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司马迁传
59437900000008

第8章 入狱和受刑

这件倒霉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呢?

原来汉武帝征服了中国西方的小国,就像伸出了一条长胳膊,这条胳膊把北方的匈奴包围了。

天汉二年(公元前九九年),汉武帝准备停当,就决心对匈奴用兵。他这回发三万兵,又叫李广利带领,从酒泉出发,准备袭击天山的匈奴。

可是这时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站了出来,表示情愿舍命立功。这人叫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李家虽然说是将门,但辈辈受皇亲国戚的气,空有一身本领,总出不了头。李陵很能干、勇敢,射得一手好箭;他为人也正直和气,人们都喜欢他。他曾经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境内两千多里地,刺探军情。他为了防御匈奴,在酒泉、张掖一带训练了五千精兵。他想:自己本事不坏,有五千精兵,又熟悉匈奴的情况,这回打仗,该派到自己了。

可是汉武帝偏不派他打仗,只叫他去管粮草。他当然不愿意,他说如果发点兵给他,他可以单独打个胜仗。汉武帝说:“不行,我没有兵分给你了。”

李陵说:“没有骑兵,步兵也成。没有多的人马,就是那五千人,也保管能捣毁匈奴的老巢。”

汉武帝心里念头一转,觉得李陵出兵,至少可以吸引住匈奴的兵力,那么李广利就容易取胜立功了,就答应了李陵。但又怕这五千人白白丢了,也不合算,便又派了一个老将叫路博德的,带兵接应。路博德从前立过大功,现在要他当助手,心里自然不乐意,但又不敢正面反对,便上了个奏章说:“现在正是匈奴秋高马肥的时候,出兵不合适;不如等来年春天,臣带领五千人马和李陵在浚稽山[1]会师,准保十拿九稳。”

汉武帝看了奏章大怒。他疑心这是李陵夸下海口,反悔了,就支使路博德奏请缓期。这是欺君啊,实在可恶,就命令他们不得迟延,马上出兵。

这样,他们就匆匆出发了。路德博心里不乐,领着军队,稀稀拉拉,他哪里有心去接应李陵!

李陵从居延出发,走了三十多天,到了浚稽山。先把地形画好,打发部下陈步乐回去呈报汉武帝。汉武帝得了图形、情报,非常高兴,就当场提拔了陈步乐。大臣们也都顺口奉承,说李陵真是英雄,有才干,这是皇上的福气。

可是在前线的李陵,到底兵力太少,给三万多敌人包围起来了。敌人在山上,居高临下,攻击李陵。战争十分猛烈。敌人见李陵军奋勇,又摸不清他的兵力,就又增援了五万人马。这一来,李陵渐渐抵不住了,带去的一百五十万支箭已用光了。李陵军杀死了上千上万的敌人,可是自己的兵马也死了大半。更糟糕的是,有个小兵受了李陵的处罚,投降了敌人,他把兵少箭光的实情全说出去了。敌人心里有了底,就更凶猛地围攻李陵,李陵左冲右突,冲开一层,又围上一层,哪里冲得出去!就投降了。

汉武帝得到李陵降敌的信息,不禁大怒。那个曾经立功受赏的陈步乐,也吓得自杀了,大臣们有的不敢吭声,有的就说李陵该死。汉武帝问到司马迁对李陵事件的看法。司马迁讨厌那般只知奉承皇帝的人,他觉得自己是史官,应该有什么说什么,便说:“李陵是个人才。他孝顺父母,爱护部下,对朋友讲义气。他这回出征,原想报效国家,他作战也很勇敢,杀死上千上万的敌人。他孤军深入敌人的后方,得不到救援,最后失败了,他的功劳原是可以补偿过失的呵!人们说他投降了,依臣看来保不准是等待机会为国家立功。李陵平常少向人吹吹拍拍,所以他不能成为名将,现在人们也才说他的坏话。臣和他平素没有交情,就事论事,我看事情就是这样。”

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敌人可能是等待机会为国家立功,这只是他的希望。其实不论李陵有过多大功劳,投降敌人就是丧失民族气节。不过这番话却刺痛了汉武帝的心,司马迁说李陵“得不到救援”“少吹吹拍拍”,这不是等于指责他偏向亲戚李广利吗?汉武帝立刻叫人把司马迁抓下去,关进了监牢。司马迁也没含糊,就昂然进入了监狱。

那时入了监牢,有阔亲友讲讲情,花点钱是可以出来的,怎奈司马迁是个穷读书人,他没高攀过皇亲国戚,再说大臣们都是软骨头,谁肯出来说两句公正话,惹麻烦?司马迁就只好坐监牢了。监狱又湿又暗,管狱的如狼似虎,司马迁受到了说不尽的折磨。

更糟的是,第二年,传说李陵替匈奴练兵了。汉武帝更加愤怒,就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曾为李陵说过好话,就连带受到了最惨酷、最耻辱的刑罚:宫刑(就是割去睾丸,像太监一样)。

司马迁残废了,绝望了,他想自杀。可是他的史书还没有编写成呀,李陵事件以后,许多人许多事给他看清了,看穿了,他更觉得史书需要编写。这样,司马迁忍辱地活下去了。一切都为这个理想:编写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