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你一个公司,你能管好吗?
58569400000012

第12章 别人不敢用的“人才”,你敢用吗

人才“险”中求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名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要验证玉是真是假,就得用火烧三天;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必须等上七年。

企业在招聘时,不论笔试、面试、复试加起来有几层“关卡”,都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辨别一个人是庸才还是人才,慎重是应该的,但是,过于优柔寡断只会使自己丧失真正的人才。

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且,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保证自己所聘用的每一个人,都能产生绝对的经济效益。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在选用人才时,就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开阔的心胸。

有位知名的科技公司老板曾经讲过:“引进三个人才,有一个能发挥作用,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在实际选聘人才的过程中,管理者总会考虑花上这么大笔的人事费用是否值得?假如招进来的是一个庸才或是根本做不出成果的蠢材,岂不是白白浪费金钱?

这时,管理者必须牢记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试着去做。”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缺乏的就是冒风险、压“赌注”的勇气与胆识,在不该犹豫的时候思虑万千,担心上当受骗。

例如,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人才,招聘人员心里就会嘀咕,既然这个人条件这么好,原公司为什么还要放人呢?如果这个人是从环境好的公司跳槽到环境差的公司,招聘企业就更会怀疑这其中有见不得人的隐情,对应聘人员的真实能力不敢轻易相信。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很多企业天天哭着喊着缺乏人才,但当人才送到面前时却又不敢用。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出身贫苦,只上过小学,后来做了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当英国皇家学会要为大名鼎鼎的琼斯教授选拔科研助手的消息传出后,年轻的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忙到规定地点去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却被意外地告知,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个普通工人。

法拉第愣了,他气愤地赶到选拔委员会去理论,但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你能得到琼斯教授的同意!”法拉第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琼斯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但一个普通的书籍装订工人要想拜见大名鼎鼎的皇家学院教授,他会理睬吗?

法拉第顾虑重重,但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了勇气站到了琼斯教授的大门口。教授家的门紧闭着,法拉第在门前徘徊了很久。

终于,教授家的大门被一颗胆怯的心叩响了。

院子里没有声响,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注视着法拉第,“门没有锁,请你进来。”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锁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吗要锁上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关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关在了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这位老者就是琼斯教授。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年轻人,你带着这张字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我已经同意了。”

经过严格而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琼斯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高贵而华美的大门。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的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像是一扇门,不仅把人才关在了门外,也把自己关在门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不要苛求自己引进的人才非得百分之百的成功。想要引进适合的人才,就必须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做好交学费的准备。即使引进的人才无法帮助企业拓展事业“版图”,也并不能说明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后引进人才的步伐。

“刺头”比“奴才”有用

通常,一些老板喜欢选一些听话的、俯首帖耳的人作为自己的下属,这样的下属往往并没有真本事,即使偶尔有一些创造性的想法,也不会说出来,因为怕老板听了不高兴。

相反,那些有真本事的人,他们不怕失去工作,他们敢于直言,只要对团队、集体有益,他们就敢说敢做。

有一天,IBM的总裁小沃森正在办公室里,这时,一位中年人闯了进来,并大声嚷道:“我什么盼头都没有了!干着一份闲差,有什么意思?我不干了!”

这个人就是伯肯斯托克,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刚刚去世的公司二把手柯克是他的好朋友。

柯克和小沃森是死对头,这在IBM上上下下都是知道的。柯克一死,所有人都认为伯肯斯托克在劫难逃。伯肯斯托克本人也这么认为,因此他破罐子破摔,心想与其被小沃森赶跑,不如自己先辞职,这样还能够走得体面些。

小沃森和老沃森一样,是个以脾气暴躁而闻名的人。一个部门经理无礼闯入,还扬言不干了,按常人看来小沃森一定会拍案而起,立即叫伯肯斯托克滚蛋。

令人意外的是,小沃森丝毫没有发火,反倒笑脸相迎。因为小沃森知道什么时候该发火,什么时候千万不能发火,对伯肯斯托克就属于后一种情形。他知道,伯肯斯托克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比刚去世的柯克还要胜过一筹,留下他对公司有百利而无一害,虽然他是柯克的下属、是柯克的好友,并且性格桀骜不驯,小沃森对伯肯斯托克说:“如果你真的有本事,不仅在柯克手下能够成功,在我和我父亲手下也照样能够成功,如果你认为我对你不公平,你可以走人。如果不是这样,那你就应该留下来,因为这里需要你,这里有你发展的机遇。”

伯肯斯托克扪心自问,觉得小沃森没有对他不公平的地方,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样柯克一死就收拾他。

伯肯斯托克留了下来。

事实证明,小沃森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极其正确的。在促使IBM从事计算机业务方面,小沃森曾受到公司高层的极力反对,响应他的人很少,伯肯斯托克却全力支持他。正是由于小沃森和伯肯斯托克携手努力,才使IBM渡过难关走向辉煌。小沃森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不仅留下和重用伯肯斯托克,在他执掌IBM帅印期间,他还提拔了一大批他不喜欢但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小沃森后来回忆说:“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些讨人喜欢的人,可以成为与你一道外出垂钓的好友,但在管理中却帮不了你的忙,甚至给还会你设下陷阱;相反,那些爱挑毛病、语言尖刻、令人生厌的人,却精明能干,在工作上对你推心置腹,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你,如果你把这样的人安排在自己身边,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你是十分有利的。”

一个看不出问题,只会说好话的奴才,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而看起来锋芒毕露却目光敏锐的人则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管理者,不要在乎所用之人听不听话,而要在乎其是否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