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掌控沟通:如何说服与你观点不合的人
59736800000003

第3章 争吵 逃避 妥协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要么我们大家一起同时死去,要么我们学会共处——如果我们共处,我们就必须交谈。

——埃莉诺·罗斯福[13]

几年前,我在一所大学校园里组织了一次公开对话活动,这是国内一个非常保守、福音派信徒众多的地方。活动的主题是同性恋与基督宗教,如此组合的话题在这所大学和其他许多类似的学校里已经被证明是极具争议的。在活动之前举行的一系列一对一交谈以及调查显示,学生们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LGBT学生群体中有相当多的成员来自基督教家庭,但很多人后来背离了父母的信仰,大多数人对校园里的基督教团体怀有强烈的戒备心理。

在举办这个活动时,“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一词被广泛用于描述性取向和性别的少数群体。在我写这本书时,它仍然是最常用的,所以我通篇都采用了这个词以确保一致性。但我不能不承认,有些团体认为这个词并不能准确地代表他们,一直在努力改变它,因此衍生的LGBTQ和LGBTQIA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各个基督教团体中的成员,尤其那些自认为是保守派或福音派的信徒们,同样表示他们觉得LGBT团体及其动机十分可疑。双方均在私下里表示,自己受到对方的误解和不公正的诽谤。

当活动开始时,礼堂里的紧张气氛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紧张地聊着天,互相观望,有些人翻阅着他们带来的《圣经》和笔记本。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

在活动的开场白中,我简单介绍了我自己的背景和富有成效的对话的本质,建立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就开始让立场不同的人相互认真提问。我小心翼翼地主持着讨论,偶尔介入,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们能听到彼此的表述。

当持续了90分钟的活动结束时,我发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不同群体的成员打成一片,热烈地交谈,互相询问对方的联系方式,并提出未来要多聚会。

一群来自两个阵营的学生问我是否愿意和他们共进晚餐,边吃边聊。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听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一起欢笑,讨论如何在他们的校园里创造更多的对话机会。

一群LGBT学生和保守的福音派基督徒,这两个一贯不合的群体,竟然坐在一起吃饭,互相在脸书上加好友,把对方看作是值得交往的人。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并非意味着双方忘记了彼此对立的观点,而是在襟怀坦荡地谈论双方的歧见,认真倾听对方的说法。这并不是出于社会礼仪的要求而刻意表现出的彬彬有礼。这对双方来说都堪称真正的突破。这是真正的、诚挚的交流。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在社会中所有对立群体中实现这一目标!想想我们能完成的所有好事。

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我在美国20多个校园里做过类似的活动,我也看到同样的场景在一所又一所学校里反复出现。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为什么当无数其他试图跨越相同鸿沟的尝试都一败涂地时,这些活动却能取得空前成功呢?

这不仅仅是侥幸。这些事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一种特定的方法——我在一对一的谈话中以及针对各种规模听众的信息中使用的方法,都有同样令人鼓舞的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直达你想要交流的人,无论他们是谁。如果你把这个方法的基本原则牢记在心,你就可以打破理解的障碍,对抗我们的文化回音室,在很多情况下,改变你认为永远不会改变的心灵和思想。

同时,这些原则构成了我们缺失的第4个工具——战略对话。

并非所有的对话都意在平等交流

“哦,我明白。”

我发现大多数人听到“对话”这个词时,反应相当平淡。这个词散发着浓烈的软弱可欺的气息,糟糕透顶。为正义而战?必须的。打垮反对派?绝对的。但对话?这听起来就是一无是处、缥缈无望的理想主义幻觉。仔细想想,它唯一能派上用场的地方或许是你妈妈受这种说法的忽悠,建议你去和在操场上欺负你的人讲和,并与对方交朋友。没错,对话是个好主意,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是有作用的,但是,伙计,我们可是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当中,这里存在无恶不作的人,他们会做伤天害理的事,一些活生生的人因此命悬一线。任何自称“自助大师”的人都可以向你提出忠告,建议你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但是,借用希雅【1】的专辑名称来说,我们中的一些人确实有问题。

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世界极化的建议,听起来有点像是提供小剂量阿司匹林给患偏头痛的人服用。

我一直都会听到人们的这种反应。

事实上,在我提到“对话”一词之前,我已经同人们进行了一些相当有意义的对话。我会坐飞机去参加一个演讲,或者在社交聚会上闲聊,总会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当我提到我正在研究信仰和性取向的问题时,人们的反应五花八门。有些人并不在意——他们对这个话题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然而,另一些人却很关心,一旦听说我是研究这个课题的,他们就会立刻对我进行评估,想要弄清楚我是站在他们这边还是在另一边。

如果他们怀疑我可能属于另一边的,我马上就能察觉到。他们的整个举止都会有明显的改变。他们会自我封闭起来,眯起眼睛,变得不那么健谈——或者他们转向辩论模式,问我一些明显有倾向性的问题,并告诉我他们的想法。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认为我站在他们那边——不管哪个“边”——他们通常会马上敞开心扉,告诉我他们有多高兴,感谢我努力把真相呈现给那些人。他们会说,那些人实在是太无知,错得离谱,谢天谢地你在试图把那些人纠正过来……诸如此类的说法。

但当我提到我的工作涉及由双方进行某种形式的对话时,人们的热情随之降温不少。此前一提到直接挑战对方就激动不已的一些人,对于寻求对话的思路基本上没有任何兴趣。我能理解为什么。“对话”给人一种虚弱无力的感觉。这听起来像是要让某种观点合法化的方式,而那种观点明明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够了,”他们会说,“是时候采取行动了。”对话常常被视为行动的反面,而且在大家感到危急关头之时,我竟然要推动对话,这让他们非常失望。

也许就对话而言,你也有同感。一群人在礼堂里互相倾听,一块儿吃晚饭,这一切都很好,但是当你试图解决与一个榆木脑袋的亲戚之间的冲突时,这种做法对你有什么实际帮助呢?它又能如何帮助那些权利被践踏的少数群体,或者面对成群结队、来势汹汹的反对者而孤军奋战的圣骑士?

“我想要的不只是这些。”你可能会说,“我并不是想撮合一群人交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我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如果我们坐在一起聊天,相互加深了解,但没有人真正改变他们的观点,这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已经认识了很多与我见解不同的人,这就够让我发疯的了!”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我听到了。这就是为什么“战略对话”必须具有战略意义。不幸的是,有很多非建设性的非战略对话,坦白地说,那些对话在改变人们的态度方面,没有丝毫作用。而战略对话是不同的。

什么是战略对话

在这本书中,我所使用的“战略对话”一词,专指一种同与你意见相悖的人建立沟通的特殊方式——无论对方是家庭成员还是某种全民运动。这是一种旨在缓解紧张情绪、改变态度,并揭示真相的技术。如果使用得当,战略对话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在最具争议和分歧的问题上改变人们的思想。

想想那些你根本无法沟通的人,即使你的立场有很强的逻辑依据,他们也不会听你的。好吧,他们有理由不听你的。人们的言行并不总是合乎逻辑的,我们心里都会存在一定的魔障,妨碍着我们看清真相。战略对话的宗旨是要破除这些障碍,创造双向理解的途径,争取让双方都能心明眼亮,认清事情的本相。

战略对话并不是要操纵或蒙蔽别人,诱使他们相信你想要他们相信的东西。这里不存在上不了台面的营销手段,也不能保证对方会改变固有想法,尤其是你深信不疑的东西,其实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靠得住,那样的话就更没有说服力了。但是,在自我、极端化和谎言遮蔽了人们的双眼,损害了人们的判断力的情况下,战略对话提供了用于清除上述障碍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战略对话的基本原则

在详细探讨之前,我们先花点时间来看看关于战略对话的4个基本事实,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

1.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很容易忘记这一点。即使你确信“那些人”是错的,他们依旧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意识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以及他们应对你的方式。

2.我们都想要改变他人

仅仅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对的。有时候,人们的认识是错误的。所以,咱们就公开承认吧:如果你认为我错了,那么你很可能想要改变我的想法。同样地,我也想要改变你的想法。

这很重要,因为很多人认为“对话”就意味着永远保持不偏不倚,仅限于谈论我们之间不同的信仰,绝不给任何人的观点贴上“错误”或“有害”的标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这种无济于事的对话如是说。“所有的观点都成立,我们各执一端,各有各的真相!”

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总是对的。并不是所有的见解都能成立。如果有人想要否认大屠杀或者声称某类人属于劣等种族,那是不对的,根本不是“有效的观点”。

的确也存在某些问题,每个人的意见都一样有效。对于像“哪种冰淇淋的口味最好”这样的问题,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个人喜好辩护(尽管我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奶油核桃冰淇淋)。

但通常情况下,令我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事关重大,必须一争高下,找出正确的答案。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关乎生死存亡。气候变化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吗?地狱真的存在,有些人真有堕入地狱的危险吗?枪支管制会让我们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学校政策的改变能帮助遏制霸凌并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吗?这些问题牵扯到太多的利害关系,很容易让人们感觉心烦意乱。达成正确的共识至关重要。所以,如果我已知正确的答案,且信心满满,我将为能说服你而奋战到底,因为我关心的是结果。我决心改变你的思想——而你很可能想要改变我的思想。

3.与争论相比,对话能更有效地改变他人的想法

这是违反直觉的,但这是事实:尽管似乎最自然的事情是通过据理力争或辩论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但这些方法实际上不太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要理解其中的原因,花点时间回想一下你上次与人有过的激烈争论。和谁?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结束的?

请你尽可能试着把自己重新置身于当时的场景。在那场争论中,你处于守势吗?生气吗?尴尬吗?沮丧吗?你觉得对方是否知道你所持立场的前因后果?你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

在唇枪舌剑各不相让的当口,你对另一个人本身及其论点有什么感觉?他改变了你的想法吗?为什么改变了?为什么没有改变?

争论有一些奇怪的特性:当我们想要改变某人的想法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与人相争,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地改变别人。我们越是急于改变别人的想法,我们就越会热衷于争论。我们争论得越激烈,就越会强化双方的防线。我们大喊大叫,声色俱厉,试图迫使对方乖乖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但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正相反,只会导致对方越来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双方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愤怒和不理性。

这种情形有点像所谓的“中国手指陷阱”【2】——一种管状玩具,双手的食指分别套在它的两端。你越是想把两个手指拉开,它们就会被套得越紧。我们凭直觉用力的方向与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正相反。唯一正确的做法反而是,两个手指深入套管,彼此靠近,然后就能轻易摆脱陷阱。

争论也是这样。我们与人争吵所产生的紧张感使他们对我们的论点更有抵抗力。把它称为“辩论”而不是“争论”并不能使它更有效。人们通常会变得情绪化——甚至会因为你对他们所关心的话题竟然无动于衷而怨气横生。假如我们真想抓住时机,让他们能听得进去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缓解这种紧张感的方法。

即使你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合乎逻辑、冷静客观的辩论,双方自始至终都没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辩论仍然不能很好地改变参与者的想法,因为在辩论中,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战胜对手。

想象一下,你和我在某些议题上的立场针锋相对,并就此展开辩论。我掌握了很有力的论点,并迫不及待地要抛向你,因为我确信你无可反驳。因此,就在你滔滔不绝地论证你的观点期间,我一直跃跃欲试,准备随时向你抛出我精彩的论点。最后,这一刻终于到来了,我抛出了我的撒手锏,这一击必定会把你打翻在地。

结果并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一直在阐述我自认为精彩绝伦的论点,你正忙着思考你该怎么反驳,绞尽脑汁要在我的论证中找出漏洞,以便驳倒我,从而赢得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我们实际上都没有很好地倾听对方的阐述,至少不是出于你需要开阔视角,听听别人怎么说的目的去仔细聆听。我们听别人说话的目的,只是要设法予以反驳。既然是这样,我们两个人都不太可能动摇原有立场。如果这场辩论有什么作用的话,也只是体现在从此后我们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了。

解决办法是用一种鼓励倾听和打破障碍的方式来谈论我们的分歧,而不是竖起隔断。这就是为什么当辩论和争论失败时,战略对话能够让人回心转意。

4.最后,对话并不能取代行动

我们都可以回顾历史上和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那些重大关头,需要人们采取行动来阻止冲突或做出改变。有时需要公民不服从、抗议或法律压力促使众人做正确的事。有时甚至注定了要以战争为手段决出个高下。当然,如果你受到家暴的摧残,你需要采取行动,摆脱这种家庭关系。

当人们第一次听到我提到要以战略对话应对我们的分歧时,一些人错误地以为我在提倡一个全新的世界,身处其中的一方可以容许另一方肆意践踏他们,并使不公正的行为永久持续,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让人感觉良好的谈话能在某一天神奇地结束这一切。

不,不,不。

有些时候,为了公正必须采取某些行动。如果有人伤害了你或他人,你就不能等着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予以纠正,而是需要当即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该怎么做要视情况而定,所谓必要的措施可能意味着你要勇敢地面对一个恶霸,游说立法者,呼吁抵制,或者采取任何合理的、必要的行动来帮助阻止一些错误的事情发生。

但在所有这些方面,交际手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你不可能在每次有人犯错的时候就发动一场战争,发起一场诉讼或举行抗议活动。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很快就会变成恶霸,通过武力把你的意志强加给其他人。也有很多情形,像示威游行之类的活动不再起作用,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把你的对手变成他们事业的烈士。在这些情况下,对话往往能替代行动,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即使在有必要采取这类激烈行动的情况下,运用一些交际技巧也能极大地提升它们的效力,并帮助你更快更多地取得你想要的成果。诚然,像公开抵制或公开羞辱的威胁这样的不良后果会迫使人们在短期内改变他们的行为。但是,假如他们改变自己行为的目的不纯,仅仅是为了避一下风头,那么这种改变就会是短暂的,而且会在此期间滋生怨恨。为避免负面影响而有所收敛的人倾向于暂且敷衍了事,一旦他们认为自己能够逃避惩罚就会故态复萌。

另一方面,战略对话有助于创造持久的态度转变,而当人们的态度发生变化时,他们就会成为你的盟友,而不仅仅是被你打败,暂时俯首称臣,委曲求全的人。

因此,首先牢记这些原则,接着我们就深入探讨运用循序渐进的战略,通过对话改变他人对你最重视的问题所持的态度。

战略对话概述

我童年时代的奥赛罗棋盘游戏【3】有一句“入门一分钟……学好要一生”的营销口号。战略对话很像是这样。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战略对话仅仅是利用你已经拥有的技能,比如倾听和讲故事,去与你不认同的人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异常简单。但是,何时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能的战略赋予了这种技术强大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真正掌握它确实需要一生的时间。

战略对话的基本步骤:

A.准备(第4章)

第1步 自己准备好。

第2步 让听众准备好。

第3步 布置好场地。

B.对话(第5—13章)

第4步 运用战略倾听。

第5步 运用战略性叙事技能。

第6步 反复冲击屏障。

C.后续步骤(第14—16章)

第7步 提出要求。

第8步 反思并评估。

第9步 重复整个流程。

战略对话共有3个阶段:准备、对话和后续。

在准备阶段,你将做一些重大决定,并确保你和你的对话伙伴(们)都准备好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对话阶段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它构成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打破阻碍你的信息被听到的四大主要障碍:自我防御、团队忠诚、舒适区和错误信息。

最后,在后续的步骤中,你要克服第5重屏障——世界观保护——并努力确保你的对话有一个清晰的、可衡量的结果,帮助你朝着你的目标前进。

请记住,战略对话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一个神奇的公式。你可能并不总是使用每一个步骤或遵循每一个建议,这是可以的。我已经包含了一些具体的细节,以便更容易理解战略对话是如何运作的。但不要就此亦步亦趋或者缩手缩脚。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不要害怕进行新的尝试和调整,以便让这个流程适应你的具体需求,并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