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5834500000037

第37章 垓下决战,乌江自刎

项羽引兵东归后,刘邦背约率军追击。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安徽灵璧东南,一说为河南鹿邑)进行决战。项羽与韩信作战失利,入壁防守,被汉军包围数重。项羽兵少食尽,夜间听到四面汉军都唱楚歌,大惊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起而饮酒帐中。面对爱姬虞和骏马,慷慨悲歌,作诗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左右皆泣,不能仰视。项羽最后决定突围,率麾下壮骑八百余人,于当夜溃围南骑,天大亮时汉军方才发觉,刘邦命灌婴率五千骑追击。项羽渡淮时,从骑能集合的已只有百余人。项羽至阴陵(安徽定远西北)迷路,问一田父,田父骗他说:“左”,遂陷大泽东,被汉骑追上。项羽又引兵向东,至东城(安徽定远东南),从者只剩二十八骑,而汉追骑有数千人,项羽自度不能走脱,对从骑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从骑为四队,向四个方向驰下,项羽也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一汉将被斩。汉骑将赤泉侯追项羽,项羽瞠目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项羽会其从骑于三处。汉军不知项羽所在,分军为三而围之。项羽再驰突,又斩一都尉,杀汉军数十百人。项羽集合从骑,只少了两骑,乃问从骑说:“何如?”答曰:“如大王言。”

项羽进至乌江(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停船以待,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是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借以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项羽又杀汉军数十百人,自己也负伤十余处,乃自刎而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一代英雄,终于含恨而终。

项羽自诩“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作为一员战将,从战役、战斗来说,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但他不仅仅是一员战将,而是一位与刘邦争夺中国统治权的大军统帅,他这样说,表明他到死也没有明白他错在哪里、败在哪里。这对已经掌握天下支配权的项羽来说,当然是不服气的,但也是可悲的。

项羽的错误首先错在“霸有天下”这个“霸”字上,他孜孜以求的就是像楚庄王那样称霸诸侯,因而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已经掌握到的天下迫不及待地统统分掉,想简单地重现春秋战国的那种格局。结果弄得离心离德,矛盾层出不穷。项羽完全不懂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他自恃武力,藐视天下。他坑降卒,烧咸阳,失尽了关中人心;他击齐时,烧杀掳掠,所过残灭,又失尽了关东人心。加上不善用人,一代名将韩信和杰出谋士陈平,都曾是他麾下将佐,反而成了刘邦的得力助手;将才更是缺乏,他再三嘱咐曹咎要“谨守成皋”,“慎勿与战”,结果还是被刘邦诱出,大败自刎而死。难怪龙且为韩信所斩,那么自傲的西楚霸王,也深感恐惧了。所以,项羽说“天之亡我”,实在缺乏自知之明。

项羽在战役、战斗上确无失败的记录,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尤其脍炙人口。在战略上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巨鹿之战和还救彭城既是战役胜利,也是战略胜利。斩宋义、夺军权、战巨鹿时,项羽所持的“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等观点都是精辟的战略分析。还救彭城,行动迅速,突击方向正确,充分利用了泗、睢地障,一举歼灭了刘邦军主力,打散了一哄而起的诸侯军,扭转了不利的局面。这两次战略运用都很出色。但除此之外,就多为失策了。

只派吴县令郑昌西拒刘邦,导致刘邦军长驱直入;烧杀掳掠,引起齐民群起反抗,以致不得不滞留齐地而失去追击刘邦军的战机;彭城大捷后,满足于收复彭城,不作战略追击,让刘邦在荥、成、巩站稳脚跟,形成以后始终未能打破西线的不利局面;在成皋相持阶段,既不争取外线,支援魏、赵,听任韩信逐个吞并,又不能集中兵力击破刘邦的荥阳、成皋、巩县防线,或者击灭彭越,以摆脱东西夹击的内线困境。这是导致项羽最后失败,在战略上最直接的原因。

其实,彭越近在肘腋,刘邦可以裂土封王以收买韩信彭越,项羽又为什么不能抢先封彭越为梁王,授予梁地以收买彭越,齐、梁相连项羽的右翼就稳固了;成皋虽南有嵩山以为屏障,但嵩山范围不大,颍川、洛阳和南阳、武关都是通衢大道,韩信可以囊括北方,以包围项羽;南阳以南本为楚地,项羽为什么不能开辟南方战线,以迂回洛阳、关中,打破内线作战的困境。

项羽计不及此,以致战略上陷于被动,导致国破身亡。但他在灭秦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与历史功绩,则应当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