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的结构与功能
咽位于鼻、口与气管和食道之间。在医学上称为咽或喉,具有下咽、呼吸和发声等功能。
咽是鼻腔和食道中间的漏斗状部分。看一下嘴的深部,口腔呈逐渐变为狭窄。该部分的上方是软腭,其前端是悬雍垂,左右为舌腭弓。在其根部可见核桃状的物体,这是腭扁桃体,其里面很开阔,为口咽。其上方向软腭的后方开阔形成鼻咽,向下方开阔形成喉咽。在鼻咽有咽鼓管隆起和咽扁桃体,喉咽有舌扁桃体。
咽粘膜的知觉主要是由舌咽神经和咽神经丛所控制,而肌肉的运动主要是受迷走神经控制。
咽的首要作用是调节空气的流通和咽下作用。另外,扁桃体可以产生免疫抗体,这对生体的防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喉是位于气管上部的发声器官,与气管相连。整个喉由数个软骨、肌肉、韧带、粘膜等组成,通过结缔组织和肌肉等与音骨和口腔底相接,其中央有声带,声带之间的缝隙叫声门。
喉的主要作用是发声。声带是呈V字状排列的两根白带。当左右两侧的声带在声带肌的作用下密切相连而使劲呼气时,声带就会振动而发出喉原音。这个原音通过咽、口腔、鼻腔的共鸣,就会变调并变成语言。
正常呼吸时声带会张开,当异物进去后,受其刺激整个喉会发生强烈收缩,接着就会进行很强的呼出,这就是咳嗽。但是,在下咽时,由于从一开始声门就关闭,所以食物不会进去。
牙齿的结构与功能
人在出生后7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6岁左右开始换成恒牙。其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左右各5颗,上下合起来共20颗。
恒牙按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双尖牙、第2双尖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的顺序排列,上下左右共32颗。
牙齿分牙冠(露在外面的部分)和牙根(深入颌骨中的部分)两部分。
牙冠表面由身体中最硬的组织牙釉质覆盖,牙根的表面由同骨的构造一样的牙骨质覆盖。
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面为牙本质,其中有柔软的牙髓。牙髓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掌管牙齿的营养和感觉。
牙齿除有咀嚼食物,即咬碎、磨碎并与唾液混合的功能以外,还可帮助发音。另外,牙齿也是创造嘴部完美形态的重要因素。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由上颌骨、下颌骨、腭骨支撑,是由唇、颊、腭、口底所围成的器官,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有舌、牙齿、牙龈、牙槽等。口腔最重要的作用是咀嚼。咀嚼是以下颌骨位于耳孔下的颌关节为轴进行活动,是下颌牙向上颌牙咬合的运动。其中有许多咀嚼肌和神经发挥作用,从而使咀嚼运动顺利进行。
唇
具有闭合口腔的作用,外侧为皮肤、内侧覆盖粘膜。
颊
在咀嚼时,将食物集中送到牙的咬合面上,以便彻底咀嚼。另外,还具有使口张大的功能。
腭
位于口腔和鼻腔之间,腭的前2/3的粘膜下有骨质,称为硬腭;后1/3的粘膜下无骨质,称为软腭。软腭在咽下食物时,闭合后腔鼻,不使食物进入鼻中。
口底
是指舌和唾液腺的所在部位,为很薄的粘膜所覆。
舌
由许多横纹肌组成,运动非常灵活。除了咀嚼和吞咽以外,也能帮助发音。另外,在舌上有味觉细胞等组成的味蕾小体,主管味觉。
牙槽骨
在上颌骨和下颌骨有包裹牙齿的牙槽骨,以支撑牙齿。牙根所进入的窟窿为牙槽窝,在牙根和牙槽骨之间,有叫牙周膜的结缔组织,将牙根牢牢固定在牙槽窝内。
牙龈
牙槽骨上面覆盖着牙龈。健康的牙龈一般呈鲜艳的粉红色,但有的有黑色素沉着而呈褐色(这不是病)。牙龈是被很厚的上皮层覆盖的粘膜,对饮食物及其他的外来刺激有很强的抵抗力,即使受伤了也会很快再生。
唾液腺
除三对大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外,在口腔粘膜上还有无数小唾液腺。这些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成人每天约为l升。
唾液的作用,一是使口腔粘膜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以保护粘膜;二是与食物混合,使之保持适宜的柔软度,以便咀嚼和下咽;三是溶解食物,使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四是唾液中的酶可分解淀粉;五是清洗牙齿和口腔,以保持清洁等;六是具有酶和抗体,对抗进入口腔的细菌和病毒;七是还具有血液的成分。
口腔粘膜
覆盖整个口腔(除牙齿以外),表层是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其下是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走行的固有层。口腔粘膜的这种构造与其表面总为唾液所湿润的状态,对保护口腔不受来自外界毒物和毒气的损害、酒和烟的刺激、食物的冷热刺激、进入口腔的细菌所释放出来的毒素和酶的作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腔粘膜因部位不同,其构造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与该部位的作用有关。比如,在硬腭和舌上,粘膜既厚又结实,表层一般角化,这是咀嚼食物时,挤压食物和移动食物所必需的构造;牙龈的粘膜很厚并显示出角化倾向,是为了能牢固地附着在齿根上及咀嚼食物时流动通畅。
唇的粘膜之所以很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触觉和温度觉作用;最薄的舌下粘膜和唇粘膜,具有吸收各种物质的作用。口含片和舌下片就是利用这一吸收作用而制造出来的药剂。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由头顶至脚底包在人体表面,将机体与空气隔开,可预防外界对人体的机械刺激与化学刺激,炎热时可通过皮肤出汗来调节体温。皮肤的作用很多,如果没有皮肤,人的生命就难以维持。
结构
皮肤上有无数个纤细的沟,每个沟都成菱形交叉,即使用肉眼也能够看出来。皮肤上有毛,汗腺向表皮开口,汗腺用肉眼看不见。皮脂腺与毛根相连,皮脂经导管排入毛囊或皮肤表面。皮肤可分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织三层。
表皮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组成。基底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分化为其余各层细胞,成为角质层细胞后脱落,形成皮屑。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时间,约为3周左右。
角质层细胞含角蛋白,细胞膜厚,有预防外界刺激及水、化学物质渗透和细菌侵入的作用。
真皮位于表皮下面。向表皮底部伸出许多乳头状突起,为乳头层,与表皮突起相连接。乳头层内有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乳头层下有较厚的网状层。真皮下为皮下组织,其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
功能
皮肤的作用,用一句话说,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刺激,使体内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机械刺激具有某种程度的抵抗力和弹性,不太大的力量不会使皮肤剥落。
2.皮肤的黑素细胞能形成黑素,黑素可以减轻日光对细胞的损伤。黑种人的皮肤强健,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人的皮肤要强,原因就在于此。
3.皮肤表层能防止水分侵入。目前在空气污染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物质,可溶解在皮肤表层的汗液内,由于角质层的保护作用,使之不容易侵入。溶解于油类的化学物质也不可能轻易侵入。但有些物质可通过毛根侵入体内。当皮肤受伤以后,即使是很小的外伤,水分也容易侵入。
4.预防空气中化学物质的侵入。气体状态的化学物质,能在皮肤外层的薄脂肪层溶解,然后通过毛孔侵入体内。不过,其侵入量甚微。
5.预防细菌侵入。细菌不会侵入正常皮肤。
6.调节体温。外界温度高时,通过出汗以降低皮肤温度。另外,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向外界放散热量,从而保持体温恒定。对于寒冷,则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皮肤温度下降,减少散热,减少出汗。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由植物神经支配,由大脑中枢统一指挥。
此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各种感觉,如触、压及温觉感觉,还有干、湿、光滑、粗糙等感觉,因而能感受外界多种变化。
7.预防皮肤粗糙。青年人的皮肤有光泽而且显得湿润,老年人的皮肤则没有光泽,这是由于皮脂腺排出的脂质在发挥主要作用,脂质还能溶解汗水而使皮肤湿润。
汗腺的结构与功能
毛发与指甲、汗腺和皮脂腺,称为皮肤的附属器,从发生学的角度上看,同皮肤表皮一样,与其他皮肤成分一道创造皮肤独立的器官。
小汗腺
小汗腺遍布全身,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腺体排泄管,上升直达表皮突起,然后在表皮中呈螺旋状弯曲上升,与皮肤表面的汗孔相接。
小汗腺分泌的汗液无色透明,同尿的成分基本一样,呈弱酸性,稍有点臭味。
大汗腺
青春期才开始发育。腺体大都在皮下组织里,主要分布于腋下、脐部、外阴等处,排泄管开口于毛囊。
大汗腺的分泌液很浓,粘性大,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分泌物本身无特别气味,经细菌分解后,有一种特殊的臭味。
汗的作用
主要是调节体温。另一方面,能排泄大量水分和代谢产物,以辅助肾脏的作用。分泌于皮肤表面的汗液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皮脂)混合后,变成一种弱酸性的乳剂,使皮肤表面为脂肪膜所覆盖,因而可预防细菌繁殖,并保护皮肤免遭化学刺激。手掌和脚心没有皮脂腺,所以容易发生皲裂和裂伤。
毛发的结构与功能
毛发从毛囊中向皮肤表面大约呈24°~50°的角度倾斜生长,附近的毛也是按同一方向排列,这种状态称为“毛行”。因此,既可以用梳子梳,也可梳成发髻。
伸出皮肤表面的部分叫毛干,位于毛囊中的部分叫毛根。毛根根部的膨大部分为毛球。在毛球的底面内凹,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突入其中,称毛球。与毛乳头相连的上皮细胞,称毛母基。
毛发的新生和脱毛
毛母基为了制造新毛,可从毛乳头的毛细管中吸取营养。毛乳头的作用良好才能使新毛顺利成长,并且不易脱落。头发每天大约能长0.2~0.5毫米,如果毛乳头的功能受损,毛发就脱落。
毛发在毛球下面的部分是活着的,其他长出皮肤以外的部分是死的。因此,即使把头发剪下来也不致腐烂,并能长时间保持其形状。
毛发的颜色
毛发的颜色由黑素决定。黑素多,变成黑色;少则会逐渐由褐色变成金黄色;当黑素消失后,会变成白色。
毛的黑素由位于毛母基内的黑素细胞制造,毛细胞带着这种黑素长出来。当黑素细胞被破坏后,就变成白毛。老年以后出现白发,原因就在于此。另外,毛的光泽与毛中的空气有关。空气越多,越光泽耀眼。
毛发的生长周期
毛有很硬且黑的硬毛(头发、眉毛、睫毛)和细软且黑素又少的汗毛(软毛)两种。这些毛并不是“长生不老”,经过一定的时间会自行脱落,叫“自然脱毛”。每天能自然脱落60~90根。
毛发成长的时期叫做成长期,成长停止而脱落的时期称为停滞期。这两个时期周而复始地交替出现,称为毛的生长周期。这个周期男性为2~4年,女性为3~6年。这个周期越长,毛也长得越长。眉毛、睫毛、前发之所以短,是因为生长周期短所致。到了老年以后,眉毛之所以变长,是因为这个年龄以后,毛的生长周期变长所致。
指(趾)甲的结构与功能
甲是手指和脚趾背面长出的角质薄板,是皮肤的附属器之一。外露部分为甲板,埋于皮内部分为甲根;甲根下的组织为甲基质,是甲的生长区;甲板下面的皮肤叫甲床;包裹甲板周围的皮肤叫甲廓。
甲每天生长0.15~0.2毫米。在甲基质附近有一个半透明的半月状部分,叫做甲上皮(甲襞)。刚长出的甲板还未充分角质化。一般发育最旺盛的是拇指的甲上皮。即使甲上皮没有,也不能说健康状态恶化。
人类的甲已逐渐退化,很少能像动物那样直接使用。但是,在用指(趾)尖做细致工作时,指(趾)甲则会发挥支撑指(趾)尖的重大作用。
甲的颜色与甲体的透明度、甲床表皮的透明度、甲床真皮的血液循环有关。正常呈鲜艳的粉红色,贫血时变成很淡的粉红色,若有发绀时则发青,在红细胞增多症时则变红,特别是甲上皮,由于透明度高,与下面组织的结合比较疏松,所以容易反映甲床的状态。一般来说,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甲上皮呈暗红色;若有全身性铜、铁等沉着的疾病,甲上皮会变成青灰色。
出现横沟、纵向线状突起,有小的凹陷、肥厚、呈勺状凹陷等,就是甲的形状异常。大都由于甲基质和甲床的血液供给不足,即甲的营养异常引起的。当甲发生营养异常后,如患急性传染病(伤寒、猩红热等)后,有时甲会脱落。
如果给予甲基质的刺激是一时性的,则出现横沟。由于横向出现的沟随同甲一道向前方发育,所以从甲的成长率大致可推测出是什么时候由何种原因引起。
甲板因水分和角蛋白的组成不同而有软有硬,称为甲板软化症或硬化症。甲板前端呈纵向割裂或横向薄薄地剥下一层时,大都是外界因素所致。
骨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在人体中起支撑身体的作用。全身骨骼分硬骨和软骨两类。软骨主要覆盖在关节表面,椎骨之间。此外,部分肋骨也为软骨(肋软骨)。
骨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像四肢那样的长骨,像肋骨那样既薄又细长的骨,像椎骨那样的块状短骨,像颅骨和骨盆那样的扁平形薄骨等。
硬骨
硬骨由骨皮质、骨膜和骨髓组成。骨皮质是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一般所说的骨,是指骨皮质,其中充满了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薄膜,有造骨作用。年轻时骨髓呈红色,为红骨髓。到了老年,由于脂肪增多而变成黄骨髓。骨髓有丰富的血液,在这里制造血细胞。造血特别旺盛的是椎骨和骨盆。
四肢的长骨叫管状骨,在其两端的关节附近,内部由网状细骨所组成,这就是骨松质。在骨端部有一软骨层,软骨层在婴幼儿期很厚,随着小儿的成长,会逐渐变薄而消失。软骨层是骨的成长带,骨的长度是从这个部位发育的。
软骨
许多骨骼首先是形成软骨,然后再转变成骨。不过,也有以软骨状态持续终生的。软骨有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种。透明软骨是最普通的软骨,软骨基质非常多,其间散在着软骨细胞。颜色像珍珠一样白,像玻璃一样的透。软骨的大部分是由透明软骨形成。此外,覆盖在关节表面以及骨的软骨性成长带上,也有这种软骨。
弹性软骨位于耳轮和喉头盖(会厌)。在软骨基质中有丰富的弹性纤维。纤维软骨在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关节等处可见到,这种软骨富于胶原纤维。
骨的发育
从胚胎第五周左右开始形成软骨,这种软骨逐渐转变成骨骼。从胚胎第七周开始向骨骼发育。
骨的长度是由于骨两端的成长带(骨端软骨层,骨后软骨板)发育的;骨的粗细是由骨膜内侧制造出新骨而不断变粗的。不过,由于骨不像管道那样笔直,而是与人体的形态相适应,所以在发育过程中,骨骼会不断地吸收和增殖而逐渐形成完整的形态。
像骨盆和颅骨那样的扁平形骨骼,主要是由骨膜发生骨化以后逐渐变大的,即不经软骨雏形,直接形成了骨骼。一般女性在15~16岁,男性在17~18岁,骨骼的发育就完成了。其后在骨骼内部,也旺盛地进行着新陈代谢。
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关节位于骨与骨的结合部,通过肌肉的活动来进行运动。
严格来讲,关节可分五类,但是主要的有纤维软骨性关节和滑膜性关节两种。纤维软骨性关节位于骨盆前面的耻骨联合等部位,一般不活动。
滑膜性关节是能够灵活活动的关节,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附于关节周围,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与肌键或韧带相连,内层为滑膜层。
滑膜内是关节腔,滑膜分泌透明的有粘性的关节液(滑液)。健康的关节液只是少量地润滑关节软骨和滑膜表面,当有某种疾病时,关节液就会增多而使关节腔内积存大量的液体。
在滑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叫滑膜绒毛,当该部位有病时,也会大量增多。
为了控制运动的方向,在关节外侧有韧带,但由于关节不同,在内侧也有制动韧带。另外,在关节之间还有软骨板,可以使运动灵活地进行。
关节的形状有合叶关节和球窝关节。另外,也有称为滑动关节的膝关节。
球窝关节的运动范围很大,如肩关节和髋关节,不仅能屈伸,而且能回旋。而合叶关节和滑动关节,像手指和膝关节,只能够进行伸屈。为了不使关节发生异常运动,各种韧带起着控制作用。不过,巨大的外力会使韧带伸长或断裂。当韧带断裂后,关节大都会脱位。
脊椎的结构与功能
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以及形成一个骨骼的骶椎和尾椎组成。每个脊椎都由圆板状的椎体和椎弓等组成,其间有椎孔。
在椎体和椎体之间,有一个叫做椎间盘的纤维性软骨板,将椎体互相连接起来。另外,椎弓除通过关节与上下的关节突起相连以外,还通过韧带与上下的脊椎相连。
从前面看,脊柱基本上是直的;从侧面看,颈椎和腰椎部分向前凸出(前弯),胸椎和骶、尾椎部分向后凸出(后弯)。这些弯曲与人类的直立姿势和行走等密切相关,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肌肉、腱的结构与功能
肌肉有收缩作用,因而能使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改变,并维持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等脏器的活动。肌肉分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可随意志自由活动,所以又叫随意肌。平滑肌和心肌不能随意志自由活动,所以又叫不随意肌。
一般所说的肌肉是指骨骼肌。骨骼肌约占人体的40%。该肌肉是细肌纤维的集合体,一般呈纺锤形。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肌纤维可见横纹,所以又叫横纹肌。
肌肉周围为有弹性的薄肌膜包裹,纺锤形的中央部为红色,很软,但与骨骼相连的部分为白色并有光泽,有极强的韧性。这个红色部分叫肌腹,白色部分叫肌腱。肌腱是连接骨和肌肉的纤维性结缔组织,因肌肉不同而有长有短。人们所熟知的跟腱,就是与活动腿的腓肠肌相连的很粗的肌腱。
肌肉能收缩,是由于来自神经的刺激传给肌纤维,并在那里发生化学变化所致。
要防中年早衰
中年本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在巅峰时刻,但有些人却过早地出现了未老先衰的现象。这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心理失衡
医学上早就认为,精神长期忧郁、悲伤、烦恼、苦闷、孤独、紧张、恐惧、焦虑等,可使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组织损伤,器官过早老化。同时,在精神作用下,还会减少脑的血流量,影响大脑皮质功能,使大脑过早出现老化——脑动脉硬化。因此,中年人应该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向上,心胸豁达,心理平衡。
起居失常
许多中年人由于工作、家庭、生活等压力过重,经常开夜车,特别是一些有造就的科学家、作家、学者等,把夜晚当做白天,使生活规律发生了变化。长期睡眠不足,可损伤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组织细胞代谢和脏器功能紊乱,促使人早衰。正常的起居、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中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6~7小时比较合适。
饮食失调
《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充分体现了古人重视全面均衡的营养和食物的多样化。直到现代,我们也认为只有各种食物都吃,才对健康有益。如果从年轻时候就不注意饮食调节,过饥或过饱、偏食、挑食,营养膳食失衡,会引起长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一过45岁以后,即可出现老年病。因此,中年人除了注意营养之外,还必须注意饮食有节,每餐只需八分饱就行。
房事失控
祖国医学认为,有的人所以未老先衰,体弱多病,不知节欲保精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房事过多,必然伤及精、气、神三宝,损人寿命。
性生活过度的人比一般正常人要提前衰老15年左右,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腰酸背软、全身无力、精神不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因此,35岁以上的人,房事应以1周1次,最多不超过2次为宜,而50岁以上的人,房事应以2周1次为宜。超过这个限度,就容易引起肾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等,影响健康。
工作失量
一些中年人担任领导或科研骨干,工作负担过重或本人能力有限,只好拼搏进取,经常处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致使疲劳过度,心神紧张,天长日久,必然导致秃发、近视、体力和记忆力减退、内脏功能失调等。
运动不足
运动不足,可使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健康状况日下,必然引发早衰。中年人一定要注意经常进行体育运动,选择一二种体育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或球类,经常坚持。
要预防脑老化
每人约有140亿个脑细胞,并有辅助细胞9千万个,在16~20岁之间达到最大值,25~30岁开始慢慢死亡,每天约死亡10万个,40岁以后每天死亡20万个。可见,如不加以预防,人脑的老化过程就会大大提前;如果预防得当,则可收到延缓衰老的效果。其预防措施有:
1.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广播,培养广泛的兴趣可以保持脑子的灵活性。中年人学外语、练书法等,对自己的脑健康极其有益。
2.多做思考游戏。年轻时或中年后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人,60岁以后仍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甚至思维能力还有所提高。相反,生活呆板、思想懒惰的人,年龄大了就变得迟钝、糊涂。因此,建议中年人多做些思考问题的游戏,如下棋、猜谜、电子游戏等。
3.积极预防动脉硬化和治疗糖尿病。这两种病对中年人的危害比较严重,尤其对脑的刺激较大,影响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4.积极防治抑郁症。忧郁、怅惘、多愁善感等都是消极心理,要分析自己的主观要求是否过高;有困难时,应想办法解决,不要憋在心里,要尽快改变自己的不良心境。
5.保证充足的睡眠。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这个司令部的指挥下,通过遍布全身的神经进行的。脑细胞在消耗大量能量之后,就会出现疲劳,经过睡眠才能解除疲劳,重新积累能量,有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睡眠充足,人才有精神。
6.保持乐观。人在遇到挫折、打击或天灾人祸时,悲伤、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善于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变为最积极状态。
7.经常活动手指。两手各有分工,活动右手,对左脑有益,活动左手,对右脑有益。因此,一个人应使两手都有事干,左右开弓,对脑子的健康更有益。
8.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看见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想问个为什么,爱刨根问底的人,都是爱动脑筋的人。好奇心和想像力恰恰使人的脑子变得更活更灵,可延缓衰老过程。
9.保持童心。多接触孩子或少年儿童,会使自己也变得年轻。
10.重视营养。为防止脑动脉硬化,中年人应多摄取营养均衡的食物,如维生素E等,可促使脑提高其活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米、芝麻等。另外,还需要补充卵磷脂来维持脑细胞活性,预防胆固醇沉积等,蛋黄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中年人应常食之。还要多喝牛奶,多吃胡萝卜,这两种物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质等。
利用人体生物钟保健
最佳保健法,是利用生物钟保健,即按生物钟准点运行,有规律地工作和休息。
1.定时醒觉。早上按时醒来,醒后要稍稍躺一会儿,以适应生物钟由慢到快的转变。
2.定时起床。起床后记住喝杯温开水,夏天可以喝凉开水,另外,要定时大便。
3.定时吃早餐。早餐要吃好、吃饱、吃早。
4.定时用脑。学习需要用脑,准点用脑是保健的最佳途径。
5.定时饮水。最佳饮水时间是: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睡前。这四个时间即使不渴也要主动喝些水。
6.定时吃好午餐。午餐是一日三餐中的主餐,占全日总热量的35%~40%。
7.定时午睡。不宜过久,1小时左右即可,甚至十几分钟的瞌睡(即打盹)也十分有益。
8.定时吃晚餐。晚餐宜吃早、吃少,这样有利于身体卫生和保健。
9.定时就寝。晚上10点左右为宜,记住用温水洗洗脚。
10.定时动作。定时叩齿(10次)、定时提肛(30次)。
脑力劳动者的保健要点
1.工作时,坐姿要正确,看姿要正确,采(光)姿要正确。
2.科学安排工作。从人体本身看,大脑活动有其自身规律。早晨想像力较为丰富,上午思维能力较为周密,下午思考能力较为敏捷,晚上记忆力最强。适当科学地安排工作,十分重要。
3.适当调节。人不能整日24小时都工作,每隔2小时应休息10分钟,适当地活动肢体。
4.输氧。大脑要求有足够的氧气,居室、工作环境,一要通气,二要远离污染之地,三要多到室外活动。
5.营养。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原则,调配好膳食,避免饮食失调。
6.睡眠。睡眠时间要充足。
7.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坚持做健身运动、健美运动、扩胸运动等,同时要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
8.要防神经衰弱,颈椎、肩周、腰背病和痔疮。
由指甲判断健康
人的指甲,是人体美学的组成部分,更是显示人的健康的“微型荧光屏”。健康人的指甲呈粉红色,饱满有光泽,边缘轮廓清楚。指甲表面的变化,既是营养状况的反映也是几种疾病诊断的根据。当指甲颜色改变或皲裂变形时,往往反映某些疾病已经发生,或是年老体衰的表现。
甲半月的变化
甲半月是指甲根处淡色半月形所在。老人、消化功能不良或营养不佳者其甲半月变窄或消失。心脏病患者指甲的甲半月呈红色;肝硬化病人呈乳白色;威尔逊病者呈天蓝色。
甲条纹
横条纹指甲多见于大手术后或心脏病发作后,也是心肌梗塞发病前征象,也见于肠道感染或肺炎等病。纵条纹指甲多见于肾功能衰竭、胰腺炎、风湿病、营养失调或老年人。也见于高山病或先天骨化不良、缺乏维生素A。
软甲
指甲如软蛋壳,常见于麻疯病、雷诺氏病、放射性损伤或粘液性水肿等病。
匙状甲
多见于贫血、甲亢、梅毒、高山病或出血性疾病。
指甲光泽的变化
指甲失去光泽、发黄发灰或指甲增厚、粗糙破裂,多见于营养不良、肝功减退、肾病综合征、银屑病、甲癣、黄疸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长期服用四环素等。
杵状甲
其特点是:甲板增大增厚、指端如鼓锤。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内分泌病、肝病和贫血等。单侧杵状甲可见于腋窝动脉或神经丛病变。
指甲发黑
指甲砸伤后期、绿脓杆菌引起的甲沟炎、砷中毒和慢性肾功衰竭病人多见之。
甲剥离
见于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肝脏病、糖尿病、梅毒、猩红热、放射病等。
脆甲
其特点是:甲板无光泽、变薄易碎。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雷诺氏病等。
指甲变白或萎黄及甲面白斑
多见于外伤、肝硬化、肺原性心脏病、伤寒、真菌感染、失血或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指甲发蓝
多见于缺氧病人,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喉、大叶性肺炎、亚硝酸盐中毒、肠道传染病或服用阿地平药等。
指甲发红、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
多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类风湿病、肺结核等疾病。
甲缺损
多见于风湿热、肺结核、高山病或急性发热性疾病后。也可见于银屑病或霉菌感染。表现为甲板点状凹陷或纵沟。
此外,可因参加某种特殊劳动或接触某些特殊化学物质或药品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指甲改变,应予注意。
由手判断健康
手指震颤
小震颤可见于酒后、情绪激动、甲亢、震颤性麻痹、多发性硬化症、小脑疾病、轻瘫及神经衰弱等。
中震颤多见于惊吓、寒冷、情绪激动或老年人运动之后。
大震颤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指纹出现股沟
有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险。
手背起小白色丘疹
胆固醇过高。
指端发白
血流障碍、肾脏或肝脏病。
手掌发红
特别是大鱼际、小鱼际及指尖呈斑状发红,多见于肝病重症。
指关节肿胀
高尿酸、痛风、大骨节病。
手掌出现红色斑点
肝炎或糖尿病。
手掌发热发干
甲状腺机能亢进。
杵状指
多见于心脏、肺、肝脏病或结肠炎。
若发现以上手部症状,请及时去医院诊治。
由舌判断健康
舌头因与脏腑气血、津液及经络相连,所以一旦体内有病,舌头便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舌诊有三个重点:一看舌形状,二看舌质,三看舌苔。
舌体胖嫩
一般是由于慢性营养障碍、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水肿引起,也可能是由于结蒂组织增生或内分泌功能低下、水代谢障碍而表现出舌体胖嫩。
舌头增大
可能病人患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头上有芒刺
一般是患猩红热、重症肺炎及其他发高烧的疾病。
舌头僵硬
舌头运动不灵或偏斜,说话不清。常是中风的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舌上味蕾丛聚在一起,形成沟脊这表明患者长期缺乏维生素。
舌头伸出震颤
说明患者神经衰弱,或久病体虚、酒精中毒、甲状腺机能亢进。
舌苔变厚
反映肠中腐败有机物相应增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舌质干燥
是腹泻失水、阴虚火旺的缘故。
舌面有咬伤疤痕
多见于癫痫病人。
镜面舌
舌头光滑像是镜子,没有苔。轻则是营养不良,重则是体液亏乏。如患者病久出现镜面舌兼有绛色,就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舌苔颜色的变化
舌苔薄白,色淡红,活动自如这是身体健康、内脏无病的正常舌象。
舌色淡白,无苔表明是血虚症。
舌色苍白、光滑无苔表示体质虚寒或缺乏维生素B12、叶酸。
舌红绛色多为热盛、炎症。
舌色青紫多为缺氧。
舌尖、舌两边散布圆形红色小点表示肠内有蛔虫。
白苔多为寒症。
黄苔多为热症。
舌灰、黑苔如非饮茶或吃水果所染,多为危重里热症或寒湿症。
舌尖红是心肺积热,见于失眠、感冒、肺炎患者。
由尿判断健康
人体内的多余水分和水溶性废物,大都是通过尿排出体外的。因而,通过对尿的观察和分析,能够辨别疾病和掌握病情变化。
多尿
正常成年人24小时的尿量约为1500毫升。如在24小时以内尿量多了,达2500毫升以上,这就是多尿。表示肾脏本身有了病变,应去医院检查。
夜尿
夜间排尿显著增多,甚至超过白天尿量,称之为夜尿。除表示肾脏本身有病变外,可能患有糖尿病。
少尿
如24小时尿量少到400毫升时,称之为少尿。表示病情严重,是肾功能显著减退的重要信号,不可轻视。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肾炎、大失血、脱水、心力衰竭和休克病人。
无尿
如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时,称之为无尿。这表示病危症状,应积极设法抢救。
淡黄色尿
正常人的尿因含有尿黄素,尿液呈淡黄色。
黄绿与黄褐色尿
这是因为吃了某些含有黄色的食物或药品所致。如食胡萝卜、维生素B、利福平、金霉素、痢特灵等,尿液就会变成黄绿或黄褐色,这是正常现象,表示无病。
淡红色和红色尿
这是患有急性肾炎、肾结核、肾和膀胱肿瘤或肾结石的征兆。由于尿中带有多量的红细胞,尿是淡红或红色,也称尿血。这是一种泌尿系统严重疾病的信号,不可忽视,应及时诊断治疗。
浑浊脓性尿
这是泌尿系统发生了较严重的炎症,使排出的尿呈乳白色,急需诊断治疗。糖尿病和外伤骨折的患者尿色也可变成乳白色。
尿痛、尿频、尿急
排尿时自觉尿路疼痛,呈烧灼感;排尿次数显著增多;有尿急于速排(俗称憋不住尿)。
以上三种症状同时出现,多为尿道及膀胱发生炎症、肿瘤或结石所致。最常见的是膀胱炎、尿道炎、膀胱及尿路结石等症。
多胺尿液
正常人的尿液中多胺含量比较稳定,但患癌症的病人尿液中多胺量就明显增加。
由痰判断健康
健康人一般仅有少量痰或无痰。吐痰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而且以中老年人和吸烟者为多。如果仔细观察,仅凭肉眼就可从痰的颜色、浓度上分辨出吐痰者患有什么病,这种经验性常识能帮助自行诊断,有利于患者及时治疗。
粘液性痰
一般为无色或浅白色透明粘液状。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痰多为白色泡沫状粘液性痰。病毒性肺炎和过敏性肺炎的痰也是粘液状,但痰量较少。
粘液脓性痰
外观呈淡黄色块状,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部混合性感染、肺结核等症。亦可见于急慢性扁桃体炎。
浆液性痰
一般为稀薄透明泡沫状痰,量多。多见于支气管扩张或肺水肿病人。
浆液脓性痰
多见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病人。其痰液放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块,中层为稀薄浆液,下层为混浊的脓渣和坏死物质。
脓性痰
外观为黄绿色粘稠块状或不透明的脓汁状。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患者多见,量较多。还可见于肺结核空洞合并感染。
腥臭痰
痰量多、味腥而臭,多见于肺脓肿。痰为黄绿色、腥而臭,提示有厌氧菌感染。若痰色红而恶臭,则为肺癌晚期。
血痰
痰内带鲜血,常见于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症。铁锈色血痰见于大叶性肺炎。黑红色痰见于肺梗塞。痰色桔红见于肺吸虫病。粉红色痰往往见于肺水肿时混有血液。
绿色痰
绿色痰则为肺部有绿脓杆菌感染,而黑色痰则提示呼吸道有慢性炎症或吸入灰尘所致。常是某些相关职业病的患者。
由汗判断健康
汗为心液,人体出汗正常与否,汗的色、嗅有否异常,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指示:
手心出汗往往是过于紧张。
糖尿病患者不易出汗,而小便次数和数量增加。
甲亢病人不仅易出汗,并在出汗的同时,心慌气促。
佝偻病初期婴儿易出汗。
肺结核病人在浸润期往往在入睡后出现“盗汗”。
有的儿童无汗,可能是患“先天性外胚叶缺损症”,这样的孩子皮肤干燥甚至干裂。
老年人半身出汗称为“偏汗”,是中风的前兆,要注意防范。
高热病人出汗后体温下降而四肢厥冷者,表示体质极虚,要当心复发与注意调养。
肝硬化的病人汗带黄并有一种特殊的腥味。
糖尿病患者的微汗带芳香味。
气温高而不出汗,要当心中暑。
经常稍一动弹就出汗,不是体胖就是体质虚弱之故。如果浑身冒汗,则是精与神不固之兆。
重危病人只额头出汗,预示病情恶化。
胸口出汗是思忧过度。
由鼻判断健康
从一个人的鼻子就可以大致看出健康情形。
鼻子尖很硬,可能是动脉硬化、胆固醇太高或心脏脂肪累积太多。
鼻子发生肿块现象,象征着胰脏和肾脏有毛病。
鼻子尖发肿,便表示心脏可能也发肿或正在扩大。
红鼻子表示心脏和血液循环发生了毛病,鼻子带有棕色、蓝色或黑色的现象,就表示脾脏和胰脏发生了问题。
如果鼻子上出现了黑面疱,就表示吃的乳类和油性食物太多。
由眉判断健康
眉毛不但是防止灰尘和额部的汗珠流入眼内的屏障,而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观察眉毛的形态对诊断疾病有一定帮助:
如面神经麻痹时,麻痹一侧的眉毛不能向上抬举。单侧上睑下垂时,病变一侧的眉毛就显得较高。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眉毛往往脱落,并以眉毛外侧最为显著。
麻风病患者早期可出现眉部外1/3的皮脂肥厚和眉毛脱落。
有的斑秃患者也往往伴有眉毛脱落的症状。
眉毛倾倒,是胆腑将要绝亡。
眉毛冲竖而起,则为危急的征兆。
眉毛不时紧蹙,则是因疾病疼痛的表现。
一般来说,老人由于气血不足、肾气已虚,眉毛多脱落稀淡。
有的老人眉毛却长得秀美而长,民间将这种眉毛称为“寿眉”,认为长有“寿眉”的老人多能长寿。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由脐判断健康
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健康。
圆形
肚脐圆圆的,下半部丰厚而朝上,这是男子中最好的一种。这种肚脐表明血压正常,肝、肠和胃等内脏健康,精力充沛。
满月形
看样子结实、丰满,下腹有弹性,这是女子中最好的一种。表明身心健康,卵巢机能良好。
向上形
肚脐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三角形的人,多半胃、胆囊和胰脏的情况不佳,要多注意。
向下形
形状与向上形相反,这种肚脐表明患有胃下垂、便秘等病。也要注意慢性肠胃病及妇科疾病。
偏右形
易患肝炎、十二指肠粘膜溃疡病等症。
偏左形
肠胃不佳,易患便秘、大肠粘连等症。
浅形
有这种形状肚脐的人,不论男女身体都较虚,激素分泌不正常,经常会感到浑身乏力。
由进食感觉判断健康
胃肠功能紊乱,肠过敏或慢性肠炎
食后胃蠕动亢进、肠鸣、便感,有时吃一顿饭解一次便。
食道癌
有食欲,但吞咽困难,有时不能咽水,人逐渐消瘦。
胆囊或胆道疾病
吃过油腻性食物后感到右上腹胀痛,并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反流性食道炎
饮食时边咽边呕吐,胃及十二指肠病变,食后不久即呕吐;肠道慢性梗阻;食后几小时至12小时呕吐大量隔夜发酵食物。
早期胃炎或胃溃疡
食后不久感上腹隐痛,吐酸水,常有饥饿感。
糖尿病
食欲亢进,食后口干,多饮水,排尿多,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
胃下垂
食后腹胀加重,平卧时减轻,常嗳气,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瘦弱。
早期胃癌
中年人食后无原因上腹胀满、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食欲良好,但体重明显减轻,伴有乏力、怕热、多汗、易怒、急躁、眼球凸出等。
由脉搏判断健康
根据脉搏的跳动频率可以了解心脏健康情况。
健康的人在宁静状态下,脉搏每分钟64~76次,妇女的脉搏比男子要快些,平均每分钟多跳动5~8次。
脉搏会由于激动、饮酒、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而增加。在体育比赛时,运动员的脉搏每分钟可达200或200次以上,这也是完全正常的。
心脏对体力负担的承受如何,可以用一些功能试验法加以判定。例如,在30秒内,下蹲20次以后,健康但缺乏锻炼的人,脉搏跳动可达110~130次;健康又经常锻炼的人,脉搏跳动则是90~110次或再少些。
观察脉搏在多长时间内恢复正常也十分重要。健康但缺乏锻炼的人,其脉搏恢复正常需要23分钟;健康又经常锻炼的人,其脉搏恢复正常需要1~1.5分钟。恢复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就说明心脏承受力越强。
呼吸频率如何也可以作为检验人的健康标志之一。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比较简单:
把手放在胸的下部,计算每分钟呼气和吸气的次数。平静时,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在体力劳动时,呼吸明显加快,可以达到每分钟40次左右,然而,经常锻炼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呼吸是相当深沉和平稳的。
如果通过经常的锻炼,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深,这是好的现象。在体力活动时出现的短促、浅表的呼吸意味着劳累过度的开始,需要休息一下。
健康的成年男性平均肺活量为3500~4500立方厘米;健康的成年女性平均肺活量为2000~3000立方厘米。
由体重判断健康
健康人的体重应相当稳定。青少年体重变化大是自然现象,这与此时的青少年处在长身体高峰有关,如果体重增加很多很快,那可能是由于饮食过量、不爱活动、新陈代谢不良的原因。另外,饮食不足、消化不良、体力和精神负担过重都会引起体重下降。
体重过量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多参加体育活动。
称体重最好在同一时间,即早上空腹时,人的体重怎样才算正常呢?计算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方法是计算营养指标,确定时,将体重按克为单位计算,身高按厘米计算。例如:如果体重为75公斤,身高为180厘米时,75000∶180=417。大多数人的营养指标应接近400。这是平均的正常指标。
中年以上的人的指标往往为434~450。数字超过500,就意味着过胖;少于400,就意味着过瘦;要采取适当的办法,使自己的体重趋于正常。
由视色判断健康
除患先天性色盲症外,视力正常者所见物体的颜色皆由物体本色决定。当发现自己的视力突然被一种固有的颜色笼罩时,则为辨色异常。这不单纯是眼睛患病,也是某种疾病将要发生的预兆。
绿视
多见于癫痫病发作早期。某些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人,也可出现绿视。
紫视
多见于视网膜脉络膜炎早期。此外,大麻中毒早期,也可出现紫视。
黄视
多见于一氧化碳中毒、洋地黄中毒。山道年、双氢克尿塞和乙胺丁醇等药物过量时也可发生黄视。
虹视
青光眼患者在眼血压升高时可以现虹视,白内障初期、急性结膜炎患者也往往在光源周围出现虹视现象。
由疲劳判断健康
疲劳是人体健康的警号。人们都有过疲劳的感受,往往不足为怪。但由于形成疲劳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四种疲劳,应正确对待。
生理性疲劳
人们由于学习和工作繁忙或体育锻炼较多,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血液中因积累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乳酸或睡眠时供氧不足,而产生疲劳。经过及时和适当的休息调养,增补饮食营养,即可恢复。
心理性疲劳
因某些环境因素导致人发生焦虑和悲观,终日忧心忡忡而不能发泄排解,日久天长则形成心理性疲劳。应将心事向亲友尽情倾诉,达到心情舒畅,然后做到饮食起居规律,辅以体育锻炼,则可康复。
病理性疲劳
上述两种疲劳是可以通过人体自动调节机制加以控制恢复的,而有些疲劳则属于重大疾病发生的前兆信号,它提示肝炎、结核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癌症等即将或已经到来。
季节性疲劳
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只有冬季人会头脑清醒、精神振奋、不觉疲劳。这是人类机体对自然环境的生理和心理正常反应。冬季天气严寒,人体表面血管收缩,血液则大量流入大脑,于是得到充足的氧和营养供应,脑细胞机能活跃,则不产生疲劳感。而春、夏、秋三季,由于气温上升,人体表面血管扩张,加以户外活动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因此导致脑细胞兴奋度降低而感疲劳。因此,人们应在温热季节保持生活有节、弛张有度,尽量防止疲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