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就是搞定人
5906700000090

第90章 不要当救火队员,让员工自己解决难题

中国古代有一个“吴牛问喘”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名叫丙吉的宰相去吴国巡视,在路上,他遇见一群乡民打架,有个乡民被打死了。对此,他竟然不予理睬,催促随从快点赶路。

走到不远处,丙吉看见一头牛在路边不停地大口喘气,于是立即叫人停下来,向当地百姓调查这头牛为何会大口喘气。

丙吉的举动让随从们十分不解,于是随从问丙吉:“为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你不去理会,却如此关心一头牛的性命呢?”

丙吉说:“路上打架杀人之事自有地方官吏去管,如果我去过问,就是越俎代庖;而在温度不高的天气,牛大口喘气可能是瘟疫的前兆,这关系到民生疾苦,这些问题地方官员一般不会注意,我作为宰相,肯定要调查清楚。”

故事中的丙吉不去过问路人打架杀人事件,而是去调查牛为何大口喘气,正是因为他清楚自己作为宰相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对于那些不该自己干的事情,他选择让地方官去处理,这样既避免干预下属工作,又避免给自己增加负担,以便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该做的事情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一定要给自己准确定位,明确什么事情是自己该做的,什么事情是自己不该做的。对于那些不该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员工自己去解决。这就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即使你精力再旺盛,你也不可能拥有“分身术”,你也只有两只手。如果公司停水了你管,公司断电了你管,员工上班迟到、早退、抽烟你还管,那么你整天就陷入这些琐事之中,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时刻追在问题后头,你又怎么有精力思考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呢?

柯建是某公司的企划部总监,每当他和朋友谈及近况时,他就会说:“最近忙死了,公司有新品上市的企划,我要做产品定位、广告创意、软文写作、上市活动设计、物料制作等等一大堆的事儿,我还要巡视市场、拟定促销方案、媒体购买和执行促销活动……”

朋友们感到奇怪,就问:“你是部门的领导,你手下还有一帮人呢?他们干什么去了?怎么都由你来干呢?”

“他们?别提了,他们有他们的事做,况且这些事他们也做不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当柯建忙碌时,他的下属们都在做什么。

当柯建坐在电脑前面苦思冥想几个小时,只为写一个企划案时,他的下属们已经浏览了很多网页,然后在互联网上看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NBA直播;当柯建为了制定一份新的市场管理制度,把头皮都抓破了时,他的下属们已经聊完了国内明星的花边新闻,开始将话题转移到科比的风流韵事上了;当柯建为了一份印刷品、几样物料、一则报纸广告,多次往返于公司与印刷厂、与广告公司、与报社之间时,他的下属们正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吃着零食,天南海北地神侃瞎聊。

为什么柯建不将手头的工作分一部分给下属做呢?他完全可以安排下属做市场调研,安排下属负责软文写作,安排下属拟定促销方案。难道他担心下属做不好?如果他的下属连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都无法胜任,那当初公司又为什么经过层层筛选,将这些人招聘进他的部门呢?

请不要笑话柯建,因为很多管理者和柯建有类似的表现——上班比谁都早,下班比谁都晚,做的事比谁都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而他们的下属却闲得没事可做,只好通过上网、游戏、看新闻、聊天来打发时间。管理者为什么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呢?因为很多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事情,都被他包揽下来了,结果导致下属没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让下属感受到领导的不信任,极大地打击了下属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怎么可能带好团队呢?

当今社会,企业处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要想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管理者就有必要整合全体员工的智慧,迅速地制定决策以把握市场良机。这就要求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让员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力,而不必层层上报、等待审批。

在这方面,美国达纳公司就做得很好,他们充分尊重员工的自主性,给员工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他们认为这对员工来说是一种信任,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信和潜能,同时也是锻炼员工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果你也能够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注重提高员工自我完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得到信任和鼓励的员工肯定会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从而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使企业的工作绩效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