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就是搞定人
5906700000091

第91章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让管理回归简单

在管理界,流传着杰克·韦尔奇的名言:“管得少,就是好管理。”韦尔奇认为,管理者没必要事必躬亲,什么事情都对别人不放心,粗鲁地干预别人的工作过程。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形成一个怪圈:上司管得越多,部属越束手束脚,并养成依赖、封闭的习惯,最后把主动性和创造性丢得一干二净。而且,领导者什么都管,最终只会累坏自己。

尤金·杜邦是美国杜邦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他是一个典型的专权者,凡事事必躬亲,大包大揽。在掌管杜邦公司之后,尤金坚持实行“恺撒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即****统治,绝对掌控管理权力。公司所有的决策和许多细微的决策,都必须由他来完成。所有的支票都由他亲自开,所有的契约也由他签订。他亲自拆信复函,做利润分配,周游全国以监督几百家经销商。

每次在会议上,他总是不断地问别人,别人一一回答。这种管理方式使杜邦公司的组织机构完全失去了活力和弹性,面对市场的变化,他们很难做出正确而及时的决策,导致公司遭受致命的打击,濒临倒闭的边缘。

而且尤金本人也陷入了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痛苦不堪。1920年,他因体力透支而去世,公司的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部长,也相继累死。

每每看到累死的管理者,就感觉他们的命运如此悲催。事实上,将管理者击垮的不是管理上的繁杂事务,而是他们自己。

在杰克·韦尔奇看来,要想通过“少管”达到“管好企业”的目标,领导者需要符合4个条件:

(1)精力。领导者的精神状态很重要,如果一个领导者整天打不起精神,不管是身体的问题,还是精神状态的问题,他都没法当好领导。韦尔奇认为,当领导者有充沛的精力时,他才能够激励大家实现团队目标。

(2)激励。领导不光要自己精神十足,还要能激发别人充满干劲。当领导者把权力下放给下属之后,他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员工活力,帮他们实现各自的目标。

(3)敏锐。平时领导者可以把权力交给下属,但是当团队遇到困难,在问题很复杂或两难的处境时,领导者必须有当机立断的能力,绝不能优柔寡断。

(4)实施力。实施力其实就是执行力,这一点韦尔奇看得很重。他认为,有些领导者充满精力,也能激励别人,也有决断力,但是做什么事情都虎头蛇尾,就是出不了成果,这对团队的影响非常不好。领导者只有充当执行力的典范,才能在部属心中产生威信。

越是放心不下他人的领导,越是喜欢从头管到脚,结果越管越独断专行,反观部下依赖性越来越强,不仅丧失了原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还会做事畏首畏尾,在无形中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管得多并不是好事,但管得少也要能管得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无为而治”,让每个人都学会自我管理。

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拍板,这只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企业领导人不要死抓权力不放,要舍得让下属表现,敢于让他们放手去做。被称为鞋业大王的环隆企业集团创始人蔡长汀,不仅敢于放权,更敢于把权交给“外人”,这也正是环隆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之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蔡长汀四处开疆扩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分公司的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多,除了“环隆电气公司”和“美国国际开发公司”交由儿子和女婿管理外,其余分公司均是年轻精明的青年管理者。

当时,蔡长汀这种大胆放权的做法并不为人所理解,不少人都认为他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事业拱手送给了外人经营。对此,他却十分想得开,“交给后生小子啦,我乐得当太上皇不管事啦。”蔡长汀管得少,也很少过问每笔生意的成败,这就让他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寻找信息,开发市场,联系国际业务。

在管理上,蔡长汀的秘诀只有十六个字,即“一曰知人,二曰善用,三曰放权,四曰无私。”一方面可以让下属独当一面,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养精蓄锐,看准商机和市场,随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

这也管,那也管,这并不能证明你管理本事大,而恰恰说明你管得不够好。好的管理是不再需要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少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不少公司原本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结果因为领导管得太多,反而让这些制度成了摆设,原本简单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复杂。

所谓“君忙国必乱,君闲国必治”,企业管理者也是一样,管理的本质在于把事情交给他人去做,既然给了下属职务,那么,就要将相应的权力也交给对方,“扶上马,不撒缰”的做法只会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对公司的发展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