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司马迁传
59437900000006

第6章 参加救水灾

汉武帝在泰山祭了天,就带着大队人马沿着渤海湾到了现在辽宁的锦县(现名凌海市),再越过内蒙古草原,回到京城长安。

祭天后来年年举行,规模和路线也都和第一次差不多。汉武帝祭天,不过是闹排场、摆威风,痴心想当神仙;可是司马迁跟随着,熟悉了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体会到了不少民间疾苦。

司马迁二十七岁那年,汉武帝第二次到泰山去祭天,路上逢上了黄河决口。决口地点在河南北部濮阳县叫瓠子的地方。那滔滔洪水,不知卷走了多少生命财产!汉武帝祭天,本是劳民伤财,但他硬说是替老百姓祈求幸福,眼前的水灾,真像和他开玩笑。

可是汉武帝是好面子的,他装作关心百姓,叫官员们都去堵塞河水。司马迁自然也参加了这工作。他和千万老百姓一起,把一根根的木桩打下,又抬来一筐筐的泥土填补河堤。

汉武帝却做些无补于实际的事,他把白马和玉璧投进水里祭河神,请求保佑。他还作了两首《瓠子歌》,来替自己辩解:

瓠子决了口呀,怎么办?

村子变成河呀,白茫茫一大片。

变成河了呀,地上不安宁,

水再堵不住呀,山也要漫平。

山要漫平呀,巨野地方的水又涨,

河道长了呀,堤又冲坏,

龙王出巡呀,为何还不回来?

要不是我出外祭天呀,

哪知道百姓受的灾?

替我告诉龙王呀,他太不仁,

河水泛滥不止呀,简直愁煞人!

啮桑那地方已经漂起来了呀,淮泗的水又满,

光看见水涨呀,水退可难!

这就是说,亏了他出来祭天,才知道民间疾苦,这当然是骗人的话。还有一首歌,是这样说的:

河水滚滚呀,流不止,

要把它堵住呀,真不易;

拿草来塞呀,丢下美玉来祭,

龙王答应退水呀,供应塞河的柴禾没来得及,

没来得及供应呀,这要怪老百姓,

光用艾灰呀,怎么堵得住滔天洪水。

快砍竹子呀,把桩打稳,

宣房的河堤塞好了啊,万福来临!

瞧瞧,堵塞决口,缺少柴草,汉武帝却怪到老百姓身上了。但瓠子的决口终于塞住,许多年的灾害消灭了。司马迁亲自参加了这次塞河工程,为人民的劳动深深感动。后来,他把这次工程,写进一篇谈治理河水的文章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