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叩问课堂(第二版)
59835300000001

第1章 自序

如果远离课堂,似乎就无法畅谈教育;如果置身课堂,好像又无法直面教育!

有很多教师怀着教育的理想步入真实的课堂。可当他们真正在课堂中行动时,却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且往往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太多的规章制度约束着自己,各种考试更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而且学生的成绩远比自己的教育理想重要。于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理想与真实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就成为我自己的教育理想。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抱着朝圣者的心态走进课堂。然而,在感受到真实的课堂后,我反而被诸多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所困扰。于是,我又走出课堂,站在教室门口观察课堂,站在校门外反思课堂,想着课堂内的教师,想着课堂内的学生,更想着支撑教师与学生的背后的运作机制。

要认识与理解课堂教学,就需要我们参与并体验课堂。如果要解释并优化课堂教学,又需要我们远离课堂。正如人无法抓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拎起来一样,尽管在课堂中可以真实地感受与描述课堂教学,但却很难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寻找到可行方案。更让人担忧的是,离课堂越近,变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就越小,这就难免会因为缺乏空间而放弃变革课堂教学的努力。因此,只有去除课堂教学的神秘,躲开课堂教学的喧嚣,才可能会慢慢地恢复课堂教学的理性,静心思考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进而找寻到变革课堂教学的方法,找寻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教师的劳苦功高我们是承认的,学生的勤奋苦读我们也是理解的,可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静心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问题表现在课堂上,可要真正解决它们,远不只是对课堂本身进行“手术”就可以的。于是,我不再就课堂论课堂,而开始去追问支撑课堂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原来,导致课堂教学“生病”的原因,正在远离课堂教学的地方生长着。要彻底地消除课堂教学的病症,需要长久地、科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此时才明白,课堂的神秘并不在课堂教学的表象上,而在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力量中;课堂症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课堂症状的病根!

尽管教室中只有学生与教师,可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却是纷繁复杂的。教师拥有课堂,但他对课堂教学并没有绝对的决策权,因为他得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他得按照课程标准来决定教学进程,他得根据考试大纲来决定教学内容;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得根据学校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决定。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肯定是重要的,但课堂教学提供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的教学方法,却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群体可能有利,但有时对学生个体却极为不利;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对教师来说是重要的,而只有最后的升学考试成绩对学生才重要。正是这些运作机制的存在,才让我们感觉到,课堂远不只是教育科学的问题,还存在着大量的管理与利益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没有直接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潜伏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虽然不再坐在教室里,不再借用“显微镜”来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但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并没有结束。站在教室外面,甚至站在学校外面,借用“望远镜”来观察课堂教学过程,反而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于是,我不断用那些来自课堂的问题追问自己。于是,我不断地思考,也不断地写作。思考不是为了解救课堂,而是为了还课堂本来的面目;写作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为了传达自己对课堂的真实想法。如果这能激发大家对课堂教学的一点点新的理解,不管大家对文中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我都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