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好好地定期去上学。但是,他总是抓紧时间学习,每年冬天都要设法挤出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无论是在拉犁还是干其他的活,你总是会看到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只要他一有时间就用来读书,而这些书都是他借来的。如果有书他借不来,可是又觉得书中的内容十分重要,是他必须学到的,他就会在炎热的夏天起大早去摘下一筐筐的草莓,然后拿到波士顿的集市上去卖,再用卖草莓的钱来买那本渴望已久的拉丁字典。
“做得好,我的孩子!”当他的儿子很晚回家,通报自己的考试成绩时,这位水车工高兴地称赞,“可是,西奥多!我可没钱供你去那儿读书!”“实际上我不会待在那里读书的,”西奥多轻松地说,“我就在家里学,利用那些零散的时间去学,然后,准备期末考试,只要我通过了期末考试就可以拿到我的毕业证了。”他果然是这样做的,他在哈佛只读了两年,这期间他还尝试从教赚钱,并用赚来的钱去交学费。最终,他从哈佛光荣毕业了。多年以后,走向社会的他成为许多当时的社会名流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咨询顾问,如加里森、蔡斯、霍锐斯曼恩、西华德还有温尔菲利普等。他在所有国人的心中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对他来说,偶尔回忆起当年在列克顿的奋斗历程总会让他倍感快乐。
艾利胡·贝利特回忆说:“我一生中最令我感到骄傲的一刻就是我明白了荷马的《伊利亚特》前15行的含义。”当他只有16岁时,他的父亲逝世了,为了生计他来到新不列颠的一个铁匠铺做起了学徒。他在锻造车间每天要干十至十二小时。一边拉风箱,他还一边在脑中演算数学难题。伍斯特大学保存有他的一份日志。无论他到哪里,图书馆是他要拜访的第一站。日志内容如下:6月18日,周一,头痛,40页居维叶的《地球理论》,64页法语,11个小时的锻造。6月19日,周二,60行希伯来语,30行丹麦语,10行吉卜赛语,9行波兰语,15个星座名称,然后是10小时的铁匠铺工作。6月20日,周三,25行希伯语,8行叙利亚语,然后是11个小时的铁匠铺工作。他一生中共掌握了18种外语,还有32种方言土语。他因博学而受到人们的尊崇,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博学的小铁匠”,同时对其在人文科学方面的贡献也是赞不绝口。爱德华·埃弗里特曾就他的学习方式这样称赞道:“他能用如此方式取得这样的成绩,这难道不足以让那些有机会接受教育却不知把握的家伙脸红吗?”
光脚的克里斯蒂·尼尔森远在瑞典,但她却以她那优美的歌声和罕见的女性风范赢得了全世界的称颂和赞誉。
塔马格博士曾这样对年轻人说:“谈及逆境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拿过去的一些成功者为例,那些摆脱逆境最终获取成功的人,现在有的是我们国家的百万富翁,有的是演说家,还有诗人、歌唱家、慈善家等等。可你不难发现,就在他们发家成名之前,所处的环境和你们现在的环境没什么两样,条件也不比你们优越,而他们却勇往直前地取得了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你可能会说自己准备不足,或是缺少资本。年轻人,你的这些借口真是好笑!你不妨去一下图书馆,找本生物书来研读一下。如果还不行,那就请专业的教授给你讲解一下,你的眼耳口鼻手脚都是做什么的、都能做点什么。等你都了解了,我想就再也不会说自己缺少做事的资本了!准备好了吗?要知道,那些积极上进,出身贫困,看似没有资本的年轻人往往是上天垂青的对象。”
一个报童要想获得成功和尊敬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爱迪生当年仅以卖报为生,在别人看来他获取成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然而,就是这位报童,不仅超越众人,而且成为引领这一大洲的工业革新的先驱。当时,他在皇家铁路局卖报,只有15岁的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筹建了自己的实验室。有一天他在做一个神秘的实验,而火车进站的轰鸣声影响了他的实验,硫酸瓶爆炸了!流出的液体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并伴有强烈的难闻的气味。一向隐忍不言的站长,这次丝毫不听爱迪生的解释,将他赶出了车站,这个过程中,气到极点的站长挥手给了爱迪生一个耳光,导致他的右耳失聪!
爱迪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危险场面,并从中收获良多,他一生以发明众多而扬名于世,并最终登上了世界科学的巅峰。当有人问及他的成功秘诀时,他说他是没有其他爱好的人,对什么事好像都没有热情,可是一工作起来他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这就是他的成功秘诀。
丹尼尔·曼宁曾任克里夫兰公司的首席销售经理,之后任财政部秘书长。可在他成名之后人们才知道他当初是以卖报起家的,拥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索罗·威德、大卫·希尔等人。这样看来,纽约似乎是一个善于出产报童出身的企业家的城市。
当两个学历不高的无名青年在波士顿一家便宜的公寓里相遇后,他们共同的目标使他们走在了一起,他们要挑战在本国已根深蒂固的并且写入立法的一项传统。在其他人看来,他们的行为让人可笑,因为此传统深受学者、教会以及富豪和国家的贵族名流支持,他们这样做等于是向整个国家和社会提出了挑战!他们会有机会吗?可他们内心坚定、信心十足。其中之一的本杰明·伦迪已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创办了一家名为“自由解放天才报”的报社。每月他都要从打印室把所有要卖的报纸一步一步地扛回家里,为了增加报纸的订购和销售,他还只身步行到四百多里以外的田纳西州。这样看来,他可绝不是一个一般的年轻人!
和威廉·劳埃德·加里森一起,他继续在巴尔的摩从事自己的工作。他所见到的一切进一步激起了他原有的工作热情:主街道上长长的农奴围栏;随处可见的骨肉分离,目睹自己的亲人被送去南方港口的悲切情景;自己的土地被拍卖的那撕心裂肺的场面,这些场面他永远不会忘记。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太穷而没钱送他去上学,可她总是教导他要反对压迫,等他真的长大了,他下定决心用自己的一生来为这些可怜的穷苦人争取自由。
加里森在他第一期发行的报纸中极力倡导一场迫在眉睫的解放运动,并且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支持他的做法。文章发表后不久,他被捕入狱。而就在此时,加里森远在北方的一位贵族朋友约翰·G.惠蒂尔了解此事之后,深为文章内容所感动,他决定出钱来资助加里森。他先是写信给当时的国家农奴运动协调负责人亨利·克莱,请求释放加里森,并愿为他支付罚金。在经历了49天的关押之后,加里森被释放了。美国废奴运动领袖、演说家温德尔·菲力普斯在说到他时曾这样说过:“他在24岁就因自己的主张而被送进了监狱,可以说他在年轻时就开始了与国家的对峙。”
当时身在波士顿的加里森既无朋友又无社会影响,入不敷出的他在租用的阁楼里创办了《解放者报》。这个在别人看来不会成功的年轻人,在发报的开篇就向世人表明他办报的决心:“我将尽我所能向您展示当今社会残酷的现实,揭露事件的真相。而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绝不以任何借口使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我绝不会退缩,我就是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事实的真相。”多么大胆的年轻人,他要征服的是全世界!
南卡罗莱纳州的罗伯特·海恩写信给波士顿的市长奥蒂斯,告诉市长有人送了他一份《解放者报》,他希望知道此报的出版者是谁。奥蒂斯很快给他回复:“出版者是一个穷小子,躲在一所不起眼的地洞里印的这些没用的东西,还有一个黑人男孩儿给他帮忙,只有少数黑人爱看他的报,没什么影响!”
然而,就是这个年轻人,吃、睡、印刷都在那个不起眼的“地洞”里,让更多的人开始了对被压迫者的关注。随着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一些社会高层开始注意他。南卡罗莱纳州的治安联合会曾出价1500美元来阻止《解放者报》的发行,并通缉加里森。更有甚者,有几个州长明码标价要他的命,而乔治亚州的立法机关悬赏5000美元通缉和举报加里森。
加里森和他的助手们到处受责难。在伊利诺伊州一名支持他的牧师洛维约尔,就是为了阻止黑手党对印刷车间的破坏,被残酷杀害。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富豪、贵族、权势高层相约聚集在“美国解放运动的发源地”——马萨诸塞,齐声反对废奴主义。本只是个观众的一位年轻律师被邀上台,他的发言是你在法尼尔厅都没有听过的,完全出乎组织者的意料!温德尔·菲力普斯这样说道:“当我听说在座的各位将杀害洛维约尔的凶手与我们尊敬的奥蒂丝、汉考克、昆西、亚当斯等人相提并论时,我马上想到,这些前辈在天堂也会大声咒骂美国人的懦弱和无耻。其实,死者曾经所表达的态度和意见和在我们这片神圣国土上立下汗马功劳的爱国者以及清教徒的祈祷是一样的。死者长已矣,让他安息吧!”
整个国家都沸腾了。
在北部的前卫者们和南方的骑士之间的斗争是漫长而残酷的。斗争的冲击波甚至影响到了远方的加利福尼亚州。内战的爆发标志着对抗已经达到了极点。经过35年的不懈斗争,战争结束之时,加里森被总统林肯邀请去参加在萨姆特堡举行的军人授衔仪式。一位被解放的农奴首先致欢迎词,深怀敬意的两个农奴的女儿为加里森献上了一个美丽的花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从伦敦传来了理查德·科布登去世的消息,他也是反压迫运动的有力支持者。
他的父亲死得早,留下了9个孩子。有时候,他们为邻居看羊混点吃喝。直到10岁,科布登才有机会进入学校去上学。他先进入的是一所寄宿学校,在那儿他受尽虐待,常常挨饿,而且每三个月才允许给家写一次信。15岁时,他去伦敦舅舅的商店里做了一名会计。他在深夜其他人入睡后开始学习,他还早起学习法语。不久,他在娱乐活动中作为一名旅行推销员而声名大躁。
他曾拜访并号召约翰·布莱特协助他一起对抗可恶的谷物法,因为这一法规让穷人食不果腹,让富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时的布莱特刚失去妻子,正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理查德·科布登对他说:“此时的英格兰有成千上万的家庭,他们的妻儿父母死于饥荒。我想跟你说的是,在悲痛过后,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来争取废除谷物法。”科布登实在不忍看可怜农民们的粮食在海关被拦截,还要向领主和农场主缴纳税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对抗谷物法的革新运动中。他觉得:“这不是某一个政党的问题,所有的政党都应该联合在一起反抗谷物法。这是一个吃饭的问题,是数以百万计的劳动者和贵族之间的问题。”他们组织了“反谷物法联合会”,他们的做法和主张得到了爱尔兰人民的支持,因为那里也遭受了同样的饥荒;最终他们的努力有了效果,谷物法于1846年被正式废除。布莱特曾这样感慨地说:“在英格兰每一个穷人家里,他们现有的吃食都可以说是理查德·科布登争取的成果。”
约翰·布莱特是一位穷苦工人的儿子,在那个年代,高等学府的大门是不对他这种身份的人敞开的,而他作为一名教友会教徒,却对那些成千上万在谷物法下忍饥挨饿的人们产生了同情。在可怕的饥荒期间,有两百万爱尔兰人丧生,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在对抗英格兰所有的贵族中发挥了绝无仅有的作用。整个国家的贵族社会都因他那不可战胜的逻辑推理、雄辩的口才以及领袖的气魄而惶恐不安。可以说除了科布登,布莱特是对劳动者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在伦敦的一个马厩里住着一位叫迈克尔·法拉第的穷小子,他总是拿着大堆的报纸为客户送报,每份一便士。他曾在装订商和书商的手下当了7年的学徒。有一次,当他在为《大英百科全书》打包时,书中关于电学的内容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着迷,不一口气读完就无法罢休。他在收集了药水瓶、旧盘子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实验历程。其中有一个客户对这个男孩产生了兴趣,他带法拉第去听汉弗莱·戴维爵士的化学讲座。在这之后,法拉第鼓起勇气写信给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寄去了他个人的听课笔记,希望得到指点。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写信之后不久的一个傍晚,汉弗莱·戴维爵士的马车停在了他那简陋的住房前,车上下来的人递给他一张请柬,邀请他第二天早晨去爵士家做客。这是法拉第没有想到的,他为此激动万分。第二天他如约进行了拜访。他参观了爵士的实验室和化学仪器,并且仔细观察学习戴维爵士的每一个动作。戴维爵士还展示了他关于安全灯的实验。经过了一番努力的学习和实验,不久之后,看似缺少机会的法拉第被邀请去参加一次学者的聚会并进行演讲。
法拉第曾就任沃尔里奇皇家学院的教授,可以说他是当代科学的精英人才。英国物理学家廷德尔在谈及法拉第时说:“他是当今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科学家。”当汉弗莱·戴维爵士被问及什么是他最伟大的发现时,他的回答十分肯定:“迈克尔·法拉第”。
“别人能做的你也可以做。”这是另一个为自己争取机会的男孩儿说的。他的名字叫迪斯·雷利,即后来的比肯斯菲尔德的领主,英格兰伟大的首相。他曾这样表示:“我不是奴隶,也不是俘虏,我有我的自由,只要我活着,我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他成功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然而,这位有着犹太人血统的年轻人却从不退缩,他以约瑟夫为榜样,此人曾在4000年前就任埃及的首相;这样的榜样还有丹尼尔,他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君主制时期的英国首相。他艰难地从底层起步,慢慢地成为中层、高层,最后进入上流社会,站在了政治与社会权力的顶峰。在下议院里面对众多的嘲讽和奚落,他毅然决然地表示:“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听我的。”他的确做到了,这个当初被人蔑视,但拥有坚强意志的男孩儿后来在英国掌权了整整25年之久。
亨利·克莱作过磨坊小工,他是一个寡妇的七个孩子之一,因为家中贫困,他只能去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就读,在那里他只学到了简单的阅读、写作、算术技能。但是,他却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多年后,他成为白手起家之人中的佼佼者。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曾经在牲口棚里练习发音和朗读的小伙子,后来竟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演讲家和政治家。
再来看看开普勒是如何与艰难困苦做斗争的吧。在政府的命令下,他的书被当众烧毁,他的图书室也被查封,就连他本人也受到公众的驱逐。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近17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力图向世人证明,每个行星都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行星运行离太阳越近则运行就越快,行星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变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它的运转周期越长。运转周期的平方与到太阳之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个坚持不懈的男孩儿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
大仲马说过:“当我知道我是黑人的时候,我决心像白人一样去生活,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肤色并不能证明我比他们差。”
作为英格兰著名的铁匠艺术家的詹姆斯·夏普利斯,他当初看起来也没什么成功的机会。他没有钱,所以经常早晨三点起床去抄写他买不起的书。他要步行十八英里路程到曼彻斯特去上工,只有在干完了一天的活之后,他才有时间去买他所需要的东西——一先令的艺术材料。在铁匠铺里他总是抢着干最重的活,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时间待在锻造房里,利用温暖的环境来学习。人们经常见到他倚墙读书的身影。能利用的时间他绝不浪费。他利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份精彩的作品“锻造”,这绝对是靠他业余时间的投入才成功的,你尽可以在许多人那里看到这一作品的仿品。
当年轻上进的伽利略被他的父母强迫去读医学院时,他又是如何努力争取,成为后来人人敬仰的物理和天文学家的呢?当威尼斯陷入沉静的夜色之时,伽利略站在圣马克教堂的塔顶,用他亲手制作的望远镜对太空进行观察,先后发现了环绕木星的几颗卫星,以及金星不同阶段的盈亏现象。当他的“日心说”理论提出来时,被认定是异端邪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威胁试图使他放弃这一说法。然而,这个70多岁的老人始终坚持着没有放弃。当他被送进监狱时,他依然不以为意:“你们把我抓了起来,可地球还是在围着太阳转,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即使在狱中,他的科学研究也从未间断过,他用一个吸管证明了同一型号的真空管在强度上要大于实心管。这是多么伟大而值得学习的榜样,就是在他晚年双目失明之后,他依然不停地进行着科学研究。
任何人都想象不出,当一位默默无闻的小伙子给英国皇家学会呈上他的星际发现报告时,所有的知名专家为之惊叹的情景。赫歇耳发现了乔治亚行星及其运行轨道和运动规律,还有土星外围的星云和多颗行星。这位不被人注意的小伙子平时以演奏双簧管为生,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制了用以观察天象的望远镜,在他的不懈的努力之下,他发现了那些具有当时最尖端装备的天文学家所没有掌握的事实。为观察一个天象,发现一个事实,他磨碎了二百个反光镜!
乔治·史蒂芬逊的父母有8个孩子,因为太穷,全家人住在一间屋里。为了生计,乔治为邻居看护牛群,只能抽出空余时间来制作发动机。17岁时,他制作了一台发动机,由他父亲做司炉工。他是一个文盲,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日常的观察和实践。他一天书也没念过,连机器上的标记符号和说明也看不懂,但是,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从没放弃过。当其他的工友休息或是在酒吧间怠工放松的时候,他却在抓紧时间学习。他把机器一片一片拆开洗净,然后进行研究。当他改造的发动机呈现在世人面前,获得巨大成功之时,那些过去的工友称他是一个幸运儿,然而,只要细心回忆一下他的成功经历,就可以确认,这是他个人不懈奋斗的结果。
虽然没有诱人的面庞和出众的身姿,但是夏洛特·库诗曼还是下定决心成为一个出色的女明星,与她境遇相同的还有罗莎·琳德和奎因·凯瑟琳。这些女明星在成名之前还不具备表演才能,就拿库诗曼来说,她一开始只是一名替补的小工。可就在她得到机会演出的那一夜,她那优雅的笑容吸引了观众的心。尽管在这之前她无钱无名无势,但伦敦大剧院的个人演出结束之后,她声名鹊起,让一切发生了改变。几年以后,当内科医生对她说她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的时候,她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很平静地说道:“没什么,我已学会了伴着麻烦过日子。”
在南方的一间小木屋里,住着一位黑人妇女和她的三个儿子。这家人很是贫困,竟然没钱为孩子个个都买到裤子穿。然而,这位母亲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她决定让孩子们轮流穿裤子去上学。孩子们的老师是一位北方的女孩子,她注意到这一奇怪的现象:三个孩子总是轮流来上课,三天一个轮回,并且每一次来上课的孩子都穿的是同一条马裤。这位孩子的母亲尽她最大的努力让她的孩子去接受教育。结果怎么样呢?三个孩子中一位成了南方大学的著名教授,一位成了外科医生,一位成了一名牧师。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只知浪费生命的家伙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教训和启示,要想成功,不要总是慨叹没有机会,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会利用时间,把握机会。
山姆·丘纳德是格拉斯哥的一名苏格兰男孩,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切削和构造的本领。凭借他那聪明的头脑和一把普通的折刀,他曾摆弄出很多种稀奇的玩意儿,然而,这些东西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名利。直到伯恩斯和麦基公司了解到他并对他的发明产生了兴趣,希望开发他的设备以用来传递国外邮件。英国丘纳德航运公司所开发的第一艘汽艇就是他制造的产品,很快这一样式就被众多公司所采用和模仿,成为当今豪华轮船的标准模版。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是美国著名的金融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校学习的状况。刚入学时,新圣经书和拼读课本就是他的全部教材,就用这些他学会了基本的读、写和运算知识。他曾梦想买一艘小艇,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业,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钱。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先放下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安心做事,他的母亲向他许诺,在自家的耕地中有一块大约10英亩的杂乱荒地,如果他能潜心耕种,细致运作,并且能在他27岁生日之前将其完成的话,她可以给他想要的钱。经过一番辛勤的劳作,在约定的日期到来之前,他出色地完成了那块田地的耕作。就在他27岁生日的那天,他买到了那艘梦寐以求的小艇,但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在经过浅水湾时,小艇撞到一艘多年前的沉船之后沉没了。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可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就在沉船之后,他没有沉沦,而是继续着他的创业。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为自己积攒了3000美元的资金。为了赚钱,他常常工作至深夜,没有多久他就成立了海港内当时拥有最大载客量的船务公司。在1812年的战争期间,他接下政府的合同,负责为政府向城市周边的军事哨所运送粮食以及日常物资。不难想象,这样的合同将为他带来的是巨大的收益,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依旧不知疲倦地日夜劳作,晚上为政府执行合同,运送物资;白天在纽约和布鲁克林区之间穿梭,做他的渡船载客生意。他在白天赚取的收益全部用来孝敬父母,晚间赚的钱他也只留下一半,即使是这样,他的个人资产在他35岁之时已高达三万美元,当他去世之时,留给他十三个孩子的是一份美国最大的财富。
艾尔顿勋爵完全可以为自己找借口辩护,因为那时的他家庭贫困到上不起学,甚至连书都买不起。然而,他没有利用任何借口让自己轻言放弃,他咬紧牙关,凭借个人的勇气和信心,终于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每天清晨四点起床,然后就开始了他的抄书工作,当然这些书都是他想方设法借来的,其中包括《利多尔顿笑话篇》。他真的是太想学习了,可他这样长时间大量的学习常常令他的大脑不听使唤。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一条湿毛巾缠在额头上,这样能使他长时间保持清醒,多一些时间来学习。他第一年的奋斗只赚到了9个先令,但他丝毫没有放弃。在他离开律师事务所时,一名送行的律师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你的前途大有可为,好好干!”也就是他,不仅成了英国著名的大法官,同时,还是当时最了不起的律师之一。
法国慈善家史蒂芬·吉拉德也是白手起家。他10岁时离开法国的家,作为一名船上侍者偶然来到美国。他不仅要在那里定居下来,而且还在美国施展他的雄心壮志,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后人和同行的眼中,他就相当于美国的迈达斯,这样的评价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富,更多的是他那非凡的能力。在美国,无论是多么艰难多么令人厌恶的工作,只要它有收益、能赚钱,他就会去做。史蒂芬·吉拉德已是费城赫赫有名的富商,也许你所关注的是他有额的资产,其实最让人敬佩和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他拥有的那份热心公益的精神。国家需要,他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陌生人得了致命的黄热病,没钱医治,他慷慨解囊。我们要学的是他那不怕苦不怕难的创业精神,以及他的这份公德心。
约翰·沃纳梅克每天步行四公里去费城上班,他打工的地点是在一家书店,每周只有1.25美元的工资。这之后他又在一家服装店打工,每周工资提升到1.5美元。他的事业就是从此而起,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最后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生活产品经销商。1889年总统哈里森任命他为邮政署署长,在他的这一任命上,他的个人行政才能可见一斑。
埃德莫尼亚·刘易斯是一个上进的女孩,对她来说肤色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障碍,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碍她成为一名成绩斐然的雕刻家。
弗雷德·道格拉斯人生起步时真的是一无所有,就连他自己的身体都由别人来支配,因为在他还没有出生之前,他的父亲为了偿还债务将他抵押给了债权人。不难想象他的起步是多么艰难,可以说这位白人小伙举步维艰,可就是他的个人经历竟然为众多的后来者所借鉴和学习,因为他的梦想是成为美国总统。他和母亲的相聚不过两三次,而且都是在夜里,他的母亲要步行12里来看他,相见不过短短的一个小时,她就要在黎明之前赶回去。那时他是没有机会学习的,一是没有人教,二是他作为农奴,在繁重的劳作之下,是不允许他去学习的。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他趁着农场主不注意时偷偷地从一些碎纸屑和历书上学习了字母表。在掌握了字母和初步的入门知识之后,他为前进的道路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他的行为让身边的同龄人相形见绌。21岁时,他逃脱了农奴苦役,只身来到北方,先是在纽约和新贝德福特港口之间当搬运工。这以后不久,他的机会来了,在南塔机德岛上举办的一次反农奴大会上,他那生动出色的演讲征服了在场的观众,就在这一天他入选了马萨诸塞反农奴委员会。然后是一个又一个的演讲,包括到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演讲,为的是争取更多的人加入反农奴的队伍,除了一些精神上的支持还有经济上的援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几位英国友人捐赠的750美元,也就是用这些钱他为自己买到了自由。他先是在纽约的罗切斯特主编了一份报纸,之后还曾指导华盛顿的《新时代》周刊。除了出版,他还连续多年就任美国哥伦比亚特区的领导人。
著名演员亨利·德克西在成名以前,也就是他刚出道之时,也是做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卑微工作。
大名鼎鼎的P.T.巴纳姆也曾出于生计做过马术表演,一天所得只有10美分。
在美国的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奇人,他出生在一间简陋的木屋之内,童年时没钱上学,或者说在他生存的环境里根本就没有教师,更不要说买到教科书。然而,就是这个人,利用自己那看似平常的却很实用的智慧,为自己赢得了国人,甚至可以说是全人类的尊敬。这位美国内战时期任职的总统,挺身而出,带领国人解放了4百万农奴!
我们来看这位身材细长,处境艰难的小伙子,他的谋生之道就是常年伐树,他同时也构建了自己的家——一间由松树搭建的小木屋,不过没有窗户和地板,在那里他总是在晚间借助壁炉的微弱亮光,自学算术和语法。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他多次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有一次他为了找到那本布莱克斯通的学术评论,步行了44里路才弄到,当他返回家时,他已读到此书的100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对知识是多么渴望!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他的成功不是靠上辈遗传,也完全没有运气的成分,他所倚仗的就是那份坚持不懈的追求和永存的正义之心。
同样是在一间木屋当中,不过这一次是在俄亥俄州的一片远离城镇的森林中,一位穷困的寡妇抱着她那18个月大的儿子,担心她是否有能力让他免受狼的袭击。孩子一天天长大,几年后,他开始在林中伐木或是耕种小块的林中空地,为的是帮助他那年老体弱的母亲。每有闲暇之时,他总是用来学习,不过他是买不起书的,只能向别人借用。16岁那一年,他有机会在运河的牵道内为别人驱赶牲畜,就这样他离开了那片居住多年的森林,开始了新的生活。不久,他便为自己谋取了在一所学院学习的机会,但是,为了养活自己,他必须要做的就是在校内做一些清扫地板和撞钟的杂务。
在他所就读的吉奥卡神学院,他第一学期共花费了17美元,一个让常人难以想象的数字。就在第二学期他来上学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口袋中只剩下了6便士。可这个善良的孩子在知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毅然将那仅有的6便士放进了教堂的捐款箱。接下来,他开始细心筹划个人的饮食起居,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晚间帮助别人做一些木匠活,每个周末他同样会去帮别人干活,每周能挣1美元6美分。可对于节衣缩食的他来说,他每周都会有工钱的一半——51美分的结余。当学期结束之时,他不仅支付了所有的费用,而且还有3美元的节余。在冬季,他可以在校授课,每月有12美元入账,并且兼理食宿。当学期结束,春暖花开之时,他已赚得了58美元。为了更加节省开销,从这学期开始,他个人的食宿每周只有31美分。
没过多久他来到了威廉姆斯学院。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在获得了大学的荣誉学位之后,他光荣毕业了。26岁的他已成为州参议院的一员,33岁进入国会。屈指算来,从他最初开始奋斗到成为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共经历了27年。谈起此人的奋斗经历,对年轻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要远大于那些富商如温德比斯、阿斯托尔、古尔兹等人。
历数这些成功的英雄人物,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们大多数都出身贫困,但是,他们每个人都不以此为念,不向命运低头。努力抓住每一次上进的机会,凭借个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从而实现最后的成功。
“所有这些名人都出生在小木屋。”一位英国的读者在阅读过美国名人传记之后,做出了上述评论。
对于这些成功者来说,无论出身多么穷困和艰难,在他们的信念中是没有绝望的概念的,有的只是永远不会动摇的对成功的追求。付出必有回报,上天是公平的,那些善于把握且能够抓住机会的人,最终获取的都是财富和个人的成功。不要在乎你的出身,豪宅和村舍都无关紧要,成功的关键是你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刚毅的自信心,只要你具备了这两个基本要素,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挡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