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
5800900000018

第18章 曲终奏雅,尽显神韵 (2)

于是在我的人生愿景中,成熟不再意味着身份证上年岁的增加,淡泊也不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行路时让人一步,见别人困难时伸手扶助一下,竞争激烈时不忘为友人送去关心与祝福……成熟便是如此简单,而这样持之以恒,淡泊的是对名利的渴求,获得的是人世间的真爱!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得失俱忘,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看天上云卷云舒。生命如许,便可做到成熟至极、淡泊之至,而人生的本真便也蕴藉于此了吧!

愿我人生的小小愿景常存于心。

【创意点评】

作者由平淡的环境入手,追忆了自己并无波澜起伏的求学生涯和幻想圆满的不成熟心路历程,写出了自己在追求成熟的过程中的感悟。结尾处,水到渠成,卒章显志,坦陈人生愿景中的成熟——平淡,言有尽,而意无穷。

散文笔法

3.带着感动出发

安徽某考生

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轮明月,如明镜一般,照亮了我阴霾黑暗的心灵天空;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泓清泉,如母汁一般,滋润了我干渴荒芜的心田;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条血脉,如脐带一般,记录着我作为华夏子孙的深情;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树,忘不了故乡的乡音乡情,忘不了……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听说北方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将它唱响,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1950年,余光中22岁,与母亲一起前往台湾,寻找失散的父亲,这一去竟有半个世纪与大陆分离。43年后,余老重回故里,听着南京紫金山下钟声作响,看着重庆锦江水滚滚向东流去,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在南京大学,与千名师生席地而坐,高唱着他的诗篇“纵使全身焚烧,那唐魂汉魄仍萦绕在我的心间……”全场学生激昂奋起,与这位来自台湾的游子激情吟唱,眼泪在天空中挥洒……

余老回来了,带着他那对故乡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带着他那汉魄唐魂,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头一望已雪染白头”。75岁,52年。2005年,连战回家了。剥去政治的污衣,让我们感受游子重回故里的赤子之情。从台湾出发,连战面对众多记者提问默不做声,回福建拜祖,跪在祖先的坟前,只见那泪水在他的眼中打转,不知有多少滴滴落,寻根问祖,其实是在寻找真正的家啊!“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是最终的趋势”,连战的话掷地有声。

连战也回家了,带着他那对故乡先人的爱,带着他那赤子之心,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这位年轻的台湾军官,纵身跃入海中,向厦门方向游去,这是多么漫长的泅渡啊!可是他完成了这一奇迹,从北大毕业到学者再到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爱台湾,更爱大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时刻挂在他的嘴边。

林毅夫也回家了,带着他那不尽的梦想和对大陆深沉的爱,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人是家乡美……出发吧,让我带着感动,带着那一脉相承的根,带着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创意点评】

本文结尾出彩,最后两段用散文诗化的语言,增强文章气势,升华了文章主旨,可谓独具匠心。

三 结尾素材咖啡馆

素材1:

清晨,微风和煦,晨光初露,我迎着这和煦的清风开始了一天的晨练。这是我与大自然的又一次亲密的接触。

人类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提供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提供给人类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美丽的鲜花、秀丽的风光。伟人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诗人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好一派田园风光,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

大自然——让我欢喜让我忧,给我欢乐给我愁,我爱大自然。总有一天,我们会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亲密共存的;总有一天,人类会控制住大自然的暴脾气的!

我爱大自然!

(选自重庆某考生《生活在大自然中》)

【结尾点评】

结尾只有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简单直接,自然收束,毫无拖沓之感。

素材2:

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一颗透视世界的水晶;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灵魂的清醒,就像头顶上湛蓝的苍穹;我们必须时时坚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里展翅飞翔的沙鸥。屋外雨滴飘飞,但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传说中有一只鸟,为了唱出胜过夜莺的歌,它始终如金子般缄默着,在见到那棵荆棘树之前,它们从不鸣叫;记忆里有一种星,为了燃出生命里最闪耀的火花,它们积蓄光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燃尽绚烂的光芒。这是荆棘鸟的选择,因为做自己,但求无愧;这是流星的选择,因为做自己,但求无悔。

……

心境似云,有聚的浓烈,也有散的寡落;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也有动的汹涌。我们不做别人的模板,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大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树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做高大的自己,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欢歌。我们要时时保持心的洁净,不让雨下进真实的灵魂里。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

(选自河北某考生《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结尾点评】

本文结尾处借景物烘托作者内心,同时点明主旨,显得情韵深厚。

素材3:

从仓颉造字开始,中国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字的喜怒哀乐。一个字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比如“距离”,透过这复杂的横横竖竖,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气的氤氲上行,伴随着古典的美感渐行渐远,若即若离,忽明忽暗。

……

秋雨先生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现代剥离了“山脉”、“水道”,暗淡了“遥远”、“忧伤”,在文学与美的领域,我们只能淡淡绝望点点悲哀,愿距离还在,人情还在,美,还在。

(选自山东某考生《美,距离忧伤》)

【结尾点评】

文章结尾处,作者连续用了三个反问句,卒章显志,篇末点题,具有很强的表达力。

素材4:

每一个孩子从步入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就仿佛踏上了求知的艰难征途。瘦弱的身躯背负一个偌大的书包,更背负着全家人殷切的期望。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有些家长失去了理智,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全然不顾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舞蹈、绘画、书法、钢琴……试图全面地开发孩子的潜能。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了金色童年,让孩子在全面发展的海洋里迷失了自我。

……

生命,需要经过严格的淬砺才能展现出它耀眼的光华和纯美的质地。潜心砺剑之时,不求闻达,把剑试锋之日,必能一鸣惊人!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待;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忍。

家长们,因材施教,适身则优,孩子不可能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磨砺,擅长之“青刀”出鞘之日,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选自山西某考生《因材施教,适身则优》)

【结尾点评】

结尾处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主旨,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