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杨定眉目不动,拈了个树枝,在地上画着大致的行军方向,凝神想着,问道:“晋军主力,共有多少人?”
李副尉露出恐惧之色:“不知道,应该,很多,很多……”
“很多么?”杨定在地上划着,说道:“自从江东恒温去世,晋军面对大秦,向来攻少防多,西路这里由桓冲督统,驻扎在江州,与我大秦交锋数次,虚实尽知,应该只有十万上下的兵马,至多不超过十二万,此时应该被我方的七万水军以及慕容将军所部兵马牵制,一时不可能抽身。那么开往淝水的晋军主力,应该是由谢家兄弟督统的北府兵。可北府兵……应该没多少吧?八万?十万?撑死不过二十万吧?如何对敌我大秦六七十万兵马?”
数年前,东晋宰相谢安为防前秦入侵,便曾向晋帝推荐自己的侄子谢玄镇守广陵,招募了大批骁勇善战之人,以刘牢之为参军,经过数年训练,早因战斗力强而声名在外,被称作北府兵,颇为晋廷倚重。杨定、碧落久在苻坚身边,多有耳闻,但碧落仅限于知晓有这么支兵马而已,此时见杨定随手挥画,已将简略的行军布防图勾出,不由惊诧。
这个漫不经心的杨定,居然如此娴知军事防守之道,难不成,还真是个大将之材?
这厢李副尉已解释道:“集结在寿春的,只有大将军统领的二十多万前锋兵马,我军主力,当时还未及从项城赶至。”
杨定眸中火花一跳:“说明白些。”
李副尉道:“我等职份低微,并不知晓具体缘由,只知天王亲自带了一部精锐骑兵赶来寿春,应了晋军的邀战。我军隔了淝水,与晋军对峙。感觉还没交上手,不知怎的,就听上面传来了退兵的命令。接着四处都在传,说秦军败了,秦军败了,也不知多少人在叫,多少人在往后退,接着又有人下令整顿队形,不要慌乱,预备对敌……我等欲上前救援前方,可前面有一二十万的步兵,潮水般退了下来,也有几路步兵,领了自家将军命令,想要整顿队形的,给那潮水般的步兵一冲,自相践踏而死的不知有多少;我们因听说是大将军亲自在下令整队阵势,都想稳住马匹队形,结果……结果马蹄之下,也不知踏死了多少人……四处都是血,都是死了或快死的人……我想控制马匹,可一转眼,便又踩死了几个……我从这十年,竟……竟没见过这样打仗的。”
李副尉一时说不下去了,用手掩住了脸。
此时天色已晓,十几名劫后余生的骑兵脸上,都泛出了青白的恐惧之色,显然都回忆起了那场不堪回首的大战,心有余悸。
杨定细忖时,已然想象出当时的混乱。秦军的行军阵势,自是宜于进攻,不宜防守。一般说来,必是以步兵在前方拖垮对手,装备精良的骑兵随后冲击对方阵形,本是极合理的布置。但如果前方步军匆促后退,后方骑兵不明形势,一时很可能会引起混乱,若有居心不良之人趁势蛊惑人心,只怕更是乱成一团糟。
“后来呢?”杨定声音有些干涩:“天王和主将们顺利脱围了么?”
李副尉慌乱摇头:“我等不知啊!眼看着队形完全给冲散了,不知听见谁在叫,说大将军遇难了,又见晋军冲了过来,我们都慌了,急急便往外冲去,一路……一路都是踩着人的血肉,也不知那些人是死的,还是活的……”
“啪”地一声,杨定手中的树枝生生折断,杨定也禁不住仰起头,失声叫道:“大将军遇难?阳平公遇难了?”
阳平公苻融,苻坚的亲弟弟,一身文韬武略,仅次于王猛,正是苻坚多年来最倚重的左膀右臂。他行事谨慎稳重,深得氐人和将士拥护,南伐确定以前,就数他反对得最厉害;但苻坚正式下诏后,他操训调动兵马,研究攻防之道,极是勤谨用心地投入了备战,支持着兄长的诏令。
可他竟然也在混战中遇难了?
李副尉和诸骑兵都低了头,眼眶微红,并不答言,显然苻融的死讯应是比较确定的。
杨定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负了手,含一抹从容笑意,沉声道:“我们食君之碌,本该忠君之事。阳平公素日待各位也不薄吧?难不成就这么逃回长安,弃君上于危难而不顾?”
李副尉等人对视几眼,忽然齐齐跪倒在地:“我等愿听杨将军吩咐!”
杨定提起身畔长矛,在地下有力一顿,喝道:“好!兄弟们起来,我们一起去寻找天王!天王在,大秦便在!大秦子民,便能丰衣足食,过上太平岁月!”
天边幻红如火的朝霞,已被阳光破开。大片金红的光芒,迅速将大半个天空染透,如一匹灿着红光的锦缎,拂拂欲下。远近这冬日里的树木村庄给这晨光耀着,轻冷的白霜开始折射晶莹的光芒;而杨定在这片晶芒中凛然而立,肩背挺直有力,神色肃穆沉静,眸光温煦从容,天然便有了种让人折服的气度。
李副尉等人齐声道:“属下愿追随杨将军,寻找天王!”
随即,众人纷纷收拾马匹兵器,随杨定一齐往淮水、寿春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