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幽微灵秀地:试评红楼
5890500000056

第56章 (56)

繁华似锦的贾家内囊已经空虚,百年的鼎盛之家再也无法躲避它衰败的命运。一种阴翳的浓愁在这看似繁华与热闹的光鲜外表下笼罩在大观园中,悲凉之气象躲不开的迷雾一样在贾府中蔓延,并直侵每个敏感生命的肺腑。因此那预示着湘云与黛玉不幸命运的诗句便由心而发、脱口而出了,这是她们难逃的宿命,是她们的敏感与聪慧将这不幸提前预知!只是她们身处这颓废的生活与难逃的愁绪之中,一时并未能明了自己的先知与先觉,倒是妙玉这个世外之人有着更为超然和敏锐的洞察,她从这悲凉凄楚的诗句中读出了颓败与萧瑟的气数,她对未来有着一种更为直接和敏锐的透彻!

我们只知妙玉那已故的师父精演先天神数,对于这深奥玄妙的知识妙玉到底得到了几分真传?直到此处我们才第一次看到妙玉的深厚。对未来的预知来源于对现实存在的全然透彻,它需要一种敏锐而全息的洞察,这样的知识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只有具有上上智的人才有可能窥得其中玄奥。在妙玉听到那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后,敏锐地洞察到了悲凉的气息和不幸的预兆,因此从山石后转出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湘云洒脱风流,黛玉高标超拔,但此时却都敌不过这个世外之人妙玉对红尘的警醒与通透。妙玉是一位奇女子!她在灵魂一次次的历练中智慧已被开启,她已逐渐走入了一个更为敏锐而全观的高度,她的心灵对这个世界有了全然而超时空的洞察!

命运的坎坷与灵魂的历练终于使妙玉获得了一种超然的智慧,她沉静而坦然地安住于孤独之中,洒脱自在。她独自赏玩清池浩月,聆听笛声幽怨,再遇湘云黛玉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此时我们既看不到妙玉形只影单的忧愁,也看不到凄凉颓废之气对妙玉的侵扰,我们看到的是妙玉的清澈与自在,这是一种无喜无忧的坦然与自由!妙玉已从烦恼的淤泥里重生,一朵芬芳的荷花在心底绽放,它的光芒通彻无限的宇宙,将一切烦恼的瑕疵都化为乌有!

此时的妙玉已安住于超然自在的孤独之中,并在这样的实相中享用着自己生命的乐趣!妙玉获得了无障碍的自由,此时的她安住在大自在的极乐境界,这样的境界无喜无忧,明澈的象天空里的那轮皎月,丰富的象清池里泛起的层层涟漪。她的自由来源于她的坦然,因为这坦然是无一丝扭曲的完美和谐!一个新生的孩童也许并不能意味着崭新的生命,而一个能从一切烦恼中超拔而出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新生,因为她将具备完全不同的生命内涵和意义,她将拥有一颗没有一丝瑕疵的完美心灵,生与死的涵义将变得完全崭新!

再看妙玉兴致极高,竟要续湘云和黛玉的联句。妙玉作诗之前所说的几句话语最为有趣,“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本来面目”这四个字我们或许应该把它当做一句警人的禅语去解读,“本来面目”就是不被虚妄干扰的真实。

曾经的妙玉被种种虚妄与分辨所困惑,而她此刻却悟得了要不离真情真事的回归到本来面目,谁能说这里面没有生命最根本的真知与全身心的体悟?而“搜奇捡怪”四字是妙玉对湘云和黛玉的劝慰和建议,但更是对自己最为深刻的反省,因为妙玉从没有真正拥有过进入生活的自由,她一路走来一直是被困在搜奇捡怪的小径之中,她曾经的偏颇真是无人能比、让人纳罕,因此她最懂得其中的束缚与狭隘,而今天她要坚定地回归到生命的本来面目!既然要坚定地回归到本来面目,妙玉就毫无躲闪地直言不可失却了“闺阁面目”,妙玉是一个在空门中的修行之人,她曾是一个“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人,但是她此时却坚定地提出了自我的“闺阁面目”!“闺阁面目”才是妙玉真正的本来面目,这是上天赐予她这个生命的禀赋,只有在这最真实的存在里才会有不被扭曲的天真!妙玉的回归是一种强有力的回归,她穿透了一切障蔽坚定地回归到了自我生命的真实!

面对真实就是最大的解脱,因为安住在真实里就不会再有一丝的扭曲,与真实在一起不需要抗争也不需要逃避,欲望就是欲望、渴望就是渴望、烦恼就是烦恼……,而这一切构成生命完整的存在。生命是一个因缘合和的短暂存在,珍惜这个短暂存在里的全部,这就是真实!因此,妙玉坦然了,她坦然地面对自己身为女子的生命,她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处境,她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烦恼,她活在了没有一丝控制的自然里,所以她的心灵获得了解脱。

因此我们在她的诗里读到了“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句子,这诗句无一丝遮掩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以及情思的孤独,对于青春的激情以及幽微的情感妙玉再也不去躲避或压抑,她让它坦然的存在,她也全然的享受着这样的情思与这样的孤独,因此这存在是如此的健康而动人。妙玉是一个在空门中修行的女子,她一直生活在世俗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了知红尘中的污浊与险恶,因此我们读到了“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这样的诗句,在她的诗句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有世路的艰难与险恶,更有一种造化的浑然和不卑不亢的洒脱姿态,这样一种对待红尘与命运的超凡姿态决非一般凡夫可以企及!妙玉的诗不但没有失去闺阁的面目,而且更拥有一种冷静的透彻和完全的超然。“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这是在生命的激流中永不迷失的坚定!这样的诗句里有妙玉对人生的明了和自信,有她对生命的了悟和独自探索的坚决,这坚决与自信来源于她获得了人生的自在与真实。平静的心灵拥有无比的力量,是这样的力量让她看清楚了人生的路径,再也不会迷茫。如果获得了对生命的深刻洞知,获得了如如不动的平静力量,那么愁与悲又怎能来损伤这样的生命呢?“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这样的诗句自然就会由心而发了,这是生命的真境与禅境,这里面蕴涵了生命最奥妙的真意!妙玉的诗是一挥而就的,这一挥而就里有纵横的才情,更有慧由心生的自然,这就是修炼中的妙玉,一个克服了种种障碍不断向生命本真回归的妙玉!

心灵的自由与不自由只有自己知道,外人只能看到她对待事物的不同姿态,而这姿态里蕴涵了微妙的心理成长,这姿态里透露着一个人的全部秘密。在前面栊翠庵品茶一节中,我们看到妙玉将贾母等“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而在此节中我们看到“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前面我们感受到的是冷漠,这冷漠来自于高傲,而正是这高傲扭曲了妙玉的心灵。后面我们感受到了温情与自然,因为这时妙玉的心里已经没有扭曲,有的只是不被搅扰的平静。而这样的一个细微的变化,这样一个细小姿态的不同包含了妙玉成长中的昨天和逐渐成熟了的今天,在这细小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心灵的困扰与自由。妙玉身处的大观园走向了颓废与衰败,但妙玉的心灵却走向了平静与喜悦。

妙玉的悲剧仅仅只是命运的悲剧,这悲剧里虽蕴涵了全人类的不自由以及痛苦的挣扎,但在她的悲剧里我们还是看到了深刻的启示,因为一条崭新的路径,一条通往灵魂自由与极乐的路径在不妥协与无畏探索中生成,并坚定的将不幸的命运抛在了身后!妙玉向我们展现了心灵修炼的孤独过程,这个过程在平静浅淡中完成,但它却是生命内部的一个巨大革命,这过程展现了生命的成长与成熟,在妙玉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困惑与挣扎,在妙玉逐渐的成熟中我们看到了坦然与和谐。深刻的幸福源于自我的内心,命运可以将灾难降临在妙玉的头上,但它却夺不走妙玉心灵深处的平静与喜悦!而这从心底里溢满的喜悦,就是一切圣贤要告诉我们的关于生命的全部真理与奥秘,这就是佛陀要指给我们的涅槃境界,它是一种超越苦难命运、生死有限的绝对自由,完整的自由!

如美玉般洁净的一颗灵魂,经过佛法的历练、孤独的探索终于化现出了无限的微妙。即使这块妙玉将会陷入泥沼之中,也无法改变她高洁的品质和夺目的光彩!开悟仅仅只是生命的一个起点,而不是最终的圆满!妙玉挣脱了生命的混沌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而以后的一切都将是崭新的未知和自由!妙玉为自己精心浇灌着一颗圆满的种子,这颗珍贵的种子种在每个生命的最深处!让它霉烂或是发芽都取决于你!愿我们能从妙玉的悲剧命运里获得启示,让那颗圆满的种子以真实做为土壤,发芽、成长、茁壮!

自由是一切宗教的最高归宿,是一切灵魂的最深护佑,是一切生命的至上幸福!

2007-8-27

###党治国先生点评

《山中高士晶莹雪――试论薛宝钗的人生境界》

堪称“成熟”之佳作,自然不同凡响。

党治国2006-8-5

《愁多焉得玉无痕――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奇文奇评。至纯至淫,红楼绝响之音;因情悟道,石头点金之笔。

党治国2007-2-8

《人间万姓仰头看――试论贾雨村形象》

小雪:竟读大作,与其姊妹篇珠联璧合,堪称佳作。岂惟出自对《红楼》之独到感悟,更显示对现实之深切体味。悲悯之情,溢于言表;普渡之德,情不自禁。

党治国2007-3

《世外仙姝寂寞林――试论林黛玉的诗情人生》

惟贤知贤。不知宝钗,不知黛玉与宝钗之间的闺阁友情,便不知黛玉;不知宝黛之间的爱情,便不知黛玉。作者既已评论了宝钗和宝黛爱情,对黛玉的评论便自瓜熟蒂落。作者无愧《红楼梦》问世以来之第一知黛玉者。

党治国07-5-22

《云空未必空――试论妙玉悲剧命运的内涵》

晓雪关于妙玉的这篇评论文章,我仔细阅读了两遍,意犹未尽。据作者说,这是评论《红楼梦》系列文章的倒数第二篇,以我看来,这篇评论堪称她系列评论的压卷之作,理应置于全书之末。晓雪对于《红楼梦》总的评论,归结为“因情悟道”四个字。然独有妙玉之“情”,最为独特,融世俗之情、男女之情、宗教修行之情于一身,而世上万千男女,谁都难逃此三情的困扰。

作者揭示了妙玉在灵魂一次次的历练中智慧是如何被开启的,她如何逐渐走入了一个更为敏锐而全观的高度,其心灵对这个世界有了全然而超时空的洞察!

作者以其细腻的分析和慈悲的情怀,指出妙玉如何从烦恼的淤泥里重生,一朵芬芳的荷花在心底绽放,它的光芒通彻无限的宇宙,将一切烦恼的瑕疵都化为乌有!

作者以其独一无二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妙玉心灵修炼的孤独过程,这个过程在平静浅淡中完成,却是生命内部的一个巨大革命;这过程展现了生命的成长与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让读者看到了妙玉的困惑与挣扎,看到了妙玉在逐渐成熟中的坦然与和谐。

晓雪在文中三次重复:“自由是一切宗教的最高归宿,是一切灵魂的最深护佑,是一切生命的至上幸福!”这句点睛之言,本该是一部《红楼梦》对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党治国2007-9-3

《肆行无碍凭来去——试论富贵闲人贾宝玉》

李晓雪女士近期脱稿的《肆行无碍凭来去——试论富贵闲人贾宝玉》,是她新评《红楼梦》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也是全书的总括。关于贾宝玉,先前已有《意淫》论及,此文进一步展开,论述了贾宝玉如何在有限的人生里舒展人的无限自由,论述了贾宝玉这个微小的生命如何将触角伸向无穷的宇宙,将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连贯与交合。

作者对于贾宝玉的评价,不但超越了中国文化中的英雄情结,特别超越了对于构成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或者绝对否定或者绝对肯定的极端观点;从“道”的高度,对于长期困惑争论的问题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道”是信仰的实质,而包括“儒教”在内的不同宗教则是信仰之具体的有限形式,因此,信仰高于宗教。韩愈认为为人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而历来的大师,除了不毁谤任何信仰形式,都传道不传教,不将任何信仰的形式绝对化。曹雪芹无愧于不朽的文化大师,通过《红楼梦》为世人展现了因情悟道的“法门”,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无所不在的“人能弘道”之博大精深文化内涵。

党治国20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