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
5800900000017

第17章 曲终奏雅,尽显神韵 (1)

一 结尾技巧点拨

元代的大文学家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的精彩论述,认为文章结尾当像“豹尾”,意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如果把文章的开头比做“爆竹”,那么文章的结尾就有如“撞钟”。撞钟者,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好的结尾一定要与原文融为一体,紧扣文章主旨,而又高于原文。精彩的结尾可以为文章增添异彩,正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陶醉其中,久久驻足回味。

那么,如何做才能给文章结一个余韵悠长、回味无穷的尾呢?不妨参考以下几个方法。

1 首尾圆合

首尾圆合是指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结尾的这种呼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还可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它们都能使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浑然一体,体现一种美感。

2.卒章显志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说在文章收尾时,作者要将自己的胸怀和志向明确地表达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向上的力量。这种卒章显志的结尾方式有着画龙点睛之作用,既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文时,运用卒章显志法,其构思过程比较简单,就是先实写,实实在在地叙述事情或描述情节;然后虚写,即揭示主题,升华道理,深化感情。前面的文章是蓄势,结尾处则是升华。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最好认真推敲,力求结尾富有深意,水到渠成。

3.散文笔法

散文笔法含蓄委婉,作文结尾处如用这种手法来体现,就会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境地和深刻的启迪。如下面这篇文章的结尾:

夜幕渐渐降临,火似的红霞把整个小街染成了一片血色,青青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店铺,一片寂静。在河边漫步,走过小街,穿过小桥,或凝视宁静的水面,或仰看天际点点繁星,或倾听屋里穿出的隐隐欢声笑语,放纵自己的遐思,尽情地享受小街的这片宁静,也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夜深了,小街静下来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灯遥相呼应,分不清天上人间。

二 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 首尾圆合

琴弦断

陕西某考生

她从来不擅长弹琴。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骑自行车带她去学琴,酷暑烈日下,母亲背上的衣服湿了一大片。她坐在后座上,眼睛无神地望着街边的一棵棵女贞树,几次想开口说:“妈妈,咱们不去了吧。”但看到母亲前倾而用力的背,只好抿一抿嘴唇,咽下想说的话。

她一直擅长写作文。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长安坊间的恣意少年是她心头的一首诗;“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边城塞外的苍茫风光是她笔下的一阕词;“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是她耳边的一支曲。

她有自己灵秀的笔,她可以用文字勾勒山水,晕染心情。她没有聪敏的双耳,辨不清宫商之调;她没有青葱玉指,弹不出让人心驰神往的清歌雅韵。

但是,母亲总说:“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来自汗水!”

每次想起母亲那如琴弦般坚毅的目光,她就感觉到那目光满载着期望,饱含着鼓励,紧紧缠绕着她,让她几乎窒息,于是,她拼命练琴。可是在空寂的琴房里,每一个音符从琴弦上响起时,她的心却不能和音乐一起飞翔,只有寂寥和孤独涌进心房。

她想起了五凤楼里的沈从文,既然与人沟通不是他的强项,他也无法成为演说家。也罢,不如就做自己喜欢做、能够做的事情。于是,他一头扎进文物库房,潜心研究,在大量的史料和文物中纵情徜徉。最终,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经典。冷静地选择擅长的领域,让沈从文点亮了自己极有可能暗淡的人生!

她又想起了斜阳下、栏杆边的柳永。既然仕途、经济不是他的强项,他无法平步青云,封妻荫子,也罢,不如就做个词人。于是他一头扎进勾栏酒肆,和歌妓们吟咏唱和。于是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他唱响了宋词的一段千古传奇。

她还想到了勇武恣意的霍去病。既然舞文弄墨不是他的强项,无法文采传世,无法立言以不朽,也罢,不如跃马挺枪,纵横沙场,用年轻的生命丈量河山,在金戈铁马的疆场上书写气贯长虹的青史!

她任思绪飞扬,那琴似乎已经变成了沈从文面前的官样文章,柳永耳边的皇帝斥责,霍去病手中的羊毛软毫。她拼命弹着,琴声却滞涩如黄河堆凌,只有不断增加的分贝敲击着她的耳鼓。她更拼命地弹着,似乎那凌汛已充满她的胸腹,她压抑,她愤懑,她想咆哮,她想撞碎一切!

月光碎了一地。

抬起头,看见母亲站在门口,手里那叠纸,是她多年的习作。“女儿,既然这样,我们就不练了吧!”

“当!”琴弦应声而断,如同捆绑她多年的绳索解开了扣。

她的泪,落在手指的趼上。

【创意点评】

本文结尾相当精妙,琴弦断这一水到渠成的情节,既是对标题和开头的照应,又暗含了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卒章显志

愿景

天津某考生

夜阑人静,独坐桌前,我把台灯的亮度调至最小。放一曲柔柔音乐,品一杯淡淡清茶,通过那氤氲的热气,我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自己人生的远景:盼望成熟,渴望平淡。

高中时来到城市负笈求学,宿舍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自己总想做到无伤一人,全体成员和睦相处,可总苦于无法实现。志趣相投者,即使相隔万里也会有无言的默契;道不相谋的,即使一壁之隔也是形同陌路。父亲告诉我:“生活不总是绚丽多彩的,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你还嫩啊,儿子!”

为了让自己尽快成熟,我观察起周围的环境:太阳日复一日地朝升夕落,月亮周而复始地圆缺交替,一样的山高水长日月交辉,一样的草长莺飞柳绿花红……且不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单是那喜马拉雅山在一天看似若有若无的生长,便汇集成如此的高度,伟大的力量归于平淡,便汇集出生命的真谛。

曾经为自己年龄的增长而欢呼雀跃,也曾经为自己取得的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还常在人生的小土坡上放眼傲视未来……可当一次又一次的拼搏被时间更迭成遗憾与过去,当满载信心与梦想的帆船在人生的大海上触礁而搁浅,我总会黯然神伤,欷歔不已。可是生命仍在继续,人生又回到另一个起跑线上,痛苦与无助终会烟消云散。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柔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