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京城念了十几年书,认识了很多著名人物,眼界扩大了,心胸也开阔了,可是老这么下去,见闻还是有限的。
司马迁二十岁那年,他父亲给了他一辆马车,叫他到各处去旅行。这是他巴望不得的,老待在京城真憋得慌。他在家乡时那种爬山涉水的兴致又来了。旅行,多好!旅行就旅行个痛快吧。
他出了长安,就往东走,先到淮水流域(江苏和安徽北部)。他为什么急于到这一带呢?原来秦朝末年农民曾经在这一带起义,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也在这里争过天下,汉朝的许多开国功臣也生长在这带地方。这些人和这些事,早就引起了司马迁的兴趣。凭他在家乡的经验,他知道民间流传的故事最生动真实、最有价值,他想,如果能在这一带采访一下,将来写出的历史可能会格外真切动人。
果然,他在这一带打听到的事迹最多。这里流传着陈胜、吴广的许多事迹: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在家干着农活。可是秦二世硬把他们抓去当兵,强迫他们到河北密云县(今北京密云区)去守边塞。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受尽长官的打骂。他们走到大泽乡(安徽宿州市北部),大雨下个不停,满路泥泞,十分难走。看来到达目的地准会误期了,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杀头。陈胜、吴广觉得赶去也是送死,不如反了,也许还会闯出条活命来!于是,他们领导九百多当差的起义了。接着各地人民都纷纷杀了本县的长官,起来响应。不到三年工夫,就推翻了秦朝。
司马迁听到这些故事,深深为农民起义的英雄气魄和正义行为所感动,他想:秦二世残暴不仁,老百姓恨他,他哪得不亡呵!他决心把农民起义的英雄事迹记载下来。
司马迁来到楚汉相争的古战场。项羽原来也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曾经声势赫赫,但是他后来固执、任性,终不免一败涂地。司马迁对他十分惋惜。接着司马迁又转向江南,到了苏州、杭州、绍兴,在这一带采访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他还登上庐山,想象着远古的情景:那时候漫天的洪水,大禹领导众人开出一条条水道,把洪水导入到大海去,这是多么伟大的气魄呵!
这时,他又惦记着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了。他到了长沙,到了屈原投水的汨罗江。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离司马迁有一百多年了。屈原是楚国人,楚国常常受到秦国的欺负。屈原主张抵抗强暴的秦国,可是楚国的国王和贵族贪图贿赂,甘心上秦国的当,他们不但不听信屈原的主张,反而排挤他、赶走他。屈原到处流浪受苦,但他仍然时刻关怀着祖国和人民。后来秦兵打进了楚国,他又没有报效祖国的机会,就悲愤自杀了。屈原死了,人们却一直纪念着他,人们把他投水的日子定作节日(端午节),那天,人们划龙船、吃粽子,纪念这个爱国诗人。
司马迁到了屈原投水的地方,望着江水出神。他同情屈原,替屈原抱不平,人民对屈原那么怀念,也使他深深地感动。
他从这里北上,到了山东曲阜,这里真不愧为孔子的故乡,到处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他在这里采访了孔子的事迹,又转到淮水流域,补上前次采访遗漏了的东西。他在路上缺过盘缠,挨过饿,可是一直兴致勃勃。他游遍半个中国,最后回到长安了。
司马迁这次旅行,不但满足了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许多见识,储备了写历史的宝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