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经理不吼不骂做管理120招
5965800000012

第12章 智于授权的6个要诀(1)

领导者事必躬亲,总会累坏自己,善于用人,方为管理之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功的领导却能在有限的精力内做出无限的业绩来,就是因为那些精明的管理者无不懂得授权之道,大胆地任用自己的下属,心甘情愿地将权力下放。

第29招:懂得授权,就是懂得用人

给部下授权,给其一个腾飞的空间,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依托着企业,带动着企业向前快速发展。

三国时的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但他的智慧仅于出谋划策,却不能很好地管理蜀国。他凡事都“事必躬亲,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蜀国的事业终生奋斗。但也正是因为此,他不放心放权给属下,怕属下“做不好”,因此他没能培养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领导团队,以致在他死后“蜀中无大将”,从而使得蜀国破败。

放权是什么?放权就是把权力的重心下移。

懂得放权,就是懂得用人。

换一种说法:领导者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当然是权力,有了权力,领导者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但是,有很多的企业领导者却并不善于运用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的权力看得太重,什么事都不放心,都要亲自过问才行。这种企业的管理方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领导者成了最忙最累的人,但是管理的效果却并不乐观,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

美国著名的管理顾问比尔·翁肯曾提出过一个十分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我们来阐述一下他的理论:“猴子”指的是企业中各成员的职责,而“背”,则是领导者的职责。当员工进入企业后,领导者按照成员的职责分配给他们不同的“猴子”。员工的职责就是喂养自己的“猴子”,当然,这也是他们的权力。

显而易见的是,员工能够出色地胜任自己的职责,“猴子”健康,企业自然成功;反之,如果员工不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职责,“猴子”不健康,则企业当然问题多多。我们来看,“猴子”的健康与否是直接操纵在企业员工手中的。

问题来了:当一些企业领导者看到一些“猴子”生了病,也就是这些员工无法胜任手中的权力的时候,这些领导者们就开始动摇了。他们担心这些“猴子”员工“照顾”不好,后来者也“照顾”不好,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将其接了过来,亲自喂养,他们觉得这样才是最保险的,可以让“猴子”尽快康复,却不知道如此的做法恰恰犯了企业领导者的用人大忌:不把权力下放给员工,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而员工却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由此,领导者的这些员工们将不再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事事处处“听命令、等指示”,失去主动性和独立性。这些员工们会变得不再去操心怎样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反正有领导的安排,怕什么!”领导一声令下,他们就动起来;领导不发话,他们就不知该做什么了。

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绩,和其独到的权力下放体制分不开。松下公司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公司要想创造非凡的成绩,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协同进取,所以每个员工都有权力为公司的前途着想,为公司尽责尽力。

在松下公司的发展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短期的局部失控现象。虽然在当时及时扭转了局面,可是给松下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松下电器在那段时间里发展得极为迅速,当发展到1400多人规模的时候,公司总部采取的策略是把工厂的日常管理交给得力的人去负责。因为厂子没有相对独立,领导者没有太大的权力,事事都得向松下总部的领导者汇报。

权力没有下放,厂子的领导者无权可施,导致责权划分不明,问题一出一大堆。

松下高层开始反思,并寻找原因:虽然各工厂都很尽力,但走一样的路,未必会得到一样的效果。可是各工厂的待遇却是一样的,这不公平。没有充分的权力,优秀的人才发挥不了最大的功效,而平庸的人也仍然混迹其中。如此一来,懒惰、不思进取的陋习开始泛滥,直接导致工厂效益下滑。

松下总裁得出的结论是:用人,就是把权力下放给部下,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一定要相对独立,这样才会让优秀的人才得到尽情的发挥,并使他们长久留在公司。

美国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艾德·布利斯有一句名言:“一位好的领导总是有一副忧烦的面孔——在他的助手脸上。”布利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的经理懂得向助手或员工授权,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自己包揽一切,结果使自己疲惫不堪,面孔烦忧。

第30招:自由发挥,别让员工产生依赖感

很简单,别让你的员工过分依赖你,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成长,不仅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你的企业负责。

很多时候,外力不值得完全依赖,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可以给自己的员工一种外力的保护。当员工们还太弱小,不能独自披甲上阵的时候,需要领导者给予适当的保护。但请记住,这种保护只能适当,保护程度浅了,他们有可能会被企业发展的车轮所淘汰;但如果过度保护,却会容易使他们变成依赖性太强的“小鸽子”,成为永远也长不大的弱者。

概括起来,依赖别人的意思主要就是:放弃对自我的主宰。放弃对自我的主宰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过分依赖别人的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当遇到问题时,自己不去多想想、多动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随帮唱影,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过分依赖别人的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心,从而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这类人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一项任务,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跟在别人背后行事。

其实生活中过分依赖别人的人随处可见。小孩子依赖性强,过分依赖父母,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小学生依赖性强,过分依赖老师,因为他们才懂事,对一切都处于懵懂状态,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无所不能。

还有一些人依赖性强,他们因为没有自信心,会对正常的生活、工作感到漠然和不知所措,甚至会感到吃力,极度缺乏安全感。当然,他们会过分依赖自己的领导。

小张大学学的是电气自动化,找工作的时候,她凭借自己的文艺特长和在学校社团的经历,很轻松地应聘到了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做经理秘书。这家公司给她的福利和各方面的待遇都很不错,她也暗自感到幸运。

因为有了这种想法,小张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努力地工作,总是尽量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到最好。但是很快她却发现,在自己的周围,比自己漂亮、比自己优秀的同事比比皆是,大家都在努力地工作。

她的心开始动荡起来,她固执地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别的同事,随时会有可能被淘汰掉。她的自信心开始大受打击,刚到公司时的那股拼劲儿荡然无存,终日处在一种朝不保夕的惶恐状态之中。

在工作中,经理对她不错,什么事都刻意照顾。她觉得经理很赏识自己,并开始幻想,只要能紧紧依赖着这棵“大树”,别的都不重要。只要听话,经理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发展的好机会的。

从这以后,她在工作的时候不再积极主动,什么事都依赖经理,等着经理给自己安排任务,等着经理告诉自己处理的方法。她觉得只要听从经理的安排,按照经理的话去做,就是最好的工作态度,经理就会喜欢。她深信唯有如此,自己才能紧紧抓住这份工作。

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经理突然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大公司当领导,走的时候还“语重心长”地对小张说:“你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相信在我手下的工作经历,一定可以让你胜任很多重要的工作,好好干。”小张觉得这很像是一个玩笑,在这一刻她才发现,在上司手下做事的时候,她把上司当成了自己的全部依靠,居然没有学会一点儿可以让自己独立工作的经验。

她知道,在残酷的职场生活中,以她这样的工作经验,注定还只能是一只还不太会飞的小鸽子。

领导者是员工们的主心骨。当一些企业员工初到一家公司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的领导当作是长征中的前辈。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麻烦就麻烦在,他们会把领导当作是自己在这家公司扎根的全部依靠——过分依赖领导者。

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者来把握这个度了。你的员工可以依赖你!你教他们技能、给他们方法、告诉他们路的方向,让他们不至于如同瞎子摸路一样摸索着成长,而是快速而稳健地前进。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恭喜你,作为领导者,你的用人绝技更精进一步了。

但是,如果这个度过了,他们变成过分地依赖于你,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都看你的眼色来做,自己不再思考,没有一点儿主心骨。你在企业里,他们会做;你不在企业里,他们就做不了。那么很遗憾,他们对你的过分依赖,使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使他们自己停步不前,不再进步,甚至退化。当然,也会使你所在的企业蒙受无形或有形的损失。

第31招:授权员工最忌“半授不授”

领导者在授权时要切记不可以“半授不授”。如果这样做了,那么这个领导者不是聪明,而是糊涂。

在前面我们了解到了领导者用人的一大绝招是授权给员工,并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交到他们手中的这份权力。信任员工,并授权给他们,是这一绝招的重中之重,千万马虎不得。

“管理的绝招在于如何授权”,授权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者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艺术。但遗憾的是,有很多领导者明明知道应该放权给自己的员工,也授予了员工一部分权力,但是却又不能完全放心地把手中的权力交给员工。

于是一个怪圈出现了:领导者在一头把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员工,员工们也摩拳擦掌,准备接过这个权力大干一场,但是始料不及的是,这权力上还拴了一根绳子,远远握在了领导者的手中。

权力介于“半授不授之”中,员工们该何去何从?领导者又该何去何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又何在?

这需要我们细心推敲!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领导可以“日理万机”,但要把所有的事都照顾过来,而且全部办好,那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硬要说有人可以做到这些,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天方夜谭”。所以好的领导者不能把权力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的手中,而是应该授权给员工,自己则以权统人。

授权是正确的用人之道,其好处前面也讲过,一方面可以让领导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运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员工的能力,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当然,从领导者自身的角度来说,这样做也可以使领导者的工作更加轻松。

我们说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领导者必须要信任自己的员工,尤其是将要对其授权的员工。只有这样,领导者才可以大胆放心地把权力授给员工。

应该说,有些领导者对员工授权时“半授不授”,最主要的根结就在这里。这些领导者们不太信任那些为自己鞍前马后效力的员工,担心他们能力不够,怕给他们太大的权力会把事情办砸了,当然,更怕事情办砸了很有可能要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很想凡事都亲力亲为,这样就不会有许多的顾忌。但是思前想后,看来看去,他们又发现,不放权给员工们也不行,因为事情太多,自己一个人精力有限,根本忙不过来。

当然,还有一类领导者是不愿意分散自己手中的权力,大权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放心,才能高枕无忧。但事实是,不放权,自己一个人纵然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的领导者,他们最终都出现了一种情况:不放权给员工不行,但是放权又不放心。于是经过综合考虑,他们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放权给员工,但是授权的时候半授不授,权力绳索的一头还是要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才对。这样多好,二者兼顾!

但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最为推崇的智者,他可谓是一代英杰,空城计、赤壁之战等战例为世人广为传颂。这样的人如果放在现代,定然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但是一些学者却认为,如果诸葛亮也奔波在现代的职场当中,他只能是一位机智百出的专业型人才,而非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原因很简单,他不能很好地处理对员工的授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