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5815300000005

第5章 丁宝桢当当

丁宝桢是同光两朝都很有名的一个干部,史书上说他“政尚威猛”,对部下很严厉。这个人个性很强,刚介自许,按说不会讨上头的喜欢,但奇怪得很,慈禧太后很喜欢他。同治二年,他刚刚擢升为山东按察使,按规矩去拜见顶头上司僧格林沁,进去后即在门厅里大喊:王设座,则见;不设,则不见!左右闻言,大惊失色。原来僧格林沁贵为亲王,行事一向倨傲,司道官求见,从不设座。据说僧亲王迎出来时,对丁宝桢“加礼改容”,这件事让丁宝桢在官场上名声大噪。

丁宝桢督川十年,顶的是慈禧的大恩人,外号“一品肉”的吴棠的缺。他杀了安德海以后,很多人担心慈禧太后报复,想不到慈禧太后不仅不加罪于他,反而让他做了四川总督。蜀地丰饶,有“天府”之誉,因此川督是个肥缺,但丁宝桢却穷得时常让材官去跑当铺。老百姓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一省总督?无怪乎恭亲王听说后,要诧为奇谈怪事了。按照例规,四川总督的收入,有夔州关的公费每年一万二千两,川盐局的公费每年三万两,丁宝桢却一概不取,只取奉旨核定的养廉银一万一千两,每月所入,不足一千,由藩司在月初解送。这不足一千的银子,要开支幕府里几十、上百人的饭食薪水,还要帮衬上门来告穷的亲戚故旧,因此就常常窘迫。每逢青黄不接的时候,丁宝桢就捡一箱旧衣服,命手下送到当铺里,当二百两银子。旧衣服当然不值这些钱,但加上一张盖了总督部堂关防的封条,当铺里的朝奉就不便揭开来看,只凭着丁宝桢的总督身份,说当多少,就当多少。久而久之,这只箱子也就不去动它了,这个月赎回,下个月又原封不动地抬进当铺。我常常想,夔州关和川盐局的那四万多两银子,丁宝桢为什么不要呢?那是定例该得的,不得白不得。再说了,前任总督都拿,偏你不拿,你这不是自绝于官场,是什么?

但就是这样一清如水,丁宝桢的官声也并不多好。四川人拿他与当时署理成绵道的丁价藩,并称为“眼中双丁”,又有“四大天地”的顺口溜,用以诋毁丁宝桢,十分刻薄。这“四大天地”是:闻公之名,惊天动地;见公之来,欢天喜地;睹公之政,昏天黑地;望公之去,谢天谢地!丁宝桢治蜀十年,澄肃官场,严劾贪吏,整顿盐务,建机器局,固都江堰,卓有政绩,说来也算个清官、好官吧,哪知道也有这样的恶声。人说官场从来“好恶难言”,看丁宝桢为官,始信然。

丁宝桢死的时候,没有钱治丧,是他的僚属们发起捐赠,才凑了一笔钱,把他的棺柩运回到贵州平远老家去。但他的几个儿子都很好,有一个儿子丁体常,后来官至广东布政使,官声也很清廉。丁宝桢做督抚时,大乱初平,他行政以吏治为先,对自己,对部属,都未免过于严厉。“政尚威猛”,必然得罪人,以至影响到官声,也是在所难免。他早年在山西办赈,也是清廉刻苦,涓滴归公,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那批想侵吞赈灾银子的贪官,造了他不少谣,小报告一直打到了慈禧太后那里。慈禧太后听了,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她说:做个清官也不容易。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丁宝桢》: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於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至公之清,有非他人所能及,亦非他人所及知者。余謁公于蜀中。蜀为天府,地大物博,总督名位暄赫,宜其取精用宏矣。詎知公一清如水,夔关每岁例解公费一万二千两,川盐局筹定每年公费三万两,均一介不取。所入者仅恃养廉一项。官虽制府,每年止养廉一万三千两,不及江苏、河南巡抚养廉之数(两省巡抚廉银每年一万五千两),自奉部章减成发給,实计所得仅一万一千两。藩司按月分解不足千两,一切幕僚薪工,均取給于斯。加以公自奉甚俭,待人甚厚,亲戚故旧所识穷乏,希冀恩泽者不计若而人。公日在窘乡,曾备衣篋一,用印文封固。每值缺乏,命材官齑入质库,质银二百金济急。俟廉银收到,即行取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