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到钱吗
58569500000013

第13章 铁律12 从新闻事件中嗅到商机

作为商人,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国外任何的局势,但是新闻一定要关注,因为它指导着你下一步的投资方向。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创业者只要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每天发布的大量新闻信息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商机。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创业者如果能练就一双“新闻眼”,能从新闻中看出门道来,对报道的事件的发展趋势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做到未雨绸缪,就能抓住商机捷足先登,成功创业。

2003年,关于“非典”的报道成为几乎中国所有城市的新闻焦点,其强度和热度甚至一度超过了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事态的报道。就在全国人民谈“非”变色之时,国内一些企业纷纷抓住“非典”这个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社会时事,迅速推出了新型产品和与之配套的宣传战略。

作为保健品业界策划水平一流的养生堂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2003年4月23日,养生堂公司率先向国家卫生部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新产品——成人维生素,同时向一些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大批量赠送其代表产品——龟鳖丸。同时,电视、报纸等媒体每次的广告宣传中,养生堂都紧打这张公益牌,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援和信任,在全国上下的媒体进行消费教育和消费观念引导后,短短几天之内,龟鳖丸曾一度卖断货,其新产品成人维生素也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真正拉开了国内维生素市场大战的序幕。这为养生堂的新产品成人维生素进入市场无疑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用。

养生堂之所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是因为它们嗅到了新闻时事中可以捕捉的机会,并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来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战略巩固了企业的形象,并笼络了消费者的心。

“非典”时期,很多企业都利用这一突发的新闻事件抢先迈出了一步,既为抗击“非典”作出了贡献,自身又得到了品牌提升。

李嘉诚说过:“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商机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某种事物或潮流将要来临的时候,聪明的创业者就已经提前预知了,并且做好一切准备等着它的到来。这是一种积极的赚钱方法,能够让创业者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的商人把每天看新闻列为毫无借口、坚决执行的“军规”。他们认为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对新闻的关注,形成了创业者敏锐的商业目光,成就他们审时度势的思维、灵活转变的经营策略,当然这也决定了他们的财富。

温州人是深知新闻事件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的,他们坚信,没人的地方,水草最丰美,回报最丰厚。这个规律显然适用于开采政治“矿藏”。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温州苍南县金乡一名姓许的中年汉子觉得这是一个挣钱的好机会,他的脑子里开始拨起了算盘珠子,勾勒出了一幅创富的蓝图。

老许脑子里的算式是这样开列的:首次高招人数不会太多,但按全国招收40万学生计算,就是一项大生意,大得足以办起一个厂。一人一枚校徽,全国就要40万个,在校的教职工也有10多万。白校徽、红校徽加起来就是50万个,一个卖上两毛五,就有12.5万元的进项。12万元,在那个年头,对于一个家庭可以说是一个令人晕眩的数字。蓝图虽大,还要靠一步步落实,靠吃苦,但温商从来都是想得到做得到的,老许也是说干就干。于是他揣了点盘缠就出了门,到全国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索要简章,还用照相机拍了各校的校牌。

不久,老许的儿子也设计出了校徽图案,剩下的事便是向全国各大高校发出合作函。虽然事情并不像老许想的那样简单,但他的收获也不少。据说当时杭州一所名牌高校的办公室主任正为几千枚新生的校徽发愁,恰巧就看到了来自温州金乡的信函,打开时看到的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校徽设计图——设计美观,设计稿上的校牌字体也无误,价格更是便宜,他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欣然回函,确定了此事。

老许从新闻报纸中“嗅”出了生意的味道,这一招教会了苍南金乡不少的父老乡亲。成功的尝试极大地鼓舞了金乡后生们走出家门,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敢想敢干的温州人甚至把定制纪念章的业务信直接寄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外交部,而且温州金乡的徽章业务已经开展到了美国的海陆空三军,甚至到了联合国。

在中国,办高等教育,建高等学府,从来都被认为是政府部门的事。正因为如此,2000年春天,当一所叫作“建桥学院”的民办大学在上海浦东拔地而起、宣告诞生的时候,立刻产生了一股很强的冲击波,而他的创始人叫周星增。

周星增出生在浙江乐清一个农民的家庭。他能吃苦、有志气,学习上刻苦努力,终于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1983年夏天,周星增被分配到贵州工学院任教。1992年,当邓小平南行讲话发表,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这让周星增有了莫名的躁动,就在学校即将任命他为系副主任时,他却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职报告,选择了民营企业,成为一名商海弄潮儿。在公司,他勤恳实干,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财务部经理到销售中心总经理、董事长助理,他最终进入了企业集团的领导核心层。

1999年6月,国家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教育当作大产业来抓,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敞开多元化办学之路,走教育产业化的路子。当从《新闻联播》上看到这一新闻时,周星增眼前一亮,觉得新的机遇来了。他意识到,发展民办大学是弥补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必然途径,是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一个念头于是在他心中萌发:创办一所民办大学。

1999年7月,周星增决定弃商办学。1999年下半年,他与几个朋友及温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要在上海浦东康桥开发区兴办上海建桥学院。

1999年8月10日,是周星增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上海建桥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上海市、浙江省有关领导专程前来祝贺。

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学府矗立在了黄浦江畔。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创下上海民办高校的3个之最:规模最大、投资最多、设施最好,为“建桥”创一流学院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001年4月份,经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桥学院又被破格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序列,成为上海市第四所列入计划内招生并有独立颁发大学文凭资格的民办大学。2003年7月,学院首批毕业生1000多人,就业率达到91%。目前,学校的在校生已近万人。

好多商机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了,但为何成功的只是少数?因为做事要成功是需要门槛和条件的,比如开公司、办厂子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还有一些行业被政府限制或者已经被别人垄断,要想插上一脚更需实力,不是人人都具备这些条件的。一般人就会说:算了,自己没有那个命,然后看着财富从身边溜走也只有干瞪眼。但英豪们不会这样想,他们在想:现在我没有这种条件,我要去创造这种条件,那样我不就抓住这个机会了!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闻也仅仅是新闻罢了,但对商人来说,新闻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商机,新闻是承载商机的百宝箱。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商机,实现梦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