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名人小语
5811400000028

第28章 啤酒暮想曲

舒展

这似乎超越了《啤酒暮想曲》,但也未必是《梦想曲》。

一年一度的啤酒供销旺季又来到了。大热天,夕阳似火,带着汗盐、疲劳与饥渴,下得班来第一件事:一瓶冰镇啤酒沁入胃中,其境界之妙,绝非洗澡之类可以比拟。因为洗澡只解决外部问题,而啤酒才解决内因问题——涤荡燥热,清刷困乏。有诗为证:一升鲜啤酒,馨润满胸口;不落言筌味,快活君知否?

据说有一位力主禁酒女士劝夫戒酒。她说:“喝热酒伤肝,饮冷酒伤肺,最佳方案是不喝!”丈夫爽然对曰:“不喝伤人!”

请允许我补充一句:买不着啤酒,伤心!

一到伏天,啤酒供不应求已成“规律”,卖啤酒的一些售货员趁顾客排长龙渴求点滴之恩的迫切心理,经常缺斤少两,搞涓滴成溪式的克扣。你提意见,他说你小气:“买到就不错啦!”是呵,啤酒花、大麦等生产基地,厂址设备,不是一口气吹起来的。啤酒供应紧张和克扣顾客,已经成了老掉牙的白胡子问题。

你若下班稍晚,瓶装啤酒早已售罄,散装的也高挂免战牌。回到家中,好饭不足以解其饥,香茶不能够解其渴,洗澡更不能解决本质问题。落落寡欢,暗自反省:谁叫你不早早地去排队呢?既无朝思,必有暮想。看看人家,一箱箱啤酒从车上卸到家中,你只得望之兴叹而已。

饮无啤酒兮,可奈何!呜呼噫口戏,奈若何!只好化悲愤为力量,以文代酒,写篇《啤酒暮想曲》吧。

解放前,啤酒并不普及。像绍兴的咸亨酒店,是不卖啤酒的。那么,是中国人不喜欢不习惯喝啤酒吗?历史的误会!那年月,骆驼祥子、虾球、赵光腚、涓生那样的人太多、温饱都有问题,还谈得上喝酒?杨白劳过年喝的是赵大叔带去的四两水酒,肯定不是啤酒。

对啤酒需求成倍、数十倍地增长,是解放后的事。

啤酒大畅销,不仅是中国人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同时在意识形态上也是对于旧的传统观念、封建禁欲主义的一个反动,一个群众性的持久无言的抗争。

酒、色、财、气,历来被认为是坏东西。《全唐文》中有杨夔的一篇《溺赋》,说是酒、色、财、权四个东西,可以在无形中把人溺死。他说酒之溺也。他把色比作爱河,把财比作药江,把权比作狼津,把酒比作甘波。这些话,看用在谁头上。如果用于封建统治者,抑奢戒贪,劝其不要纵欲,不无一定道理。若离开阶级地位,社会条件,应用于人民,那就未必恰当了。

中国的单音字,虽然读法上是一个音,而意义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常有好几个近似义或反义的解释。爱美、健康的恋爱与污浊的男女关系皆可含于一个色字之内。酒人包括更广:有李白那样的酒仙,有刘伶那样的酒徒,有薛蟠那样的酒棍。中国的大诗人,绝大多数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一些衙内、泼皮、昏君、权奸,几乎全是酒色之徒。

对人的需求的抑制扼杀,生怕夷狄化我,是闭关锁国的封建思想对于商品经济的一种恐惧心理的反映。比如重本(农)抑末(商),戒奢禁欲,直至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等等皆是。与这种说教针锋相对的是明末清初的唐大陶的《潜书》。他说:“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不甘。……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他主张处死皇帝。并且旗帜鲜明地说道:“立国之道无他,惟在富民。”

愚民锁国,盲目排外是政治腐败无能的表现。啤酒、茶叶不仅是商品,而且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共同的财富。洋人喝了茶,不会喝进封建主义思想;我们饮啤酒,胃里冒出的也不是资本主义污气。

无产阶级对酒的态度,历来友好。恩格斯在《自白》中回答对于幸福的理解,是:饮1848年沙托——马尔高酒。

把贪财、好色、逞气与饮酒绑在一起加以谴责,并且推而广之曰:“人生在世,惟有酒、色、财、气是沾不得的。”(落落居士《招隐居》第二出)嗜酒,当然要不得;酒后无德,更丢人现眼。但,饮酒不等于嗜酒;喝点度数低的啤酒与60度以上的烈性酒,对人体的影响,也大有差异。酗酒与微醺,其境界,非个中人不能体会其天壤之别。

中国文学家与酒的缘份,久矣,甚矣,无可分矣!即令用电子计算机,把陶渊明、李白诗中,凡带“酒”字的诗句一律加以剔出,但那酒魂仍在。皮日休说得好:“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即轩辕右角南三星,谓之酒旗星)魂。”李白被人称为“醉圣”(《开元天宝遗事》)。

白居易自命“醉户”,他说:“此翁何处富,酒库不曾空。”欧阳修自号“醉翁”。

我们当然不会被这些个“醉”字所迷惑。只要翻翻《李太白集》、《白香山集》、《欧阳文忠公文集》,便可了然,他们并非整天泡在酒里。

人们对陶渊明借酒抒怀的诗,印象太深了:菊佳则饮,松奇想喝;田父见招去饮,客人临舍陪喝;名酒当饮,浊酒也喝。酒后还能大作其诗,可见并不酩酊大醉,且有助于灵感之迸发。他处在刘裕取司马氏而代之的那个变乱之际,诗写得那样的恬淡自然(也有金刚怒目),富于理趣,而且没有什么“走火”的地方。即令遇上“文字狱”,走了火,又怎么样呢?“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

尤能说明陶潜并非整天醺醺然,能够掌握分寸、控制自己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是他的爱读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好读书,不求甚(繁琐)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乐琴书以消忧”;“委怀在琴书”;“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诗书敦宿好”;“遗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他的好友颜延之在讠耒文中说他“心好异书”,即除了六经典籍之外,还有《山海经》等等寓言、神话。

陶渊明可以说是写作、学习与饮酒三不误的“优秀酒人”。不仅像薛蟠之类不可同日而语,连刘伶那样的人也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其实古人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的那个酒,绝不是今天的烈性酒,其度数是与米酒、黄酒、啤酒不相上下的,否则就真成了酒神了。

现在,职工读书活动正在向纵深发展,若有哪位嗜酒如命的小伙子,把喝啤酒与读书对立起来,对着啤酒痛饮、狂饮,并说是由于看了《啤酒暮想曲》之后才发了豪气,耽误了读书,那么,笔者只好哑然一笑了。

希腊神话奥林匹斯山上,除了住着主神宙斯之外,还有太阳神、爱与美神、战神、谷物神、狩猎神、火神、海神等等。妙就妙在还有商业竞技之神。把商业与竞技由一位部长统管起来。更妙的是:有酒神狄俄尼索斯,他原是管蔬菜和蜂蜜的,后来才创造了酿酒,是酿葡萄酒法,但不是啤酒。大约在九千多年前,中亚的亚述人(今叙利亚)向女神尼哈罗敬献贡酒,才是用大麦酿造的淡甜酒。两千年前,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时代,已编出《啤酒酿造法》。以后,啤酒才由埃及传遍欧洲。

真正的啤酒之国,当推德国。据说慕尼黑市平均每人每年饮啤酒220公斤,其海量为我国哈尔滨市所不及。据马可铮同志介绍,慕尼黑有传统的啤酒节,一年一度,于9月底到10月初,狂欢达半个月之久。到1984年秋已是第150届了。届时正午,在几十公顷的大草坪上,乐队高奏啤酒《畅饮曲》,鸣礼炮12响,由市长手持大木锤把黄铜龙头打入木酒桶。看吧!馥郁馨香的啤酒汩汩流淌,市长举杯,向参加盛典的朋友和人民敬酒。广场上由几十个大啤酒亭组成了集市。酒厂的骏马佩着彩辔银饰,拉着木酒桶在大道通衢之上阔步过市。

宾客如云,摩肩接踵,又跳又唱,游戏竞技。啤酒成了人们欢乐的灵魂。

中国作家如果派代表团去参加这一节日的话,程颢、朱熹恐怕不宜前往,免得他们神经受到刺激。我想,以李白为团长是再合适也没有了。诗歌与友谊,必将得到双丰收;与此同时,这位谪仙人可以大饱眼福,过足酒瘾,决不会出现,“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因为他是酒精(久经)考验的大诗人。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生产的富民政策持续地实行下去,若干年(比方半个世纪或一个世纪)之后,啤酒供应的方式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我设想:从啤酒厂安装大小管道通到啤酒爱好者家中,届时您只须启开不同的龙头,各种牌号的金黄透明的甘露,将会如潺氵爱泉水源源而来……

这似乎超越了《啤酒暮想曲》,但也未必是《梦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