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你一个公司,你能管好吗?
58569400000025

第25章 “坏话”其实没那么“坏”

“坏话”有时只是被我们想“坏”了

作为一个管理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公司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流言满天飞”,搅得人心惶惶,无法安心工作。

如果某位员工向你汇报了一些问题,不管你做没做出反应,这位员工都会被冠以“向领导打小报告”的恶名,迅速遭到孤立与排挤。久而久之,再也不会有员工到你这里来反映问题了,令你无法掌握员工实情和公司的真实动态。

但是,所有这些都还不是最令管理者头痛的。“流言满天飞”的终极体现方式是“帮派斗争”,公司的小愤青们三五成群地结成一个个“小帮派”,彼此指责对方的“人品”有问题,天天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使阴招,破坏公司团结,应该被立刻“请出”公司。

对于这些纷纷扰扰,很多公司的管理者都感到特别头大,不厌其烦,却又想不出什么好招。于是乎,很多管理者干脆做个“黑脸包公”,为大家画上一条不可逾越雷池半步的“红线”——甭管是谁,只要“闹事”各打五十大板,双方都得给我走人。

表面上看,这一招还真灵,“红线”一出立刻“鸦雀无声”。但实际上,所有问题并不是得到了解决,只是转移到了地下而已。公司表面上一团和气,暗地里依然斗的不可开交。既然表面上没事,管理者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作“天下太平”算了,何苦自个儿为难自个儿呢。

其实,“坏话”往往并不那么“坏”,说“坏话”的人有时候只是想发发牢骚罢了,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用意。所以,只要你想把它看淡,它就能变淡。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是关系多好的铁哥们,彼此之间也会有互说坏话的时候。这里的“坏话”并不意味着对对方的彻底否定,甚至有些“坏话”都没有什么恶意,它仅仅代表着一种负面情绪的发泄而已。发泄完了,一切都不会有改变。但要命的是,听“坏话”的人的心理打击可就大了去了,他们往往会将这种“坏话”无限放大,直到将它变成一颗“原子弹”,彻底炸掉他人与自己。

这就是说“坏话”易,听“坏话”难的道理。举个稍微极端的例子,无论是多爱子女的父母,或者是多孝敬父母的子女,其实一生当中也少不了说对方的“坏话”,有些子女和父母还会经常拌嘴吵架,但这丝毫不会妨碍他们对彼此的爱与感情。这本来就是两码事。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对射向我们的那些“明枪暗箭”变得更加释怀,其实好好想想,我们自己也没少向别人“放箭”。只是“放箭”之人轻松,“中箭”之人难受而已。正因为如此,“坏话”这东西一定要小心对待,一定要做到“宽进严出”。

同样,“敌意”这东西也往往被我们人为地“放大”了。实际上,别人对你的“敌意”,往往是来自于你自己。如果你看一个人不顺眼,就会在不经意间不自觉地流露出你的“敌意”,虽然你自己觉得一点儿都不明显,但别人不是傻子,这种“敌意”会准确无误地被对方“捕捉”,从而招来对方对你的“敌意”。相反,就算对方已经对你产生了“敌意”,只要你以诚相待,敞开胸怀拥抱他,就算刚开始时会让他将信将疑,欲迎还拒,假以时日也会化解掉他心中的“敌意”。所以,“他老是看我不顺眼,老是与我为敌”恰恰是因为你对他也是这样做的。只要你先迈出第一步,主动“化干戈为玉帛”,就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是朋友,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可爱。

提升“谣言免疫力”

一句谣言的威力,有时甚至大于一颗炸弹。虽然大家都知道谣言不可轻信,但是如果一旦传入你的耳中,而且还被人不断地向你重复,那么,总会令你心神不宁、心中不快,然后就坐卧不安,终于使你被它牵着鼻子走了。

甚至,谣言还会让一些平时很精明的人糊涂一时。

燕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有乐毅这样的大将。燕昭王十分欣赏乐毅的贤明和优秀的军事才能,所以和他商量如何讨伐让各国都伤脑筋的齐国。

乐毅分析说:“想要伐齐,除了和赵国、楚国、魏国联合作战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燕昭王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派乐毅率领军队联合赵、楚、魏三国的兵力一起向齐进攻,击破了齐七十余座城,齐国仅仅剩下了莒和即墨这两座城池。

可是,正在这时燕昭王去世了,燕昭王的儿子即位,称为惠王。现在的形势是,对燕国来说除了还没有攻陷的莒和即墨两城之外,已经没有值得担忧的事情了。乐毅就把齐国改为了燕国的郡县。同时,他还将齐国的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回燕国,使得燕国更加富强。

可是,齐国镇守即墨的将军是机智勇敢的田单,他知道燕惠王刚即位不久,对国事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于是,他悄悄地派奸细到燕国去散布谣言说:

“乐毅一直没有把剩下的两城攻陷,是为了延长战事,同时在齐国等待时机,企图在那里自立为王。”

这些谣言果然传到了燕惠王那里。惠王信以为真,派大将骑劫替换了乐毅,骑劫的才能远逊于乐毅,田单使用种种计策,诱使骑劫上当,最后以“火牛阵”将骑劫打败,并乘胜收复了齐国的失地。

燕惠王听信谣言,临阵换将惨遭失败,事后他后悔不已,但是为时已晚,这正是不能“待物以正”的结果。

为何人们那么容易被谣言所蛊惑呢?原因大概是平时就没能对所面对的客观事物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自身经验不足,心理上又不成熟稳定,所以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有谣言,便信以为真。

其次,有一类人并非是缺乏经验,而是心理素质不够好,如俗语所说:“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变为真理。”心理上经不住谣言的反复进攻,越来越沉不住气,从而变得焦躁不安,在这种状态下,当然无法有冷静细密的思考了,以往的一切经验都将被冲毁。

作为管理者,对谣言有一定的“免疫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像燕惠王那样轻信谣言,有才华的员工郁郁不得志,平庸的员工靠谣言就能上位,这对企业来说将会是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