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44]
黛玉这从胸中喷薄而出的《葬花吟》,缠绵悱恻、反复感慨,展现了敏感生命极为复杂丰富和惆怅悲愤的情感,随着一句句诗词在情感上的推进,对生命归宿的探求也在层层深入。那怜春、惜春、恼春,对红颜易逝、生命飘零的感伤,与无人怜惜的凄冷、风刀霜剑的炎凉和净土难觅的悲愤,层层叠叠的在心头翻涌,这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使得满腹的愁思象横天的飞瀑,直泻万里!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怜惜春花的浓愁满腹满天,将我们带入了飞花落红的暮春时节,这飞红弥漫着的愁绪将黛玉淹没,也将读者淹没!“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暮春的浓愁化作无限惋惜与怜爱的葬花之举,此情此痴绝响千古!满地的落花让黛玉不忍践踏,可柳丝榆荚却没有这样的情谊!“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这样的无情怎能不让人感慨悲愤呢?可偏偏不只是柳丝榆荚无情,梁间的燕子亦是无情“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梁间的燕子因春而来,用香泥筑起的新巢犹在,但对此时漫天凋零的飞花却无心眷顾,这样的无情凉透肺腑,这样的无情实在难诉!这样的无情虽已让人深深的感伤与悲愤了,可还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苦。黛玉一次次深入的思索与情感的层层递进,使得悲愤感伤之情已到了无以言表的深处,一个情感的高潮在此处被掀起!此时那句“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叹不仅是黛玉的肺腑之音,这无法排遣的浓愁与痴情也从我们的肺腑中流出!谁说此时只有黛玉的眼中有泪,难道我们读者不也是泪眼婆娑、情不可止了吗?
一朵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万古长空的宇宙中,人何尝不象一朵花一样刹那即逝呢?艳丽的桃花会随风而落,难道我们的青春与生命就不会随时飘落吗?人的生死和花的开落在本质上难道是有区别的吗?这样的区别可能只是“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的更深惆怅。一朵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交相呼应难分彼此,“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这是对花的感叹,更是对我们人类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感叹!“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面对花的开谢,领悟人的生死,从对花的惋惜之情,得到了对自我个体生命与命运的感慨,再又推到对一切有情的无限伤怀,这感慨缠绵之意怎能不愁杀这个葬花人呢?由此而来的眼泪定当颗颗都是深红的血泪!我们刚刚还是泪眼婆娑,但读到此处定然已是泣不成声了!
即使我们已经泣不成声,可黛玉的惆怅缠绵之意仍郁结在胸中未得尽情发散。“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虽然葬花已毕,残红已得到了干净的去处,可葬花人的浓愁仍在继续蔓延,伴随着孤灯冷雨,胸中那种种伤神之事,铺天盖地而来,难理难断。“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是怜、是恼、是来、是去、是无言、又是不闻,这纠葛着的情感层层来去,反复在胸中翻滚。
这翻滚的情感又将黛玉带入了伤感的昨宵,那无法言说的痴情与伤怀,此时是挥之不去的惆怅,在胸中隐隐作痛,“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纠缠着的情感与思想,伤害着黛玉本来清净澄明的精神,使她辗转难眠!难道黛玉错了吗?直入痛苦的深处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将痛苦穿透将会有另外一个世界展现!如果我们选择逃避,那么痛苦这道黑色的围墙就会始终竖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身陷情感的巨海,最好能象黛玉这样对痛苦无所畏惧,直入这巨海的深处,直入漩涡的中心,受困的生命必然会从上面超然而出,东南西北的围困不能堵死全部路径!“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是黛玉通过探索而得到的出路,这出路使得黛玉顿时从痛苦的纠缠中超拔而出!
可这超拔而出是生命的至境吗?黛玉在痛苦探索之后的得到,却转瞬即逝了!“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样对灵魂的拷问不可躲避!这拷问是整首诗歌的灵魂,也是整首诗歌的高潮,这样的高潮向我们示现了一个生命探索的瓶颈,因为它直指生命的空相!面对这样的空相,这生命的实相,无处可依的生命的去处应该在哪里呢?“质本洁来还洁去”才该是我们一切生命真正的归宿吧。黛玉这因惜花而来的对生命的感叹,带领着我们进入了那个永恒的虚空!这虚空并非死寂,而是能孕育一切生机的本初,这虚空是我们一切生命的本原,也是我们一切生命的归宿!懂得了永恒的虚空,对短暂的拥有,我们现在的生命、我们所拥有的爱情、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全部生活,这时我们都将会有更深的感触。
这感触让我们对生命将会倍加珍惜,使我们会珍惜一切因缘,珍惜现在所有的存在。有了这样的了悟,黛玉的情感将会变得更深更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感慨将直触灵魂,这样的感慨将带给黛玉一次情感的颠峰体验,这样的感慨也将我们带入了情感的高潮!黛玉的诗句将生命的艳丽直指向了永恒的虚空,读到这里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5]的法语不禁在我们的脑海久久回荡!只有在透彻了生死之后,透彻了存在和虚无之后,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才会真正懂得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黛玉的诗歌将我们带入了浓情的高潮、生命艳美与幻灭的高潮,无法化解的愁情意绪向我们席卷而来!在这慷慨悲壮的哀音之后,她直指生命的空相,那永恒不变的宇宙之源、生命之源!
诗言已尽,余味无穷!读完《葬花吟》之后,怎能不令我们感慨良久呢?那诗句之后的无限意韵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难怪脂评在此后批道:“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46]文字仅仅只是一种方便,它有太大的局限,待到生命的真意示现之后,它便一无用处了!《葬花吟》所给我们示现的生命真意更在言语之外的静默之处,那空性与悲心双运的无限密意只可神会!
我们再来看宝玉听了《葬花吟》之后又是如何: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47]
正如脂评所言:“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48]宝玉听了黛玉这悲愤缠绵的《葬花吟》之后,这个天性聪慧灵秀之人怎能不有感有思有悟呢?“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诗句让宝玉先从黛玉的花容月貌想起,想到黛玉的花容月貌有一天无可寻觅,那么大观园中女儿们的花容月貌也都到了无可寻觅之时,那么自身又会在哪里呢?自身尚不知何往何在,那么眼前的这一切难道都是真实不逝的吗?宝玉这样反复的推求,超越了时空,使他透彻了世间的真假有无,小我顿时在广博的宇宙与时空中失去了,融入了恒久的虚空,这可真是“逃大造,出尘网”了!脂评在此处道:“非大善知识,说不出这句话来”[49]真是评得甚确!黛玉的《葬花吟》和宝玉的有感有悟,整整一大篇的缠绵与高亢,在“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的禅语中收住,这样一种面对存在无一丝执着的坦然,也许才该是我们享用有限生命的姿态吧!
没有开悟的人是无法懂得爱的真谛的,真正的爱是生命成熟的硕果。爱情的深度和广度是和生命同等的,爱情中的磨难促使着生命成熟,成熟的生命才有力量享用爱情的果实。宝玉和黛玉在爱情中成长成熟,领悟生命的真谛,爱情是一个路径,一条通道,他直入生命的本原。对爱情的探索正如同对生命探索一样,需要强而深的生命力。宝玉和黛玉在这条情路上走得坚决而有力,他们穿透了生命中一切虚相和磨难之后,定当得到丰盈的收获。
我们再往下看: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
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 “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