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陡然一愣,随即重重地点了下头,这是实话!
就算是朝中的三公,也不敢去查探一个皇子的责任吧?
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一方面,他自然是想知道他那愚蠢的儿子做这件事的动机,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得知完全的真相后,自己会承受不了?
“吕乐,你说是不是朕猜错了?也许这件事和皇儿并无关系?”
老太监的脸色先是涨红,后来又转青,他犹豫了一下,躬身说道:“陛下是不会错的。”
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老太监一眼,深深喟叹道:“朕宁愿自己猜错了!”
他想起幼年之时,自己父母早亡,偌大的王家,数万的族人,境无一人给他体会温情之感。
这是皇帝陛下一生的遗憾,纵然是现在想起,心中还是会泛起阵阵的遗憾。
那时他就想着,待我长大了,定要当天下中最好的父亲。
但长大后,他走上从政之路,且手中的权柄越来越大,大到超越王家历代家主......
进入权力之争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起码曾经向往的那种温情的家庭生活,不可能再实现了。
他遵守着所谓的圣人之道,心怀天才,渴望着治国平天下。
而在他仕途屡屡上升之际,遭遇了成圣道路上最大的难题,那便是他那年仅十四的小儿子,因为一时的恼羞成怒,从而错杀了某个仆人。
若是在一般的官宦家庭,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随便安葬一下,再用一些钱打发一下其家人便可。
那时候他身为大司马,乃是百官之首,位高权重,自然会有人替他做好这些见不得光明之事。
皇帝陛下自己也踌躇了很久,若是放任不管,那这会成为他成圣之路上的污点。
但若是怪罪下来,那可是自己的亲儿子。
当时的皇帝陛下,何其的茫然?就如现在这般......
当年,皇帝做出的选择是——他想成圣,所以他的人生不能有污点。
那个十四岁的亲生骨肉是他此生唯一的污点,所以他得干净利落地抹去。
他没有见自己的小儿子最后一眼,只是差人送过去一把匕首。
那把匕首是他人生的第一把武器,很是锋利。
匕首刺进那个小子的腹中,很快便夺了其生命。
一般来说,切腹不会那么迅捷就死掉的。
但那把匕首里面蕴含着迅猛的冥力,在进入那个小子的腹中之时,就立马摧毁了其五脏六腑。
那孩子时候,皇帝陛下才去看了他一眼——这个他的幼子,斜躺在冰冷的地面上,面部被披散的头发遮挡住。
皇帝轻轻撩开其发丝,露出了一张苍白且扭曲的面孔。
他走得时候,肯定是很痛苦的吧?
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嘴角还遗留着发干的血迹。
皇帝替其幼子合上了眼睛,眼神里的光芒愈加坚定了一些,然后缓缓站起身,犹如一座巍峨不倒的山岳一般。
“把他葬了,且将其罪状昭告天下,以示效尤。”
很多幕僚听了此言,都面面相觑,疑惑不解。
“主公,这等事若是昭告下去,难免会对主公的声誉造成负面的影响,还请主公三思啊!”
当时皇帝陛下有些冷漠地看了那个幕僚一眼,像是在看一个傻子一般。他没有多加解释什么?圣人和凡人,本就是萤火和皓月之别。
当这件事被公布出去后,当时的皇帝陛下并没有遭到大家的职责,反而受到了赞扬——天下冥士和读书人皆称赞其有圣人之风。
王家某位长辈甚至还上奏当时的柳氏皇帝,说是要把自己的封地割让给王句军(皇帝陛下)一半。
王巨军贤德之名,经历此事之后,达到巅峰。
后来,十万冥士上奏请柳氏皇帝禅位,王陛下承天下之正统时,一些读书人,更是大书特书此事。
......
王巨军回忆往昔之事,不禁感慨万分。
那个小子的寿命是短暂的,仅有十四载。但其一生的意义却是重大的,为他铺垫了一块极其坚硬的石阶,助他再往上走了一步......
现在他已经走到了巅峰,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石阶了,自然不希望再牺牲一个儿子。
他深知,纵然是查这件事,也得做得密不透风。
廷尉秦云尚且算是个公道人,但缺少查案的本事,这件事若是交给他,估计查不出什么所以然,甚至有可能弄得满城风雨。
皇帝陛下细想之下,也未有什么好的人选?
“吕乐,你有什么建议?”
皇帝陛下是一个权力欲极高的人,事必躬亲,每日都在批阅着各种的奏折直至深夜......若是单看这位陛下的生活日常,这绝对是位圣君。
但不知为何,京都之外的各郡各县,都对这位陛下相当不满意,骂其“昏庸无能”“残暴不仁”......
这些民怨,王巨军自然不会知道——更多的时候,他都沉浸在自己的圣人之道中洋洋自得。
老太监受宠若惊,柳氏王朝时期,怕宦官擅权,所以对宦官有诸多约束。
原因无他,大余帝国,便是除了一个大宦官,先是该暴帝遗诏,再杀大余二世,使得大余帝国的江山,二十年不到。
高祖打下了天下后,对宦官可谓是堤防有加,甚至还令丞相监察宦官摄政。
吕乐是个很聪明的太监,所以他才能活得足够久,能成为王巨军最信任的人。
不该问的事情,他绝不会多问一句。
皇帝陛下想要知道的事,他也不会有所保留。
此刻他说道:“陛下若真的想查此事,应该选一位离朝堂甚远,且又有名望之人。”
皇帝抚掌道:“吕乐啊吕乐,你简直就是朕肚子里的虫子一般。”
吕乐面色惶恐地跪下,“老奴不敢!”
“我倒是觉得,柳千度甚是合适。”皇帝陛下背着手,幽幽说道,“充林的弟子,朕很是放心!而那位弟子也很聪明,当初靠着一些线索就看破邓家的阴谋,这件事交给他再合适不过了。”
老太监不解,为何皇帝陛下不把这事直接交付给充林?
转眼又想,若是结果对皇子不利,陛下不能轻易抹去充林,但却极好抹去柳千度这个籍籍无名之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