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把人生看透了
60031500000004

第4章 贡献给未来的同业

我向来不大会作临时文字。现届二十九年元旦增刊,同人合约,自己求自己,各作增刊文一篇,我也在凑合之列。尽管不会作应时文字,那是不能脱逃的。虽然,提起笔来,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呢?我想新闻从业者,一年到头,总是拿了尺去量人家大门,可也曾拿了镜照照自己?今日是个开始的日子,说说自己似乎要得。什么事从我们自己说起,这是最恕道的。现在不是有许多青年正要加入新闻界吗?于是就决定了写这一篇,贡献给未来同业,聊表欢迎!

陶渊明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在贡献于诸公之前,我自己先要说自己一句,干了二十多年的新闻记者,到了如今所感到的是“脑子里太空虚了”。当我和我相当年岁的朋友跳入新闻界时,国内用卷筒机印报的报纸,还不上十家。编印出来的新闻,现在拿来一看,几乎满纸都是笑话。那个时候,国内很少研究新闻学的专家,自然也没有这种书籍,我们就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从事于新闻事业。二十多年的工作,让我们(我和我相当年岁的朋友,下仿此)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的笑话,长了很多很多的知识。直到现在,我们从经验里觉悟过来,“脑子太空虚了”。换句话说,做一个迎合时代的新闻记者,还不够料。虽然我们都是中年以上的人了,至多再干十几年,就要退休,不够料也不要紧。而中国新闻事业发扬光大的责任,都在比我们年轻的同业肩上,以及有志于此、而还未加入本行的有望青年肩上。俗言道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替旧人。趁此我们还未歇肩,不但要顾虑到这一个“推”字与“替”字上,而且希望青年及未来的同业,都比我们好,好得多。因为,中国抗战必胜是毋待赘论的。胜利以后,我们将要成为世界上的一等强国。而强国的新闻记者,拿出来自必出色行当。预期着这里必有不少的赵云、狄青、薛仁贵给我们壮面子。我们纵有一两个廉颇、黄忠,似乎也就不必拿出来了。所以,我们为新闻界计,为中国计,是对青年同业及未来的同业,有很大的期待。

新闻虽也是一种专门事业,然而这事业所需要的技艺,却是多方面的。在采访编辑两部是文艺家的事,到了印刷部是工人的事,谈起营业来又是商人了。所以人要做个新闻技术全才,那是一种难能的事。报业里面,自然也有专门的专门,一个人用不着样样全能来,但是一个良好的新闻记者,对于专门中的各专门,不一定能做,是必须样样能够“知道”些。不然,当你负起一部分责任,而与全部要发生关系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应付不够。为此,我们常常谈起,青年的同业们,以及有志于此的青年,应当赶紧从多方面去学习技艺,不要以一技一艺为已足。据我们从事新闻的经验来说,技艺方面的培植,要做到如下的程度。

(一)文学的相当修养

新闻记者是天天拿纸面表现给社会看的。固然起码要做到“辞达”的程度,而仅是“辞达”,平铺直叙,实在不足应付宇宙间事物的万变。所以文学水准必须比普通人要高。就国文技术方面说,除了思路清,笔调快,而辞藻还要能相当动人。否则,你当主笔的时候,让你作一篇论文,你作采访的时候,让你写一篇特写,材料多了你无法写,材料少了,你更无法写。就说编新闻吧,若编者肚子里没有一点文字技术,将翻遍了报纸,找不到一个惊人之笔。平淡,平淡,越久越平淡。这将影响到报纸的销路了。此外是外国文应当懂得两种,自然也用不着怎样高深,然而第一种能看看外国报,第二种能翻字典,倒是必须的。不出十年,世界的空间必然比现在又要缩小一倍,一种外国语都不懂的新闻记者,有许多事情上要发生很大的困难。

(二)增进几种基本知识

过去一个时期,报纸欢喜炫耀法律论文,于是引起一部分同业自修法律政治。这风气过去了,现在是多数人爱看看社会学的书。其实前者与后者都应该有能翻书一查的程度。尤其是普通法律知识,便是个广告员也该知道。此外便是史地两科,就现在情形看来,大概多半是欠缺的。新闻记者谈历史,并不要上溯汉唐,世界近百年史的沿革,是当清楚的。三十年内的现代史,更当明白。不要以为报馆里有书可查,平常不必去理会。你当了记者,决不能挑了一挑子大事记、辞典、年鉴之类跟着你跑。放在脑子里是比放在书架上好得多。至于地理,是细心的人,他就可以随时在报上找出笑话。市上粗制滥造的地图,决不足作为我们工作时的工具。譬如一个镇市,应当在河东,而地图上因一线之差,往往会画在河西,普通人拿来作阅报的参考,那就谬以千里了。要免除这种错误,就在平常对于地理有相当的研究。

(三)要有丰富的科学常识

现在是科学世界,眼前的事物,哪一项不已经或正在受科学的洗礼?新闻记者没有丰富的科学常识,怎么能应付他遇事均可记录的环境?我随便举一个例:当马相老九十六岁的时候,我们在南京一次宴会上谈到此事。一位青年同业说:“把闰年闰月算起来,马相伯早过一百岁了。”在座的很有几个微笑相视。他还再三地说着,他欠缺历法常识,沿着旧社会的说法,错了而不自觉。假使他把这意见写在报上岂不塌台之至。又如怪胎这一类新闻,上海报上常见,记得北平一家同业,曾登过新闻大事渲染,惹得新闻界引为笑谈。其实胎有变化,不过是一种病症,毫无足异,用旧文人那种“子不语”的笔墨来描写,不但表示自己无常识,而对于社会还是很有毒害的。

(四)尽可能地学习有关技术

有一位颇负声誉的同业,他教导他的学生,是“手脑并用”为唯一法门。可是,由我看来,还待多多地补充。新闻记者的身体,所可用到职业上去的,除了脑和手,至少还有耳、目、舌、腿。我们并不过分地要求,要像美国新闻记者一样,大家能开汽车、骑马,实在一点,印刷部字架的安排,机械的构造,都应该彻底认识,能排排字,摸摸印刷机,那更好。新式簿记、珠算、打字,这些技术,都与新闻管理有密切关系,假使你有意于新闻管理事业,那就非学不可!照相、速写、速记、收发无线电,这与采访上有莫大的帮助,会一样,就有一种成绩。再就图画说,营业需要广告画,编辑方面需要素描漫画,谁会谁就在事业上多一种收获。这所举的,你不必尽学,可以尽可能地去学习。

上面所举的这些办法,并不是我们由什么学理上摘录下来的,只是我们在从事新闻业的二十年中得来的教训。关于要学习的技能,有些我们懂得一点皮毛,有些我们简直不知道。每到了要用无可用,或是不够应用的时候,我们感到从事此业以前,未曾下过功夫,虽也想亡羊补牢,环境就让你力不从心。我们不愿刚踏进新闻界及要来而未来的同业,踏着我们的覆辙,所以愿把这点苦闷告诉大家。“鸳鸯绣出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中国人这种传统的学术自私的陋见,是不容存在的。我们也不敢说是“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然而“老马识途”,引诸君走一截近路,有何不可?老马无所能为,引路是足以胜任的。

俗言道:干一行怨一行。我和我多数的朋友,都是这样说我们的子弟,无论他们去干什么都可,再不要一误再误,让他做新闻记者。这话自然是,“有激使然”。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之以不第终其身,也不能埋怨职业选择之不当,反躬自问,也应当追悔对于新闻学理及技术所“能”所“知”的太少。诸君愿做新闻状元乎?则请即日努力。若跟着我们来,也不过以得一个不第秀才为满足,那么,“取法乎中,斯下矣”。谨祝新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